2012美国大选频打“中国牌”说明什么 环球网国际频道


10月22日晚,收尾于“中国崛起和明日世界”的最后一场美国总统辩论宣告结束。半个月后,奥巴马和罗姆尼将接受国内亿万选民的“终裁”。在美国大选历史上,这场辩论开创一个先例——“中国崛起”首次成为总统辩论主题。然而一如30多年来的其他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在台上继续向中国“倾泻”口水,争相在对华政策上摆出强硬姿态。


美国大选“中国牌”满天飞

从竞选广告到演讲集会,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和他的共和党对手罗姆尼近来似乎在比赛谁对中国立场更“硬”。分析人士认为,这两人大打“中国牌”更多是为了哗众取宠,以迎合国内部分选民对中国的复杂心态。【详细】

相关新闻:

军力:罗姆尼鼓吹中国军力 罗姆尼称将为台湾提供战机 让中国付出高昂代价

贸易:奥巴马将在WTO指控中国 罗姆尼称中国蚕食美国市场 三一成牺牲品

汇率:罗姆尼硬给中国贴“操纵货币”标签 罗姆尼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就业:奥巴马大打“中国牌”炮轰罗姆尼 罗姆尼指责奥巴马不敢对抗中国

延伸阅读

历届美总统大选中的“中国牌”

中国出现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可以追溯到1949年。事实上,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朝鲜战争,在到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时期,“谁丢掉了中国?”一直是美国社会辩论中频频出现的话题。在1952年的总统辩论中,当时,被艾森豪威尔将军指定担任副总统竞选伙伴的尼克松指责当时的杜鲁门政府应该为“丢掉了中国”负责。 【详细】

借指责中国来拉选票的陈词滥调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随意使用,只能说明候选人缺乏政治智慧。罗姆尼们真的需要好好想一想,当政治家本应有的深谋远虑的理性被哗众取宠的鼓动所替代,国际社会对美国这个世界一流强国的政治还会有多少信心呢?

奥罗争打“中国牌”不讨好

pic
美国选民对恶炒“中国话题”不感冒
正在进行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中国已成为美国外交政策辩论中的重要话题。在此背景下,美国皮尤研究中心9月18日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格外引人关注:65%的受访者认为美中关系总体良好,9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人工作努力,8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人具有竞争力,7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人具有创新精神。只有1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敌人”。由民调结果不难看出,美国公众对选举中政客和媒体恶意炒作的“中国话题”保持一定距离。 【详细】

媒体呼唤理智
《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论,批评奥巴马和罗姆尼企图通过“敲打中国”捞取选票,告诫他们要避免采取贸易保护手段,防止引发将导致中美双方利益均受损的贸易战。美国企业界对两党在竞选中不断攻击中国也心存担忧。【详细】

基辛格:美国大选攻击中国言辞“糟糕透顶”
已经公开表示支持罗姆尼的基辛格谈及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美国大选时,表示早前罗姆尼和奥巴马在竞选广告中宣称中国在经贸领域“欺骗”美国,他认为“两位候选人使用这样的语言形容中国糟糕透顶”。【详细】
-----------------------------------------------------------------------------------------------------------------------------------------------------------------------------------------------------------------------------------------------

政客拿中国说事,未必能处处“讨好”,选民最关心的还是白宫主人把自己国家管好,把自家庭院打扫干净。因此,奥罗最后一辩中,两人也松口说美中可以成为合作伙伴,从中也可见一斑。

“中国话题”盛行美国大选说明什么

pic
“中国话题”频现反衬中国渐强现实
在美国选民更为关心民生经济等问题的情况下,候选人仍如此关注中国以及中国对美国的影响,说明中国对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生态的影响越来越深刻。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下滑,内忧外困,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第一大债主,这就让美国政客的心理变得虚弱、不自信、敌意,中国话题马上就变成主流话题了。当一个国家心理上处于相对弱势,强势人物的表现容易得到选民更大的认可。所以奥巴马与罗姆尼似乎比着对中国显示强硬。 【详细】
-------------------------------------------------------------------------------------------------------------------------------------------------------------------------------------------------------------------------------------------
pic
对华强硬不过是“皇帝的新衣”
在全球化时代,中美之间的利益交融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国根本无法“割席断交”,因此所谓的“对华强硬论”根本无法真正“落地”。即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被维基解密爆料曾对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耳语:对于美国最大的债主,你如何强硬得起来?【详细】
-------------------------------------------------------------------------------------------------------------------------------------------------------------------------------------------------------------------------------------------
pic
所谓“中国话题”只是一个伪话题
美国大选当前,“中国”二字虽被屡次提及,但谁都知道,这其实不过是一个口水战的话题罢了,不管竞选之时的话语如何强硬,都是“不负责任的言论”,无论谁当选总统,同样无一例外地均注重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反映出美国大选在外交问题上的戏剧化成分。 如果说大选期间候选人为取悦选民和利益集团可以肆意攻击中国,那么上台后就需为搞坏中美关系承担责任并准备接受由此带来的种种后果,这时他们一般都会发现,务实的对华政策才是打理中美关系的正道。
-------------------------------------------------------------------------------------------------------------------------------------------------------------------------------------------------------------------------------------------

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美国发展对华关系需要战略层面的新视角和新思维,其基本判断便是,在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多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已从原来的相互隔绝、对立,发展到现在的利益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历史事实早已证明,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应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