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的珍贵瞬间

70年前,中国曾经参加设计和缔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是当时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7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44年来,中国始终是维护和完善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力量,为建设一个更平等、更和谐、更安全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中国身影 2006年7月25日19时30分,以军空袭黎南部希亚姆镇,杜照宇所在的联合国观察哨所遭袭,哨位上的杜照宇与其他3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一同遇难,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4岁。

人道主义救援中的“中国力量” 4月25日尼泊尔强震发生后,中国救援队和医疗队驰援尼泊尔重灾区全力抢救生命,中国表示将从多个方面参与尼泊尔重建。 [详细]

154位国家首脑将参加可持续发展峰会

联合国秘书处今天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15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30位部长将参加可持续发展峰会。14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46位部长将参加联大一般性辩论。

习近平关于联合国的10大论述

习近平主席将首次在联合国总部全面阐述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为全球发展发出中国声音。

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启迪

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不仅要客观、科学地回顾和总结过去,更应着眼现在和未来。联合国所有会员国都应正确理解并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各项原则。
联合国成立70周年视频回顾
中国关于联合国70周年的立场

70年来,作为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依靠和平与安全、发展、人权三大支柱,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70年后的今天,《联合国宪章》并没有过时。国际社会不仅应当重温《宪章》精神,还应当结合当今时代潮流和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宪章》的内涵,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详细]

 

联合国成立70周年-高清图

全屏播放|幻灯播放|查看原图
X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重新播放

70年历程·8位秘书长

潘基文(韩国,2007年1月1日-至今) 2006年10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9日一致同意,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接替安南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全体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潘基文的支持。[

科菲·安南(加纳,1997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 1996年12月17日,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1997年1月1日,他正式就职,任期5年。2001年6月,联大通过安理会提名安南连任秘书长。安南曾于1997年5月、1998年3月、1999年11月、2001年1月和2004年10月五次访华。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埃及,1992年1月1日-1996年12月31日) 1991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任命加利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任期五年。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此职务的非洲人。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鲁,1982年1月1日-1991年12月31日)1981-1991年两任秘书长。在德奎利亚尔领导下,联合国在处理结束两伊战争、结束苏联军队对阿富汗占领、纳米比亚独立、柬埔寨和平协定、黎巴嫩人质事件等大事时表现出色。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1972年1月1日-1981年12月31日)1971年9月至1981年,连任两届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同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瓦尔德海姆于1972年、1977年、1979年五次访问中国。

吴丹(缅甸,1961年11月3日-1971年12月31日)1961年11月3日,吴丹出任联合国代理秘书长。1962年11月30日,他当选为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1966年连任。

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1953年4月10日-1961年9月18日)1953年4月10日,年仅47岁的哈马舍尔德成为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1961年9月在非洲北罗得西亚(赞比亚)的飞机失事中殉职(疑为政治谋杀)。

特里格夫·赖伊(挪威,1946年2月1日-1952年11月10日 )1946年2月1日当选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1951年连任,后因支持联合国对朝鲜战争进行军事干涉,被迫于1952年11月10日辞去联合国秘书长职务。

  • 潘基文
  • 科菲·安南
  •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
  •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
  •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
  • 吴丹
  • 卡扎菲身亡达格·哈马舍尔德
  • 特里格韦·哈尔夫丹·赖伊
 
70年历程:联合国的成立

1945年 旧金山会议

包括4个发起国在内的45个国家代表受邀出席旧金山会议。这些国家都曾对德国和日本宣战并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1年8月14日 大西洋宪章

《伦敦宣言》发表后,下一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国际组织。两个月后,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在一艘轮船上会面,共同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

26个反对轴心国的国家代表决定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以支持《大西洋宪章》。

1943年10月30日 莫斯科和德黑兰会议

在莫斯科,苏联、英国、美国与中国代表号召建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机构。两个月后,在德黑兰,这个目标再次得到确认。

1944-1945年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即将诞生的国际组织已经确立了基本原则,然而从明确原则和宗旨到建立架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个能被多国接受的蓝图正在酝酿。

1941年6月12日 圣詹姆斯宫宣言

1941年6月12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联邦的代表,以及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南斯拉夫各流亡政府的代表,和法国戴高乐将军的代表,在古老的圣詹姆斯宫进行会晤,并签署了一个宣言。

中国在联合国的八张否决票
 
 
 
 
“否决权”是怎么一回事?
    事实上,《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并无“否决权”一说,但其规定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都会使一个议案无法通过。
 
 
 
五大常任理事国共使用过261次否决权
从1945年至2004年,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总共使用过261次否决权。其中,法国18次,英国32次,美国80次,苏联(俄罗斯)122次,中国9次。
 
 
 
 
 
历史上的《联合国宪章》签署日

1945年6月26日,是《联合国宪章》签署日,包括中国在内的51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这些签字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这一天定为联合国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