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东北亚合作迎来转机

此次领导人会议重启,标志着中日韩三国合作重回正轨。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认为,中日韩三边关系从去年apec会议开始逐步好转,到现在正走向正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一个决定性的标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表示,虽然会议重启并不等于问题已经解决,但说明各方都有改善关系、管控分歧的意愿。高层会晤所创造的良好氛围本身也会约束各方行为,并带来各个层级的联动效应,对改善三方关系、促进东北亚和平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详细]

韩国专家:中日韩的结与解

分析人士认为, 中日韩三国加强沟通与合作不仅有利于三方,更对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安定、繁荣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消极因素干扰了良好愿景的实现。[详细]

李克强: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门槛

李克强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门槛,营造更加公平、透明、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希望韩国企业捷足先登,分享中国改革发展新红利。

专家:中日韩自贸协定可缓解TPP对中国的冲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当代亚太》执行主编高程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达成对三国均有益处,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TPP对中国的冲击。

中韩总理举行会晤 中方望会谈协议落实为成果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日在首尔会见韩国国务总理黄教安时表示,他与韩国总统朴槿惠进行深入会谈,达到了提升两国关系水平的目的。希望两国达成的共识能够转化为实际成果。
李克强韩国“串门”成果干货

李克强表示,中国将进口韩国参鸡汤并创造条件进口韩国泡菜。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签署了两国关于进出口大米检验检疫的谅解备忘录,签订了经过修改的关于进出口活水生动物检验检疫协议。[详细]

高清图

全屏播放|幻灯播放|查看原图
X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重新播放

王毅就中日韩合作的正确方向阐明中方立场

正视历史是开创未来前提

  历史问题对于中日韩三国而言,无法回避,也不容忽视。邻国之交,贵在真诚。我们希望日方真心诚意地反省过去所犯的错误,痛痛快快地与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决裂…[详细]

 

政治互信是合作基础

  对于中日韩三国而言,由于受到历史问题、冷战遗留问题以及域外大国因素的多重影响,信任始终是一块相对薄弱的短板,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三国合作的拓展与深化…[详细]

 

三国合作是东亚发展的动力

  中日韩合作应同10+1、10+3、东亚峰会等地区其他机制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致力于东亚经济一体化和亚洲的整体振兴。…[详细]

 

传统合作与新兴合作并进

  三国经济目前都面临加快转型升级的共同需求。应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后劲。可以考虑以东南亚地区为主要方向,发挥各自优势,探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详细]

 

政府合作与民间交往应相互促进

  2014年,三国人员往来首次超过2000万人次,互派留学生近30万。三国每天对开两百多架次航班,“汉风”、“韩流”、日本动漫交相辉映,媒体、宗教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活跃… [详细]

中日韩领导人历次会晤回顾

2008年12月,中日韩领导人首次在东盟与中日韩(10+3)的框架外在日本福冈举行会议。这是首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2009年10月,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纪念三国合作十周年。

2010年5月,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在韩国济州岛举行,展望了未来十年三国合作发展。

2011年5月,在日本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三国在东京举行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拓展了地震、灾害、核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2012年5月13日-14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与会。温家宝13日说,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取得两个重要成果:三国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三国正式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

1999年11月,中日韩领导人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晤,开启中日韩三国在东盟“10+3”框架内的合作。此后,中日韩三国实现在10+3框架下的领导人会晤定期化。 2008年12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首次在东盟“10+3”框架外单独举行会议。由此正式启动三国首脑定期的专门会晤机制。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999年首次举行,自2008年起每年在三国轮流举行。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恶化,三国领导人会议于同年5月最后一次举行后至今未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