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采访以环保为主题,三国记者走访中、日、韩三国的环保管理机构,采访权威专家和企业,协力报道大气、水治理、核能利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环保问题,共同探讨东亚环保的现状与挑战。
中日韩三国记者“环保行”联合采访圆满结束
《环球时报》在2014年12月组织了中、韩、日三国媒体的联合采访活动。本次采访以三国都关心的环境保护为主题,中方、韩方、日方各邀请两家媒体,每家媒体派出一名记者参与。三国记者走访日本、韩国、中国的环保管理机构,采访权威专家和相关企业,协力报道大气、水治理、核能利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环保问题,共同探讨东亚环保的现状与挑战,探索在目前局势下,三国间可能的环保合作与努力方向。
- 环球时报:中日韩专家为治雾霾“开药方”
- 环球时报:冈本严:日对华投资减半政治非主因
- 环球时报:日本官员:中国雾霾“飘”到日本没定论
- 环球时报:专家称中国必须发展核电
- 环球网:中日韩三国已同意举行外长会 具体日期未定
- 三联生活周刊:雾霾无国界
- 中国核能:专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
- 时事通讯社:大气污染严重致越境污染频发
- 时事通讯社:中国政府强调到2020年将大力推广环保车
- 时事通讯社:中国核能发电量在20年间增长3倍
- 每日新闻:中日可强化技术合作,共同防治大气污染
- 每日新闻:学习中韩两国降低PM2.5的对策
- 每日新闻:张华祝:“中国建100台核电机组是可能的”
- 中央日报:与微尘的战争,中国用电动车找到突破口
- 国民日报:抗霾战争,中国经历经济成长之痛
- 国民日报:中国被雾霾侵袭
- 国民日报:东京市厅国际合作课长与反对企业通宵协商
- 国民日报:曾经的污染城市川崎,转变为环保都市
解读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本次修改明确了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加强政府责任和责任监督,衔接和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以推进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的实施。
新法增加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并明确“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新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努力实现中国核能事业持久安全发展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部分国家减缓了核能发展的步伐,有些国家干脆就不发展核能了。但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无论是从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出发,还是从保护环境、减少雾霾出发,都必须发展核能。对核能安全发展规律的认识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深化,保障核安全的资源需要在发展中积累,支撑核安全的科学技术水平需要在发展中提升,抵御核安全风险的能力需要在发展中增强,只有不断夯实核能发展的基础,才能实现核安全领域的长治久安。我们要坚持理性发展,把好核能发展的安全关、质量关,把握好核电建设的步伐和节奏,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常态单双号能否留住APEC蓝?
作为我国研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亲历了国内在酸雨控制、北京奥运会大气污染区域联防以及PM2.5标准制定方面的变化。面对公众对空气质量改善的热切希望,郝吉明指出,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空气质量管理是持续发展和改善的过程,是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责任,需要区域合作共同应对。
“水十条”大幅削减污染排放
数据显示,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以污染最严重的海河流域为例,其主要支流泃河、潮白新河、北运河、大石河等全部都是劣V类水质,占比达到39.1%。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透露,《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主要思路是“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是抓好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较好地区的保障工作,保证水质不下降、不退化;另外一头针对已经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尤其是影响群众多、公众关注度高的黑臭水体,要下决心治理好,大幅减少甚至消灭掉。通过这两头来带动中间一般水体的防治工作。 在具体措施方面,“水十条”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要大幅度削减工业污染的排放,二是要管理好城市生活污染的排放,三是治理好农村河沟、河汊。
在工业化大国之中,日本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都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左右,日本的环保问题也相当突出,在环保史上,震惊世界的"水俣病"、"痛痛病"等公害疾病就源发于日本。在60年代之后,日本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政策,在此催动下环保产业蓬勃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庞大体系和世界影响力的行业。据日本环境省统计,2011年日本的环保产业产值已经占整个GDP的8%以上,在日本整体经济低迷情况下,环保产业的成长对经济起了较大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