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Aht8作者:刘洋article在日本打拼的中国劳动者:“新华侨”的创业生活/e3pmh22ph/e3pmt8os0林京【环球网报道 驻日本特约记者 岳光】今年57岁的林京是四川人。四川大学日语专业的他不满足教师生活的平淡,于1991年自费来到日本留学。他在一所大学继续攻读日语,期间找到一个工作机会于是进入长野县的一家贸易公司就职,主要从事日中贸易。积累一定经验的林京1998年在大阪与3个日本人成立公司,专门从事山葵的种植加工及销售。起步:创业从农场做起林京回忆说,当初成立公司,是因为在长野县工作时,国内的朋友说在贵州种有山葵并把样品寄给了他。于是,林京找到一家在长野县的山葵观光农场。打电话过去时,对方的负责人问他中国的山葵是水里栽的还是地上种的,而当时的林京连这个问题都答不上来。后来,山葵观光农场的负责人小野看到林京对开发山葵事业非常执着,就表示愿和他一起做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经验。当时,林京拿出不多的积蓄和大阪的两个朋友一起成立了公司并成为负责人。之后,他租了一辆小卡车,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装上自己的全部家当一个人开车来到了大阪,事业就这样开始了。山葵是十字花科植物,适合阴湿地种植,从育苗到收获需要近两年时间。由于经济价值高,在四川,贵州和云南都有种植,目标都是出口日本。而在当时,国内处在山葵开发种植初期阶段,种植面积也很有限,所以各地的山葵几乎没有出口到日本。林京决定在云南大理成立独资公司,利用日本的新品种及种植经验,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发展山葵。但由于当地政府没有相关制度,随意性很大,从谈判到建厂颇费周折。快到收获期时林京到山葵地里一看,用遮阳网围起的地里有鸡有羊,叶子都快被吃光了,草长得比山葵还高。山葵挖出来黑乎乎的无法洗干净,林京独自在一旁的小河沟洗山葵,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发展:困难时连空运费也赚不到在中国拥有自己的产地、加工出口日本的计划落空了,“计划”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让林京意识到这条路行不通。林京下决心转向贵州发展,从那时起,林京几乎一直住在山上。在那之后,他终于把贵州的山葵、也是中国产山葵首次销售到日本伊藤洋华堂从东京到大阪的十几个分店。为了这次销售,林京一路跟随山葵从产地的整理包装到陆运、铁路运,在随货从贵阳空运到上海最后转运到大阪,然后分送到各个伊藤洋华堂超市。与此同时也把山葵卖到大阪、神户、京都的中央批发市场。 但问题依然接踵而来,因国内产地对产品质量意识不强,加工环节粗糙马虎,山葵质量参差不齐,在日本市场的售价一次比一次低,最后连空运费都赚不到。这期间林京又结识了一家位于台湾阿里山的山葵种植加工公司。最后痛定思痛,林京决定投资自己的山葵加工厂,与农户签订委托栽培合同。经过近4年的努力和台湾公司的配合,让林京的公司从新鲜山葵到山葵冷冻原料的销售都有了一定的保障。“新华侨”面临事业家庭两难选择稳住了生产这一块,下一步就是开拓日本客户。和国内相比在日本的销售就单纯多了,只要质量能够保证剩下的只是要多要少的问题,而且林京和自己的客户从来就没有签过合同。他认为诚信太重要了。林京由于山葵的业务和一家制造色彩选别机的厂家认识了。为了扩展业务,他在一年后到那家会社提出在中国代理他们的设备,并开出了若干条件。对方没有马上回答,在他准备起身告辞时、对方说“一起吃个饭”,并在餐馆里要了生鱼片和磨好的山葵。林京看了一下并尝了一点儿,对厂家说这个山葵是“真妻”品种,它的表皮是紫色的。他们听了说,山葵只有绿色的,从来没见过紫色的。林京当即让厨师将没有磨过的山葵拿来,果然表皮是紫色的。厂家非常吃惊地说:“你做山葵这么精通,我的机器让你代理就不用担心了。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总代理都给你了。”如此一来,林京没花一分钱就拿到了总代理权。于是,林京的事业就此安定下来,他的女儿明年就要从日本的大学毕业了。林京的女儿想回中国发展,和妈妈在一起生活。也许林京又要回到寂寞、颠簸的“流动生活”。而当被问到下一步如何打算,是否也想要回国发展时,林京低头不语,似乎从“新华侨”身上还感受不到“告老还乡”的情结。“事业”、“家庭”很难两全其美,必有取舍,这或许就是大多数在日中国人内心处,纠葛与期待、困难与希望交织在一起的真实的一面。13670268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fangfang环球网136702686000011["9CaKrnJAhsk","9CaKrnJAhq4","9CaKrnJAhpC","9CaKrnJAhsk","9CaKrnJAhq4","9CaKrnJAhpC","9CaKrnJAhsB","9CaKrnJAhvU","9CaKrnJAhvD","9CaKrnJAhuS"]//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0427/20130427101326917.jpg{"email":"fangfang@huanqiu.com","name":"fangfang"}
林京【环球网报道 驻日本特约记者 岳光】今年57岁的林京是四川人。四川大学日语专业的他不满足教师生活的平淡,于1991年自费来到日本留学。他在一所大学继续攻读日语,期间找到一个工作机会于是进入长野县的一家贸易公司就职,主要从事日中贸易。积累一定经验的林京1998年在大阪与3个日本人成立公司,专门从事山葵的种植加工及销售。起步:创业从农场做起林京回忆说,当初成立公司,是因为在长野县工作时,国内的朋友说在贵州种有山葵并把样品寄给了他。于是,林京找到一家在长野县的山葵观光农场。打电话过去时,对方的负责人问他中国的山葵是水里栽的还是地上种的,而当时的林京连这个问题都答不上来。后来,山葵观光农场的负责人小野看到林京对开发山葵事业非常执着,就表示愿和他一起做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经验。当时,林京拿出不多的积蓄和大阪的两个朋友一起成立了公司并成为负责人。之后,他租了一辆小卡车,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装上自己的全部家当一个人开车来到了大阪,事业就这样开始了。山葵是十字花科植物,适合阴湿地种植,从育苗到收获需要近两年时间。由于经济价值高,在四川,贵州和云南都有种植,目标都是出口日本。而在当时,国内处在山葵开发种植初期阶段,种植面积也很有限,所以各地的山葵几乎没有出口到日本。林京决定在云南大理成立独资公司,利用日本的新品种及种植经验,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发展山葵。但由于当地政府没有相关制度,随意性很大,从谈判到建厂颇费周折。快到收获期时林京到山葵地里一看,用遮阳网围起的地里有鸡有羊,叶子都快被吃光了,草长得比山葵还高。山葵挖出来黑乎乎的无法洗干净,林京独自在一旁的小河沟洗山葵,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发展:困难时连空运费也赚不到在中国拥有自己的产地、加工出口日本的计划落空了,“计划”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让林京意识到这条路行不通。林京下决心转向贵州发展,从那时起,林京几乎一直住在山上。在那之后,他终于把贵州的山葵、也是中国产山葵首次销售到日本伊藤洋华堂从东京到大阪的十几个分店。为了这次销售,林京一路跟随山葵从产地的整理包装到陆运、铁路运,在随货从贵阳空运到上海最后转运到大阪,然后分送到各个伊藤洋华堂超市。与此同时也把山葵卖到大阪、神户、京都的中央批发市场。 但问题依然接踵而来,因国内产地对产品质量意识不强,加工环节粗糙马虎,山葵质量参差不齐,在日本市场的售价一次比一次低,最后连空运费都赚不到。这期间林京又结识了一家位于台湾阿里山的山葵种植加工公司。最后痛定思痛,林京决定投资自己的山葵加工厂,与农户签订委托栽培合同。经过近4年的努力和台湾公司的配合,让林京的公司从新鲜山葵到山葵冷冻原料的销售都有了一定的保障。“新华侨”面临事业家庭两难选择稳住了生产这一块,下一步就是开拓日本客户。和国内相比在日本的销售就单纯多了,只要质量能够保证剩下的只是要多要少的问题,而且林京和自己的客户从来就没有签过合同。他认为诚信太重要了。林京由于山葵的业务和一家制造色彩选别机的厂家认识了。为了扩展业务,他在一年后到那家会社提出在中国代理他们的设备,并开出了若干条件。对方没有马上回答,在他准备起身告辞时、对方说“一起吃个饭”,并在餐馆里要了生鱼片和磨好的山葵。林京看了一下并尝了一点儿,对厂家说这个山葵是“真妻”品种,它的表皮是紫色的。他们听了说,山葵只有绿色的,从来没见过紫色的。林京当即让厨师将没有磨过的山葵拿来,果然表皮是紫色的。厂家非常吃惊地说:“你做山葵这么精通,我的机器让你代理就不用担心了。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总代理都给你了。”如此一来,林京没花一分钱就拿到了总代理权。于是,林京的事业就此安定下来,他的女儿明年就要从日本的大学毕业了。林京的女儿想回中国发展,和妈妈在一起生活。也许林京又要回到寂寞、颠簸的“流动生活”。而当被问到下一步如何打算,是否也想要回国发展时,林京低头不语,似乎从“新华侨”身上还感受不到“告老还乡”的情结。“事业”、“家庭”很难两全其美,必有取舍,这或许就是大多数在日中国人内心处,纠葛与期待、困难与希望交织在一起的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