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n3E1作者:贺超article智利地震引发争论 环太平洋区处于地震频发期/e3pmh22ph/e3pmt8os0据3月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在太平洋海床底部四周,分布着一连串的火山与海沟,被称为“太平洋火环”,它向来是地震和火山爆发最频繁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发生于这个地震带。 日本气象厅表示,1960年,里氏9.5级地震侵袭智利引发海啸,在日本造成140人死亡,在夏威夷夺走61条人命,菲律宾则有32人罹难。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造成超过22万人罹难,也让亚洲国家对于海啸的风险极为敏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邹其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人类掌握的技术能够对海啸做出预警,却不能对地震做出预警。这段时间以来,海地、智利接连发生大地震,种种迹象表明———太平洋板块进入了地震频发期。但是,具体到板块如何活动、到什么时候终止活动,我们尚不清楚。”法新社援引若干国际慈善组织的分析称,由于震级强烈,智利大地震的破坏程度可能大于海地地震,但智利是拉美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救援和恢复能力应远强于海地。专家还称,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几乎相当于海地地震的1000倍。 英国《卫报》称,智利地震与海地地震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地震。智利地震是“推力”地震,由南美板块中的纳斯卡板块通过缓慢的移动和俯冲导致生成。这一板块每年以8厘米左右的正常速度移动,该现状也一直受到英国等国地震调查局的持续关注。《旧金山纪事报》也援引地质学家埃里克-盖斯特等人的分析称,没有证据表明,近期的一系列地震之间,存在有机的彼此关联,因为它们发生在不同板块。▲(本报驻阿根廷特派记者 陈晓航 本报驻日本、加拿大特约记者 蒋 丰 陶短房 本报记者 王跃西 本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责任编辑:贺超12674023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时报126740238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据3月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在太平洋海床底部四周,分布着一连串的火山与海沟,被称为“太平洋火环”,它向来是地震和火山爆发最频繁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发生于这个地震带。 日本气象厅表示,1960年,里氏9.5级地震侵袭智利引发海啸,在日本造成140人死亡,在夏威夷夺走61条人命,菲律宾则有32人罹难。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造成超过22万人罹难,也让亚洲国家对于海啸的风险极为敏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邹其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人类掌握的技术能够对海啸做出预警,却不能对地震做出预警。这段时间以来,海地、智利接连发生大地震,种种迹象表明———太平洋板块进入了地震频发期。但是,具体到板块如何活动、到什么时候终止活动,我们尚不清楚。”法新社援引若干国际慈善组织的分析称,由于震级强烈,智利大地震的破坏程度可能大于海地地震,但智利是拉美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救援和恢复能力应远强于海地。专家还称,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几乎相当于海地地震的1000倍。 英国《卫报》称,智利地震与海地地震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地震。智利地震是“推力”地震,由南美板块中的纳斯卡板块通过缓慢的移动和俯冲导致生成。这一板块每年以8厘米左右的正常速度移动,该现状也一直受到英国等国地震调查局的持续关注。《旧金山纪事报》也援引地质学家埃里克-盖斯特等人的分析称,没有证据表明,近期的一系列地震之间,存在有机的彼此关联,因为它们发生在不同板块。▲(本报驻阿根廷特派记者 陈晓航 本报驻日本、加拿大特约记者 蒋 丰 陶短房 本报记者 王跃西 本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责任编辑: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