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闫帅男 毕秋兰)安倍晋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后,频频就钓鱼岛问题放出狠话,同时展开一系列的密集外交,试图拉拢周边国家。中日关系会走向何方?就网友关心的这一话题,新华网独家专访了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以下为文字实录:
美国不愿日本主导日美关系
记者:安倍上任后外交秀首站选择了美国,但却遭到了奥巴马的冷遇,请问您怎么看美国对安倍的冷脸?美日关系是否就此亮了红灯?
刘江永:我认为所谓“美日关系亮红灯”只是媒体的一种判断。这次美日两国关于安倍首相访美日程的调整可能有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美国刚刚举行完大选,现在连任后政府的班底还没安排就绪,包括防长的人选现在还在激烈的辩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对美国来说,马上接待日本首相在日程上确实显得仓促。
日本急于促成一种外交效果,就是日本首相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就是美国,而美国总统上任后第一个会见的国家领导人是日本首相。但是从美国的角度来讲,美国自己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其次,如果按这样的安排,那很显然是美日两国关系由日本主导。相当于人家家里面还没有打扫完房间,客人就要进来了,而且没有商量好的行程日本就事先公布了,这对主人来说有点不礼貌,好像客人在主导日程安排。现在,日方单方面的宣布首相第一站要访美,美国可能也觉得日本想要主导美日关系。
第三,议题的设置。安倍上台以后一切的外交活动中考虑了很多中国的因素,他把中日关系作为日本最大的外交和安全保障问题。所以如果安倍访美必定还是要涉及到中国的问题,而涉及到中国的问题必定要涉及到钓鱼岛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立场是:第一,交给日本的只是岛屿的行政管辖权;第二,关于岛屿的主权由中日双方自己对话协商解决,美国没有特定立场。
而日方特别需要确认的,或者反复希望美国表态的,就是有关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全条约》第五条。美国参议院前不久通过2013年的防务授权法案,第一次把这一立场纳入其中,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又签署了这一法案。这是在钓鱼岛问题上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授权法案。中国的领土怎么能由美国把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呢?连美国都没有确定这些岛屿的主权属于日本,又怎么能适用于美日安全条约呢?美国的法案怎么能管中国的事?从国际法上看,这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
可以说,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的班子还没搭好就已经伤害到中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安倍访问美国,他想要什么?很显然,就要奥巴马总统亲口说出:《日美安全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就是他要的政治效果向中国打“美国牌”,而且是一张“王牌”。如果按照这个调子走的话,美国其实无形中就为这些无人岛而大大地伤害了中国、得罪了中国,就等于日本在中美关系之中制造了一个障碍。这样中美日关系事实上也是由日本在主导,而美国愿意这样总被日本当牌打吗?
假如美国总统刚刚签完了防务授权法案又跟安倍见面,大讲钓鱼岛包括在《日美安全条约》范围内,这很明显是日本主导了日美关系,等于再度被日本当牌打。安倍首相最近表示,就钓鱼岛问题“没有谈判的余地”。这意味着,今后安倍访美时,无论美国国务卿还是美国总统如何奉劝日本应该同中国就钓鱼岛主权进行对话,他都绝不会接受。日本一方面要让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为他撑腰,替日本对抗中国火中取栗;另一方面又拒绝美方希望对话的劝告,不断对中国挑衅。其结果很可能让美国为日本付出更大外交甚至安全代价,而这是美国所需要、所期待的吗?
近年来,我们看到,每当日本政府认为有美国给他撑腰,就会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或过激措施,从而导致中日钓鱼岛争议越来越激烈。历史经验特别是最近两年的事实一再证明,只要美国就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全条约》表一次态,那么日本就会立即有恃无恐地对华采取一次强硬姿态或措施。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日本每次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和行动之前,都要让美国高层表一次态,给日本撑腰壮胆。这种行为方式是典型的狐假虎威。
我认为,美国连续这么做其实并不符合美国对自身利益的权衡。美国并不是傻瓜,它利用钓鱼岛问题是要造成一种中日两国都有求于美国的态势,而不希望看到日本无限度地去挑战中国,最后造成冲突,把美国也卷进战火。而日本现在就是要把美国卷进来,使美日站在一起向中国示强。在钓鱼岛问题上下一步日本甚至可能要求美国去跟他一起巡航。美国则不会容忍安倍访美的议题设定、日程设定都由日方说了算。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他一定要掌握和控制一下外交节奏,减缓以下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的负面冲击。这符合美国的利益。
第四,安倍访美日程的调整并不重要,关键是安倍访美的结果,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我认为,从整个形势发展趋势看,美日两国互有所需,相互利用,从本质上并没有看到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态势。安倍首相有可能在二月或者美国认为方便的时候访美,而且肯定要谈到钓鱼岛问题,要谈到《日美安全条约》和钓鱼岛的关联性,要谈到今后美日两国如何根据这样一个共识来制定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即联合作战的分工安排及指导方针。日本很可能想让美国同意把钓鱼岛明确写入或暗中包含在其中。
另外也要看到,就美日关系而言,美国也有自己的关切和需要协调的问题。比如普天间美军基地搬迁这个老问题,过去是自民党和美国谈好了,民主党上来以后曾经一度发生了变化,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民主党又回到了自民党原来和美国达成的共识。今后的问题在于,日本中央政府与冲绳地方民众、地方政府如何就这个问题化解矛盾。这个矛盾仍然是存在的,特别不断出现一些驻冲绳美军针对冲绳当地民众的刑事犯罪发生,以及部署针对中国及朝鲜的鱼鹰战机不断地发生事故等,更会遭到冲绳民众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自民党政府为了拉拢美国而牺牲冲绳地方的利益,但日本内部矛盾及美日之间的问题还是继续会存在的。
此外,安倍再次上台后马上带来一些新问题。一个是安倍上任后采取的“无限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日元兑美元急剧下跌。这对奥巴马政府企图实现对亚洲出口倍增计划是一个非常大的负面因素。如果日元兑美元继续大幅贬值,一些日资海外企业将回流日本,再形成对美出口能力,又可能造成美日之间贸易摩擦与货币摩擦,这并不是奥巴马希望看到的。
再有,最近,安倍又透露出要修改涉及到日本历史教科书、慰安妇、侵略历史等原有日本内阁表态等政治右倾化动向,也引起美国舆论界的警惕。
记者:虽说美国目前不愿意被日本牵着鼻子走,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一个消息说:日本方面放出消息说,日美已经就共同应对中国船只以及飞机进入钓鱼岛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日方也表示要配合美国亚太安全政策。您认为这是否是说日美将在日后联手对付中国吗?
刘江永:这个就是要看结果。日程调整实际上就是要体现美国的主导权而已,美日两国在实际的合作上根本没有任何变化,不是所谓的“亮起了红灯”,或许是“黄灯”,但关键是要看结果,而不是日程的调整。只不过美国要掌握主导权,但实际上本质没有变化,一切都在进行。所以从局部角度讲,美日两国以及美日对中国围绕钓鱼岛的战略格局已经形成了。这并不是说美日两国整个、全面地对抗中国,而是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已经形成了美日联防对付中国的这样的格局。
但是,现阶段,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因为美日联手采取军事行动的前提是假设中国进攻钓鱼岛,而这个假设根本不存在。另外,只要根据日本遵守现行宪法,也不可能在钓鱼岛,更不可能在所谓航空识别区主动对中方使用武力。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日本某些媒体经常放出一些未经核实的消息,在钓鱼岛问题上渲染紧张局势和日美合作。这其实是“舆论战”、“心理战”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是企图以此“吓唬”中国,给自己壮胆;另一方面是企图牵着中国媒体的鼻子走,试探中国的“底牌”,再利用中方反应渲染“中国威胁论”,凝聚日本国内共识。当然,其中也有炒作“新闻热点”的商业目的。目的达到后,过两天又会出来否认先前的假消息。所以,中国媒体在相关敏感问题上报道、评论与选题要头脑清醒,提高政策和专业水平。
“安麻体制”换汤不换药 外交“旧戏加点新台词”
记者:安倍上任后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密集外交,和周边国家拉了一些关系。有分析说安倍是借此建立对华包围圈,您如何看待安倍上台后中日关系的走向呢?
刘江永:安倍上来以后的中日外交,实际上都是他2006年当选后第一任首相时的外交政策的旧戏重演,不同的是那时候他就任后第一幕是访华“破冰之旅”,但实际上他接下来的第二幕同样是搞“自由与繁荣之弧”和“价值观外交”等这套东西,都是在中国周边要建立一种对华施压、有利于日本的外交态势和外交格局。
这都不新鲜,因为现在的副首相是上届安倍内阁的外相麻生太郎。所以可以说在整个的安全保障和外交政策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安麻体制”。他们在日本国内政策以及历史观、战争观还有外交战略及价值观等等都是大同小异的。
当然旧戏重演也也并不是没有新的角色出现的,也不是说没有新的台词。
首先,安倍在2005年就提出建立“美、日、澳、印四国联盟”。他主要的意思就是认为,中国是日本在21世纪最大的要考虑应对的问题,只靠日美同盟是难以应付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所以必须加上澳大利亚、再加上印度,尽量联合可以联合的一些海洋国家、半岛国家的力量,来对中国形成压力和有利于日本的国际战略格局。如果,日本自以为此举成功,很可能对中国在钓鱼岛问题和安全保障方面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和措施。但在日本现行宪法的框架内,日本还不会脱离和平发展道路。问题在于,自民党如果能获得今年7月日本参议院选举的胜利,就必然会联合右翼政党日本维新会,谋求修改宪法。一旦日本宪法第九条被修改,日本对外会否行使武力,中日关系如何发展等,则要另当别论。
第二,日本安倍首相访美日程被推迟后,将出访印尼、越南、泰国。他是要在过去的“美、日、澳、印四国联盟”里面又加入上菲律宾和越南。其中不仅是有经济合作的意图,还有更重要的战略意图。日本企图把这两个国家作为支点介入南海问题,缓解在东海面对中国的压力。安倍上台以后要进一步配合美国,利用中越、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要打进楔子,插一杠子,而且要在军事上加强与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合作,参与海上巡逻,以及把南海问题纳入东盟和日本的对话议题等。
安倍对其他的一些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的国家,也要暂时缓和他们之间矛盾,并积极利用矛盾去挑拨这些国家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日本正竭力缓和同韩国的关系。日本特使前不久访问韩国还带了安倍的亲笔信,在日韩岛屿争端问题上放弃了向国际法院对韩国的起诉。另外,安倍计划今年四月可能访问俄罗斯,以缓和日俄矛盾,凸显合作,同时也会设法在钓鱼岛问题上明里暗里开展国际公关。
目前,安倍内阁对东盟十国现在安排访问的有八个国家,唯独柬埔寨和老挝还没去。可见他是有选择的,因为这两个国家对中国态度比较好。所以日本似乎尽量要给人一种印象,就是如果对日本好一点,那我就给你援助,减免债务,给你一些甜头,缅甸就是典型。否则就别想。
由此可见,安倍的外交布局就是要针对中国建立一种对日本相对有利的国际战略格局。之后他再国内推进修改宪法,进而和美国甚至北约形成联合的针对中国的军事态势,这很可能是他未来的一个目标。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钓鱼岛的争议是一个局部的争议,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好,或者日本现在跟中国对着干,这样的话这个局部问题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影响中日双边关系还有地区多边合作以及整个围绕中国周边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一个中日两国对抗的态势。当然,这个趋势并不是说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中日关系现在出现几个失衡需要注意
记者:中日关系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发展并不顺利,出现恶化趋势,你怎么看当前的中日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于当前的中日关系,特别需要注意出现的三个严重失衡现象可能带来的危害。
第一是中日两国的“利益”与“友好”这两者出现严重失衡,需要实现再平衡。安倍、麻生都认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就是要改变以友好为重的政策,主张以利益为目的,而把友好作为手段。这就可能使日本对华政策严重倒向所谓日本“国益”优先,而对国家利益的狭隘认知又必然会导致错误的决策。这就难免造成中日领土争议与两国关系的恶性循环。所以我认为,中日两国在2013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之际,应重新确认该条约的有效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共同考虑重建中日之间利益和友好的再平衡,而不能只盯着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和长远利益,夸大局部利益的不可调和性。这是不懂哲学、缺乏智慧的表现。
中日世代友好本身难道不是利益吗?其实,从历史发展与战略全局看,中日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与和平友好,是两国最重要、最根本的共同利益。1984年邓小平支持中日两国建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提出“第一步放在21世纪,还要发展到22世纪,23世纪,要永远友好下去。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正是在中日两国领导人对中日友好有共识的前提下,钓鱼岛问题才能作为局部领土争议问题而达成搁置的政治默契。在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中,如果只讲一己私利而不讲和睦相处,可能占到一时的便宜,但到头来是混不下去的,这是做人的基本常识。在国际社会上,作为一个国家难道不也是如此吗?邓小平是真正懂哲学的政治家,所以才有智慧缓解尖锐的矛盾。他希望中日两国下一代人更聪明,能找到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如果缺乏哲学思维,而只本能地追求眼前的利益,就可能会变得愚蠢起来。
第二是局部领土争议和两国民众之间感情的严重失衡,需要认真考虑再平衡。中日双方民众越是强烈认定钓鱼岛是本国领土,在发生对立时就越容易形成民众感情的对立。在钓鱼岛局部领土争议问题上,中方通过执法巡航常态化,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中日民间感情的恢复方面则遇到极大的困难。在国际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今天,中日之间的岛屿争端很容易产生彼此敌对情绪的宣泄。近年来,在日本出现“网络右翼”,中国也有网上“愤青”,久而久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流媒体和政府的决策。
日本右翼势力非常乐于看到中国出现针对日本的过激言行,因为这有利于他们在日本民众中制造反华和厌华情绪,以利扩大他们刊物的销量,为右翼候选人拉选票。客观地讲,我们国内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实际上在客观上起到给日本右翼间接“助选”的作用。面临这种新问题,需要我们充分来认识到,只有让日本广大民众了解了中日钓鱼岛领土争议来龙去脉的事实真相,并说明中方对日政策立场,他们才不会被日本右翼牵着鼻子走。我们的媒体要多做这方面解疑释惑的分析、评论与说明。同时要保持警惕,冷静观察,把准方向,传递准确信息,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渲染一些紧张情绪,使矛盾升级,被日本右翼反华势力所利用。
第三,日本国内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右翼势力影响力扩大,对华友好主张受压,需要实现再平衡。今年7月参议院选举结果将告诉我们,日本政坛是进一步失衡而倒向右翼还是能够实现相对的再平衡。据报道,日本要讨论修改宫泽关于日本教科书的谈话、河野关于日本慰安妇问题的谈话,安倍首相将发表新的谈话取代村山首相关于承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谈话。目前,安倍首相相关谈话尚未发表,暂时不便下结论。但是,如果日本政府想以所谓安倍谈话取代过去已有的正确谈话,哪怕否定一个就是倒退。关于日本政府对慰安妇、教科书问题的立场,不光是亚洲邻国甚至包括美欧对这个问题也非常敏感。要防止日本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对中日关系造成恶劣影响,就需要扶正压邪,为两国友好事业注入正能量。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我们自己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就中方在钓鱼岛问题的依据从历史到法理,特别是针对日方一些似是而非的误解,向日本公众作出全面、客观、细致、不懈的说明。日本人对事物的理解,主要是从细节和感性认识出发的,因此所谓“宜粗不宜细”的说明,对日本人是无效的,应该反过来进行“宜细不宜粗”的有针对性的具体说明。在钓鱼岛问题上,一般表太容易,详细说明难。所以打铁先要自身硬,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那种认为日本人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会听你的看法的想法,是不全面的,结果只会使自己放弃说明的权利。
我们看到去年以来,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日本外务省前国际情报局长孙崎享、评论家副岛隆彦、野田峰雄等越来越多的日本有识之士,公开对日本政府的领有权主张提出质疑;日本外务省前事务次官栗山上一等人就中日两国曾就搁置争议达成政治默契发表历史证言;日本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宫本雄二等人都指出,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存在需要对话的外交问题,敦促日本政府与中方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尽管他们的看法不可能同中方完全一致,但在日本右翼主张甚嚣尘上的国内环境中,这些有勇气的人敢于站出来说话,就有助于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日本加速右倾 右翼利用中国反日情绪
记者:安倍是日本政坛的一个强硬的鹰派,他还亲自组建了一个被外界视为激进民族主义的内阁,很多人就会担心安倍政府会不会在未来加速右倾化,甚至是安倍政府整体的右转,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江永:从日本去年12月26日大选之后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很明显日本政坛在进一步的右倾化,也就是说保守势力当中的右翼势力开始在执政党当中占多数。这部分人现在已经成为自民党的主流。
第二,新当选的国会议员当中89%的人都是同意修改宪法的,安倍的新内阁当中肯定会比民主党执政时期参拜靖国神社的阁僚要多得多,而且可以说这里面有人是鼓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吹鼓手或者铁杆。
但是,在日本国内很多民众并不认为是右倾化,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看来已经很右了,他们为什么还不认为是右倾化呢?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钓鱼岛问题真相的认识,对中国一些人在游行中的过激言行很不理解,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并进一步受日本右翼势力宣传的蛊惑。在这一两年,中国一些网络、媒体在涉日问题上出现一些情绪化的极端评论,完全游离了现实。网络传播是无国界的,上星的卫视在日本也可收到。过激的言行,日本民众是不可能接受的,只能使得日本右翼势力利用来鼓动日本国内的民众情绪,以便他们在日本国内捞到更多的民意的支持和选票。去年石原慎太郎的“购岛”闹剧就是典型案例。今年7月日本将举行参议院选举,日本右翼势力还会政治利用钓鱼岛问题造势的。
同时,他们还会利用刺激中国所产生的中国民众中的个别过激行为,转移问题的焦点和国际视线,把中日关系出现的问题归咎于中方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国际上丑化中国形象。安倍晋三首相今年1月11日会见记者时便称: 中国“为实现政治性目的而给日系企业、日本人带来伤害,作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是错误的”。其实,真正给日本企业和商家带来大麻烦的是野田内阁的“购岛”决定,这是日本人都心知肚明的。因此,只有理性爱国才能扶正压邪。
日本宪法对使用武力有制约 中日不会轻易开战
记者: 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据日本防卫省干部透露,日本航空自卫队10日中午时分发现数架中国战斗机进入了东海上空的“日本防空识别区”,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斗机紧急升空应对。您认为安倍日后在钓鱼岛的问题上是否会采取强硬手段?
刘江永:
安倍执政后,有关派日本公务员常驻钓鱼岛的竞选言论有所降调。日本防卫省有人曾建议,要加强同中国周边各国的军事合作,待中国国内发生动乱或分裂时,日本可派自卫队一举占领并常驻钓鱼岛。目前,日本“夺岛”演习是有针对性的,但并不意味着马上要夺岛。只要中方不登岛,安倍派人抢先登岛或常驻钓鱼岛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那只会给日本带来更大风险和麻烦,甚至连美国的支持也得不到。
在海上,安倍强调要针对中国的执法船加强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力量,主张把退役的军舰改装充实海上保安厅。未来几年,日本会一直加强在钓鱼岛海域的存在和同中方的对峙。但是,现阶段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进入钓鱼岛海域驱赶中国船只的可能性不大。在现行宪法框架内,日本即便出动军舰,也只能是协助海上保安厅发挥所谓“海上警察”功能,而不会首先主动使用武力。
目前,日本所谓单方面“实效统治”钓鱼岛的情况已不复存在。野田内阁通过“国有化”实现对钓鱼岛的“平稳而稳定的管理”的目的已完全落空,反而造成中国执法船只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常态化。从趋势看,在钓鱼岛海域将出现中国海监船与日本巡视船同时存在的对峙状态常态化、长期化。根据这种现状,中日双方如何通过外交谈判,制定相关海域的行为规则和危机管理机制,是中日两国面临的重要外交课题。
在空中,有两个部分需要了解:第一个部分是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日本所设定的大范围的航空识别区,也可以说是其所谓航空识别圈内的范围。这在国际法上并没有法律依据。日本的所谓航空识别区的东海外缘线大体是以东经125°、北纬33°度向南至东经123°、北纬23°为坐标划定。这个航空识别圈设定的范围相当大,远在日本领空之外,已经大大超过了日本所认定的东海中间线的范围,某些部分甚至接近中日东海中间线与中国大陆近海之间的中间位置,最近的地方离中国大陆沿岸大概不到140公里。
包括冲绳在内的所谓航空识别圈,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年美国占领日本期间设定的。1959年美国把日本的防控管制权移交给日本。当时冲绳仍不在日本的主权和行政管辖权控制之内,而是由美国控制。1969年日本开始单方面设定航空识别圈。1972年日本从美国手中接管冲绳之后,把美国设定的航空识别圈继承下来,并且扩大到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地区。
这个所谓航空识别圈是日方单方面设定的,中方一开始就表示反对,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曾经进行谴责。它所涉及的范围大部分空域是属于国际空域,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中国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上空,中方当然有出动军机和执法飞机进行正常巡航的权利。中国过去早就这么做过,今后也会做下去。
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尽管这一空域远离日本领空,但只要有日本列入防范对象的外国军机或执法飞机进入该识别圈,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机就会启动紧急升空。尽管近日中国的海监飞机距离钓鱼岛还有100多公里,但只要由西向东飞入日本单方面设定的所谓航空识别圈,无论距离钓鱼岛多远,日本战机都会紧急升空,进行监视和跟踪的抵近侦察。也就是说,日本擅自在国际空域划定了航空识别圈,中国的军机和执法飞机只要进入这个航空识别圈的外缘,日方战机就紧急升空“拦截”。这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因为是国际空域,而非日本领空,日本不能使用武力,不存在日本在这一空域主动使用武力的合法性和现实可能性。除非日本战机遇到了武力攻击,它才会还击。所以,不要一听说有日本军机紧急升空,就以为中日要开战。
据日本防卫省公布的统计数字,在日本所谓航空识别圈内,2011年日本战机针对俄罗斯飞机的紧急升空达250多次,占全年紧急升空总数58%;针对中国飞机的紧急升空为150多次,占37%,比以往明显增多。由于迄今中国飞机所处位置实际上是国际空域,因此日方只能做监视、跟踪,充其量就是警告飞离,所以中日两国没有因此发生军事冲突。
第二个部分是关于中国钓鱼岛上空的问题。钓鱼岛地处东经123°28.4、北纬25°44.6海域。按领海基线往外划半径12海里的领海上空就是领空,也可以说从领海基线起向外延伸直径24海里以上的空域是中国的领空,而日本则认为这些岛屿是日本的领土,其领海和领空也属于日本。所以这个地方跟日本设定的大范围航空识别区的其他部分的性质不一样。
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空范围内,如果中日两国军机同时进入,相互驱离,是很容易发生“擦枪走火”或意外碰撞的。因为这一空域非常狭小,就是领海基线以外的24海里的直径,对速度极快的F-15战斗机来说,这个直径距离只要一分钟就可以飞过去。飞机的速度非常快,这样的话如果七八架战机进入这块地方,可能根本就不够转身的。所以这个地方就容易发生冲突和突发事件。
迄今,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领空出动战机拦截对方战机的情况尚未发生。正因为从客观上看,钓鱼岛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问题,所以如何避免事态升级到这一步,需要两国进行外交磋商。这是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争议进行危机管理的重要课题。如果日本是负责任的国家、遵守法制的国家,就没有理由不同中国对话谈判。
去年12月13日,中国海监飞机飞入钓鱼岛中国领空执法巡航。日本报纸则称,中国飞机“入侵日本领空”;日本8架战机紧急升空,但中国飞机早已飞离。即便在钓鱼岛上空两国飞机遭遇,目前日本战机针对中国民用执法飞机实施武力攻击的可能性也不大。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在现行宪法下,只有当日本自卫队的装备和人员受到攻击时才能以武力还击。这就是日本的所谓“专守防卫”政策。2006年日本曾修订空中交战规则,但日本战机未经批准是不得擅自决定实施武力攻击的。今后,日本如果修改宪法,彻底放弃“专守防卫”,那将另当别论。
特别是如果日本今后修改宪法第九条,为对外使用军事力量松绑,这股祸水如果被放出来,就不只是跟中国的关系问题。过去日美之间不是也发生过太平洋战争吗?未来如果日本脱离和平发展道路,就可能成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紊乱的一个祸患。当然,日本马上走军国主义道路并不现实,现在还没有发展不到那个程度。但是,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目前日本的政治右倾化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日本修改宪法就会成为现实。到时候,日本同中国、韩国、俄罗斯之间的领土争议也会进一步突出。东南亚一些国家,对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也相当反感,有所警惕。所以你别看他现在闹得欢,将来肯定会被孤立。
现在的问题在于,日本某些媒体经常对中国军机飞入日本所谓航空识别圈进行渲染,这很容易使两国民众产生错觉和不必要的紧张。其实,中国军机或执法飞机在春晓油气田上空正常巡逻完全是正常的,而不是针对特定国家的。航空识别圈和领空完全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只是一般老百姓未必了解,容易被媒体“忽悠”。日本普通民众也未必不明白航空识别圈是怎么回事,划到了哪,以为中国军机进入日本所谓的防空识别圈,就和日本领空的概念差不多,所以会觉得中国是在“搞霸权”,结果在国会议员选举的时候就可能毫不犹豫地把选票投给对华强硬的候选人及政党。所以,我们不能误以为只要通过强硬的表态,比谁说话更硬,就能镇住对方,其实那会适得其反的。对于这些,需要我们非常详细地进行说明和专家式的解读,让日本公众能够理解或者了解中方主张的合理逻辑、正当性和基本事实。这就对我们的外交和媒体报道提出了非常高、非常重要的要求,需要我们共同学习、成长,把稳中日关系发展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