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Qh2S7作者:world.huanqiu.comgallery中国卫星在南印度洋观测到长约22米疑似漂浮物/e3pmh22ph/e3pn6efsl<article><section data-type="gallery"><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594.jpg?imageView2/2/w/1260" data-desc=" 记者3月22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根据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对相关卫星数据进行研判,3月18日12时许获取的高分一号卫星图像中,南印度洋海域(南纬44度57分,东经90度13分),观测到疑似漂浮物。这一疑似漂浮物长约22米,宽约13米,距澳大利亚公布疑似物位置南偏西120公里左右。新华社发(国防科工局供图) "></i></img><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832.jpg?imageView2/2/w/1260" data-desc=" 图表: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一号 "></i></img><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886.jpg?imageView2/2/w/1260" data-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i></img><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973.jpg?imageView2/2/w/1260" data-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i></img><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215.jpg?imageView2/2/w/1260" data-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i></img><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445.jpg?imageView2/2/w/1260" data-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i></img><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497.jpg?imageView2/2/w/1260" data-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i></img><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960.jpg?imageView2/2/w/1260" data-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i></img><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50349.jpg?imageView2/2/w/1260" data-desc="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13年4月26日摄,拼版照片)。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i></img></section><section data-type="text"></section></article>1395486840000责编:gepeng<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22/c_126302507_2.htm" >新华网</a>139548684000011["9CaKrnQh2Rg","9CaKrnQh2Rd","9CaKrnQh2Ok","9CaKrnQh2Km","9CaKrnQh2Kj"]{"gallery":{"members":[{"desc":" 记者3月22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根据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对相关卫星数据进行研判,3月18日12时许获取的高分一号卫星图像中,南印度洋海域(南纬44度57分,东经90度13分),观测到疑似漂浮物。这一疑似漂浮物长约22米,宽约13米,距澳大利亚公布疑似物位置南偏西120公里左右。新华社发(国防科工局供图)\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594.jpg"},{"desc":" 图表: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一号\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832.jpg"},{"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r\n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r\n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r\n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886.jpg"},{"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r\n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r\n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r\n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973.jpg"},{"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r\n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r\n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r\n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215.jpg"},{"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r\n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r\n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r\n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445.jpg"},{"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r\n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r\n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r\n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497.jpg"},{"desc":"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r\n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r\n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卫星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r\n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49960.jpg"},{"desc":"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13年4月26日摄,拼版照片)。\r\n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r\n \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1950349.jpg"}]}}//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322/2014032207232113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