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1FkC作者:章念生world.huanqiu.comarticle“黑白色纽带”见证中美民间友好(记者手记)/e3pmh22ph/e3pn61ka0对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林肯中学97名中学生来说,前不久访问中国最大的惊喜是参观大熊猫保护基地。十二年级的阿拉雅·扎克里对笔者说,她在塔科马的家人听说她在中国看到了大熊猫,整整兴奋了3天。比起塔科马的扎克里,首都华盛顿特区、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南加州圣迭戈市等地的民众要幸运得多,他们可以有机会到当地动物园的熊猫馆来一睹大熊猫的憨态与风采。据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统计,每年到访熊猫馆的观众人数在200万左右。在华盛顿国家动物馆生活了3年半的大熊猫“宝宝”踏上回乡路,曾让无数美国民众魂牵梦萦。2月16日,动物馆专门开辟为期一周的告别活动,让众多的粉丝来与“宝宝”告别,有的粉丝为此流下热泪。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在“宝宝”告别周期间刊发了大量报道,《华盛顿邮报》还将头版头条的位置给了“宝宝”。在“宝宝”临上飞机那一刻,无数“长枪短炮”对准了它,还有无数的观众,目送“宝宝”的专机起飞。“宝宝”回家,虽然让许多“宝粉”伤心,但让他们稍感欣慰的是,国家动物园里还生活着比“宝宝”更年幼的“贝贝”,还有它们潇洒的父母“添添”与“美香”。“贝贝”也是这里的超级明星。去年8月贝贝抓周时,来自美国各地乃至澳大利亚的粉丝都赶来庆祝。贝贝选择“友谊吉祥”作为抓周礼物,也着实没让在场各界人士失望。美国民众的“熊猫热”,可追溯至40多年前甚至更早。1936年12月,美国纽约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纳斯从中国带来的大熊猫“苏琳”落户芝加哥动物园后引起空前轰动,最多的一天观众达到4万人次,其中包括盲人作家海伦·凯勒;1941年11月,宋蔼龄、宋美龄两姐妹挑中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美国,以回报美国相关团体为中国抗战所作贡献,大熊猫作为“亲善大使”受到热烈欢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挑选的大熊猫伉俪“兴兴”“玲玲”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安家,作为中美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广为传颂;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与奥巴马总统夫人米歇尔共同为大熊猫幼崽“贝贝”命名,让中美友谊佳话又有了新的延续。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面对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和不时爆发的喝彩声,无论是“贝贝”还是“添添”“美香”,都是那样旁若无人,淡定从容。在诸多的“熊猫粉”心目中,它们不光是可爱的动物,更是一种亲善、友谊的化身。正如纽约州联邦众议员卡罗琳·马洛尼女士所说,如能有一对熊猫前来纽约,“这将是一座促进两国交往的重要桥梁”。从众议员马洛尼到中学生扎克里,这些“熊猫粉”们从喜爱熊猫到关注和了解中国。马洛尼为纽约申请租借大熊猫,这些年一直在与中国的各个部门打交道,“与中国人交往的加深让我改变了原先对中国的看法”。扎克里正准备申请赴中国留学项目,“立志今后要为中美友好做有意义的事”。“宝宝”回家、“贝贝”抓周引来热潮,因为它们是两国民众的共同牵挂,倾注着两国民众的共同情感。这种共同牵挂与情感,也是中美民间交流的公约数。两国民众由走近而亲善,民间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坚持包容心态抛开政治歧见成为大势所趋,这又何尝不是中美关系数十载发展的真实写照?《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31日 23 版)1490919600000责编:崔舒飞人民日报149091960000011["9CaKrnJZdVx","9CaKrnJYZmP","9CaKrnJXutn"]{"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对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林肯中学97名中学生来说,前不久访问中国最大的惊喜是参观大熊猫保护基地。十二年级的阿拉雅·扎克里对笔者说,她在塔科马的家人听说她在中国看到了大熊猫,整整兴奋了3天。比起塔科马的扎克里,首都华盛顿特区、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南加州圣迭戈市等地的民众要幸运得多,他们可以有机会到当地动物园的熊猫馆来一睹大熊猫的憨态与风采。据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统计,每年到访熊猫馆的观众人数在200万左右。在华盛顿国家动物馆生活了3年半的大熊猫“宝宝”踏上回乡路,曾让无数美国民众魂牵梦萦。2月16日,动物馆专门开辟为期一周的告别活动,让众多的粉丝来与“宝宝”告别,有的粉丝为此流下热泪。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在“宝宝”告别周期间刊发了大量报道,《华盛顿邮报》还将头版头条的位置给了“宝宝”。在“宝宝”临上飞机那一刻,无数“长枪短炮”对准了它,还有无数的观众,目送“宝宝”的专机起飞。“宝宝”回家,虽然让许多“宝粉”伤心,但让他们稍感欣慰的是,国家动物园里还生活着比“宝宝”更年幼的“贝贝”,还有它们潇洒的父母“添添”与“美香”。“贝贝”也是这里的超级明星。去年8月贝贝抓周时,来自美国各地乃至澳大利亚的粉丝都赶来庆祝。贝贝选择“友谊吉祥”作为抓周礼物,也着实没让在场各界人士失望。美国民众的“熊猫热”,可追溯至40多年前甚至更早。1936年12月,美国纽约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纳斯从中国带来的大熊猫“苏琳”落户芝加哥动物园后引起空前轰动,最多的一天观众达到4万人次,其中包括盲人作家海伦·凯勒;1941年11月,宋蔼龄、宋美龄两姐妹挑中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美国,以回报美国相关团体为中国抗战所作贡献,大熊猫作为“亲善大使”受到热烈欢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挑选的大熊猫伉俪“兴兴”“玲玲”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安家,作为中美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广为传颂;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与奥巴马总统夫人米歇尔共同为大熊猫幼崽“贝贝”命名,让中美友谊佳话又有了新的延续。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面对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和不时爆发的喝彩声,无论是“贝贝”还是“添添”“美香”,都是那样旁若无人,淡定从容。在诸多的“熊猫粉”心目中,它们不光是可爱的动物,更是一种亲善、友谊的化身。正如纽约州联邦众议员卡罗琳·马洛尼女士所说,如能有一对熊猫前来纽约,“这将是一座促进两国交往的重要桥梁”。从众议员马洛尼到中学生扎克里,这些“熊猫粉”们从喜爱熊猫到关注和了解中国。马洛尼为纽约申请租借大熊猫,这些年一直在与中国的各个部门打交道,“与中国人交往的加深让我改变了原先对中国的看法”。扎克里正准备申请赴中国留学项目,“立志今后要为中美友好做有意义的事”。“宝宝”回家、“贝贝”抓周引来热潮,因为它们是两国民众的共同牵挂,倾注着两国民众的共同情感。这种共同牵挂与情感,也是中美民间交流的公约数。两国民众由走近而亲善,民间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坚持包容心态抛开政治歧见成为大势所趋,这又何尝不是中美关系数十载发展的真实写照?《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31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