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S8Mv world.huanqiu.comarticle气候大会那些事:中国代表“发飙”促成德班大会“神转折”/e3pmh22ph/e3pn61ka0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 如果把气候谈判比作一站一站的铁路线,那么2011年的德班大会(简称COP17)可以算是一个“大站”。这次大会谈判诞生了“德班增强行动平台”(德班平台),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为解决气候问题中最棘手的资金难题破局。因为涉及“真金白银”,也就是发达国家的出资义务,各方都咬得很紧,期间跌宕起伏,甚至惊心动魄。大会原定日期是11月28日开到12月9日,结果加时近2天,到11日凌晨才闭幕。作为报道这次大会的记者,几个细节一直留在我记忆里。这次大会开幕之初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这是继美国后又一个发达国家排放“大户”退出,给气候谈判蒙上了很重的阴影,一时世界舆论哗然,也给这次大会带来打击。 按历届气候大会的惯例,大会第一周是高官谈判阶段,各国代表团的官员们进行技术性谈判,拟出一个决议草案,第二周是部长级谈判阶段,各国代表团团长出马,解决最后的分歧,敲定决议。可是在德班大会上,直到大会第二周的周五,也就是原定的闭幕日期12月9日,各方分歧还是很大,以至于毫无突破的迹象。在举行大会的德班国际会议中心,大家都显得无精打采,有人估计这次大会要像哥本哈根那样“黄”了,一些小国的代表团可能因为经费或行程问题,都收拾好行李准备跑路。我也很着急,因为我的签证就到10日为止,这会再没完我就成非法滞留了。可是报道还得做啊,只能硬着头皮再干下去。123下一页 123下一页这时候很多代表团、非政府组织以及我们记者在内,都收到了一份很奇怪的协议“草案”,与真正的草案文本相差甚远,有多处违背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散发者却声称它已被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等几个重要谈判方所接受。当各方代表看出这份文本的造假之处并通知南非时,已经过了半天时间。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9日向中国代表团提出要求,能否采访一下“老解”——中国代表团团长、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气候谈判特别代表的解振华?代表团非常配合,说老解但凡有空就会立刻接受我们采访。当天晚上10点多,代表团给我们打电话说,老解刚刚谈完一场,和下一场之间有1个小时空,可以采访。10点多!还要谈!我也惊着了,连忙和南非分社首席记者于大波赶往中国馆。刚到不久就见到老解大步流星从会场走来,“还有时间,我们聊聊吧!”老解身材魁梧,讲话中气十足,和媒体交流毫无架子,完全看不出是一位60岁的部长级高官。那么,离奇的“草案”到底是怎么回事?老解说,很可能是某些利益方利用各国代表团既感灰心、又还想出成果的焦灼心态,以及部分代表团准备跑路的状态,抛出这么一份东西,想让大家在忙乱中就认领了,再不行就把这个大会拖“黄”。这招数不上台面,但真有用,大会的进程至少被拖了半天。其实类似的小伎俩还有,比如说“离间计”。众所周知,作为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在气候谈判中立场和诉求基本一致,每次大会都要统一发声。可在德班大会上,就有一些西方媒体说中国和印度发生分歧了,中国准备妥协而印度依旧强硬,“这个是造谣!”老解很生气。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为此,老解还特意和印度代表团的女团长每次谈判都一起入场,也坐在一起,发言也互相呼应,还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这些姿态让谣言终于熄灭。聊完这些,已经是晚上11点左右,老解还要匆匆“赶场”下一个谈判。一般要谈到什么时候呢?“凌晨1、2点是正常状态,有时候要到3点,”老解迈着大步,就算向我们告别。大会加时的最后两天,不仅代表团高度紧张,我们记者也很累,因为随时可能出结果:要么出决议,要么宣布大会“黄”了,各自散伙。气候谈判的民主机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要逐条讨论全体一致,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对决议的任何一条不满意,都可以发表长篇大论,如果分歧太大谈不拢会议就“黄”了,哥本哈根大会就是如此,所以我们必须打起12分精神紧盯会场。从10日凌晨进入“加时赛”开始,报道这次大会的6名新华社记者和一位当地报道员,基本就没有休息过。好在南非东道主对新华社很重视,在大会的媒体中心给我们分一个10多平米的工作间,可以看到会场直播电视,累了也可以拼几张椅子打个盹。那些没有工作间的同行们,就只有到处睡了。10日晚上8点,按日程是大会最后一场全体会议,成不成就看这次。我连喝了两大杯黑咖啡,打足精神准备听完这个全体会议,可过了8点还是没会议开始的消息,黑咖啡也挡不住困意袭来,我居然睡着了……直到晚上10点多,电视直播里响起代表发言的声音把我惊醒,全体会议开始!于是我连忙跑向大会场。这时候正是老解发言,可能之前有某个发达国家代表的高论让他气愤不已,老解双目圆睁,挥动拳头,声若洪钟:“讲大幅度率先减排,减了吗?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你提供了吗?讲了20年到现在并没有兑现。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展,我们要消除贫困,我们要保护环境,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的,你们还没有做到,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讲这些道理给我!”老解的“发飙”成为本次大会最著名的一幕,众多发展中国家代表纷纷叫好,而发达国家代表哑口无言。然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代表接连“炮轰”,发达国家代表则无心恋战,成就“神转折”。到凌晨2点多,决议居然出来了,而且基本上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诉求!目击这一幕后我立刻赶回工作间写稿,到所有的发稿工作做好是凌晨4点左右,正好大会也算正式结束。老解一边大步走出会场,还一边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当我们离开德班国际会议中心时,已经是当地时间11日早晨近6点,南半球的夏天,海滨城市德班的阳光分外明亮。我的签证正好过期,12日离开时,南非出入境官员友好地给我开了张罚款条。不过德班会议成功了,我的报道任务也算完成,罚款神马的都不是事儿!(记者陈勇,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上一页123 上一页1231449646567000责编:千帆新华网1449646567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 如果把气候谈判比作一站一站的铁路线,那么2011年的德班大会(简称COP17)可以算是一个“大站”。这次大会谈判诞生了“德班增强行动平台”(德班平台),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为解决气候问题中最棘手的资金难题破局。因为涉及“真金白银”,也就是发达国家的出资义务,各方都咬得很紧,期间跌宕起伏,甚至惊心动魄。大会原定日期是11月28日开到12月9日,结果加时近2天,到11日凌晨才闭幕。作为报道这次大会的记者,几个细节一直留在我记忆里。这次大会开幕之初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这是继美国后又一个发达国家排放“大户”退出,给气候谈判蒙上了很重的阴影,一时世界舆论哗然,也给这次大会带来打击。 按历届气候大会的惯例,大会第一周是高官谈判阶段,各国代表团的官员们进行技术性谈判,拟出一个决议草案,第二周是部长级谈判阶段,各国代表团团长出马,解决最后的分歧,敲定决议。可是在德班大会上,直到大会第二周的周五,也就是原定的闭幕日期12月9日,各方分歧还是很大,以至于毫无突破的迹象。在举行大会的德班国际会议中心,大家都显得无精打采,有人估计这次大会要像哥本哈根那样“黄”了,一些小国的代表团可能因为经费或行程问题,都收拾好行李准备跑路。我也很着急,因为我的签证就到10日为止,这会再没完我就成非法滞留了。可是报道还得做啊,只能硬着头皮再干下去。123下一页 123下一页这时候很多代表团、非政府组织以及我们记者在内,都收到了一份很奇怪的协议“草案”,与真正的草案文本相差甚远,有多处违背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散发者却声称它已被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等几个重要谈判方所接受。当各方代表看出这份文本的造假之处并通知南非时,已经过了半天时间。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9日向中国代表团提出要求,能否采访一下“老解”——中国代表团团长、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气候谈判特别代表的解振华?代表团非常配合,说老解但凡有空就会立刻接受我们采访。当天晚上10点多,代表团给我们打电话说,老解刚刚谈完一场,和下一场之间有1个小时空,可以采访。10点多!还要谈!我也惊着了,连忙和南非分社首席记者于大波赶往中国馆。刚到不久就见到老解大步流星从会场走来,“还有时间,我们聊聊吧!”老解身材魁梧,讲话中气十足,和媒体交流毫无架子,完全看不出是一位60岁的部长级高官。那么,离奇的“草案”到底是怎么回事?老解说,很可能是某些利益方利用各国代表团既感灰心、又还想出成果的焦灼心态,以及部分代表团准备跑路的状态,抛出这么一份东西,想让大家在忙乱中就认领了,再不行就把这个大会拖“黄”。这招数不上台面,但真有用,大会的进程至少被拖了半天。其实类似的小伎俩还有,比如说“离间计”。众所周知,作为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在气候谈判中立场和诉求基本一致,每次大会都要统一发声。可在德班大会上,就有一些西方媒体说中国和印度发生分歧了,中国准备妥协而印度依旧强硬,“这个是造谣!”老解很生气。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为此,老解还特意和印度代表团的女团长每次谈判都一起入场,也坐在一起,发言也互相呼应,还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这些姿态让谣言终于熄灭。聊完这些,已经是晚上11点左右,老解还要匆匆“赶场”下一个谈判。一般要谈到什么时候呢?“凌晨1、2点是正常状态,有时候要到3点,”老解迈着大步,就算向我们告别。大会加时的最后两天,不仅代表团高度紧张,我们记者也很累,因为随时可能出结果:要么出决议,要么宣布大会“黄”了,各自散伙。气候谈判的民主机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要逐条讨论全体一致,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对决议的任何一条不满意,都可以发表长篇大论,如果分歧太大谈不拢会议就“黄”了,哥本哈根大会就是如此,所以我们必须打起12分精神紧盯会场。从10日凌晨进入“加时赛”开始,报道这次大会的6名新华社记者和一位当地报道员,基本就没有休息过。好在南非东道主对新华社很重视,在大会的媒体中心给我们分一个10多平米的工作间,可以看到会场直播电视,累了也可以拼几张椅子打个盹。那些没有工作间的同行们,就只有到处睡了。10日晚上8点,按日程是大会最后一场全体会议,成不成就看这次。我连喝了两大杯黑咖啡,打足精神准备听完这个全体会议,可过了8点还是没会议开始的消息,黑咖啡也挡不住困意袭来,我居然睡着了……直到晚上10点多,电视直播里响起代表发言的声音把我惊醒,全体会议开始!于是我连忙跑向大会场。这时候正是老解发言,可能之前有某个发达国家代表的高论让他气愤不已,老解双目圆睁,挥动拳头,声若洪钟:“讲大幅度率先减排,减了吗?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你提供了吗?讲了20年到现在并没有兑现。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展,我们要消除贫困,我们要保护环境,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的,你们还没有做到,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讲这些道理给我!”老解的“发飙”成为本次大会最著名的一幕,众多发展中国家代表纷纷叫好,而发达国家代表哑口无言。然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代表接连“炮轰”,发达国家代表则无心恋战,成就“神转折”。到凌晨2点多,决议居然出来了,而且基本上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诉求!目击这一幕后我立刻赶回工作间写稿,到所有的发稿工作做好是凌晨4点左右,正好大会也算正式结束。老解一边大步走出会场,还一边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当我们离开德班国际会议中心时,已经是当地时间11日早晨近6点,南半球的夏天,海滨城市德班的阳光分外明亮。我的签证正好过期,12日离开时,南非出入境官员友好地给我开了张罚款条。不过德班会议成功了,我的报道任务也算完成,罚款神马的都不是事儿!(记者陈勇,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上一页123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