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vKA8作者:赵杰world.huanqiu.comarticle分析称普京访华意在改变两国“政热经冷”现状/e3pmh22ph/e3pn61ka0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仪式,欢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图/新华(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普京新任总统后首轮访华,被一些外媒解读为中俄联盟之举,但事实上中俄两国更现实的任务是改变“政热经冷”的现状本刊记者/赵杰(发自北京)6月5日上午,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的专机降落北京机场,正式拉开为期三天的访华帷幕。各种唱好中俄关系的观点在此前普京访华行程既定时就见诸国际各大媒体,一度有法新社等西方媒体将此解读为俄罗斯试图加强中俄联盟之举,也有观点指出中俄应结成“非盟之盟”以应对美国重返亚洲脚步。 “普京此访无疑会加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也不能因此简单化地下结论认为俄罗斯‘冷美热中’。”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顾问陆南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同样认为,不能对普京访华做过于简单的理解,这是其“全方位外交战略的体现和步骤”,因此,对其就任总统后包括访华在内的出访安排应予理性看待。合作空间待拓宽上述外媒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仅从俄罗斯访华的议程设置和随行团队即可窥一斑:17份计划签署的不同种类文件;俄商界所有大佬均在随访代表团名单中。此间俄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称,这17份文件将包括《有关进一步深化俄中关系、全面、直接、互信的伙伴关系与战略协作关系的联合声明》,而两国各部委之间也将签署能源、工业及创新领域的一系列文件,双方企业之间也会签署相关协议。并称,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谈将“持续很久,包括小范围会谈与大范围会谈”。至于相关议题,乌沙科夫预计双方高层会谈会涉及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峰会、金砖国家与上海合作组织,还将就朝鲜半岛与中东局势、伊核问题交换意见。另据俄罗斯总统新闻局称,此次访华代表团成员除了副总理、外交部长等人员,还包括工业、能源、交通等各部部长,以及原子能公司、天然气工业公司、石油公司和石油运输公司等企业的总裁。这些要素支持,加之中国是普京就任总统后首轮出访的国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因此高调评说中俄关系目前“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而普京在出访前一天给《人民日报》撰文《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新天地》中也强调,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间新型关系的典范。这就意味着俄中关系非常稳固,不受当前局势的影响,这一点在当今这个明显缺乏稳定和相互信任的世界里显得异常可贵”。但是,一位参与制定对俄政策的中方专家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之所以普京此访如此“兴师动众”,主要因为两国之间合作的现实距离理想尚远,尤其是一些大项目合作难以落实和推进。他举例指出,双方的林业合作虽已成立合作小组,但是一直未有大项目产生,其他诸多资源合作亦然。“虽然双方都清楚合作空间很大,我们也努力试图在政策、协议等方面给予配合,但是落实到实践层面总是力不从心。”他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的法律法规、传统习惯以及商业思维等差异太大,亟待两国领导人在目前稳固的双边伙伴关系框架下加大支持力度,以大幅度拓宽合作空间。沈骥如同样指出双方的合作要有所创新。一方面,在传统能源合作上,俄罗斯不愿做简单的原料出口国,而是希望全程合作,“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是否能够从开采到物流再延伸至产业运用,此访中或许会在一定范围和层面涉及。”普京外交平衡战略普京此次就任总统后首轮出访的六国中,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均为独联体国家,占去一半席位;德国、法国则为欧盟主要成员国。其中,在时间安排上,只有出访中国的时间长达三天之久(包括参加上合组织北京峰会),而在德国、法国的总体时间无非12个小时。尤其引发关注的是,美国未出现于该名单,这成为评论人士和媒体大做文章的依据。因此有了“冷美热欧”“冷美热中”和“中俄结盟”等各种说法。沈骥如对这些言论并不认同,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倾向于认为这是普京的外交平衡战略。而对于已经是三任总统的普京,这种“平衡术”早已不新鲜。其注重东西方平衡、内外平衡,以逐步实现恢复俄罗斯军事大国地位的目标。“作为转型大国的俄罗斯,内部有不确定因素。”陆南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普京上任伊始就要面对四大挑战:推进民主政治改革;经济现代化;反腐;提高军事能力。而应对这些挑战的根本途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在沈骥如看来,与其说普京没有将美国置于首轮出访国是反美,不如视为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安排。因为无论如何,美国都会是俄罗斯外交的一个重点,在出访美国之前先处理好与独联体、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打好基础,可以增强自己与美国对话的信心与筹码。由此角度分析,俄罗斯非但不是轻视美国,而是非常重视它。此前普京曾签署法令,要发展与美、中、日、印等国的合作关系,即可看出其并不会选择与这些国家对抗,而是平衡。因此,沈骥如和陆南泉都指出中俄不会结盟。双方联手的军事演习,只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远非军事同盟关系。两国志在深入合作而不结盟且不与任何国家为敌,以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应避免“政热经冷”据统计数据,201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835亿美元。普京在上文同样提及该“历史新高”数据,并指出,现在中俄的中期目标是在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两国目前贸易额的发展速度表明,我们的目标将会提前完成。”纵比而言,中俄双边贸易额所取得的飞速增长不容忽视。但是横比欧美,差距尚大,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4467亿美元,中欧这一数据则高达5939.7亿美元。有人用“政热经冷”对此作出评析。但是沈骥如并不太认同,他认为中俄双边贸易额的数字的确说明,与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相比,经济关系显得不太匹配、不同步,但这只是表明两个新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合作过程中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美国前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看来,不管人们如何议论,中、俄两国之间建立军事同盟障碍重重。俄罗斯经济和军事的衰落增加了它对中国崛起的担心。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还没有达到应有水平,两国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西方(包括美国)的商品和金融市场。“除非美国犯严重错误(这并非完全不可能),否则中俄两国很难克服这些障碍,完全投入对方怀抱。”沈骥如也提及俄罗斯内部存在的“中国威胁论”观点,但是,他认为俄罗斯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已经意识到后者的诚意,这也正是普京设置此访的重要原因之一。法新社此间报道认为,俄罗斯现在已不把中国这个崛起的邻国视为威胁。普京在上文信心满满地写道:“俄罗斯非常需要一个繁荣的中国,同样地,我相信,中国也需要一个成功的俄罗斯。我们两国的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而是旨在实现共同发展和加强国际社会的公平和民主原则。也正因此,符合时代潮流。” (实习生高许冬对本文亦有贡献)1339147626000责编:haina中国新闻网133914762600011[]{"email":"haina@huanqiu.com","name":"haina"}
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仪式,欢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图/新华(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普京新任总统后首轮访华,被一些外媒解读为中俄联盟之举,但事实上中俄两国更现实的任务是改变“政热经冷”的现状本刊记者/赵杰(发自北京)6月5日上午,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的专机降落北京机场,正式拉开为期三天的访华帷幕。各种唱好中俄关系的观点在此前普京访华行程既定时就见诸国际各大媒体,一度有法新社等西方媒体将此解读为俄罗斯试图加强中俄联盟之举,也有观点指出中俄应结成“非盟之盟”以应对美国重返亚洲脚步。 “普京此访无疑会加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也不能因此简单化地下结论认为俄罗斯‘冷美热中’。”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顾问陆南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同样认为,不能对普京访华做过于简单的理解,这是其“全方位外交战略的体现和步骤”,因此,对其就任总统后包括访华在内的出访安排应予理性看待。合作空间待拓宽上述外媒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仅从俄罗斯访华的议程设置和随行团队即可窥一斑:17份计划签署的不同种类文件;俄商界所有大佬均在随访代表团名单中。此间俄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称,这17份文件将包括《有关进一步深化俄中关系、全面、直接、互信的伙伴关系与战略协作关系的联合声明》,而两国各部委之间也将签署能源、工业及创新领域的一系列文件,双方企业之间也会签署相关协议。并称,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谈将“持续很久,包括小范围会谈与大范围会谈”。至于相关议题,乌沙科夫预计双方高层会谈会涉及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峰会、金砖国家与上海合作组织,还将就朝鲜半岛与中东局势、伊核问题交换意见。另据俄罗斯总统新闻局称,此次访华代表团成员除了副总理、外交部长等人员,还包括工业、能源、交通等各部部长,以及原子能公司、天然气工业公司、石油公司和石油运输公司等企业的总裁。这些要素支持,加之中国是普京就任总统后首轮出访的国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因此高调评说中俄关系目前“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而普京在出访前一天给《人民日报》撰文《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新天地》中也强调,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间新型关系的典范。这就意味着俄中关系非常稳固,不受当前局势的影响,这一点在当今这个明显缺乏稳定和相互信任的世界里显得异常可贵”。但是,一位参与制定对俄政策的中方专家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之所以普京此访如此“兴师动众”,主要因为两国之间合作的现实距离理想尚远,尤其是一些大项目合作难以落实和推进。他举例指出,双方的林业合作虽已成立合作小组,但是一直未有大项目产生,其他诸多资源合作亦然。“虽然双方都清楚合作空间很大,我们也努力试图在政策、协议等方面给予配合,但是落实到实践层面总是力不从心。”他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的法律法规、传统习惯以及商业思维等差异太大,亟待两国领导人在目前稳固的双边伙伴关系框架下加大支持力度,以大幅度拓宽合作空间。沈骥如同样指出双方的合作要有所创新。一方面,在传统能源合作上,俄罗斯不愿做简单的原料出口国,而是希望全程合作,“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是否能够从开采到物流再延伸至产业运用,此访中或许会在一定范围和层面涉及。”普京外交平衡战略普京此次就任总统后首轮出访的六国中,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均为独联体国家,占去一半席位;德国、法国则为欧盟主要成员国。其中,在时间安排上,只有出访中国的时间长达三天之久(包括参加上合组织北京峰会),而在德国、法国的总体时间无非12个小时。尤其引发关注的是,美国未出现于该名单,这成为评论人士和媒体大做文章的依据。因此有了“冷美热欧”“冷美热中”和“中俄结盟”等各种说法。沈骥如对这些言论并不认同,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倾向于认为这是普京的外交平衡战略。而对于已经是三任总统的普京,这种“平衡术”早已不新鲜。其注重东西方平衡、内外平衡,以逐步实现恢复俄罗斯军事大国地位的目标。“作为转型大国的俄罗斯,内部有不确定因素。”陆南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普京上任伊始就要面对四大挑战:推进民主政治改革;经济现代化;反腐;提高军事能力。而应对这些挑战的根本途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在沈骥如看来,与其说普京没有将美国置于首轮出访国是反美,不如视为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安排。因为无论如何,美国都会是俄罗斯外交的一个重点,在出访美国之前先处理好与独联体、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打好基础,可以增强自己与美国对话的信心与筹码。由此角度分析,俄罗斯非但不是轻视美国,而是非常重视它。此前普京曾签署法令,要发展与美、中、日、印等国的合作关系,即可看出其并不会选择与这些国家对抗,而是平衡。因此,沈骥如和陆南泉都指出中俄不会结盟。双方联手的军事演习,只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远非军事同盟关系。两国志在深入合作而不结盟且不与任何国家为敌,以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应避免“政热经冷”据统计数据,201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835亿美元。普京在上文同样提及该“历史新高”数据,并指出,现在中俄的中期目标是在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两国目前贸易额的发展速度表明,我们的目标将会提前完成。”纵比而言,中俄双边贸易额所取得的飞速增长不容忽视。但是横比欧美,差距尚大,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4467亿美元,中欧这一数据则高达5939.7亿美元。有人用“政热经冷”对此作出评析。但是沈骥如并不太认同,他认为中俄双边贸易额的数字的确说明,与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相比,经济关系显得不太匹配、不同步,但这只是表明两个新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合作过程中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美国前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看来,不管人们如何议论,中、俄两国之间建立军事同盟障碍重重。俄罗斯经济和军事的衰落增加了它对中国崛起的担心。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还没有达到应有水平,两国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西方(包括美国)的商品和金融市场。“除非美国犯严重错误(这并非完全不可能),否则中俄两国很难克服这些障碍,完全投入对方怀抱。”沈骥如也提及俄罗斯内部存在的“中国威胁论”观点,但是,他认为俄罗斯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已经意识到后者的诚意,这也正是普京设置此访的重要原因之一。法新社此间报道认为,俄罗斯现在已不把中国这个崛起的邻国视为威胁。普京在上文信心满满地写道:“俄罗斯非常需要一个繁荣的中国,同样地,我相信,中国也需要一个成功的俄罗斯。我们两国的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而是旨在实现共同发展和加强国际社会的公平和民主原则。也正因此,符合时代潮流。” (实习生高许冬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