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vHC8 world.huanqiu.comarticle普京采取法律举措助力新征程 注重中俄关系基础/e3pmh22ph/e3pn61ka02012年,普京的“政治马拉松”再度启程。5月7日,他以王者归来的姿态再次回归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就职当天签署了十余份总统令,涉及内政、外交、军事、民生、教育等领域,以他特有的务实开始实施“以法制为基础,完善民主为已任,增强国力为目的、惩治腐败为手段的治国构想和强国战略”。将恢复宪法秩序作为改革切入点早在首个总统任期时,普京就将恢复宪法秩序作为联邦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坚持在联邦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对俄罗斯进行改革。 2000年5月17日,普京就在就职演说中宣布将形成“一条加强国家统一的路线”。此后一直到2008年普京卸任总统之时,俄罗斯形成了有效的“总统代表管理联邦制”。2000年在89个联邦主体基础上成立七大联邦区,由总统普京亲自任命总统代表管理,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2004年,俄修改地方行政领导选举法,将“地方长官”任免权归属中央,建立了中央约束地方的法律干预机制;从2005年起,俄罗斯开始合并联邦主体,到2008年1月,原来的89个联邦主体已被压缩为84个。通过上述几次大的外科手术,俄罗斯新的中央垂直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建设有俄罗斯特色的民主普京强调,俄罗斯的民主是生长在俄罗斯土地上的,要有俄罗斯历史传统,“从本国的地缘政治和国情出发”。在建设何种民主的问题上,“俄遵从的不是外国伙伴的态度,而是本国的现行法律”。他说:“有人认为民主比主权重要,我们不这样看。我们认为,这两者都重要。”这被普遍解读为普京式的“主权民主”。普京深知,随着近些年俄罗斯国力恢复和增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俄罗斯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诉求和民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公民和社团参政的意识增强,对政府运转效率、法治环境、公民权利和舆论监督等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不久前的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选举中,普京审时度势地正面评价了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监督对政府的作用,并表示应加大公民、社团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同时,普京也强调,一切活动都必须依法,不能超越法律的底线和界限。普京再次当选后,明确表示政府的一切活动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任何法律修订都应加强民主原则。普京声称,他也支持改革州长和议员选举机制,降低小党登记门槛,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但不允许在俄各地建立地区性政党,也不允许政治人士依靠分裂主义和民族主义势力参加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在完善类似法律时要参照国际最佳惯例并做出平衡的决定。普京强调说,俄“需要十年稳定发展”,改革应十分谨慎。颁布总统新令兑现竞选诺言重归克里姆林宫后,面对新的形势,“政治强人”普京及时应变,为自己的执政风格添加了更多民主与法治的色彩。在新的任期中,他表示将加强俄罗斯民主建设,修改了地方长官选举法,由中央任命改为地方民主直选,新法将于2021年6月1日正式生效。5月7日至今未满一月的短短时间内,“新任老总统”普京还签署了一系列总统法令:在政府机制改革方面,普京提出创建行政法院制度,以听取公民对国家的投诉,保护公民对国家的问责,并将在最容易发生腐败的领域,如国家采购、公用事业、道路建设等部门,创建一个公民监督国家活动的有效机制。在国家管理上,普京在以前国情咨文中多次提出国家机关职能理念,在普京看来,国家工作人员的属性是为公民的服务性和社会责任性;人民的属性是俄罗斯创造财富的源泉,繁荣的动力。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强调,国家的威信不是建立在政权的为所欲为,趋炎附势上,而是建立在法律公正和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所以,这次当选后,普京的要务是要求政府制定改革措施,提高服务效率,接受社会监督,为此,他提出两项硬性指标,即2018年前公民对政权的满意度至少要达到90%,电子网络满意度为70%以上。2014年地方政府对企业生产商务经营活动管理规定将大幅消减,服务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在2015年前政府对社会服务要实行“一站窗口式“服务。普京就职后签署的首批总统令中还提到加强公民参政议政问题。要求政府在9月1日前提出立法倡议,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在网络上咨询时间为60天,在此基础上形成俄罗斯公民社会倡议,如果社会公民网络签名在10万以上,可以作为立法参考。2013年7月15日前,政府信息库应在网络公开,通过对权力部门和法律执行情况的评价保障社会机制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规定,2013年1月1日前要制定出评价标准,提高公民对司法的参与,比如一些会议要进行现场直播,通过媒体的报道让社会周知。推动法治进程也是普京关注的方向之一。他责成政府2012年12月前起草并按规定程序向议会提交关于对违反俄联邦移民法行为加大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的标准法规草案。在经济领域,他要求政府在今年年底以前向议会提交关于改善商业环境、保障投资人权益的一揽子法律修正案。此外,他希望议会在今年6月通过国家预算草案。注重俄中关系发展法律基础在俄中双边关系中,普京十分注重两国关系发展的法律基础。二十多年来,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友好稳步发展。可以认为,普京是这一关系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正是在他首个总统任期内,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成为发展奠定中俄双边关系坚实的法律基础。他还十分重视中俄两国的国际合作。双方通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等方式携手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在联合国和安理会讨论重大问题时协调立场,采取一致行动,以维护国际正义,防止一些国家打着“人道主义”旗号恣意践踏国际法,动辄以武力威胁他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同时,中俄两国相互配合,采取各类斡旋措施,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当前国际热点冲突,避免爆发内战和区域性局部战争。在近些年,中俄双边的战略协作日益密切。两国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内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普京强调“法制、稳定、民主、反腐、强国”的治国强国方略,赢得了俄罗斯民心与民意。现在多数人认为,俄罗斯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巨变,不是“向左走”,也不是“向右靠”,而是普京所说的阔步“向前行”!(记者 朱冬传)1338864532000责编:haina法制日报 133886453200011[]{"email":"haina@huanqiu.com","name":"haina"}
2012年,普京的“政治马拉松”再度启程。5月7日,他以王者归来的姿态再次回归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就职当天签署了十余份总统令,涉及内政、外交、军事、民生、教育等领域,以他特有的务实开始实施“以法制为基础,完善民主为已任,增强国力为目的、惩治腐败为手段的治国构想和强国战略”。将恢复宪法秩序作为改革切入点早在首个总统任期时,普京就将恢复宪法秩序作为联邦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坚持在联邦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对俄罗斯进行改革。 2000年5月17日,普京就在就职演说中宣布将形成“一条加强国家统一的路线”。此后一直到2008年普京卸任总统之时,俄罗斯形成了有效的“总统代表管理联邦制”。2000年在89个联邦主体基础上成立七大联邦区,由总统普京亲自任命总统代表管理,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2004年,俄修改地方行政领导选举法,将“地方长官”任免权归属中央,建立了中央约束地方的法律干预机制;从2005年起,俄罗斯开始合并联邦主体,到2008年1月,原来的89个联邦主体已被压缩为84个。通过上述几次大的外科手术,俄罗斯新的中央垂直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建设有俄罗斯特色的民主普京强调,俄罗斯的民主是生长在俄罗斯土地上的,要有俄罗斯历史传统,“从本国的地缘政治和国情出发”。在建设何种民主的问题上,“俄遵从的不是外国伙伴的态度,而是本国的现行法律”。他说:“有人认为民主比主权重要,我们不这样看。我们认为,这两者都重要。”这被普遍解读为普京式的“主权民主”。普京深知,随着近些年俄罗斯国力恢复和增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俄罗斯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诉求和民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公民和社团参政的意识增强,对政府运转效率、法治环境、公民权利和舆论监督等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不久前的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选举中,普京审时度势地正面评价了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监督对政府的作用,并表示应加大公民、社团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同时,普京也强调,一切活动都必须依法,不能超越法律的底线和界限。普京再次当选后,明确表示政府的一切活动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任何法律修订都应加强民主原则。普京声称,他也支持改革州长和议员选举机制,降低小党登记门槛,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但不允许在俄各地建立地区性政党,也不允许政治人士依靠分裂主义和民族主义势力参加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在完善类似法律时要参照国际最佳惯例并做出平衡的决定。普京强调说,俄“需要十年稳定发展”,改革应十分谨慎。颁布总统新令兑现竞选诺言重归克里姆林宫后,面对新的形势,“政治强人”普京及时应变,为自己的执政风格添加了更多民主与法治的色彩。在新的任期中,他表示将加强俄罗斯民主建设,修改了地方长官选举法,由中央任命改为地方民主直选,新法将于2021年6月1日正式生效。5月7日至今未满一月的短短时间内,“新任老总统”普京还签署了一系列总统法令:在政府机制改革方面,普京提出创建行政法院制度,以听取公民对国家的投诉,保护公民对国家的问责,并将在最容易发生腐败的领域,如国家采购、公用事业、道路建设等部门,创建一个公民监督国家活动的有效机制。在国家管理上,普京在以前国情咨文中多次提出国家机关职能理念,在普京看来,国家工作人员的属性是为公民的服务性和社会责任性;人民的属性是俄罗斯创造财富的源泉,繁荣的动力。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强调,国家的威信不是建立在政权的为所欲为,趋炎附势上,而是建立在法律公正和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所以,这次当选后,普京的要务是要求政府制定改革措施,提高服务效率,接受社会监督,为此,他提出两项硬性指标,即2018年前公民对政权的满意度至少要达到90%,电子网络满意度为70%以上。2014年地方政府对企业生产商务经营活动管理规定将大幅消减,服务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在2015年前政府对社会服务要实行“一站窗口式“服务。普京就职后签署的首批总统令中还提到加强公民参政议政问题。要求政府在9月1日前提出立法倡议,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在网络上咨询时间为60天,在此基础上形成俄罗斯公民社会倡议,如果社会公民网络签名在10万以上,可以作为立法参考。2013年7月15日前,政府信息库应在网络公开,通过对权力部门和法律执行情况的评价保障社会机制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规定,2013年1月1日前要制定出评价标准,提高公民对司法的参与,比如一些会议要进行现场直播,通过媒体的报道让社会周知。推动法治进程也是普京关注的方向之一。他责成政府2012年12月前起草并按规定程序向议会提交关于对违反俄联邦移民法行为加大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的标准法规草案。在经济领域,他要求政府在今年年底以前向议会提交关于改善商业环境、保障投资人权益的一揽子法律修正案。此外,他希望议会在今年6月通过国家预算草案。注重俄中关系发展法律基础在俄中双边关系中,普京十分注重两国关系发展的法律基础。二十多年来,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友好稳步发展。可以认为,普京是这一关系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正是在他首个总统任期内,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成为发展奠定中俄双边关系坚实的法律基础。他还十分重视中俄两国的国际合作。双方通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等方式携手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在联合国和安理会讨论重大问题时协调立场,采取一致行动,以维护国际正义,防止一些国家打着“人道主义”旗号恣意践踏国际法,动辄以武力威胁他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同时,中俄两国相互配合,采取各类斡旋措施,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当前国际热点冲突,避免爆发内战和区域性局部战争。在近些年,中俄双边的战略协作日益密切。两国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内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普京强调“法制、稳定、民主、反腐、强国”的治国强国方略,赢得了俄罗斯民心与民意。现在多数人认为,俄罗斯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巨变,不是“向左走”,也不是“向右靠”,而是普京所说的阔步“向前行”!(记者 朱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