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e0PR作者:郑婷婷 刘洋world.huanqiu.comarticle杨纪伟:将古老的中国“旋律”带入新时代/e3pmh22ph/e3pmh26vv【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外媒10月12日报道,在现今这个痴迷于最新科技的时代,很少有人对一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的乐器产生兴趣,而新加坡的杨纪伟先生似乎是个例外。37岁的他是中国古典乐器“笙”的忠实爱好者与演奏者。“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乐器,可以同时演奏多个音符,就像管类乐器或簧风琴一样。杨纪伟先生是鼟公司(新加坡一家非盈利性艺术公司)以及合笙乐团的联合创始人,该乐团是东南亚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笙乐团。作为2015年新加坡杰出青年奖的获得者,杨先生致力于提升新加坡传统音乐的知名度。他认为音乐是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他想要保持音乐的生命力。他表示,随着国家的进步,年轻一代了解自己的根源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新加坡杰出青年奖(SYA)是新加坡对青年的最高嘉奖,授予那些富有勇气、韧性、领导能力和服务精神的励志人物,使他们对周围的社区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个火花杨先生10岁时就发现了自己对传统汉语的热爱。在小学中乐团时,他被分配到笙乐组——经常用来伴奏的一种较为小众的乐器,但他很快就爱上了它。他说:“从我年轻的时候起,音乐就密切牵动着我的心。它是缓解压力的良好渠道,帮助我度过了一些艰难时期。”2004年他在全国音乐组合组别比赛中获一等奖,一年后获壳牌-国家艺术理事会奖学金,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深造。他的父母曾一度怀疑他是否愿意将毕生献给音乐,但他们最终坚信了这一点。他说:“我在中国度过的时光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发现了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博大精深,这激发了我弘扬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的欲望”。点燃激情的火焰2009年回到新加坡后,杨纪伟先生与中学时代志趣相投的朋友们共同创办了鼟乐团。这个合奏团由东西方乐器混合组成,包括杨先生的笙、还有琵琶、吉他和大提琴等乐器。刚开始只有5位音乐家,随后乐团的成员和人气迅速增长。2012年,它在新加坡滨海广场(Esplanade)举办了两场演唱会,门票全部售罄。鼟公司管理着鼟乐团。2015年,该公司获得了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的种子基金,为自己打造了一个非盈利性组织。鼟公司的部分工作包括社区表演,以提高公众对中国音乐的认识。为此,它全年定期组织社区诸如Where the River Always Flows为主题的音乐会。每年在浮尔顿文化区(Fullerton Heritage)举行一次,在怡丰城(VivoCity)举行两次。该乐团还定期在雅西西仁慈医院(Assisi Hospice)、托福园慈怀病院(Dover Park Hospice)和国家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等场所为患者每年举办约30至40场演出。薪火相传除了提高中国传统音乐在公众意识中的地位,杨纪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年轻一代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鼟公司还为贫困少年创建例如击打乐工作坊等的音乐项目。该校还与枫树投资有限公司(Mapletree Investments)合作,向有兴趣学习中国音乐的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枫树鼟学院奖学金(Mapletree- teng Academy scholarship)。杨先生本人是多所中小学中国管弦乐团的音乐总指挥。他曾说:“小学生是一片空白的画布,更容易相处”。但另一方面,中学组和高年级学生则倾向于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管弦乐已经过时,不值得花时间。为了吸引这些学生,杨纪伟定期为自己的乐队安排演奏布鲁诺•马尔斯(Bruno Mars)等现代艺术家的流行歌曲。他说:“这便可以向他们证明,尽管这些乐器可能比较古老,但它们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明年,杨纪伟打算与世界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一本名为《中国管弦乐鼟指南》(The TENG Guide to The Chinese Orchestra)的书。这是第一本详细介绍各种乐器和弹奏技术历史的书。它的部分目的是作为西方和全球读者的入门读物,将这些鲜为人知的乐器推向世界。为庆祝明年新加坡开埠200周年庆典的一部分,鼟乐团还将举办一场音乐会,其灵感来自于新加坡不同方言群的传统音乐包括客家话、潮州话和粤语等。在杨纪伟的努力下,中国几千年的乐器仍在流传,并将世代相传。他表示:“我们不断挑战自我、扩大中国传统音乐的边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护、创新与创造,以吸引新一代新加坡人参与传承。”(实习编译:郑婷婷 审稿:刘洋)15403695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网154036956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1024/16/28/2018102404283517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外媒10月12日报道,在现今这个痴迷于最新科技的时代,很少有人对一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的乐器产生兴趣,而新加坡的杨纪伟先生似乎是个例外。37岁的他是中国古典乐器“笙”的忠实爱好者与演奏者。“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乐器,可以同时演奏多个音符,就像管类乐器或簧风琴一样。杨纪伟先生是鼟公司(新加坡一家非盈利性艺术公司)以及合笙乐团的联合创始人,该乐团是东南亚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笙乐团。作为2015年新加坡杰出青年奖的获得者,杨先生致力于提升新加坡传统音乐的知名度。他认为音乐是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他想要保持音乐的生命力。他表示,随着国家的进步,年轻一代了解自己的根源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新加坡杰出青年奖(SYA)是新加坡对青年的最高嘉奖,授予那些富有勇气、韧性、领导能力和服务精神的励志人物,使他们对周围的社区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个火花杨先生10岁时就发现了自己对传统汉语的热爱。在小学中乐团时,他被分配到笙乐组——经常用来伴奏的一种较为小众的乐器,但他很快就爱上了它。他说:“从我年轻的时候起,音乐就密切牵动着我的心。它是缓解压力的良好渠道,帮助我度过了一些艰难时期。”2004年他在全国音乐组合组别比赛中获一等奖,一年后获壳牌-国家艺术理事会奖学金,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深造。他的父母曾一度怀疑他是否愿意将毕生献给音乐,但他们最终坚信了这一点。他说:“我在中国度过的时光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发现了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博大精深,这激发了我弘扬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的欲望”。点燃激情的火焰2009年回到新加坡后,杨纪伟先生与中学时代志趣相投的朋友们共同创办了鼟乐团。这个合奏团由东西方乐器混合组成,包括杨先生的笙、还有琵琶、吉他和大提琴等乐器。刚开始只有5位音乐家,随后乐团的成员和人气迅速增长。2012年,它在新加坡滨海广场(Esplanade)举办了两场演唱会,门票全部售罄。鼟公司管理着鼟乐团。2015年,该公司获得了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的种子基金,为自己打造了一个非盈利性组织。鼟公司的部分工作包括社区表演,以提高公众对中国音乐的认识。为此,它全年定期组织社区诸如Where the River Always Flows为主题的音乐会。每年在浮尔顿文化区(Fullerton Heritage)举行一次,在怡丰城(VivoCity)举行两次。该乐团还定期在雅西西仁慈医院(Assisi Hospice)、托福园慈怀病院(Dover Park Hospice)和国家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等场所为患者每年举办约30至40场演出。薪火相传除了提高中国传统音乐在公众意识中的地位,杨纪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年轻一代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鼟公司还为贫困少年创建例如击打乐工作坊等的音乐项目。该校还与枫树投资有限公司(Mapletree Investments)合作,向有兴趣学习中国音乐的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枫树鼟学院奖学金(Mapletree- teng Academy scholarship)。杨先生本人是多所中小学中国管弦乐团的音乐总指挥。他曾说:“小学生是一片空白的画布,更容易相处”。但另一方面,中学组和高年级学生则倾向于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管弦乐已经过时,不值得花时间。为了吸引这些学生,杨纪伟定期为自己的乐队安排演奏布鲁诺•马尔斯(Bruno Mars)等现代艺术家的流行歌曲。他说:“这便可以向他们证明,尽管这些乐器可能比较古老,但它们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明年,杨纪伟打算与世界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一本名为《中国管弦乐鼟指南》(The TENG Guide to The Chinese Orchestra)的书。这是第一本详细介绍各种乐器和弹奏技术历史的书。它的部分目的是作为西方和全球读者的入门读物,将这些鲜为人知的乐器推向世界。为庆祝明年新加坡开埠200周年庆典的一部分,鼟乐团还将举办一场音乐会,其灵感来自于新加坡不同方言群的传统音乐包括客家话、潮州话和粤语等。在杨纪伟的努力下,中国几千年的乐器仍在流传,并将世代相传。他表示:“我们不断挑战自我、扩大中国传统音乐的边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护、创新与创造,以吸引新一代新加坡人参与传承。”(实习编译:郑婷婷 审稿: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