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a8jm作者:朱梦颖world.huanqiu.comarticle中国改革开放40年,对中非合作究竟有何意义?/e3pmh22ph/e3pmh26vv【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 朱梦颖】“中国改革开放40年,对中非合作究竟有何意义?”,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院研究院院长林毅夫4日在中非智库论坛第七届会议上提出了这一问题,并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提出了他的见解。给非洲国家提供工业机会“世界上任何国家开始时都是贫穷的,包括西欧或北美。而在贫穷时的共同特点在于人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生活手段”,林毅夫说,目前,非洲75%以上人口还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主,这也是非洲国家贫穷的主因。而非洲实现富裕的道路就是工业化。如何才能实现工业化呢?在林毅夫看来,必须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且要进入国际市场。他还提到,二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失掉了比较优势。而日本在二战后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收入水平提高。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因为工资水平提高,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时有比较优势,亚洲的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抓住的那个窗口机遇期,也同样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 林毅夫还称,到中国改革开放时,中国抓住了窗口机遇期,使中国从一个81%以上人口生活在农村,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变成了成中等偏上收入的世界工厂。但中国目前工资水平有所上升,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拥有了比较优势。所以,中国开始呈现新一轮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期,这是中国发展给非洲带来的一个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伙伴计划林毅夫称,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也很快会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也会像任何高收入国家一样,对国际发展承担更多责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伙伴计划,会为非洲发展提供诸多必要的条件。他还提到,因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抓手,而中非合作伙伴计划有十项内容,第一项是工业化,第二项是农业现代化,第三项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非洲国家普遍基础设施较差,是经济发展瓶颈,‘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伙伴计划会提供比较好的条件,来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基础设施的瓶颈限制,抓住工业化的机遇,这是我想中国发展给非洲带来的第二个机会”,林毅夫说。为非洲发展提供思路借鉴非洲国家与世界上任何发展中国家一样,都希望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走向繁荣之路。林毅夫说:“但非洲国家在殖民时代经过抛头颅、洒热血争取政治独立。但在发展思路上海基本沿袭西方国家理论。但中国改革开放40年跟改革开放前比较,为何中国能发展这么快?主要就是思路变化。”那为何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非洲国家并不适用呢?林毅夫引用了“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说法,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必然是以发达国家的条件为前提。而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理论,对非洲国家跟其他发展中国家会更有参考借鉴的价值。他还说:“中国是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开始,中国和非洲的发展前提和发展条件是比较接近的,因此这样的理论就有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此外,肯尼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认为,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了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从一个封闭的国家逐渐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的发展经验对于非洲国家非常重要。塞舌尔《国家报》首席执行官格文坦也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缺乏资金、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问题,这些其实也是现在很多非洲国家所面临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改革开放40年让中国很好地利用了自己在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优势,而这其实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因此,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我希望通过在此次会议上的交流,了解更多中国发展思路,把它介绍到包括塞舌尔在内的非洲国家,实现非洲国家的发展。”15307941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魏少璞环球网153079410000011[]{"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 朱梦颖】“中国改革开放40年,对中非合作究竟有何意义?”,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院研究院院长林毅夫4日在中非智库论坛第七届会议上提出了这一问题,并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提出了他的见解。给非洲国家提供工业机会“世界上任何国家开始时都是贫穷的,包括西欧或北美。而在贫穷时的共同特点在于人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生活手段”,林毅夫说,目前,非洲75%以上人口还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主,这也是非洲国家贫穷的主因。而非洲实现富裕的道路就是工业化。如何才能实现工业化呢?在林毅夫看来,必须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且要进入国际市场。他还提到,二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失掉了比较优势。而日本在二战后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收入水平提高。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因为工资水平提高,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时有比较优势,亚洲的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抓住的那个窗口机遇期,也同样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 林毅夫还称,到中国改革开放时,中国抓住了窗口机遇期,使中国从一个81%以上人口生活在农村,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变成了成中等偏上收入的世界工厂。但中国目前工资水平有所上升,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拥有了比较优势。所以,中国开始呈现新一轮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期,这是中国发展给非洲带来的一个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伙伴计划林毅夫称,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也很快会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也会像任何高收入国家一样,对国际发展承担更多责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伙伴计划,会为非洲发展提供诸多必要的条件。他还提到,因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抓手,而中非合作伙伴计划有十项内容,第一项是工业化,第二项是农业现代化,第三项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非洲国家普遍基础设施较差,是经济发展瓶颈,‘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伙伴计划会提供比较好的条件,来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基础设施的瓶颈限制,抓住工业化的机遇,这是我想中国发展给非洲带来的第二个机会”,林毅夫说。为非洲发展提供思路借鉴非洲国家与世界上任何发展中国家一样,都希望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走向繁荣之路。林毅夫说:“但非洲国家在殖民时代经过抛头颅、洒热血争取政治独立。但在发展思路上海基本沿袭西方国家理论。但中国改革开放40年跟改革开放前比较,为何中国能发展这么快?主要就是思路变化。”那为何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非洲国家并不适用呢?林毅夫引用了“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说法,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必然是以发达国家的条件为前提。而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理论,对非洲国家跟其他发展中国家会更有参考借鉴的价值。他还说:“中国是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开始,中国和非洲的发展前提和发展条件是比较接近的,因此这样的理论就有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此外,肯尼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认为,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了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从一个封闭的国家逐渐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的发展经验对于非洲国家非常重要。塞舌尔《国家报》首席执行官格文坦也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缺乏资金、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问题,这些其实也是现在很多非洲国家所面临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改革开放40年让中国很好地利用了自己在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优势,而这其实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因此,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我希望通过在此次会议上的交流,了解更多中国发展思路,把它介绍到包括塞舌尔在内的非洲国家,实现非洲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