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66UH作者:朱佩world.huanqiu.comarticle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输出“中国标准” 在俄获认可/e3pmh22ph/e3pmh26vv【环球网报道 记者 朱佩】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多央企进入俄罗斯开拓市场,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简称中国建筑)就是其中很具代表意义的企业。当地时间12月19日,“一带一路”央企媒采访团走访了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一局建设的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施工现场,实地探索了央企在开拓俄罗斯市场中所获的成就及经验,并详细了解了该项目目前的开展情况以及日后的推进计划。不同的国家,行业标准不同,建筑业也毫不例外。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在开建初期,也经历了使用“中国标准”还是“俄罗斯标准”的博弈。按照中国的施工标准,地下室结构可以采用整体浇筑,即柱子、墙体、顶板一次浇筑完成,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质量,而且工期短,但在莫斯科该做法却不被认可。在莫斯科当地,采用的是工业化模板体系,这种模板体系需要拼装,不能实现柱子、顶板一次性浇筑,会影响工期。俄罗斯管理公司坚持使用俄罗斯规范,而中国建筑莫斯科国贸项目部则坚持中国标准。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俄罗斯管理公司勉强答应给国贸项目部一次试验机会,让项目部采用整体浇筑方法做出样品,测试一下工程质量。项目部加班加点按照中国标准浇筑出来的模板一点也不比俄罗斯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模板质量差。最终,莫斯科国贸项目部用中国标准,保证了地下室结构施工7天一层的速度,比采用工业化模板拼装、14天一层的速度缩短了一半工期,由此,“中国标准”赢得了俄罗斯管理公司的认可。除施工标准方面的差异外,自然环境条件艰苦也是在俄建筑业需要攻克的难题。众所周知,冬季寒冷且漫长是俄罗斯气候的最大特色。当建筑遇上寒冬,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工期28个月,其中12个月为冬季施工。在这种常态化极其寒冷的条件下,保证向业主承诺的9天一层的建设速度并非易事,但中国建筑依旧努力践行承诺。莫斯科国贸项目部用苫布、保温被搭建暖棚,用暖风机为暖棚加热,解决了钢筋绑扎后的积雪清理难题,为混凝土养护提供了适宜的温度,避免了混凝土浇筑产生裂缝,保证了浇筑质量。通过搭设暖棚等冬施措施,建设团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6.5天至7天一层的工作进度,比当时承诺给业主的9天一层提前了2天。最终,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比计划工期提前5天封顶。“中国速度”震惊了俄方,也震惊了当地的建筑企业。无论是在工程质量方面,还是施工速度上,中建一局建设的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在俄罗斯当地的建筑领域都遥遥领先。2017年8月,该项目作为唯一一家被莫斯科国家建筑监督委员会推荐的中国项目,参评莫斯科市建筑业最高奖项——莫斯科优质样板工程奖,在200多家涵盖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地铁等领域建筑企业的1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 “2017年度莫斯科市优质工程奖”第一名。这是莫斯科市建筑行业质量最高奖,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荣获该奖项。在初评入围颁奖会上,莫斯科国家建筑监督建设局局长奥利格﹒安东辛卡要求所有参会建筑企业,学习中国建筑先进的管理经验、优秀的组织能力和无处不在的工匠精神。此外,中国驻俄大使也对该项目表示赞赏。9月26日,在封顶仪式上,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在讲话中说,项目建设过程中展示了中国工程建设的实力和工匠精神。至此,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在俄罗斯创造出了“中国品质”,该项目也成为 了“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名片。“一带一路”央企媒体行是由环球网首次发起的大型海外报道项目,此次报道时间为12月17日-24日,主要联合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以及网络达人走访在海外的央企,活动的目的在于了解“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的成就。15138451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薛艺磊环球网151384512000011["9CaKrnK66v8","9CaKrnK61zR","9CaKrnK5YDb","9CaKrnK5X4l","9CaKrnK5Sj7"]//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1221/16/33/20171221043338554.jpg{"email":"xueyilei@huanqiu.com","name":"薛艺磊"}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朱佩】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多央企进入俄罗斯开拓市场,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简称中国建筑)就是其中很具代表意义的企业。当地时间12月19日,“一带一路”央企媒采访团走访了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一局建设的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施工现场,实地探索了央企在开拓俄罗斯市场中所获的成就及经验,并详细了解了该项目目前的开展情况以及日后的推进计划。不同的国家,行业标准不同,建筑业也毫不例外。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在开建初期,也经历了使用“中国标准”还是“俄罗斯标准”的博弈。按照中国的施工标准,地下室结构可以采用整体浇筑,即柱子、墙体、顶板一次浇筑完成,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质量,而且工期短,但在莫斯科该做法却不被认可。在莫斯科当地,采用的是工业化模板体系,这种模板体系需要拼装,不能实现柱子、顶板一次性浇筑,会影响工期。俄罗斯管理公司坚持使用俄罗斯规范,而中国建筑莫斯科国贸项目部则坚持中国标准。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俄罗斯管理公司勉强答应给国贸项目部一次试验机会,让项目部采用整体浇筑方法做出样品,测试一下工程质量。项目部加班加点按照中国标准浇筑出来的模板一点也不比俄罗斯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模板质量差。最终,莫斯科国贸项目部用中国标准,保证了地下室结构施工7天一层的速度,比采用工业化模板拼装、14天一层的速度缩短了一半工期,由此,“中国标准”赢得了俄罗斯管理公司的认可。除施工标准方面的差异外,自然环境条件艰苦也是在俄建筑业需要攻克的难题。众所周知,冬季寒冷且漫长是俄罗斯气候的最大特色。当建筑遇上寒冬,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工期28个月,其中12个月为冬季施工。在这种常态化极其寒冷的条件下,保证向业主承诺的9天一层的建设速度并非易事,但中国建筑依旧努力践行承诺。莫斯科国贸项目部用苫布、保温被搭建暖棚,用暖风机为暖棚加热,解决了钢筋绑扎后的积雪清理难题,为混凝土养护提供了适宜的温度,避免了混凝土浇筑产生裂缝,保证了浇筑质量。通过搭设暖棚等冬施措施,建设团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6.5天至7天一层的工作进度,比当时承诺给业主的9天一层提前了2天。最终,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比计划工期提前5天封顶。“中国速度”震惊了俄方,也震惊了当地的建筑企业。无论是在工程质量方面,还是施工速度上,中建一局建设的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在俄罗斯当地的建筑领域都遥遥领先。2017年8月,该项目作为唯一一家被莫斯科国家建筑监督委员会推荐的中国项目,参评莫斯科市建筑业最高奖项——莫斯科优质样板工程奖,在200多家涵盖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地铁等领域建筑企业的1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 “2017年度莫斯科市优质工程奖”第一名。这是莫斯科市建筑行业质量最高奖,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荣获该奖项。在初评入围颁奖会上,莫斯科国家建筑监督建设局局长奥利格﹒安东辛卡要求所有参会建筑企业,学习中国建筑先进的管理经验、优秀的组织能力和无处不在的工匠精神。此外,中国驻俄大使也对该项目表示赞赏。9月26日,在封顶仪式上,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在讲话中说,项目建设过程中展示了中国工程建设的实力和工匠精神。至此,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在俄罗斯创造出了“中国品质”,该项目也成为 了“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名片。“一带一路”央企媒体行是由环球网首次发起的大型海外报道项目,此次报道时间为12月17日-24日,主要联合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以及网络达人走访在海外的央企,活动的目的在于了解“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