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UUzt作者:王文world.huanqiu.comarticle【独家】中日两国上亿粉丝量的大V们在商谈什么(精华摘要)/e3pmh22ph/e3pmh26vv编者按 2016年4月4日,中日知名媒体人对话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等受邀作为智库代表参加了对话会,并做了主题发言。此次中国代表团还受到了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日本副外相木原诚二的接见。多年来陷入僵局的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近年来正在转暖,为更有助于中国国内民众了解日本社会的思想动向以及两国互动,现第一时间将两国舆论精英的观点概要进行疏理总结如下:中日知名媒体人对话会观点概要(现场总结,仅供参考;如有疏漏,敬请谅解)时间:2016年4月4日上午地点:日本 东京 新大谷酒店 翠凤间主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合办:环球网主持人:霍颖(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秘书长)开幕致辞:陈健(前驻日本大使)、大鹰正人(日本外务省副报道官)、程永华(中国驻日本大使)(暂略)第一环节:跨越两国分歧、寻找共同价值区间王众一(《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人民中国》是在冷战格局下创刊的面向日本公众的刊物,见证了中日关系从民到官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历史上超越分歧,构建共同价值的进程。邦交正常化以来和平发展繁荣是两国的主流,近年出现的问题需要反思,需要从前辈政治家超越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同时,上千年交流史中的东亚价值,20世纪文学家鲁迅,芥川龙之介等作品中对现代世界的思考都应成为共同的价值遗产。21世纪以来的商业化,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分众化也导致社会价值多元化,但至少像歧视性言论应成为共同警惕的价值取向。可以通过两国之间的论坛,青年作文征文等活动扩大交流,形成新的价值共识。 中泽克二(《日本经济新闻》编辑委员兼论说委员):中日未来还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情况,但人文交流不能断。现在,中日还没有到政治冲突的层面,时好时坏。要纠转这个趋势,则需要多方的努力。从广义的交流看,中国的游客(尤其是普通的人)来日本游览越来越多,他们看到真实的日本。回到中国以后,希望他们会谈一些访问日本的感想。然而,游览中国的日本游客在减少,这是受到舆论的影响,日本媒体要努力。目前,日本对华投资增加了一两成,增速比较快的。有的日本企业还是很积极地在投资日本,日本很珍惜中国的市场。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从时间段的角度看,中日两国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层次。在历史层面,细节的分歧要交给历史学家,但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共识,否则会有违于做人的良知,是要受到神灵的谴责。在现状上,日本舆论认为中国崩溃,或中国放弃了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战略,都是一种误断。在未来,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是必然。中日关系的未来在东亚,日本的未来在中国与日本的良性互动,这应是未来共识。隅俊之(每日新闻外信部记者):中日青年人方面不存在很多分歧。中国青年人活出自己的价值,但是受到全球青年人都存在贫富分化的问题,比如,受黑心企业的影响。在中国,很多人都靠打零工来存活,能够抓住时代机会的人很少。中日两国都是有非常认真生活的青年人,但是也有大量充满着不安的年轻人,两国青年人之间都有一些共通的感受。日本的青年人有共同之处,媒体并没有聚焦这一点,并没有报道这一点。大家都只是从国家的纵向一刀切,没有横向地去观察青年人。张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北亚中心主任):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明,我们之间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同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我们的共同发展在世界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理当携手为地区和世界经济与和平发展,做出我们更大贡献。作为媒体人,我想我们应在加强人文交流、推动不同文明间对话方面寻求契合点。这将为各领域合作夯实民意基础,促进两国民心相通和理解。媒体既是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人类文明交融互鉴的重要渠道,更是促进和平友谊的重要载体。“和而不同”,追溯“和”的源头,展示“不同”的自己。中日两国的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我们的社会责任,为加强文明沟通、增进地区互信去架设桥梁。当前,在全球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希望我们中日两国媒体以新媒体为突破口,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能够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协作,搭建全面合作平台,形成长效合作机制,逐步构筑开放、透明、平等的媒介环境,以合作共赢开辟更加广阔的未来。山本秀也(《产经新闻》编辑委兼论说委员):中国改革开放是由日本提供援助,这是共识。但是近三年来,在中日媒体上看不到这种共识。问题在哪里,方向在哪里,我们不知道。目前,中日媒体之间要承认相互之间的差异,对方的呼声报道给国内也很重要。日本在这样做,但是共产党中国媒体却没有这么做。我希望,双方应是充分讨论、充分探讨。马晓霖(博联社总裁):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越中日关系,中国更关注的是与美国博弈,而日本还停留于日中谁是亚洲领导者,完全可以超越局限,共同做亚洲的领导者。建议双方冻结传统分歧争吵(钓鱼岛,东海划界和历史问题),尽量向前看;避免制造新摩擦(日本高调介入南海争端,聒噪中国威胁论,全球狙击中国外交挑拨关系),避免形成公开对抗;扩大全球合作(日本对一带一路,亚投行的消极态度比美国还明显,与欧洲伙伴形成鲜明对比),谋求共同发展。希望中日媒体建立共同舆情监控机制,共同防范毒化双边关系。第二环节:全球化背景下中日合作之必要性丁刚(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在巴西,有100万日本移民。许多媒体会把中日两国在海外视为是竞争的关系。然而,在全球化的许多领域,在重大关键问题上,中日有许多合作机会和共同利益,如中日合资企业、家具及零部件,许多都出口至第三国。日本要敢于用中国人,而中方也要给日本更多机会。中日合作有许多合作潜力,比如,核问题、环境。现在,地区安全框架未来怎么安排,大家要讨论。没有中日的合作,东亚没有未来,老二和老三有竞争,也要有互补,以减少摩擦。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尽快谈下来,日本媒体应该多讲讲这方面的好处。武田一显(TBS记者):全球化有好有坏,有功有罪。全球化加大的贫富加大,也有像互联网发达、地球变小了、信息传递等优点,中日关系与媒体全球化也受其影响。我觉得,后者进展不是很快。欧美之间的互联网互通做得很好,但中日之间的互通应该更多,更多地用对方的语言进行传播。在日本,有不少中国人的评论员,但在中国,却很少。以后在这个领域应该加强合作。王晓辉(中国网总编辑):互联网的信息合作的确不足。欧美的相互合作比亚洲好,制度安排在亚洲不及时。希腊要是在亚洲,可能破产几十次了。但上世纪末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却一个个倒下,所以,亚洲要建立命运共同体,但这不容易,挑战很多,如领土争端。中日两国媒体负有责任,要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负起责任来。两国要放眼长远,才有共同的未来。中日关系对于上一辈来讲是痛苦,对这一代是郁闷,对下一代应该有更多快乐与平和。为此,媒体人任重道远。北条稔(时事社外信部记者):今天会议规模大,说明会议很重要。过去媒体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现在互联网时期这方面的信息合作更重要,取缔盗版若能实现,两国都能受益。现在日本的动漫1.5万亿日元的市场,可以翻一番,是很可观的。毕竟,在日本卡拉OK仅有4000亿日元,酒店业有1.5万亿日元,报纸1.8万亿日元,电视则有4万亿。希望通过合作,能够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推进。秦枫(香港卫视综合台副台长):如何弥合相互厌恶感?应该少谈一些分歧,而要有更多精神上的交流。中日媒体人私下关系都很好,但一到电视上为何必须要争吵呢?媒体上要反思。目前中日两国都有狭隘民族主义情绪。要将差异变为好事,引导到两国国民走出历史陷阱。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冷战已结束了,两国的冲突感已下降,中日两国青年是国际视野最广的一代,应在太空、全球等新领域中寻找更多合作。中泽穰(《东京新闻》外报部记者):樱花盛开的季节,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日本来很高兴。但那么多中国人来,有许多问题发生,比如日本酒店不够了。两国政治方面的时好时坏,会波及到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与中国有关系的领域,是日本经济减速中为数不多的成长领域,日本能从中国发展中获得益处。董学清(新华社驻青岛记者):看中日关系要从历史长远的角度看待。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已非常密切了,改善的基础还在。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中日关系的回暖是大的趋势。中日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海洋。媒体要正视这些问题,不要渲染。炒作会激起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蔓延。中日海空联合机制已启动,媒体应多宣传两国的共识。未来可以求同存异。第三环节:如何加强民间合作推动中日关系的缓和石丁(环球网副总编):尽管当前两国民间对对方印象不隹,但中日民间蕴藏着巨大的友好潜力。去年环球网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游戏,让网民票选理想邻国,结果日本高票当选“最想挪走的邻国”第一名,但同样的网民也选出了最理想邻国的几个条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日本其实符合其中的绝大部分,可以说带着强烈的情绪中国人无法真正认清日本,反之亦然。两国媒体有义务推进务实合作改善民间关系。他提出在新闻业务层次,建立新闻联络机制,进行常态沟通;加强两国驻对方国家记者的关系,如举办沙龙等;推进两国媒体联合策划与报道,联合组织日本的网络名人到中国去访问等。村上太辉夫(《朝日新闻》论说委员):两国关系最大问题是政府之间的对立关系。中国说,日本的重要性没有变化,但中国官方有一些人想搞坏两国关系。此时,发挥民间作用非常重要。民间是独立于政府、能批判政府的力量与声音。中方媒体很难做到这一点。这种情况下,互相批判对对方都会让自己心情不好,不如相互批判一下自己政府吧?可惜,两国政府对立,这种自由批判很难。总之,两国都要反思一下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70年代,日本的许多电影在中国上映,影响了中国一代人。1990年代,日本有的电视剧后来也成为中国的电视剧,也有很好的影响,中国《非诚勿扰》对北海道旅游也有促进。动漫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很大。但目前看,大众文化的交流没有过去热络,日本电影在中国几乎没有上映,动漫的交流变得小众,社交媒体的交流也不够。所以,大众文化方面的交流迫切需要交流。建议两国政府应该推进大众文化交流,加强青年人的了解是两国媒体的重要任务。“知日”和“知中”应成为两国公共文化的一部分,不应对美国的了解超过对邻居的了解。互联网上的交流应更多。辰己知二(共同社外信部次长):曾在人民大学留学,曾亲历过几次中日低谷。我曾被中国民族主义者袭击,可惜这个犯人没有被抓到。有一位中国人曾与我说: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所幸的是,两国民间交流有过去的积累,没有全盘崩溃。日本人在中国居住过的,对中国有好感。两国媒体应是这种好感延续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对一些分歧,两国媒体人应该持续关注。郭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广播中心主任):亚洲经济的活力,与中日两国媒体合作其实是不相称的。文化领域的合作有更多空间。竹内诚一郎(《读志新闻》国际部主任):体育层面上的交流印象深刻,如福原爱,提升了中国在日本社会的印象。主教练是日本人的中国花样游泳队在北京奥运上得到奖牌。杭州绿城足球队主教练是日本人。这些都是中日民间交流的典型现象。中国可以学习日本足球。但体育文化上的交流是不平衡的,中国进口比出口多。中国文化没有提供更多吸引人的内容。中国都是从海外进口的,很少出口。中国也要努力。张雪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副总监):采访过日本灾民,对日本人的平和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日本强大的社会基础。然而,也看到有不少日本著作都相当右翼化,一些日本学者渲染中国威胁,阐述与中国对抗是日本的宿命,等等。这是两张日本的面孔。建议两国媒体要摆脱情绪,要理性平和,要中道自然。山元康司(NHK国际部记者):日本人80%对中国有消极的看法,媒体人有责任。日本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在福岛问题后的食品议题,媒体人到现场的感受与确认很重要,要准确地介绍给受众。这样的采访为两国民间交流创造机会,为改善关系积累力量。余熙(长江日报高级记者):两国都有80%的国民相互之间厌恶,这说明公共外交相当重要。事实上, 中国网络上还是有不少人在呼吁中日友好。媒体要履行社会责任,多做一些正面的事情。桥冈可绘(朝日电视台外报部记者):中日关系不应只是经济交流,文化交流是两国提升关系的良机。2015年中国到日本旅游达500万,是上一年高一倍,消费额是所有外国抵日本消费额的一半,买大量的电器、电饭煲、双肩背包。为此,日语中有一个词叫“暴买”。报道主流还是比较单调,日本媒体受众很羡慕中国购买力。其实“暴买”背后的故事应该挖掘,后面有文化背景,如中国人重视人脉关系。经常来日本的游客是通过互联网得到信息,这背后的故事也被日本媒体报道。渐渐地,两国文化上的共通点就会被发掘。第四环节 自由讨论陈健(前驻日本大使):退休后很关心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这两对关系是最重要的两对双边关系。两点感慨与感想:中美之间有很多竞争,但不妨碍两国共识领域进行合作,如气候变化、核安全。相对而言,中日竞争也有博弈与竞争,但为何不在全球领域上进行合作呢?通过合作,对冲两国的消极面。中日两国在第三国之间的竞争可变为合作,媒体可在第三国进行联合采访。也建议日本建立公共外交协会,推动两国相互了解与沟通。大鹰正人(日本外务省副报道官):媒体很重要,偏见是存在的。两国政府与媒体要发挥作用,加深理解,尽可能地去消除偏见。反应如何,反响怎样,在标题如何客观,是非常重要的。外务省以后要增加这样的机会。经济与人员往来上要继续增加。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电影与文化方面要促进,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非常值得期待。苏岑(知名作家):日本在中国的游客在减少,很遗憾。同时,韩国人越来越多,中国的“哈韩者”越来越多。现在中国青年人关注更多的不是历史问题,而是一些社会、职场等问题,如退休后的日本男人等。中国不是记仇的国家,为何咱们老是记住过去的东西,需要主流媒体引导的。人与人关系,与恋爱一样,日本游客越来越多,能促进更多的两国合作。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与自我表扬。刘晋(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感谢大家。研讨会很顺利,很成功。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创新,日方都有中国工作的经验或想去中国。中国驻日记者有40多人,共15家;日本驻华记者有113人,共29家。这次访问团,中方有中央媒体和自媒体人,年龄跨度很大,反映了历史视角与未来视角。大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天还达成了许多共识,谈了问题,气氛很好,平和坦诚,这是两国加强互动的一个方面。今天两国都表达了继续合作、交流的意愿,都愿意做出积极、准确、全面报道对方的承诺。未来我们要都有忧患意识,也呵护目前的民意基础。14598174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chuxiaohui环球网145981740000011["9CaKrnJjZVC","9CaKrnJUUr2","9CaKrnJOfmb","9CaKrnJKhGM","9CaKrnJKeFz","9CaKrnJJbMt"]{"email":"chuxiaohui@huanqiu.com","name":"chuxiaohui"}
编者按 2016年4月4日,中日知名媒体人对话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等受邀作为智库代表参加了对话会,并做了主题发言。此次中国代表团还受到了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日本副外相木原诚二的接见。多年来陷入僵局的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近年来正在转暖,为更有助于中国国内民众了解日本社会的思想动向以及两国互动,现第一时间将两国舆论精英的观点概要进行疏理总结如下:中日知名媒体人对话会观点概要(现场总结,仅供参考;如有疏漏,敬请谅解)时间:2016年4月4日上午地点:日本 东京 新大谷酒店 翠凤间主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合办:环球网主持人:霍颖(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秘书长)开幕致辞:陈健(前驻日本大使)、大鹰正人(日本外务省副报道官)、程永华(中国驻日本大使)(暂略)第一环节:跨越两国分歧、寻找共同价值区间王众一(《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人民中国》是在冷战格局下创刊的面向日本公众的刊物,见证了中日关系从民到官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历史上超越分歧,构建共同价值的进程。邦交正常化以来和平发展繁荣是两国的主流,近年出现的问题需要反思,需要从前辈政治家超越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同时,上千年交流史中的东亚价值,20世纪文学家鲁迅,芥川龙之介等作品中对现代世界的思考都应成为共同的价值遗产。21世纪以来的商业化,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分众化也导致社会价值多元化,但至少像歧视性言论应成为共同警惕的价值取向。可以通过两国之间的论坛,青年作文征文等活动扩大交流,形成新的价值共识。 中泽克二(《日本经济新闻》编辑委员兼论说委员):中日未来还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情况,但人文交流不能断。现在,中日还没有到政治冲突的层面,时好时坏。要纠转这个趋势,则需要多方的努力。从广义的交流看,中国的游客(尤其是普通的人)来日本游览越来越多,他们看到真实的日本。回到中国以后,希望他们会谈一些访问日本的感想。然而,游览中国的日本游客在减少,这是受到舆论的影响,日本媒体要努力。目前,日本对华投资增加了一两成,增速比较快的。有的日本企业还是很积极地在投资日本,日本很珍惜中国的市场。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从时间段的角度看,中日两国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层次。在历史层面,细节的分歧要交给历史学家,但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共识,否则会有违于做人的良知,是要受到神灵的谴责。在现状上,日本舆论认为中国崩溃,或中国放弃了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战略,都是一种误断。在未来,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是必然。中日关系的未来在东亚,日本的未来在中国与日本的良性互动,这应是未来共识。隅俊之(每日新闻外信部记者):中日青年人方面不存在很多分歧。中国青年人活出自己的价值,但是受到全球青年人都存在贫富分化的问题,比如,受黑心企业的影响。在中国,很多人都靠打零工来存活,能够抓住时代机会的人很少。中日两国都是有非常认真生活的青年人,但是也有大量充满着不安的年轻人,两国青年人之间都有一些共通的感受。日本的青年人有共同之处,媒体并没有聚焦这一点,并没有报道这一点。大家都只是从国家的纵向一刀切,没有横向地去观察青年人。张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北亚中心主任):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明,我们之间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同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我们的共同发展在世界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理当携手为地区和世界经济与和平发展,做出我们更大贡献。作为媒体人,我想我们应在加强人文交流、推动不同文明间对话方面寻求契合点。这将为各领域合作夯实民意基础,促进两国民心相通和理解。媒体既是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人类文明交融互鉴的重要渠道,更是促进和平友谊的重要载体。“和而不同”,追溯“和”的源头,展示“不同”的自己。中日两国的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我们的社会责任,为加强文明沟通、增进地区互信去架设桥梁。当前,在全球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希望我们中日两国媒体以新媒体为突破口,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能够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协作,搭建全面合作平台,形成长效合作机制,逐步构筑开放、透明、平等的媒介环境,以合作共赢开辟更加广阔的未来。山本秀也(《产经新闻》编辑委兼论说委员):中国改革开放是由日本提供援助,这是共识。但是近三年来,在中日媒体上看不到这种共识。问题在哪里,方向在哪里,我们不知道。目前,中日媒体之间要承认相互之间的差异,对方的呼声报道给国内也很重要。日本在这样做,但是共产党中国媒体却没有这么做。我希望,双方应是充分讨论、充分探讨。马晓霖(博联社总裁):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越中日关系,中国更关注的是与美国博弈,而日本还停留于日中谁是亚洲领导者,完全可以超越局限,共同做亚洲的领导者。建议双方冻结传统分歧争吵(钓鱼岛,东海划界和历史问题),尽量向前看;避免制造新摩擦(日本高调介入南海争端,聒噪中国威胁论,全球狙击中国外交挑拨关系),避免形成公开对抗;扩大全球合作(日本对一带一路,亚投行的消极态度比美国还明显,与欧洲伙伴形成鲜明对比),谋求共同发展。希望中日媒体建立共同舆情监控机制,共同防范毒化双边关系。第二环节:全球化背景下中日合作之必要性丁刚(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在巴西,有100万日本移民。许多媒体会把中日两国在海外视为是竞争的关系。然而,在全球化的许多领域,在重大关键问题上,中日有许多合作机会和共同利益,如中日合资企业、家具及零部件,许多都出口至第三国。日本要敢于用中国人,而中方也要给日本更多机会。中日合作有许多合作潜力,比如,核问题、环境。现在,地区安全框架未来怎么安排,大家要讨论。没有中日的合作,东亚没有未来,老二和老三有竞争,也要有互补,以减少摩擦。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尽快谈下来,日本媒体应该多讲讲这方面的好处。武田一显(TBS记者):全球化有好有坏,有功有罪。全球化加大的贫富加大,也有像互联网发达、地球变小了、信息传递等优点,中日关系与媒体全球化也受其影响。我觉得,后者进展不是很快。欧美之间的互联网互通做得很好,但中日之间的互通应该更多,更多地用对方的语言进行传播。在日本,有不少中国人的评论员,但在中国,却很少。以后在这个领域应该加强合作。王晓辉(中国网总编辑):互联网的信息合作的确不足。欧美的相互合作比亚洲好,制度安排在亚洲不及时。希腊要是在亚洲,可能破产几十次了。但上世纪末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却一个个倒下,所以,亚洲要建立命运共同体,但这不容易,挑战很多,如领土争端。中日两国媒体负有责任,要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负起责任来。两国要放眼长远,才有共同的未来。中日关系对于上一辈来讲是痛苦,对这一代是郁闷,对下一代应该有更多快乐与平和。为此,媒体人任重道远。北条稔(时事社外信部记者):今天会议规模大,说明会议很重要。过去媒体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现在互联网时期这方面的信息合作更重要,取缔盗版若能实现,两国都能受益。现在日本的动漫1.5万亿日元的市场,可以翻一番,是很可观的。毕竟,在日本卡拉OK仅有4000亿日元,酒店业有1.5万亿日元,报纸1.8万亿日元,电视则有4万亿。希望通过合作,能够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推进。秦枫(香港卫视综合台副台长):如何弥合相互厌恶感?应该少谈一些分歧,而要有更多精神上的交流。中日媒体人私下关系都很好,但一到电视上为何必须要争吵呢?媒体上要反思。目前中日两国都有狭隘民族主义情绪。要将差异变为好事,引导到两国国民走出历史陷阱。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冷战已结束了,两国的冲突感已下降,中日两国青年是国际视野最广的一代,应在太空、全球等新领域中寻找更多合作。中泽穰(《东京新闻》外报部记者):樱花盛开的季节,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日本来很高兴。但那么多中国人来,有许多问题发生,比如日本酒店不够了。两国政治方面的时好时坏,会波及到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与中国有关系的领域,是日本经济减速中为数不多的成长领域,日本能从中国发展中获得益处。董学清(新华社驻青岛记者):看中日关系要从历史长远的角度看待。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已非常密切了,改善的基础还在。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中日关系的回暖是大的趋势。中日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海洋。媒体要正视这些问题,不要渲染。炒作会激起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蔓延。中日海空联合机制已启动,媒体应多宣传两国的共识。未来可以求同存异。第三环节:如何加强民间合作推动中日关系的缓和石丁(环球网副总编):尽管当前两国民间对对方印象不隹,但中日民间蕴藏着巨大的友好潜力。去年环球网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游戏,让网民票选理想邻国,结果日本高票当选“最想挪走的邻国”第一名,但同样的网民也选出了最理想邻国的几个条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日本其实符合其中的绝大部分,可以说带着强烈的情绪中国人无法真正认清日本,反之亦然。两国媒体有义务推进务实合作改善民间关系。他提出在新闻业务层次,建立新闻联络机制,进行常态沟通;加强两国驻对方国家记者的关系,如举办沙龙等;推进两国媒体联合策划与报道,联合组织日本的网络名人到中国去访问等。村上太辉夫(《朝日新闻》论说委员):两国关系最大问题是政府之间的对立关系。中国说,日本的重要性没有变化,但中国官方有一些人想搞坏两国关系。此时,发挥民间作用非常重要。民间是独立于政府、能批判政府的力量与声音。中方媒体很难做到这一点。这种情况下,互相批判对对方都会让自己心情不好,不如相互批判一下自己政府吧?可惜,两国政府对立,这种自由批判很难。总之,两国都要反思一下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70年代,日本的许多电影在中国上映,影响了中国一代人。1990年代,日本有的电视剧后来也成为中国的电视剧,也有很好的影响,中国《非诚勿扰》对北海道旅游也有促进。动漫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很大。但目前看,大众文化的交流没有过去热络,日本电影在中国几乎没有上映,动漫的交流变得小众,社交媒体的交流也不够。所以,大众文化方面的交流迫切需要交流。建议两国政府应该推进大众文化交流,加强青年人的了解是两国媒体的重要任务。“知日”和“知中”应成为两国公共文化的一部分,不应对美国的了解超过对邻居的了解。互联网上的交流应更多。辰己知二(共同社外信部次长):曾在人民大学留学,曾亲历过几次中日低谷。我曾被中国民族主义者袭击,可惜这个犯人没有被抓到。有一位中国人曾与我说: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所幸的是,两国民间交流有过去的积累,没有全盘崩溃。日本人在中国居住过的,对中国有好感。两国媒体应是这种好感延续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对一些分歧,两国媒体人应该持续关注。郭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广播中心主任):亚洲经济的活力,与中日两国媒体合作其实是不相称的。文化领域的合作有更多空间。竹内诚一郎(《读志新闻》国际部主任):体育层面上的交流印象深刻,如福原爱,提升了中国在日本社会的印象。主教练是日本人的中国花样游泳队在北京奥运上得到奖牌。杭州绿城足球队主教练是日本人。这些都是中日民间交流的典型现象。中国可以学习日本足球。但体育文化上的交流是不平衡的,中国进口比出口多。中国文化没有提供更多吸引人的内容。中国都是从海外进口的,很少出口。中国也要努力。张雪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副总监):采访过日本灾民,对日本人的平和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日本强大的社会基础。然而,也看到有不少日本著作都相当右翼化,一些日本学者渲染中国威胁,阐述与中国对抗是日本的宿命,等等。这是两张日本的面孔。建议两国媒体要摆脱情绪,要理性平和,要中道自然。山元康司(NHK国际部记者):日本人80%对中国有消极的看法,媒体人有责任。日本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在福岛问题后的食品议题,媒体人到现场的感受与确认很重要,要准确地介绍给受众。这样的采访为两国民间交流创造机会,为改善关系积累力量。余熙(长江日报高级记者):两国都有80%的国民相互之间厌恶,这说明公共外交相当重要。事实上, 中国网络上还是有不少人在呼吁中日友好。媒体要履行社会责任,多做一些正面的事情。桥冈可绘(朝日电视台外报部记者):中日关系不应只是经济交流,文化交流是两国提升关系的良机。2015年中国到日本旅游达500万,是上一年高一倍,消费额是所有外国抵日本消费额的一半,买大量的电器、电饭煲、双肩背包。为此,日语中有一个词叫“暴买”。报道主流还是比较单调,日本媒体受众很羡慕中国购买力。其实“暴买”背后的故事应该挖掘,后面有文化背景,如中国人重视人脉关系。经常来日本的游客是通过互联网得到信息,这背后的故事也被日本媒体报道。渐渐地,两国文化上的共通点就会被发掘。第四环节 自由讨论陈健(前驻日本大使):退休后很关心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这两对关系是最重要的两对双边关系。两点感慨与感想:中美之间有很多竞争,但不妨碍两国共识领域进行合作,如气候变化、核安全。相对而言,中日竞争也有博弈与竞争,但为何不在全球领域上进行合作呢?通过合作,对冲两国的消极面。中日两国在第三国之间的竞争可变为合作,媒体可在第三国进行联合采访。也建议日本建立公共外交协会,推动两国相互了解与沟通。大鹰正人(日本外务省副报道官):媒体很重要,偏见是存在的。两国政府与媒体要发挥作用,加深理解,尽可能地去消除偏见。反应如何,反响怎样,在标题如何客观,是非常重要的。外务省以后要增加这样的机会。经济与人员往来上要继续增加。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电影与文化方面要促进,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非常值得期待。苏岑(知名作家):日本在中国的游客在减少,很遗憾。同时,韩国人越来越多,中国的“哈韩者”越来越多。现在中国青年人关注更多的不是历史问题,而是一些社会、职场等问题,如退休后的日本男人等。中国不是记仇的国家,为何咱们老是记住过去的东西,需要主流媒体引导的。人与人关系,与恋爱一样,日本游客越来越多,能促进更多的两国合作。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与自我表扬。刘晋(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感谢大家。研讨会很顺利,很成功。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创新,日方都有中国工作的经验或想去中国。中国驻日记者有40多人,共15家;日本驻华记者有113人,共29家。这次访问团,中方有中央媒体和自媒体人,年龄跨度很大,反映了历史视角与未来视角。大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天还达成了许多共识,谈了问题,气氛很好,平和坦诚,这是两国加强互动的一个方面。今天两国都表达了继续合作、交流的意愿,都愿意做出积极、准确、全面报道对方的承诺。未来我们要都有忧患意识,也呵护目前的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