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RVZG作者:李志伟 王欲然 蒋安全world.huanqiu.comarticle后埃博拉时期,中国医生依然坚守/e3pmh22ph/e3pmh26vv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李志伟、王欲然、蒋安全2014年,西非地区暴发埃博拉疫情,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向疫区国家提供紧急援助,现在疫情已基本结束。但从历史上看,半数曾暴发埃博拉疫情的国家在疫情结束两年内都再次报告过新增病例。当前,中国援助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三个疫区国家的医疗队、检测队、埃博拉疫苗研究人员,仍然坚守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最前线,也在为非洲卫生体系的建设倾心竭力。制图:蔡华伟利比里亚——中国医生对任何疫情复发都反应迅速今年10月22日,第九批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抵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JFK医院,与第八批医疗队交接。因为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已于9月3日宣布利比里亚的埃博拉疫情结束,所以,11月4日正式就诊后,队长孙丽娟感到一切都很平静。可是,11月19日,利比里亚再次发现5个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人死亡,包括首都蒙罗维亚20多名医护人员在内的152人被隔离。而源头正是中国医疗队工作的JFK医院儿科一位10岁的孩子。这个患者今年4月刚刚康复,11月17日晚被送到JFK医院时,家长隐瞒了他的病史。看到小患者一直高烧不退,跌倒后流鼻血不止,医生怀疑他感染了埃博拉,在确诊后将他转移到了别的医院。8天后,这位小患者15岁的哥哥被埃博拉病毒夺走了生命,而他们的父母、看护人员也已确诊患上埃博拉。“疫情反复,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但并没有恐慌。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穿上防护服,戴上双层手套、帽子、口罩等。上班前仔细检查,下班后集体消毒,目前,我们6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一名翻译、一名厨师组成的医疗队一切安好。”孙丽娟告诉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11月19日,利比里亚对复发的疫情反应迅速是得益于中国与国际社会一年多来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对当地医生的培训以及提供各种检测设施等,“如果能继续保持这种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就算还会出现小规模的埃博拉疫情,也不太可能大规模暴发。”尽管埃博拉疫情已经减缓,但中国医疗队的任务并不轻松。孙丽娟是个内科医生,在援利比里亚之前,她在黑龙江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工作。但由于当地医院没有设肿瘤科,当地患者也不知道如何分科,除了骨折等疾病外,一般都会看内科,因此,孙丽娟除了要诊治疟疾、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以外,也常常要诊治肿瘤、关节炎等病症。正式就诊的第二周,第九批中国医疗队就在JFK医院出了名。妇产科医生蒋晓彦在检查一位流产后腹部胀痛、流血不止的患者时,怀疑被误诊为卵巢囊肿的患者可能是宫外孕破裂。她给这位患者重新做了彩超,结果更加证实了她的判断,她当即告诉利方医生需要备血立即进行腹部手术,否则患者会有生命危险。但是,由于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只有一个手术台,利方医生就告诉蒋晓彦不必着急,会安排其他医生处理,蒋晓彦却坚持要和当地医生一起立即为患者进行手术。几小时后,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水平,被推出手术室准备下一阶段恢复治疗。这时,蒋晓彦才放下心来,回到驻地,她说:“没有哪一个医生在看见病人有生命危险时会视而不见,我必须负责到底。”JFK医院首席医疗官约翰逊是妇产科医生出身,在得知蒋晓彦的故事后,对中国政府派来的“白衣天使”们更加信任。不少患者也提出一定要请蒋晓彦为他们做B超,就这样,一个妇产科医生又同时当起了放射科医生。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已在一线奋斗15个月“有些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西非三国民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埃博拉疫情肆虐的时候,中国人不但没有逃离西非三国,反而带着医务工作者无畏的大爱精神来到疫区。“我所在的中几友好医院就是中国人民送给几内亚人民的礼物。”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急诊室主任克鲁马真诚地说。2014年8月,几内亚的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第二十四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和第二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公共卫生专家来到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抵达疫区,中国的医务工作者们就立刻开始针对几内亚公共卫生体系的缺陷和薄弱环节,着手开展公共卫生培训。他们首先培训了20名几内亚医生作为培训教师。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共培训了1700人次,其中包括医务人员500人、社区卫生工作者600人、政府工作人员600人,受到中几两国政府的高度肯定,为防控埃博拉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后埃博拉时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更新了理念、储备了人才。经过培训,三位几内亚大夫已经可以熟练地操作显微镜下神经外科手术。第二十四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 陈旭供图“埃博拉疫情就要结束了,中国和几内亚的医疗合作还会继续,培训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克鲁马回忆说,他曾在北京中医医院接受管理培训,那个夏天让他受益良多。他说,培训不但可以在中国进行,也可以在几内亚进行,几内亚的医疗卫生人员需要进行系统培训,才能够抵御埃博拉这样的可怕病毒卷土重来。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到来,也稳定了在几内亚的1万多名中国同胞的军心,使得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的凯乐塔水电站等影响几内亚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没有停工。第二十四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队长、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和队员们一到几内亚就进行了大大小小60多次培训和疏导。他们编发了数千册防范埃博拉病毒的知识手册和疟疾防控手册,光是凯乐塔水电站工地就去了5次,进行应对埃博拉的健康培训和心理疏导。几内亚总统阿尔法·孔戴满怀深情地说:“中国一直与我们一道抗击埃博拉疫情,中国是几内亚历史性的合作伙伴,虽然出现了埃博拉疫情,但凯乐塔水电站项目仍创纪录地只用了3年时间完工,这是几内亚与中国的牢固伙伴关系的具体见证。”今年11月29日,几内亚最后一例埃博拉病例康复出院。“我们这些始终奋斗在抗击埃博拉一线的医疗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截至今日,我们已在抗击埃博拉一线奋斗了15个月。”王振常感慨道。塞拉利昂——中国正在对疫苗进行首次境外临床试验第十六批中国援助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王耀平回忆说,2014年7月22日,首都弗里敦第一例埃博拉感染病人由他们首诊后确诊。“病人一来就说腹痛、呕吐、拉肚子,我当时就有点怀疑,把他安排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最近时,那个病人就离我两米远。”回忆起那一幕,王耀平仍心有余悸,“说一点不怕是骗人的,但是作为一名医生,我就应该战斗在最前线!”2014年10月,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队突然得到消息,4名塞方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短短几天里,3人被病毒夺去生命,1人病情危重。那一刻,对死亡的恐惧迅速弥漫上所有人的心头。但是,只要想到自己是代表祖国出征,只要看到患者一双双焦急等待、充满期盼的眼睛,中国医疗卫生专家们就会把安危置于脑后。“只要疫情没有结束,只要塞拉利昂人民需要我,我就会选择坚守。”王耀平说。为了帮助西非三国抗击埃博拉,中国展开了自身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援助行动:派出大型包机给三国运来第一批最需要的紧急抗疫物资;第一次在海外建立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对记者回忆起当时的艰难:“我们租用了23架次的包机,每架包机都要飞越三大洲18个国家的领空,共飞行1万多公里。我们要申请18个国家的飞行许可。从疫区飞回来,其他国家是不允许我们经停的。有一个国家让我们经停,但不让我们打开机舱门。可以加油、加水,但人不能出舱。”今年3月,中国政府援建的塞中友好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弗里敦正式启用,接手埃博拉病毒检测工作,这也是非洲大陆第一个固定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国援塞固定实验室第三批检测队队长许文波对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表示,该实验室承担起当地的埃博拉病毒检测、疟疾检测、埃博拉病人生化检测、埃博拉血清学应急检测和应急研究等,目前,已检测疑似埃博拉标本共计6000余份,埃博拉阳性标本117份,疟疾阳性标本235份,埃博拉生存者体液标本100份。中国援塞固定实验室第三批检测队队员手把手地培训塞拉利昂志愿者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中国援塞固定实验室第三批检测队供图前一阵,塞拉利昂发生大洪水,第三批检测队的队员们在上下班路上经常会遇到山体塌方和山洪暴发,但他们没有退缩,依然每天在盘山路上行进。有的队员感染了恶性疟疾,身体很虚弱,还依旧坚守岗位。有的队员家中妻子临产,却仍在抗击埃博拉一线工作。塞拉利昂卫生部实验室主任阿杜尔·卡马拉说:“中国人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援助条件,他们是无私的、真诚的。他们埋头苦干,做得多,说得少,不求回报。”塞拉利昂卫生部前常务秘书卡普瓦对记者表示,他曾长期与中国医生一道工作,深深为中国医生的奉献精神所感动,“这是一种真挚的友谊”。尽管埃博拉疫情已经结束了,但他相信,在塞拉利昂今后的经济社会重建中,中国朋友会继续与塞拉利昂人民站在一起。阿杜尔·卡马拉表示,一些外国人怀疑中国人是否有能力检测埃博拉,中国人以准确可信的埃博拉病毒检测结果和实验室专家“零感染”的成绩,证明了中国的卫生应急和病毒学应急检测、应急科研的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卫生组织11月7日宣布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结束后,塞拉利昂迄今未出现新病例。在塞拉利昂,中国自主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Ⅱ期临床试验仍在紧张进行中,这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副主任侯利华向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表示,Ⅱ期临床试验的500个受试者已经完成接种,工作将持续到明年4月。“当地民众非常踊跃,都想来参加这个试验。疫苗是比较有效的防控手段,可以阻断病毒传播的途径,等临床试验成功了,就可以大规模应用到普通人群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许文波认为,塞拉利昂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事业,最终要靠当地人。“我们一方面花很大精力进行应急监测和应急研究,另一方面对塞拉利昂当地5名志愿者进行手把手培训,让他们亲自做标本和做试验,教他们防护服使用、仪器设备使用、埃博拉病毒灭活处理、病毒核酸检测、计算机软件应用、数据录入等等。”高质量培训是“后埃博拉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支援塞拉利昂和整个西非,应急检测和阻断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很重要,培训和培养塞拉利昂当地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流行病应急处置队伍和人才梯队同样重要,这将为西非国家具备独立承担控制或阻断埃博拉以及其他突发、新发传染病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许文波告诉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中国固定实验室已经在塞培养了30余名实验室检测人员,近两个月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接收了60多名当地公共卫生流行病和病毒学工作人员,到中国进行为期约6周的高级培训。1449022920000责编:查希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144902292000011["9CaKrnJREQd","9CaKrnJRyd3","9CaKrnJR74f","9CaKrnJQCKl","9CaKrnJQn3I"]//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1202/10/24/20151202102416158.pn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李志伟、王欲然、蒋安全2014年,西非地区暴发埃博拉疫情,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向疫区国家提供紧急援助,现在疫情已基本结束。但从历史上看,半数曾暴发埃博拉疫情的国家在疫情结束两年内都再次报告过新增病例。当前,中国援助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三个疫区国家的医疗队、检测队、埃博拉疫苗研究人员,仍然坚守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最前线,也在为非洲卫生体系的建设倾心竭力。制图:蔡华伟利比里亚——中国医生对任何疫情复发都反应迅速今年10月22日,第九批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抵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JFK医院,与第八批医疗队交接。因为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已于9月3日宣布利比里亚的埃博拉疫情结束,所以,11月4日正式就诊后,队长孙丽娟感到一切都很平静。可是,11月19日,利比里亚再次发现5个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人死亡,包括首都蒙罗维亚20多名医护人员在内的152人被隔离。而源头正是中国医疗队工作的JFK医院儿科一位10岁的孩子。这个患者今年4月刚刚康复,11月17日晚被送到JFK医院时,家长隐瞒了他的病史。看到小患者一直高烧不退,跌倒后流鼻血不止,医生怀疑他感染了埃博拉,在确诊后将他转移到了别的医院。8天后,这位小患者15岁的哥哥被埃博拉病毒夺走了生命,而他们的父母、看护人员也已确诊患上埃博拉。“疫情反复,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但并没有恐慌。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穿上防护服,戴上双层手套、帽子、口罩等。上班前仔细检查,下班后集体消毒,目前,我们6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一名翻译、一名厨师组成的医疗队一切安好。”孙丽娟告诉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11月19日,利比里亚对复发的疫情反应迅速是得益于中国与国际社会一年多来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对当地医生的培训以及提供各种检测设施等,“如果能继续保持这种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就算还会出现小规模的埃博拉疫情,也不太可能大规模暴发。”尽管埃博拉疫情已经减缓,但中国医疗队的任务并不轻松。孙丽娟是个内科医生,在援利比里亚之前,她在黑龙江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工作。但由于当地医院没有设肿瘤科,当地患者也不知道如何分科,除了骨折等疾病外,一般都会看内科,因此,孙丽娟除了要诊治疟疾、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以外,也常常要诊治肿瘤、关节炎等病症。正式就诊的第二周,第九批中国医疗队就在JFK医院出了名。妇产科医生蒋晓彦在检查一位流产后腹部胀痛、流血不止的患者时,怀疑被误诊为卵巢囊肿的患者可能是宫外孕破裂。她给这位患者重新做了彩超,结果更加证实了她的判断,她当即告诉利方医生需要备血立即进行腹部手术,否则患者会有生命危险。但是,由于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只有一个手术台,利方医生就告诉蒋晓彦不必着急,会安排其他医生处理,蒋晓彦却坚持要和当地医生一起立即为患者进行手术。几小时后,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水平,被推出手术室准备下一阶段恢复治疗。这时,蒋晓彦才放下心来,回到驻地,她说:“没有哪一个医生在看见病人有生命危险时会视而不见,我必须负责到底。”JFK医院首席医疗官约翰逊是妇产科医生出身,在得知蒋晓彦的故事后,对中国政府派来的“白衣天使”们更加信任。不少患者也提出一定要请蒋晓彦为他们做B超,就这样,一个妇产科医生又同时当起了放射科医生。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已在一线奋斗15个月“有些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西非三国民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埃博拉疫情肆虐的时候,中国人不但没有逃离西非三国,反而带着医务工作者无畏的大爱精神来到疫区。“我所在的中几友好医院就是中国人民送给几内亚人民的礼物。”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急诊室主任克鲁马真诚地说。2014年8月,几内亚的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第二十四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和第二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公共卫生专家来到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抵达疫区,中国的医务工作者们就立刻开始针对几内亚公共卫生体系的缺陷和薄弱环节,着手开展公共卫生培训。他们首先培训了20名几内亚医生作为培训教师。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共培训了1700人次,其中包括医务人员500人、社区卫生工作者600人、政府工作人员600人,受到中几两国政府的高度肯定,为防控埃博拉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后埃博拉时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更新了理念、储备了人才。经过培训,三位几内亚大夫已经可以熟练地操作显微镜下神经外科手术。第二十四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 陈旭供图“埃博拉疫情就要结束了,中国和几内亚的医疗合作还会继续,培训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克鲁马回忆说,他曾在北京中医医院接受管理培训,那个夏天让他受益良多。他说,培训不但可以在中国进行,也可以在几内亚进行,几内亚的医疗卫生人员需要进行系统培训,才能够抵御埃博拉这样的可怕病毒卷土重来。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到来,也稳定了在几内亚的1万多名中国同胞的军心,使得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的凯乐塔水电站等影响几内亚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没有停工。第二十四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队长、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和队员们一到几内亚就进行了大大小小60多次培训和疏导。他们编发了数千册防范埃博拉病毒的知识手册和疟疾防控手册,光是凯乐塔水电站工地就去了5次,进行应对埃博拉的健康培训和心理疏导。几内亚总统阿尔法·孔戴满怀深情地说:“中国一直与我们一道抗击埃博拉疫情,中国是几内亚历史性的合作伙伴,虽然出现了埃博拉疫情,但凯乐塔水电站项目仍创纪录地只用了3年时间完工,这是几内亚与中国的牢固伙伴关系的具体见证。”今年11月29日,几内亚最后一例埃博拉病例康复出院。“我们这些始终奋斗在抗击埃博拉一线的医疗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截至今日,我们已在抗击埃博拉一线奋斗了15个月。”王振常感慨道。塞拉利昂——中国正在对疫苗进行首次境外临床试验第十六批中国援助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王耀平回忆说,2014年7月22日,首都弗里敦第一例埃博拉感染病人由他们首诊后确诊。“病人一来就说腹痛、呕吐、拉肚子,我当时就有点怀疑,把他安排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最近时,那个病人就离我两米远。”回忆起那一幕,王耀平仍心有余悸,“说一点不怕是骗人的,但是作为一名医生,我就应该战斗在最前线!”2014年10月,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队突然得到消息,4名塞方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短短几天里,3人被病毒夺去生命,1人病情危重。那一刻,对死亡的恐惧迅速弥漫上所有人的心头。但是,只要想到自己是代表祖国出征,只要看到患者一双双焦急等待、充满期盼的眼睛,中国医疗卫生专家们就会把安危置于脑后。“只要疫情没有结束,只要塞拉利昂人民需要我,我就会选择坚守。”王耀平说。为了帮助西非三国抗击埃博拉,中国展开了自身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援助行动:派出大型包机给三国运来第一批最需要的紧急抗疫物资;第一次在海外建立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对记者回忆起当时的艰难:“我们租用了23架次的包机,每架包机都要飞越三大洲18个国家的领空,共飞行1万多公里。我们要申请18个国家的飞行许可。从疫区飞回来,其他国家是不允许我们经停的。有一个国家让我们经停,但不让我们打开机舱门。可以加油、加水,但人不能出舱。”今年3月,中国政府援建的塞中友好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弗里敦正式启用,接手埃博拉病毒检测工作,这也是非洲大陆第一个固定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国援塞固定实验室第三批检测队队长许文波对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表示,该实验室承担起当地的埃博拉病毒检测、疟疾检测、埃博拉病人生化检测、埃博拉血清学应急检测和应急研究等,目前,已检测疑似埃博拉标本共计6000余份,埃博拉阳性标本117份,疟疾阳性标本235份,埃博拉生存者体液标本100份。中国援塞固定实验室第三批检测队队员手把手地培训塞拉利昂志愿者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中国援塞固定实验室第三批检测队供图前一阵,塞拉利昂发生大洪水,第三批检测队的队员们在上下班路上经常会遇到山体塌方和山洪暴发,但他们没有退缩,依然每天在盘山路上行进。有的队员感染了恶性疟疾,身体很虚弱,还依旧坚守岗位。有的队员家中妻子临产,却仍在抗击埃博拉一线工作。塞拉利昂卫生部实验室主任阿杜尔·卡马拉说:“中国人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援助条件,他们是无私的、真诚的。他们埋头苦干,做得多,说得少,不求回报。”塞拉利昂卫生部前常务秘书卡普瓦对记者表示,他曾长期与中国医生一道工作,深深为中国医生的奉献精神所感动,“这是一种真挚的友谊”。尽管埃博拉疫情已经结束了,但他相信,在塞拉利昂今后的经济社会重建中,中国朋友会继续与塞拉利昂人民站在一起。阿杜尔·卡马拉表示,一些外国人怀疑中国人是否有能力检测埃博拉,中国人以准确可信的埃博拉病毒检测结果和实验室专家“零感染”的成绩,证明了中国的卫生应急和病毒学应急检测、应急科研的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卫生组织11月7日宣布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结束后,塞拉利昂迄今未出现新病例。在塞拉利昂,中国自主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Ⅱ期临床试验仍在紧张进行中,这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副主任侯利华向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表示,Ⅱ期临床试验的500个受试者已经完成接种,工作将持续到明年4月。“当地民众非常踊跃,都想来参加这个试验。疫苗是比较有效的防控手段,可以阻断病毒传播的途径,等临床试验成功了,就可以大规模应用到普通人群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许文波认为,塞拉利昂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事业,最终要靠当地人。“我们一方面花很大精力进行应急监测和应急研究,另一方面对塞拉利昂当地5名志愿者进行手把手培训,让他们亲自做标本和做试验,教他们防护服使用、仪器设备使用、埃博拉病毒灭活处理、病毒核酸检测、计算机软件应用、数据录入等等。”高质量培训是“后埃博拉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支援塞拉利昂和整个西非,应急检测和阻断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很重要,培训和培养塞拉利昂当地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流行病应急处置队伍和人才梯队同样重要,这将为西非国家具备独立承担控制或阻断埃博拉以及其他突发、新发传染病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许文波告诉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中国固定实验室已经在塞培养了30余名实验室检测人员,近两个月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接收了60多名当地公共卫生流行病和病毒学工作人员,到中国进行为期约6周的高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