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RwmV作者:李振world.huanqiu.comarticle解读习近平谈中国经济增长四句话:中国仍是动力源/e3pmh22ph/e3pmh26vv【环球网综合报道】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遭遇“成长中的烦恼”,经济增长放缓、股市短期震荡、人民币可控贬值,这让国际舆论有关中国经济的悲观言论一时流行。11月15日,G20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其中用三段话谈到了中国经济,指出中国仍然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源,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依靠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中国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在今年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凸显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仍取得了6.9%的增长,已是难能可贵。然而,国内外对经济增长放缓并不适应,产生悲观甚至恐慌情绪。纵向比较,6.9%的经济增速不是低速,而属于“中高速”;从基数变大的经济总量看,按增速7%进行测算,今年经济增量比去年7.4%产生的还要多。横向比较,中国经济增速超过全球主要经济体,仅次于经济规模较小、发展程度较低的印度;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高达25.8%,居世界各国之首,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中国坚持进行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仍是经济大国,亟需向经济强国转型升级。这要求中国坚持推进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对中国而言,稳增长虽有压力,却不是最大的困难,转方式、调结构反而是更大的挑战。因此,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同时,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建设,这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经济的内外联动效应,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经济具有强劲内生动力。中国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出现换挡的压力,但仍然具有强劲内生动力。今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占比超过50%;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接近60%;“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孕育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互联网经济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劲力量,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中国新型城镇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出现大量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随着经济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的逐渐形成,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会越来越厚实,从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中国经济发展追求的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性。因此,“提质增效”成为近年来中国政策引导的方向。为推动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中国政府编制“十三五”规划,这成为未来五年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纲领。“十三五”时期,中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蓝图将创新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由于信息不对称,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前途缺乏了解,部分人士感到忧虑,这是在当下的国际舆论场属于正常现象。此次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的讲话,将提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作者李振 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14476650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yupengfei环球网144766500000011["9CaKrnJRwkA","9CaKrnJRwk7","9CaKrnJRuO7","9CaKrnJRuHA","9CaKrnJRuGX"]{"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网综合报道】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遭遇“成长中的烦恼”,经济增长放缓、股市短期震荡、人民币可控贬值,这让国际舆论有关中国经济的悲观言论一时流行。11月15日,G20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其中用三段话谈到了中国经济,指出中国仍然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源,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依靠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中国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在今年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凸显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仍取得了6.9%的增长,已是难能可贵。然而,国内外对经济增长放缓并不适应,产生悲观甚至恐慌情绪。纵向比较,6.9%的经济增速不是低速,而属于“中高速”;从基数变大的经济总量看,按增速7%进行测算,今年经济增量比去年7.4%产生的还要多。横向比较,中国经济增速超过全球主要经济体,仅次于经济规模较小、发展程度较低的印度;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高达25.8%,居世界各国之首,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中国坚持进行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仍是经济大国,亟需向经济强国转型升级。这要求中国坚持推进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对中国而言,稳增长虽有压力,却不是最大的困难,转方式、调结构反而是更大的挑战。因此,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同时,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建设,这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经济的内外联动效应,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经济具有强劲内生动力。中国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出现换挡的压力,但仍然具有强劲内生动力。今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占比超过50%;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接近60%;“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孕育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互联网经济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劲力量,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中国新型城镇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出现大量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随着经济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的逐渐形成,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会越来越厚实,从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中国经济发展追求的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性。因此,“提质增效”成为近年来中国政策引导的方向。为推动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中国政府编制“十三五”规划,这成为未来五年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纲领。“十三五”时期,中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蓝图将创新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由于信息不对称,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前途缺乏了解,部分人士感到忧虑,这是在当下的国际舆论场属于正常现象。此次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的讲话,将提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作者李振 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