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QMb1作者:黄培昭 孙微 纪双城 王宁 青木 陶短房 邢晓婧 王伟 陈一world.huanqiu.comarticle中英致力于打造利益共同体 外媒舆论为之震动/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除了英中经贸合作的消息外,许多英国报纸都重点关注习近平主席20日在英国议会演讲时的这一表述。英国《每日邮报》称,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经据典谈论中英传统深厚友谊,并表示希望访问能将这种双边友好关系推向新高度。不过,中英打造“利益共同体”,也受到一些人“向中国叩头”“经济乞讨”“威胁英国国家安全”等指责。英国《金融时报》称,英国几乎所有方面都对习近平敞开: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首相的官方乡间别墅,甚至是包括核电站在内的关键基础设施。这一行为被其他西方国家视为对中国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叩头”。西方一位高级情报官员表示:“我们对英国政府当前中国政策的最善意解读是,它是一个旨在吸引短期投资的、纯粹重商主义的、无原则的自私决定。”对此,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21日接受BBC采访时否认向中国资本开放市场将威胁英国国家安全。哈蒙德表示,“英国政府并没有过分讨好中国,吸引到中国对英国基础设施的巨大投资合乎英国的最根本国家利益”。他称,一个国家所谓“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经济安全”。英中关系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中国也需要像英国这样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和平稳定的投资市场,因此双方经济合作将最终是共赢局面。 英国《每日电讯报》21日称,两百年来,西方为世界提供最好的就业机会,但历史正在发生改变,最好的就业前景不在西方,而在中国。英国现在的看法是:除非和中国做伙伴,否则不可能繁荣。报道称,英国从中国政府获得不少投资,如果项目成功,受益的不仅是英国,中国也找到了一个给本国大规模外汇资产保值的“停车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2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利益共同体”并不是一个新提法,但是对一个西方大国提出十分罕见,意义更特殊,因此英国国内以及西方一些人对此“很不适应”。此外,他们还担心中英接近意味着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正在逐渐松动,甚至趋于崩溃或瓦解。崔洪建说,中英两国在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从差异入手很容易陷入僵局,因此要从经贸合作入手,经贸合作是基础也是动力。随着合作的增多,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也会增多,经贸层面产生的问题必须上升到政治层面解决,政治解决时双方会有更多政治互动,会达成一致,继而上升为互信,这是一个缓慢的、但是一定会发生的过程。【环球时报驻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记者 黄培昭 孙微 纪双城 王宁 青木 陶短房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王伟 陈一】阅读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14454624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何卓谦环球时报14454624000001["9CaKrnJjZVC","9CaKrnJQLTA","9CaKrnJQLY1","9CaKrnJQLYL","9CaKrnJQLZg","9CaKrnJQLZh"]{"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除了英中经贸合作的消息外,许多英国报纸都重点关注习近平主席20日在英国议会演讲时的这一表述。英国《每日邮报》称,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经据典谈论中英传统深厚友谊,并表示希望访问能将这种双边友好关系推向新高度。不过,中英打造“利益共同体”,也受到一些人“向中国叩头”“经济乞讨”“威胁英国国家安全”等指责。英国《金融时报》称,英国几乎所有方面都对习近平敞开: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首相的官方乡间别墅,甚至是包括核电站在内的关键基础设施。这一行为被其他西方国家视为对中国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叩头”。西方一位高级情报官员表示:“我们对英国政府当前中国政策的最善意解读是,它是一个旨在吸引短期投资的、纯粹重商主义的、无原则的自私决定。”对此,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21日接受BBC采访时否认向中国资本开放市场将威胁英国国家安全。哈蒙德表示,“英国政府并没有过分讨好中国,吸引到中国对英国基础设施的巨大投资合乎英国的最根本国家利益”。他称,一个国家所谓“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经济安全”。英中关系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中国也需要像英国这样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和平稳定的投资市场,因此双方经济合作将最终是共赢局面。 英国《每日电讯报》21日称,两百年来,西方为世界提供最好的就业机会,但历史正在发生改变,最好的就业前景不在西方,而在中国。英国现在的看法是:除非和中国做伙伴,否则不可能繁荣。报道称,英国从中国政府获得不少投资,如果项目成功,受益的不仅是英国,中国也找到了一个给本国大规模外汇资产保值的“停车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2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利益共同体”并不是一个新提法,但是对一个西方大国提出十分罕见,意义更特殊,因此英国国内以及西方一些人对此“很不适应”。此外,他们还担心中英接近意味着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正在逐渐松动,甚至趋于崩溃或瓦解。崔洪建说,中英两国在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从差异入手很容易陷入僵局,因此要从经贸合作入手,经贸合作是基础也是动力。随着合作的增多,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也会增多,经贸层面产生的问题必须上升到政治层面解决,政治解决时双方会有更多政治互动,会达成一致,继而上升为互信,这是一个缓慢的、但是一定会发生的过程。【环球时报驻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记者 黄培昭 孙微 纪双城 王宁 青木 陶短房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王伟 陈一】阅读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