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Lhgb作者:周志兴world.huanqiu.comarticle越南中国问题学者:中越须保持现状管控危机/e3pmh22ph/e3pmh26vv文/ 中国网络名人访越团成员、共识网总裁周志兴晚上下雨了。雨不大,淅淅沥沥地湿了地面,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这是一场盼了很久的雨,指望着能够降降温,因为这两天实在太热了。其实我也知道,稍微缓解酷热而已,明天的太阳又把温暖送给我们了。回到酒店,坐在电脑前准备写日记,想到,今天不能从头说起。从行文的角度看,要变换花样,但是,更重要的,是对越南的了解,要从历史入手,而我们今天恰恰去触摸了历史。今天是从历史走来的。越南的历史,记忆最深刻的,也许是战争。所以,我们今天去看了河内的军事博物馆。这里离胡志明陵很近,只有一华里多,最重要的标志,是著名的古老建筑——河内旗台。它于1805年动工,1812年落成,界线180米,高达31米,这个国家级的文化遗迹,从外观看,已经很陈旧了,红砖砌成的旗台已经变成了淡淡的黑色,只有顶端的那面金星红旗,还是那么鲜艳。更抢眼的是在旗台下的空场上,飞机残骸堆成了一座小山,发动机、螺旋桨、破机翼胡乱堆放着,一架被击毁的尾翼直立着,伸向天空,似乎在怀念在天空翱翔的日子。在残骸山旁,有谈了、装甲运兵车、自动火炮,还有几架飞机。一眼可以看出,这些装备都是上过战场上,硝烟的味道还没有完全褪去,只不过和那座残骸山相比,它们的命运要好一些。这是震撼人心的陈列。这个军事博物馆不大,室内的展示,和许多国家的军事博物馆差别不大,无非是一些武器,一些名将的塑像,一些战役的回顾。而广场上的这些破旧的或者是已经粉身碎骨了的武器装备,才是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而且,这个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不同,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曾经在昆明军区当过兵的杨浪就爬上了坦克,照了一张像。这些兵器,是越南几十年来不断战争的一个注脚。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先是法国人,再是美国人,然后,就是中国人。这是很悲催的事情,越南人在抵抗法国人和美国人的时候,战壕里并肩的是中国人。可是,把法国人和美国人都赶走了以后,同一个战壕的兄弟互相举起了枪。 好在枪声响的时间不长,但是如果说,枪声也会余音袅袅的话,那么,我们的耳畔,似乎也还有断断续续的声音飘来。先说军事博物馆的感想,主要是因为上午,我们和越南的社会科学翰林院的中国研究所的学者们交流的时候,说到现在的发展,总是会想到和提到当年的战争。同时,潜意识里,和中国之间的芥蒂,也多多少少存在着。越南已经有近四十年没有过战争了,从1986年开始的“革新开放”马上也要庆祝三十周年了,中国研究所的前所长杜进森同志对中国很了解,从他的谈吐中不难看到他是与时俱进地了解中国,他说,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越南虽然没有深水区的这个说法,但是,也是处在非常关键的时期。杜同志说他知道中国的反腐败抓的不错,也知道中国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利益集团,他说,越南没有利益集团这个说法,但是,也有“利益小组”,这个小组的说法,实际上是翻译的问题,也可以称作团伙。其实也就是利益集团。我认为,无非是越南的商品经济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这个问题还没有那么突出而已。不过,作为越南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机构,这里的研究人员有这样的认识,能够做到未雨绸缪,对越南来说也是幸事。说实话,越南的改革,起步虽然晚了几年,但是势头不错。经济上,现在人均GDP近两千美金,而关键是很有后劲。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发动之中。他们在党内民主上下了不少功夫,中央委员是差额选举的,一共近200名中央委员,16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不设中央常委,由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党的总书记。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加强党的集体领导。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多元化是越共党组织非常重视的两点。和中国一样,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了社会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重视党的社会基础。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唯一合法的政党,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的执政党,而且他们的目标也是长期执政。为了这个目标,他们也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和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的“当代翰林们”交流,让我看到了越南共产党的自信。除了宏观叙事的交流,也有具体事例的讨论。苏岑作为家庭和情感问题专家,关心的是越南新娘。她说,两年前来这里,这是热门话题,为什么现在没人说了呢?中国研究所的专家们告诉说,现在,越南的经济发展了,越南小伙子的竞争力也增强了。很多时候,越南的小伙子也会受到这样的教训:你要好好读书,要是不努力,就娶不到本国的姑娘了,你要和中国人、韩国人和中国台湾人去争新娘了!这话,还是很能挑起年轻人的好胜心的。越南学者对于中国的一路一带,对于中国能够进口越南的什么商品等问题也都很关注,当然,南海群岛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杜同志拿出了一叠复印的资料,有些动气地问:中国中央党校一个副校长,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我拿过来扫了一眼,原来,这位党校副校长说了这样的话,大意是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挑起事端。我对杜同志说,这样的话,在中国的内部会议上,相信不只是这位副校长一个人说过。我也相信,在越南也一定会有人指责中国。作为个人,说什么都不算大问题,关键是作为国家和政府,要管控好这个问题。正像越南同志说的,很简单,中越关系目前的要素是八个字:保持现状,管控危机。说说不难,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当然,越南同志是非常友好的,他们常常说,我们是同志。除了同志关系,还有兄弟关系。今天,他们还说了一个新的关系,他们说,一对夫妻也会吵架,何况是两个国家呢!不怕吵架,中越之间要多交流,要争取稳定,只有稳定才能发展。现任副所长黄世英博士最后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在很多事情面前,要换个位置来想问题,你要是越南人会这怎么想?这话不怎么好听,但是不是没有道理。结束了和越南学者的交流,在等电梯的时候,能够看到窗外的市容。我们在13层楼上,河内高楼不多,13层算是在很高处了,天气晴朗,能够看得很远。河内有现代化的大楼,也有陈旧的平房,街道上、汽车摩托车和行人穿梭而行。这就是河内。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就容易想到很多道理。我想到的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不高深;我还想到的是,很多不同的东西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只要努力去和谐相处,这也是常识而已。中国和越南,曾经亲密无间,也曾经势如水火,其实都不对,过于亲密和过于敌对,都是不正常的关系,我们现在努力营造一种正常的关系,就是要站得高一点,就是要容许不同事物的存在,也就是要符合常识。下午和越南的人民报交流。我们这次到越南,主要的邀请者就是人民报。这张报纸,是越共中央机关报,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前任总编辑已经是政治局委员了,现任总编辑也是中央委员。《人民报》于1951年3月11日在反抗法国殖民主义的战争中创刊,并继承了由胡志明创刊的《青年报》的传统。在早期,《人民报》是以周报形式出版,随着1954年越南首都河内解放,《人民报》成为了一张日报,版面数量也从4版增加到6版。1997年7月1日至今,每日出版8版(星期日的周末版16版)。这份报纸,就是越南“党、国家和人民的声音”,这种描述,和在中国对党的机关报的描述略有不同,中国通常说成是“党的喉舌”。为了《人民报》,胡志明主席付出了极大地心血。据统计,胡志明曾经用了23个笔名,为人民报写下了1200多篇文章。在播出的一段视频中,可以看到胡主席在一台打字机前认真的写作,我一下子想到了中共的毛泽东主席。中国的人民日报的很多重要文章,也是毛泽东亲自写作的,尤其是在解放战争的后期,毛泽东更是把人民日报看做了是自己双臂的延长,看做了是最近嗓门的扩大。不只是毛泽东,中共很多领导人都亲自指导过机关报,甚至亲自当过总编辑。邓小平在中央苏区的时候,也当过《红星报》的总编辑。从历史看,就对新闻媒体的重视来看,中共和越共真是兄弟,毛主席和胡主席的很多做法,也都像是事先商量过的。在新形势下,中越的很多做法也是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人民报和中国的人民日报是联系非常紧密的,几年前,他们创办了一个子报《今日报》,据《人民报》的副总编辑黎同志介绍,这是学习《人民日报》创办《环球时报》的结果。其实,在新闻的管理和改革方面,越南也许比中国还要走在前面一些。例如,越南早在十几年以前有了新闻法,例如,脸谱和推特是在越南合法存在的。现在,和全世界的趋势一样,纸媒发行量也在下降。纸媒下降的同时,互联网媒体在迅猛发展。这个问题,也是越南共产党需要认真应对的难题。越南一共有800多家媒体,有18000多媒体从业人员,而这些媒体和这些媒体从业人员都在党的管理之下。这些和中国相似。当然也有很多不同,这些不同,也是因为国情不同吧。离开人民报时,总编辑一直把我们送下楼,在报社院里的榕树下合影,然后拥抱告别。这是同志式的拥抱,据我所知,这个礼节来自前苏联,同志分别或者见面时,要紧紧拥抱,左一下右一下再左一下,三次脸贴脸的拥抱。在我们拥抱的时候,那棵三百岁的老榕树默默地看着我们。这棵榕树是报社的标志,报社的人如果说,我到了老榕树了,就是说,他已经回到报社了,榕树和报社之间有一个等于号。这棵榕树也确实罕见,无数的气根从树枝上垂下来,像一圈篱笆一样围住了树干,而硕大的树冠,几乎把整个院子都遮住了。六十年的人民报,就是一颗老树,培养出太多的人才。和老榕树一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报社楼里的防空洞。在楼里,有一条窄窄的楼梯直到地下,沿着楼梯下去,地下是两三间极小的房子,据说,当年美军轰炸机常常袭击河内,一旦空袭警报响起,报社编辑人员就转移到地下继续出报,很多精彩的文章就是在防空洞里写出来的。老榕树和防空洞,就像人民报的两枚勋章。晚上,人民报的同志们宴请我们,因为明天一早就离开河内,这也是饯行。吃饭没得可写,但是要记录两个花絮。一是喝酒的习惯,两个人碰杯喝酒后,要握手致意。这个不难学,于是,饭桌上碰杯声不断,碰了杯就握手,我就嘲笑坐在对面的郑渊洁,就是为了和美女握手才去喝酒的。再一个花絮来自杨浪,平时挺谦虚的人,喝了就以后就说,我今天晚上妙语连珠,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同志加兄弟,兄弟是可以打架的,同志是有相同价值观的。确实是妙语,虽然并没有连珠。全体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全体都醉了,不是因为酒。14322607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王一环球网143226072000011["9CaKrnJLh2J","9CaKrnJLgpf","9CaKrnJLfdZ","9CaKrnJLbYG","9CaKrnJLbQp"]{"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文/ 中国网络名人访越团成员、共识网总裁周志兴晚上下雨了。雨不大,淅淅沥沥地湿了地面,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这是一场盼了很久的雨,指望着能够降降温,因为这两天实在太热了。其实我也知道,稍微缓解酷热而已,明天的太阳又把温暖送给我们了。回到酒店,坐在电脑前准备写日记,想到,今天不能从头说起。从行文的角度看,要变换花样,但是,更重要的,是对越南的了解,要从历史入手,而我们今天恰恰去触摸了历史。今天是从历史走来的。越南的历史,记忆最深刻的,也许是战争。所以,我们今天去看了河内的军事博物馆。这里离胡志明陵很近,只有一华里多,最重要的标志,是著名的古老建筑——河内旗台。它于1805年动工,1812年落成,界线180米,高达31米,这个国家级的文化遗迹,从外观看,已经很陈旧了,红砖砌成的旗台已经变成了淡淡的黑色,只有顶端的那面金星红旗,还是那么鲜艳。更抢眼的是在旗台下的空场上,飞机残骸堆成了一座小山,发动机、螺旋桨、破机翼胡乱堆放着,一架被击毁的尾翼直立着,伸向天空,似乎在怀念在天空翱翔的日子。在残骸山旁,有谈了、装甲运兵车、自动火炮,还有几架飞机。一眼可以看出,这些装备都是上过战场上,硝烟的味道还没有完全褪去,只不过和那座残骸山相比,它们的命运要好一些。这是震撼人心的陈列。这个军事博物馆不大,室内的展示,和许多国家的军事博物馆差别不大,无非是一些武器,一些名将的塑像,一些战役的回顾。而广场上的这些破旧的或者是已经粉身碎骨了的武器装备,才是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而且,这个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不同,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曾经在昆明军区当过兵的杨浪就爬上了坦克,照了一张像。这些兵器,是越南几十年来不断战争的一个注脚。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先是法国人,再是美国人,然后,就是中国人。这是很悲催的事情,越南人在抵抗法国人和美国人的时候,战壕里并肩的是中国人。可是,把法国人和美国人都赶走了以后,同一个战壕的兄弟互相举起了枪。 好在枪声响的时间不长,但是如果说,枪声也会余音袅袅的话,那么,我们的耳畔,似乎也还有断断续续的声音飘来。先说军事博物馆的感想,主要是因为上午,我们和越南的社会科学翰林院的中国研究所的学者们交流的时候,说到现在的发展,总是会想到和提到当年的战争。同时,潜意识里,和中国之间的芥蒂,也多多少少存在着。越南已经有近四十年没有过战争了,从1986年开始的“革新开放”马上也要庆祝三十周年了,中国研究所的前所长杜进森同志对中国很了解,从他的谈吐中不难看到他是与时俱进地了解中国,他说,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越南虽然没有深水区的这个说法,但是,也是处在非常关键的时期。杜同志说他知道中国的反腐败抓的不错,也知道中国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利益集团,他说,越南没有利益集团这个说法,但是,也有“利益小组”,这个小组的说法,实际上是翻译的问题,也可以称作团伙。其实也就是利益集团。我认为,无非是越南的商品经济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这个问题还没有那么突出而已。不过,作为越南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机构,这里的研究人员有这样的认识,能够做到未雨绸缪,对越南来说也是幸事。说实话,越南的改革,起步虽然晚了几年,但是势头不错。经济上,现在人均GDP近两千美金,而关键是很有后劲。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发动之中。他们在党内民主上下了不少功夫,中央委员是差额选举的,一共近200名中央委员,16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不设中央常委,由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党的总书记。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加强党的集体领导。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多元化是越共党组织非常重视的两点。和中国一样,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了社会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重视党的社会基础。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唯一合法的政党,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的执政党,而且他们的目标也是长期执政。为了这个目标,他们也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和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的“当代翰林们”交流,让我看到了越南共产党的自信。除了宏观叙事的交流,也有具体事例的讨论。苏岑作为家庭和情感问题专家,关心的是越南新娘。她说,两年前来这里,这是热门话题,为什么现在没人说了呢?中国研究所的专家们告诉说,现在,越南的经济发展了,越南小伙子的竞争力也增强了。很多时候,越南的小伙子也会受到这样的教训:你要好好读书,要是不努力,就娶不到本国的姑娘了,你要和中国人、韩国人和中国台湾人去争新娘了!这话,还是很能挑起年轻人的好胜心的。越南学者对于中国的一路一带,对于中国能够进口越南的什么商品等问题也都很关注,当然,南海群岛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杜同志拿出了一叠复印的资料,有些动气地问:中国中央党校一个副校长,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我拿过来扫了一眼,原来,这位党校副校长说了这样的话,大意是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挑起事端。我对杜同志说,这样的话,在中国的内部会议上,相信不只是这位副校长一个人说过。我也相信,在越南也一定会有人指责中国。作为个人,说什么都不算大问题,关键是作为国家和政府,要管控好这个问题。正像越南同志说的,很简单,中越关系目前的要素是八个字:保持现状,管控危机。说说不难,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当然,越南同志是非常友好的,他们常常说,我们是同志。除了同志关系,还有兄弟关系。今天,他们还说了一个新的关系,他们说,一对夫妻也会吵架,何况是两个国家呢!不怕吵架,中越之间要多交流,要争取稳定,只有稳定才能发展。现任副所长黄世英博士最后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在很多事情面前,要换个位置来想问题,你要是越南人会这怎么想?这话不怎么好听,但是不是没有道理。结束了和越南学者的交流,在等电梯的时候,能够看到窗外的市容。我们在13层楼上,河内高楼不多,13层算是在很高处了,天气晴朗,能够看得很远。河内有现代化的大楼,也有陈旧的平房,街道上、汽车摩托车和行人穿梭而行。这就是河内。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就容易想到很多道理。我想到的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不高深;我还想到的是,很多不同的东西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只要努力去和谐相处,这也是常识而已。中国和越南,曾经亲密无间,也曾经势如水火,其实都不对,过于亲密和过于敌对,都是不正常的关系,我们现在努力营造一种正常的关系,就是要站得高一点,就是要容许不同事物的存在,也就是要符合常识。下午和越南的人民报交流。我们这次到越南,主要的邀请者就是人民报。这张报纸,是越共中央机关报,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前任总编辑已经是政治局委员了,现任总编辑也是中央委员。《人民报》于1951年3月11日在反抗法国殖民主义的战争中创刊,并继承了由胡志明创刊的《青年报》的传统。在早期,《人民报》是以周报形式出版,随着1954年越南首都河内解放,《人民报》成为了一张日报,版面数量也从4版增加到6版。1997年7月1日至今,每日出版8版(星期日的周末版16版)。这份报纸,就是越南“党、国家和人民的声音”,这种描述,和在中国对党的机关报的描述略有不同,中国通常说成是“党的喉舌”。为了《人民报》,胡志明主席付出了极大地心血。据统计,胡志明曾经用了23个笔名,为人民报写下了1200多篇文章。在播出的一段视频中,可以看到胡主席在一台打字机前认真的写作,我一下子想到了中共的毛泽东主席。中国的人民日报的很多重要文章,也是毛泽东亲自写作的,尤其是在解放战争的后期,毛泽东更是把人民日报看做了是自己双臂的延长,看做了是最近嗓门的扩大。不只是毛泽东,中共很多领导人都亲自指导过机关报,甚至亲自当过总编辑。邓小平在中央苏区的时候,也当过《红星报》的总编辑。从历史看,就对新闻媒体的重视来看,中共和越共真是兄弟,毛主席和胡主席的很多做法,也都像是事先商量过的。在新形势下,中越的很多做法也是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人民报和中国的人民日报是联系非常紧密的,几年前,他们创办了一个子报《今日报》,据《人民报》的副总编辑黎同志介绍,这是学习《人民日报》创办《环球时报》的结果。其实,在新闻的管理和改革方面,越南也许比中国还要走在前面一些。例如,越南早在十几年以前有了新闻法,例如,脸谱和推特是在越南合法存在的。现在,和全世界的趋势一样,纸媒发行量也在下降。纸媒下降的同时,互联网媒体在迅猛发展。这个问题,也是越南共产党需要认真应对的难题。越南一共有800多家媒体,有18000多媒体从业人员,而这些媒体和这些媒体从业人员都在党的管理之下。这些和中国相似。当然也有很多不同,这些不同,也是因为国情不同吧。离开人民报时,总编辑一直把我们送下楼,在报社院里的榕树下合影,然后拥抱告别。这是同志式的拥抱,据我所知,这个礼节来自前苏联,同志分别或者见面时,要紧紧拥抱,左一下右一下再左一下,三次脸贴脸的拥抱。在我们拥抱的时候,那棵三百岁的老榕树默默地看着我们。这棵榕树是报社的标志,报社的人如果说,我到了老榕树了,就是说,他已经回到报社了,榕树和报社之间有一个等于号。这棵榕树也确实罕见,无数的气根从树枝上垂下来,像一圈篱笆一样围住了树干,而硕大的树冠,几乎把整个院子都遮住了。六十年的人民报,就是一颗老树,培养出太多的人才。和老榕树一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报社楼里的防空洞。在楼里,有一条窄窄的楼梯直到地下,沿着楼梯下去,地下是两三间极小的房子,据说,当年美军轰炸机常常袭击河内,一旦空袭警报响起,报社编辑人员就转移到地下继续出报,很多精彩的文章就是在防空洞里写出来的。老榕树和防空洞,就像人民报的两枚勋章。晚上,人民报的同志们宴请我们,因为明天一早就离开河内,这也是饯行。吃饭没得可写,但是要记录两个花絮。一是喝酒的习惯,两个人碰杯喝酒后,要握手致意。这个不难学,于是,饭桌上碰杯声不断,碰了杯就握手,我就嘲笑坐在对面的郑渊洁,就是为了和美女握手才去喝酒的。再一个花絮来自杨浪,平时挺谦虚的人,喝了就以后就说,我今天晚上妙语连珠,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同志加兄弟,兄弟是可以打架的,同志是有相同价值观的。确实是妙语,虽然并没有连珠。全体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全体都醉了,不是因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