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KO8r作者:薛范world.huanqiu.comarticle悲壮的历史交响——苏联卫国战争歌曲扫描/e3pmh22ph/e3pmh26vv薛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了,但那些在血与火中诞生的英雄歌曲,如同莫斯科红场上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永远激动人心。今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带您沿着苏联卫国战争的脚步,重温那一曲曲动人魂魄的战歌。伴着《神圣的战争》赴战场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闪击战。苏维埃政府立刻发出全民总动员令:“社会主义祖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祖国召唤下,作曲家和诗人们也投入到伟大的卫国战争中。 战争爆发次日,诗人列别杰夫·库马契写出了号召全民抗战的诗篇——《神圣的战争》;24日,该诗见诸报端;25日,苏军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为诗谱曲。“起来,巨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1941年6月27日,莫斯科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歌舞团首次演唱这支后来被誉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的战歌。歌声响起,数千名整装待发的战士唰地站立起来。神色凝重的战士们听完歌曲后,慨然登上开赴前线的列车。第二批战士进站集合,歌曲再次唱响……歌舞团先后演唱5遍,为一批批战士壮行。“每逢艰难处境,一唱起《神圣的战争》,就会增添新的力量。”一位苏联军官回忆。《海港之夜》开“战时抒情曲”先河许多作曲家和诗人纷纷拿起笔……1941年8月的一个傍晚,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在列宁格勒港口帮助装卸木材。劳动结束后,谢多伊倚在防波堤上休息。港口停泊着“马蒂号”布雷舰,晚风从舰上吹来隐隐约约的手风琴声和歌声。作曲家心中一动:“也许那些水兵明天就要踏上危险的征途,在这美好的夜晚,他们在想些什么?”回到家里,他写下了后来流传极广的抒情歌曲《海港之夜》,诗人丘尔庚填词:“啊,别了,亲爱的海港!明晨将启程远航……”含有城市浪漫曲元素的《海港之夜》气息宽广,以曼声结合吟诵的旋律,将爱国主义融入其中,开“战时抒情曲”的先河。基辅失守练成《歌唱第聂伯河》德军分三路向苏联大举进犯。1941年9月26日,基辅失守,近70万苏联红军仅15万人突围。作为军事记者的诗人多尔玛托夫斯基从敌人包围圈中冲出来,担任西南战线歌舞团指挥的弗拉德庚也随部队撤到第聂伯河岸。在这沉痛的时刻,他俩合作写了《歌唱第聂伯河》。歌舞团排练时,当唱到“谁为祖国死,永远有光荣,壮烈牺牲是英雄”,所有的人都抽泣起来。作曲家后来回忆道:“每放弃一寸国土,都会在我们心头激起痛苦。”最艰难的岁月谱就《我的莫斯科》1941年秋,德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卫国战争进入最艰难的岁月。杜纳耶夫斯基在次年创作的《我的莫斯科》(李相斯基词),无疑是歌颂莫斯科保卫战的经典歌曲。一反杜纳耶夫斯基战前明朗欢快的音乐风格,这首歌显得严峻深沉。1996年,莫斯科市政府将《我的莫斯科》定为莫斯科市歌。反攻时刻唱响《万岁,我们强大的祖国》莫斯科保卫战告捷,随即苏军全线反攻,至1942年4月20日,苏联红军向西推进数百公里,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第一次遭到挫败,“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博利斯·阿列克桑德罗夫此时创作的一首歌曲《万岁,我们强大的祖国》如石破天惊。这首男声合唱进行曲明朗、豪迈,音调高亢积极,展现了苏联人民坚不可摧的必胜信心。《我们举杯》彰显乐观主义精神残酷的战争还在进行,艺术家们却已经在为将要到来的胜利“干一杯再干一杯”。作曲家留班创作的祝酒歌《我们举杯》充满苏联军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深信不疑,我们一定能熬过一切考验、灾难,一定能最后战胜法西斯。”留班说。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苏德战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这一年的歌曲创作一扫压抑和沉重,如同乌云过后显露出晴朗的天色。亚历山德罗夫的《苏军之歌》、查哈罗夫的庄严颂歌《光荣归于苏维埃强国》,成为这一年的佳作。通过《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闻到和平气息1944年,卫国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苏联红军转守为攻,解放了大片国土。春天终于来到战场,夜莺的鸣啭勾起战士们的思乡之情。由法梯扬诺夫作词、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曲的《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与《在靠近前线的森林里》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此刻还有“炮在响”,尽管“到明天又要拿起枪”,但人们已经透过硝烟,闻到和平生活的气息。《但事情还不在这里》充满诗意那年,苏联拍摄了一部音乐故事片《战后晚上六点钟》,叙述几位年轻人各赴战场,临别时相约战争结束后的晚上六点钟在红场相会。影片中有许多插曲,尤其感人的是一首男中音独唱《但事情还不在这里》。“要我举起杯向你们叙述战地,我能说上几天几夜,说子弹呼啸,又说大炮在轰击——但事情还不在这里,”歌曲唱道:“在于我们的心不怕猛烈的炮火,它永远是有所依托,在我们的心中有着珍贵的一切,这一切也就是祖国。”当这部充满胜利感的诗意影片上映时,卫国战争还没有结束。影片结尾,胜利的礼花满天绽放,观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战火洗礼让《喀秋莎》获得新生命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老歌在战争期间也继续流传,它们大多被改填新词,如《卡霍夫卡之歌》《城头上升起了乌云》《三个坦克兵》《喀秋莎》等。创作于1939年的《喀秋莎》在卫国战争中流传开来,经过战火洗礼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在各种填词版本里,喀秋莎一会儿是农庄姑娘,一会儿是兵工厂女工,一会儿成为战地救护员,一会儿又成了游击队侦察兵……歌曲《喀秋莎》流传到国外,意大利游击队另行填词,取名《风在呼啸》,成为他们的战歌;在保加利亚,游击队有时用它作为口令。《我从柏林出发》抒发胜利的豪迈1945年4月30日,胜利的旗帜终于在柏林国会大厦高高飘扬。6月24日,莫斯科要举行胜利阅兵式,攻打柏林的部分苏联红军陆续启程回国。由杜纳耶夫斯基作曲、奥沙宁作词的《我从柏林出发》,以一位正要返回家园的士兵的演唱,道出了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人民欢欣鼓舞的心声。压轴之歌《哥萨克在柏林》1945年5月9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索洛达里作为军事记者参加了投降签字仪式。当天,他在返回莫斯科的飞机上,把在柏林看到的情景写进歌词,这首《哥萨克在柏林》成为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最后一首创作歌曲。曲作者波克拉斯后来回忆道:“我们为有幸写了一首伟大卫国战争的压轴之歌而深感自豪。”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1431132240000责编:lideyi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143113224000011["9CaKrnJKMY1","9CaKrnJKLMR","9CaKrnJKL6x","9CaKrnJKKVc","9CaKrnJKK1s"]//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0509/08/46/20150509084649735.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薛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了,但那些在血与火中诞生的英雄歌曲,如同莫斯科红场上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永远激动人心。今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带您沿着苏联卫国战争的脚步,重温那一曲曲动人魂魄的战歌。伴着《神圣的战争》赴战场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闪击战。苏维埃政府立刻发出全民总动员令:“社会主义祖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祖国召唤下,作曲家和诗人们也投入到伟大的卫国战争中。 战争爆发次日,诗人列别杰夫·库马契写出了号召全民抗战的诗篇——《神圣的战争》;24日,该诗见诸报端;25日,苏军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为诗谱曲。“起来,巨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1941年6月27日,莫斯科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歌舞团首次演唱这支后来被誉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的战歌。歌声响起,数千名整装待发的战士唰地站立起来。神色凝重的战士们听完歌曲后,慨然登上开赴前线的列车。第二批战士进站集合,歌曲再次唱响……歌舞团先后演唱5遍,为一批批战士壮行。“每逢艰难处境,一唱起《神圣的战争》,就会增添新的力量。”一位苏联军官回忆。《海港之夜》开“战时抒情曲”先河许多作曲家和诗人纷纷拿起笔……1941年8月的一个傍晚,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在列宁格勒港口帮助装卸木材。劳动结束后,谢多伊倚在防波堤上休息。港口停泊着“马蒂号”布雷舰,晚风从舰上吹来隐隐约约的手风琴声和歌声。作曲家心中一动:“也许那些水兵明天就要踏上危险的征途,在这美好的夜晚,他们在想些什么?”回到家里,他写下了后来流传极广的抒情歌曲《海港之夜》,诗人丘尔庚填词:“啊,别了,亲爱的海港!明晨将启程远航……”含有城市浪漫曲元素的《海港之夜》气息宽广,以曼声结合吟诵的旋律,将爱国主义融入其中,开“战时抒情曲”的先河。基辅失守练成《歌唱第聂伯河》德军分三路向苏联大举进犯。1941年9月26日,基辅失守,近70万苏联红军仅15万人突围。作为军事记者的诗人多尔玛托夫斯基从敌人包围圈中冲出来,担任西南战线歌舞团指挥的弗拉德庚也随部队撤到第聂伯河岸。在这沉痛的时刻,他俩合作写了《歌唱第聂伯河》。歌舞团排练时,当唱到“谁为祖国死,永远有光荣,壮烈牺牲是英雄”,所有的人都抽泣起来。作曲家后来回忆道:“每放弃一寸国土,都会在我们心头激起痛苦。”最艰难的岁月谱就《我的莫斯科》1941年秋,德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卫国战争进入最艰难的岁月。杜纳耶夫斯基在次年创作的《我的莫斯科》(李相斯基词),无疑是歌颂莫斯科保卫战的经典歌曲。一反杜纳耶夫斯基战前明朗欢快的音乐风格,这首歌显得严峻深沉。1996年,莫斯科市政府将《我的莫斯科》定为莫斯科市歌。反攻时刻唱响《万岁,我们强大的祖国》莫斯科保卫战告捷,随即苏军全线反攻,至1942年4月20日,苏联红军向西推进数百公里,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第一次遭到挫败,“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博利斯·阿列克桑德罗夫此时创作的一首歌曲《万岁,我们强大的祖国》如石破天惊。这首男声合唱进行曲明朗、豪迈,音调高亢积极,展现了苏联人民坚不可摧的必胜信心。《我们举杯》彰显乐观主义精神残酷的战争还在进行,艺术家们却已经在为将要到来的胜利“干一杯再干一杯”。作曲家留班创作的祝酒歌《我们举杯》充满苏联军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深信不疑,我们一定能熬过一切考验、灾难,一定能最后战胜法西斯。”留班说。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苏德战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这一年的歌曲创作一扫压抑和沉重,如同乌云过后显露出晴朗的天色。亚历山德罗夫的《苏军之歌》、查哈罗夫的庄严颂歌《光荣归于苏维埃强国》,成为这一年的佳作。通过《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闻到和平气息1944年,卫国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苏联红军转守为攻,解放了大片国土。春天终于来到战场,夜莺的鸣啭勾起战士们的思乡之情。由法梯扬诺夫作词、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曲的《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与《在靠近前线的森林里》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此刻还有“炮在响”,尽管“到明天又要拿起枪”,但人们已经透过硝烟,闻到和平生活的气息。《但事情还不在这里》充满诗意那年,苏联拍摄了一部音乐故事片《战后晚上六点钟》,叙述几位年轻人各赴战场,临别时相约战争结束后的晚上六点钟在红场相会。影片中有许多插曲,尤其感人的是一首男中音独唱《但事情还不在这里》。“要我举起杯向你们叙述战地,我能说上几天几夜,说子弹呼啸,又说大炮在轰击——但事情还不在这里,”歌曲唱道:“在于我们的心不怕猛烈的炮火,它永远是有所依托,在我们的心中有着珍贵的一切,这一切也就是祖国。”当这部充满胜利感的诗意影片上映时,卫国战争还没有结束。影片结尾,胜利的礼花满天绽放,观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战火洗礼让《喀秋莎》获得新生命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老歌在战争期间也继续流传,它们大多被改填新词,如《卡霍夫卡之歌》《城头上升起了乌云》《三个坦克兵》《喀秋莎》等。创作于1939年的《喀秋莎》在卫国战争中流传开来,经过战火洗礼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在各种填词版本里,喀秋莎一会儿是农庄姑娘,一会儿是兵工厂女工,一会儿成为战地救护员,一会儿又成了游击队侦察兵……歌曲《喀秋莎》流传到国外,意大利游击队另行填词,取名《风在呼啸》,成为他们的战歌;在保加利亚,游击队有时用它作为口令。《我从柏林出发》抒发胜利的豪迈1945年4月30日,胜利的旗帜终于在柏林国会大厦高高飘扬。6月24日,莫斯科要举行胜利阅兵式,攻打柏林的部分苏联红军陆续启程回国。由杜纳耶夫斯基作曲、奥沙宁作词的《我从柏林出发》,以一位正要返回家园的士兵的演唱,道出了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人民欢欣鼓舞的心声。压轴之歌《哥萨克在柏林》1945年5月9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索洛达里作为军事记者参加了投降签字仪式。当天,他在返回莫斯科的飞机上,把在柏林看到的情景写进歌词,这首《哥萨克在柏林》成为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最后一首创作歌曲。曲作者波克拉斯后来回忆道:“我们为有幸写了一首伟大卫国战争的压轴之歌而深感自豪。”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