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FXUo作者:易鹏world.huanqiu.comarticle美国大学重在做精 不重于做全/e3pmh22ph/e3pmh26vv2014年11月17日到27日期间,我受环球网邀请参加对美国为期十天的访问。在美国期间,我访问了多家社会组织,包括高校、智库、慈善机构,整体感觉中国的社会组织比美国的社会组织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还有很多要改进之处。打开任何单位评选的“全球100强大学排行榜”,美国的大学都会无可争议的占据里面60%的位置,这说明美国大学之强,是世界公认的。那么,美国大学具体强在哪里呢?我在对多所著名高校的访问中,有一些体会,向大家分享如下,而这些差距也正是中国高校要不断改进之处。第一、美国大学重于做“精”,做“强”,而不重于做大。我到普林斯顿大学访问的时候,发现普林斯顿大学竟然没有非常热门的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这让我感到万分惊讶。因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好”的“综合性”大学必须是全科学的,老牌的工科院校为了丰富自己的人文色彩,要开设历史系;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大学,为了显示自己全面,要并入医学院……相比之下,美国大学对自身传统的尊重和对自己风格的保持,更加值得我们来学习。办大学,首先是要把自己的学科建设好,把学术水平提高上去,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大而全。那么,中美大学之间为什么在办校理念上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主要是因为大学治理机制不同,校长定位不同。 第二、美国大学高度自治,自负盈亏,校长的主要角色是“经营者”和“集资人”。美国对知识和智力有着充分的尊重,所以一所高校的运营成本是相当高的,而绝大多数高校又是私立大学,学校的运营的费用由学校自己筹集。这就使得美国大学的校长,必须要有很强的资金募集能力,同时又有很强的运营管理能力。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相辅相成又严格分开。 同时,学校都建设了很自己的运营基金,一些著名高校通过多年积累,运营基金的数目已经非常巨大,比如哈佛大学的基金有400亿美元,耶鲁和斯坦佛大学的运营基金将近200亿美元,普林斯顿大学也有超过100亿美元。在运营资金方面的充裕,是美国大学能够独立自助,尊重自身传统的基础,同时为了保护大学的声誉和可持续的筹资能力,也使得大学有保持高度的学术独立和研究能力的内在动力,可以说美国的著名高校在这方面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相对而言,中国的高校校长是有行政级别的,完全纳入现行的行政体制下管理,大学的经费基本来自于财政拨款,所以中国的学校不断要做大,做全,也是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的。但是,在这样的考评体系和建设方式下,确实难以表达对独立治学精神之尊重,难以科学的衡量学术成果的水平。客观的说,在高校治理方面,我们还是要美国学习很多。第三、美国的大学更加开放,不要围墙,融入城市,融入社会。美国的大学都是没有围墙的,大家都可以随便进出,自由观光,而中国很多学校都是用围墙围住的,而个别学校甚至还要阻挡“不相干”的人入校参观。表面上看,这是围墙的区别,实质上看,这是一种心态的差别。没有围墙,代表着是一种开放的心态,研究无禁区,学术要包容,研究就是要不断的碰撞、跨界,吸收新观点;同时,大学也要是能够融入社会的大学,理论研究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实践研究是来源于理论而作用于生活,脱离社会实践的研究不是好研究,脱离社会也办不出好大学。第四、美国的大学,绝大部分都是建设在小镇上,距离大城市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这里面固然有一些经济方面的因素,比如土地价格等等,但是我认为,这个距离确实是一个最好的大学与大都市的距离。如果,大学里城市太近,城市的喧嚣和躁动必然会带动大学变得浮躁;如果离城市太远,大学就会脱离美国的主流社会,难以引起社会关注,日常生活也会诸多不方便之处。而这一到两小时的车程,正可谓是远近适宜,既可以获得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宁静,也在提醒着真正的学者,要出成绩,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同时,这个距离又没有里开大都市太远,美国主流社会的一切都可以辐射到这里,大学可以相对容易的融入美国社会。相比之下,中国的很多学校,确实在地里位置上做到了“融入城市”,然后在用围墙努力的做到“远离喧嚣”,这样做的结果是,既没有保护学术研究应该有的宁静,完全引入了社会的浮躁,同时又在我们的大学里找不到结合实际的科研精神。当然,这些问题的差距,并不都是单单一个距离造成的,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但是我们的学校确可以通过“距离”的调整,来改进很多。美国大学之所以建设的好,在于其定位准确,明确的为一个社会组织,也在于其有着良好的资金募集和管理运营体系,更在于其整个社会对于社会组织的认可和支持。(作者为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14182784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idaxin环球网141827844000011["9CaKrnJjZVC","9CaKrnJF6OR","9CaKrnJEERn","9CaKrnJEaPd","9CaKrnJDALb","9CaKrnJDrGY"]{"email":"lidaxin@huanqiu.com","name":"lidaxin"}
2014年11月17日到27日期间,我受环球网邀请参加对美国为期十天的访问。在美国期间,我访问了多家社会组织,包括高校、智库、慈善机构,整体感觉中国的社会组织比美国的社会组织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还有很多要改进之处。打开任何单位评选的“全球100强大学排行榜”,美国的大学都会无可争议的占据里面60%的位置,这说明美国大学之强,是世界公认的。那么,美国大学具体强在哪里呢?我在对多所著名高校的访问中,有一些体会,向大家分享如下,而这些差距也正是中国高校要不断改进之处。第一、美国大学重于做“精”,做“强”,而不重于做大。我到普林斯顿大学访问的时候,发现普林斯顿大学竟然没有非常热门的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这让我感到万分惊讶。因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好”的“综合性”大学必须是全科学的,老牌的工科院校为了丰富自己的人文色彩,要开设历史系;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大学,为了显示自己全面,要并入医学院……相比之下,美国大学对自身传统的尊重和对自己风格的保持,更加值得我们来学习。办大学,首先是要把自己的学科建设好,把学术水平提高上去,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大而全。那么,中美大学之间为什么在办校理念上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主要是因为大学治理机制不同,校长定位不同。 第二、美国大学高度自治,自负盈亏,校长的主要角色是“经营者”和“集资人”。美国对知识和智力有着充分的尊重,所以一所高校的运营成本是相当高的,而绝大多数高校又是私立大学,学校的运营的费用由学校自己筹集。这就使得美国大学的校长,必须要有很强的资金募集能力,同时又有很强的运营管理能力。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相辅相成又严格分开。 同时,学校都建设了很自己的运营基金,一些著名高校通过多年积累,运营基金的数目已经非常巨大,比如哈佛大学的基金有400亿美元,耶鲁和斯坦佛大学的运营基金将近200亿美元,普林斯顿大学也有超过100亿美元。在运营资金方面的充裕,是美国大学能够独立自助,尊重自身传统的基础,同时为了保护大学的声誉和可持续的筹资能力,也使得大学有保持高度的学术独立和研究能力的内在动力,可以说美国的著名高校在这方面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相对而言,中国的高校校长是有行政级别的,完全纳入现行的行政体制下管理,大学的经费基本来自于财政拨款,所以中国的学校不断要做大,做全,也是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的。但是,在这样的考评体系和建设方式下,确实难以表达对独立治学精神之尊重,难以科学的衡量学术成果的水平。客观的说,在高校治理方面,我们还是要美国学习很多。第三、美国的大学更加开放,不要围墙,融入城市,融入社会。美国的大学都是没有围墙的,大家都可以随便进出,自由观光,而中国很多学校都是用围墙围住的,而个别学校甚至还要阻挡“不相干”的人入校参观。表面上看,这是围墙的区别,实质上看,这是一种心态的差别。没有围墙,代表着是一种开放的心态,研究无禁区,学术要包容,研究就是要不断的碰撞、跨界,吸收新观点;同时,大学也要是能够融入社会的大学,理论研究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实践研究是来源于理论而作用于生活,脱离社会实践的研究不是好研究,脱离社会也办不出好大学。第四、美国的大学,绝大部分都是建设在小镇上,距离大城市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这里面固然有一些经济方面的因素,比如土地价格等等,但是我认为,这个距离确实是一个最好的大学与大都市的距离。如果,大学里城市太近,城市的喧嚣和躁动必然会带动大学变得浮躁;如果离城市太远,大学就会脱离美国的主流社会,难以引起社会关注,日常生活也会诸多不方便之处。而这一到两小时的车程,正可谓是远近适宜,既可以获得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宁静,也在提醒着真正的学者,要出成绩,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同时,这个距离又没有里开大都市太远,美国主流社会的一切都可以辐射到这里,大学可以相对容易的融入美国社会。相比之下,中国的很多学校,确实在地里位置上做到了“融入城市”,然后在用围墙努力的做到“远离喧嚣”,这样做的结果是,既没有保护学术研究应该有的宁静,完全引入了社会的浮躁,同时又在我们的大学里找不到结合实际的科研精神。当然,这些问题的差距,并不都是单单一个距离造成的,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但是我们的学校确可以通过“距离”的调整,来改进很多。美国大学之所以建设的好,在于其定位准确,明确的为一个社会组织,也在于其有着良好的资金募集和管理运营体系,更在于其整个社会对于社会组织的认可和支持。(作者为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