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x7FY world.huanqiu.comarticle抵制日货搅动东亚数十年/e3pmh22ph/e3pn4qomc【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抵制日货”标语伴随着中国人游行示威的画面,近来频繁出现在日本的电视镜头中。越来越多中国人自发拒买日本商品或拒绝前往日本旅游,这让不少自以为跟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没有关系的日本企业始料未及。日本共同社17日称,部分在华日企开始撤离员工。实际上,在亚洲多国的历史上,对日本政治上的一些错误行径都有过民间的“抵制日货”行动,却从未成为整个国家的政策。中国和韩国学者都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把握“抵制日货”的民族情绪时,中韩等亚洲国家更重要的是壮大自己的产业和企业,“抵制日货”的根本目的是“超越日货”和“反制日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与日本断绝经济技术联系。日本经济不可能“离开中国”17日,日本佳能、松下等在华日企宣布暂时关闭在华工厂,有部分日企开始撤离日籍员工及家属。美国财经资讯网站“市场观察”称,在日本提出“购买”钓鱼岛的计划后,中国民众“抵制日货”的行动在各地开展。这股强大的压力给松下、佳能等日企带来的经济损失惨重。报道称,在被中国网民列入首批抵制对象后,业绩已经大幅下降的松下等雪上加霜,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跌至0.4%。东芝、三洋等日系品牌的占有率也跌至1%以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制造业巨头2011年度均出现巨亏,现在中国国内的反日活动更令日本企业界担忧。日本雅虎网站称,由于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造成日系企业各公司的销售额近来降低了20%-40%。8月份以来,日系汽车的市场销售比同期减少2%,而中国整体汽车销售量增长11%。《韩国经济》援引日本官方统计称,去年日本对中国出口额占到其全部出口总额的20.6%,如果中国国内的抵制日货行动持续下去,将不可避免的对日本经济产生巨大打击。日本《朝日新闻》17日称,短期内在华日企经营遇阻已成为定局,这让日本经济又蒙上一层阴影。 中国出现的“拒绝日货”浪潮让不少想投资中国的日本企业出现动摇。但日本对外投资咨询机构日本经济合理化协会发表报告称,中国大多数人还是理智的。目前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约3万家,共雇用了200多万中国人,转包企业雇用约900万人。如果因为“抵制日货”造成3万日本企业破产的话,就会造成数百万中国人失业。因此,“抵制日货”对日中两国都没有好处。“现在日本最担心的是中国政府最终迫于国内的反日压力,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日本佳能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濑口清之在《朝日新闻》上这样说道。日本朝日电视台称,中国的反日游行和“拒买日货”运动是对日本施加的一种压力,希望野田政府能回到钓鱼岛问题的谈判桌上。中国国内反日情绪高涨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促使中国政府也对日采取更强硬的措施,特别是可能使中日经贸关系受到损害。报道称,日本经济很大程度依赖中国的现状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在两国发生矛盾的时候,日本就很被动。这也是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担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显,日本经济走到今天,“已经不能轻易抽身离开中国了”。中日盘算谁更“受伤”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商品以优良的质量冲击着世界多国市场。缺乏资源和市场狭小的日本,经济能够迅猛发展主要依靠贸易出口。对日本产品来说,保持出口持续增长,除了本身的质量外,最需要的是国内政治稳定和对外关系平稳。然而日本近年来政客们走马灯似地上台,为了追求支持率,越来越急功近利,政治主张也越来越极端,与周边国家冲突频频,而一些政客却仍沉浸在以往“日本经济主导亚洲”的时代,认为即使外交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经贸关系,日本此前能与中韩等国保持“政冷经热”的局面似乎成了证明。不久前,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上独岛后,日本与韩国关系急剧恶化,日本方面甚至传出要对韩国进行经济制裁的呼声。不过,有日本媒体称,日本与韩国双边贸易额约1000亿美元,其中日本每年可从中获取300亿美元以上的顺差。在国际贸易中,逆差国往往更占上风,发起贸易战的往往是逆差国。同样,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每年也有数百亿美元的顺差。日本政府还一度传出要废除韩日货币互换协议以及拖延日韩自由贸易区(FTA)谈判等,但《读卖新闻》称,日本在这些方面要求的迫切性远远高于韩国。实际上,对于日本政府这次“购买”钓鱼岛的行为,许多日本经济界人士与《环球时报》记者交谈时表示,他们“不关心钓鱼岛事件,不希望中日彻底对立”,特别是“不希望中日经济往来中断”。对于日本政府此举的后果,日本《每日新闻》称,“中日钓鱼岛问题再也回不到当初搁置争议的局面”,“这让中国政府对日强硬也是理所当然,日本想和中国继续维持政冷经热的局面已经不可能”。《日本经济新闻》也刊文称,假如中国下决心不再和日本经济往来,日本“沦为东亚穷国的速度将更快”。在中国网络上,抵制日货让谁更受伤也成为争论焦点。有中国网民在博客中称,“干掉一辆售价20多万元的国产日系车,只会让日本政府少了1240元税收收入,其中124元可能会被用于日本国防,装备费用只占27元。而相应地,中国各级财政却将因此少了81194元税收收入,使我国少了2400元买军事装备”。不过,也有网民认为,不买日本车可以买其他车,中国并不会因此损失。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院亚太安全事务研究室主任亚历山大·尼尔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把钓鱼岛“国有化”的做法是“愚蠢的”,历史在世界各国都不会被遗忘,中国民众发起抵制日货的情绪完全可以理解。尼尔认为,对于未来将更强大的中国而言,也要讲究策略。以往大国处理政治矛盾时,使用经济与贸易战的手段只能短期“解气”,从长期看,未必能最有效地解决政治矛盾。如果中国决定对日本进行经济战,就失策了。中国更要“超越日货”日本企业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产品遭到抵制。有日本汽车企业高层曾经对《环球时报》记者称,当年美国汽车和家电市场受到日本产品的猛烈冲击,导致美国国内失业者增加。因此许多美国人和政治人物纷纷发起“抵制日货”运动。他称,当年在电视上看到有美国议员公开拿着锤子砸日本车,他感到很痛心。不过,相比起在美国的遭遇,日本产品在亚洲遭到“拒绝”更多是日本政府“咎由自取”。近些年来,由于日本在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以及领土争端问题上的言行,中韩等国都曾爆发过大规模“拒绝日货”的运动。韩国国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常发生大规模抵制日货运动。总体来说,随着韩国企业的不断发展,韩国国内市场上的日本商品逐渐减少,不过韩国现在民间的“抵制日货”运动,无论是频率还是规模都已经明显减少。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称,“抵制日货”的呼吁在亚洲并非新事物。早在二战前的日本侵华时期,甚至更早,饱受日本欺压的中国社会就时常传出“抵制日货”的声浪,并视之为敌强我弱情况下抗击外侮的无奈之举。上一次大规模抵制日货风潮,发生在2005年。但从那时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中日经济实力的对比已发生逆转,不是日本强中国弱,而是中国强日本弱,在这种情况下,抵制日货究竟是否对中国有利,在中国人当中也引发了争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韩国经济学家对《环球时报》记者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电子产品、汽车等商品在韩国市场上很有竞争力,韩国产品比日本产品差很多,因此在那段时期,韩日之间发生矛盾时,韩国国内抵制日货的运动就会大规模发生。这名韩国学者认为,抵制日货运动的关键其实是增强本国企业竞争力,只有生产比日本商品更优质的产品,才能使抵制日货产生真正效果。如果本国企业不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抵制日货只能是一时的行为。即使抵制了日货,本国企业也不能得到好处,因为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产品可以供消费者选择。他说,韩国企业现在很多都已经赶超日本企业,因此虽然现在韩国很少有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日本产品在韩国的占有率也很低。清华大学经济外交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抵制日货的民间行为已经产生效果,一些日企在华的业务受损,已不能正常营业。不过,来华经营的日企往往是对华感情还不错的企业,而不是日本右翼,这些人无端“挨了一巴掌”,有苦说不出。当然,中国方面也因此会有损失。何茂春认为,韩国抵制日货的经验值得中国人借鉴。韩国的企业善于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把握对日的民族情绪,比如,韩国汽车企业会借助一些事件让韩国人买韩国车,但韩国车企私下与日本的技术等合作从未中断过。在这个方面,中国头脑要灵活。反制日货的根本途径不是抵制日货,而是“超越日货”。特别是在高精尖技术领域,中国企业要学会在开放环境中超越“日货”。(本报驻外记者 孙秀萍 李珍莽九晨 孙微 陶短房●本报记者 魏莱)13480116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qixiaohan环球时报134801160000011["9CaKrnJwFeb","9CaKrnJv9wl","9CaKrnJv9vP"]//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2/0919/20120919074655406.jpg{"email":"qixiaohan@huanqiu.com","name":"qixiaohan"}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抵制日货”标语伴随着中国人游行示威的画面,近来频繁出现在日本的电视镜头中。越来越多中国人自发拒买日本商品或拒绝前往日本旅游,这让不少自以为跟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没有关系的日本企业始料未及。日本共同社17日称,部分在华日企开始撤离员工。实际上,在亚洲多国的历史上,对日本政治上的一些错误行径都有过民间的“抵制日货”行动,却从未成为整个国家的政策。中国和韩国学者都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把握“抵制日货”的民族情绪时,中韩等亚洲国家更重要的是壮大自己的产业和企业,“抵制日货”的根本目的是“超越日货”和“反制日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与日本断绝经济技术联系。日本经济不可能“离开中国”17日,日本佳能、松下等在华日企宣布暂时关闭在华工厂,有部分日企开始撤离日籍员工及家属。美国财经资讯网站“市场观察”称,在日本提出“购买”钓鱼岛的计划后,中国民众“抵制日货”的行动在各地开展。这股强大的压力给松下、佳能等日企带来的经济损失惨重。报道称,在被中国网民列入首批抵制对象后,业绩已经大幅下降的松下等雪上加霜,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跌至0.4%。东芝、三洋等日系品牌的占有率也跌至1%以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制造业巨头2011年度均出现巨亏,现在中国国内的反日活动更令日本企业界担忧。日本雅虎网站称,由于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造成日系企业各公司的销售额近来降低了20%-40%。8月份以来,日系汽车的市场销售比同期减少2%,而中国整体汽车销售量增长11%。《韩国经济》援引日本官方统计称,去年日本对中国出口额占到其全部出口总额的20.6%,如果中国国内的抵制日货行动持续下去,将不可避免的对日本经济产生巨大打击。日本《朝日新闻》17日称,短期内在华日企经营遇阻已成为定局,这让日本经济又蒙上一层阴影。 中国出现的“拒绝日货”浪潮让不少想投资中国的日本企业出现动摇。但日本对外投资咨询机构日本经济合理化协会发表报告称,中国大多数人还是理智的。目前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约3万家,共雇用了200多万中国人,转包企业雇用约900万人。如果因为“抵制日货”造成3万日本企业破产的话,就会造成数百万中国人失业。因此,“抵制日货”对日中两国都没有好处。“现在日本最担心的是中国政府最终迫于国内的反日压力,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日本佳能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濑口清之在《朝日新闻》上这样说道。日本朝日电视台称,中国的反日游行和“拒买日货”运动是对日本施加的一种压力,希望野田政府能回到钓鱼岛问题的谈判桌上。中国国内反日情绪高涨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促使中国政府也对日采取更强硬的措施,特别是可能使中日经贸关系受到损害。报道称,日本经济很大程度依赖中国的现状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在两国发生矛盾的时候,日本就很被动。这也是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担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显,日本经济走到今天,“已经不能轻易抽身离开中国了”。中日盘算谁更“受伤”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商品以优良的质量冲击着世界多国市场。缺乏资源和市场狭小的日本,经济能够迅猛发展主要依靠贸易出口。对日本产品来说,保持出口持续增长,除了本身的质量外,最需要的是国内政治稳定和对外关系平稳。然而日本近年来政客们走马灯似地上台,为了追求支持率,越来越急功近利,政治主张也越来越极端,与周边国家冲突频频,而一些政客却仍沉浸在以往“日本经济主导亚洲”的时代,认为即使外交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经贸关系,日本此前能与中韩等国保持“政冷经热”的局面似乎成了证明。不久前,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上独岛后,日本与韩国关系急剧恶化,日本方面甚至传出要对韩国进行经济制裁的呼声。不过,有日本媒体称,日本与韩国双边贸易额约1000亿美元,其中日本每年可从中获取300亿美元以上的顺差。在国际贸易中,逆差国往往更占上风,发起贸易战的往往是逆差国。同样,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每年也有数百亿美元的顺差。日本政府还一度传出要废除韩日货币互换协议以及拖延日韩自由贸易区(FTA)谈判等,但《读卖新闻》称,日本在这些方面要求的迫切性远远高于韩国。实际上,对于日本政府这次“购买”钓鱼岛的行为,许多日本经济界人士与《环球时报》记者交谈时表示,他们“不关心钓鱼岛事件,不希望中日彻底对立”,特别是“不希望中日经济往来中断”。对于日本政府此举的后果,日本《每日新闻》称,“中日钓鱼岛问题再也回不到当初搁置争议的局面”,“这让中国政府对日强硬也是理所当然,日本想和中国继续维持政冷经热的局面已经不可能”。《日本经济新闻》也刊文称,假如中国下决心不再和日本经济往来,日本“沦为东亚穷国的速度将更快”。在中国网络上,抵制日货让谁更受伤也成为争论焦点。有中国网民在博客中称,“干掉一辆售价20多万元的国产日系车,只会让日本政府少了1240元税收收入,其中124元可能会被用于日本国防,装备费用只占27元。而相应地,中国各级财政却将因此少了81194元税收收入,使我国少了2400元买军事装备”。不过,也有网民认为,不买日本车可以买其他车,中国并不会因此损失。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院亚太安全事务研究室主任亚历山大·尼尔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把钓鱼岛“国有化”的做法是“愚蠢的”,历史在世界各国都不会被遗忘,中国民众发起抵制日货的情绪完全可以理解。尼尔认为,对于未来将更强大的中国而言,也要讲究策略。以往大国处理政治矛盾时,使用经济与贸易战的手段只能短期“解气”,从长期看,未必能最有效地解决政治矛盾。如果中国决定对日本进行经济战,就失策了。中国更要“超越日货”日本企业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产品遭到抵制。有日本汽车企业高层曾经对《环球时报》记者称,当年美国汽车和家电市场受到日本产品的猛烈冲击,导致美国国内失业者增加。因此许多美国人和政治人物纷纷发起“抵制日货”运动。他称,当年在电视上看到有美国议员公开拿着锤子砸日本车,他感到很痛心。不过,相比起在美国的遭遇,日本产品在亚洲遭到“拒绝”更多是日本政府“咎由自取”。近些年来,由于日本在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以及领土争端问题上的言行,中韩等国都曾爆发过大规模“拒绝日货”的运动。韩国国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常发生大规模抵制日货运动。总体来说,随着韩国企业的不断发展,韩国国内市场上的日本商品逐渐减少,不过韩国现在民间的“抵制日货”运动,无论是频率还是规模都已经明显减少。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称,“抵制日货”的呼吁在亚洲并非新事物。早在二战前的日本侵华时期,甚至更早,饱受日本欺压的中国社会就时常传出“抵制日货”的声浪,并视之为敌强我弱情况下抗击外侮的无奈之举。上一次大规模抵制日货风潮,发生在2005年。但从那时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中日经济实力的对比已发生逆转,不是日本强中国弱,而是中国强日本弱,在这种情况下,抵制日货究竟是否对中国有利,在中国人当中也引发了争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韩国经济学家对《环球时报》记者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电子产品、汽车等商品在韩国市场上很有竞争力,韩国产品比日本产品差很多,因此在那段时期,韩日之间发生矛盾时,韩国国内抵制日货的运动就会大规模发生。这名韩国学者认为,抵制日货运动的关键其实是增强本国企业竞争力,只有生产比日本商品更优质的产品,才能使抵制日货产生真正效果。如果本国企业不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抵制日货只能是一时的行为。即使抵制了日货,本国企业也不能得到好处,因为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产品可以供消费者选择。他说,韩国企业现在很多都已经赶超日本企业,因此虽然现在韩国很少有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日本产品在韩国的占有率也很低。清华大学经济外交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抵制日货的民间行为已经产生效果,一些日企在华的业务受损,已不能正常营业。不过,来华经营的日企往往是对华感情还不错的企业,而不是日本右翼,这些人无端“挨了一巴掌”,有苦说不出。当然,中国方面也因此会有损失。何茂春认为,韩国抵制日货的经验值得中国人借鉴。韩国的企业善于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把握对日的民族情绪,比如,韩国汽车企业会借助一些事件让韩国人买韩国车,但韩国车企私下与日本的技术等合作从未中断过。在这个方面,中国头脑要灵活。反制日货的根本途径不是抵制日货,而是“超越日货”。特别是在高精尖技术领域,中国企业要学会在开放环境中超越“日货”。(本报驻外记者 孙秀萍 李珍莽九晨 孙微 陶短房●本报记者 魏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