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q9sW作者:青木 辛斌 赵觉珵 王会聪 柳玉鹏 张静world.huanqiu.comarticle减缓病毒传播,全球数十国发布旅行禁令 美媒:“竖起二战后从未见过的屏障”/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周四晚宣布暂停部分外国人入境在国际舆论场引发广泛关注。“减缓病毒传播”,许多外媒如美国《纽约时报》一般,强调中国此举是为了防止输入性病例。国家卫健委27日通报称,26日0时至24时,全国新增确诊病例5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4例,本土病例1例。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各国肆虐。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昨晚达到5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逾2.5万例,至少有17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病例。为遏制疫情,旅行限制是众多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措施之一。美国《大西洋月刊》评论说,各国政府在人员和物资流动上“竖起二战后从未见过的屏障”。这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疫情之后,全球化舞台将恢复如初,还是会产生后遗症?降低“二次暴发”风险中国外交部周四晚宣布,从本周六凌晨起,暂时停止外国人持目前有效来华签证和居留许可入境,过境免签、各地区的特别入境免签政策也暂停,新措施不包含外交人员等对象。《纽约时报》27日称,各国政府如今正在努力减缓新冠病毒传播,中国的声明是“世界上实施最全面的国际旅行禁令之一”。“德国之声”说,中方强调,这是“为应对当前疫情,参考多国做法,不得已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27日,中国通报了三天以来首例本土感染病例,现在该国绝大部分新增病例都来自境外。尽管新的入境管控措施看上去十分具“戏剧性”,但其实,很多航空公司已经停飞中国航线。香港《南华早报》说,外国人在中国入境者中占的比例较小。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26日表示,中国境外输入的确诊人群中90%持中国护照。 《纽约时报》等美媒在报道中提到,“国际旅行禁令的效果存在争议”,此前,特朗普对中国实施的入境限制措施遭到北京的强烈反对,如今中国改变了立场。对此,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助理教授陈希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全球“大流行”,与之前美国针对中国、欧洲国家实施旅行禁令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中国严格的措施有助于将新冠病毒挡在国门外。现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中国的人口密度又大,一旦多个中心同时暴发,疫情很难得到控制,因此只能采取这种办法遏制二次暴发的风险。”陈希说,另外,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在上海这样的主要入境机场的周边征用或搭建临时隔离设施,这减少了城市管理压力。不过德国《明镜》周刊27日说,限制外国人入境给中国经济恢复带来挑战。世界50多家航企停飞旅行限制是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为遏制新冠病毒传播采取的手段之一,相关措施包括禁止外国人入境、禁止本国居民出境、暂停国际航班、要求旅客隔离14天等。据《纽约时报》统计,世界上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旅行限制措施,而全面关闭边界的国家包括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波兰、新西兰等。欧盟上周开始禁止成员国人员进行非必要旅行,为期30天。美国近期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实施入境限制,并发布等级最高的全球四级旅行警告,要求美国人暂停国际旅行。在尚没有对外国人入境采取全面限制措施的韩国,一些专业人士呼吁政府管控疫情“逆流入”。据韩国《中央日报》27日报道,大韩感染学会理事长白景兰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在医疗人员治疗本国国民已经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有一些外国人为了治病而来到韩国,另外很多国家已经阻止韩国人入境,政府应该采取对等政策。在旅行受阻的情况下,大量旅客滞留在海外。俄罗斯旅行协会数据显示,有4万俄罗斯人正在等待国家派客机将他们接回。法国外交部27日表示,他们需要接回的本国居民还有3万人,上周他们已经将10万人接回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报道说,大约有1.3万美国人滞留海外,然而很多人联系美国政府寻求帮助时难以得到明确答复。美国卡托研究所日前刊文称,如今新冠病毒大范围扩散,一个国家采取的旅行禁令措施是否合适,取决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减缓病毒传播、降低健康甚至是生命“成本”。实施旅行禁令也是为了能让医疗人员、社会各界和政府有足够的时间应对疫情。陈希表示,多国采取不同程度的边界管控、断航举措,这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对出入境限制得越多,付出的经济成本越大”。德国新闻电视台27日援引多家行业协会的数据称,全球旅游行业5000万个就业岗位受到威胁;全球展会今年损失或达到263亿美元;国际航空业面临损失2500多亿美元收入的局面。据美国“商业内幕”网26日报道,全球已有50多家航空公司选择停飞,而不是空载,这其中既包括行业巨头,也包括小型区域性航企。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称,为减少损失,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将客舱用于运送货物,比如美联航、英航、汉莎、大韩航空等。26日宣布运货的阿联酋阿提哈德航空公司是最新一例,它将参与确保水果、蔬菜、肉类、医疗物资等重要物资的持续供应。全球化面临死亡还是新生?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化是否正在消亡”成为国际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美国《大西洋月刊》《外交政策》等媒体近日刊文称,尽管大家都强调相关措施是暂时的,然而其带来的是否只是短期影响有待观察,毕竟它们进一步“加固”了此前破坏全球化的种种举措。而且在新冠病毒扩散期间,许多国家优先选择“各自为政”。据瑞士《新苏黎世报》27日报道,一份报告显示,截至3月21日,有54个国家实施医疗物资出口限制令,涉及防护服、口罩、呼吸机等33种用品,这可能会让那些要应对疫情的落后国家面临“重大风险”。俄罗斯Regnum新闻社26日报道援引俄国家杜马议员朱拉夫列夫的话称,新冠病毒迫使各国将自己“隔离”起来,疫情之后,各国都将与其他国家“重建关系”,这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旅游等。也有声音认为,在疫情之下,“全球化其实并没有死亡,反而获得了新生”。香港《亚洲周刊》3月30日(提前出版)文章称,人流阻断,并没有完全阻止货流,汽车制造、高新科技等产业仍在维持全球供应链不断绝,尤其中国的疫情趋缓,复工率上升,世界工厂又再启动。阻断人流,并没有阻断信息流,反而网络世界“更加发达”,从远程办公到网络教学,都成为最新生活方式,也带来很多新的商机,同时,知识免费共享更普及。各国在疫情的“试炼”中,发现新的生存状态,全球化也展现出新的版本。对于世界多国实施旅行限制措施,陈希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全球正面临第二个机会窗口。根据目前的情况,大约有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确诊人数在200例以下,一些国家尚未发生社区传播,或处于社区传播早期。在这个时候采取一些较严格的干预措施,尽管会造成损失,但可以在初期阶段将病毒阻隔住。而且在这些国家中,不少是中小或发展中国家,医疗体系的应对能力比较弱。【环球时报驻外特约记者 青木 辛斌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王会聪 柳玉鹏 张静】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15853349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58533494000011[]{"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周四晚宣布暂停部分外国人入境在国际舆论场引发广泛关注。“减缓病毒传播”,许多外媒如美国《纽约时报》一般,强调中国此举是为了防止输入性病例。国家卫健委27日通报称,26日0时至24时,全国新增确诊病例5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4例,本土病例1例。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各国肆虐。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昨晚达到5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逾2.5万例,至少有17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病例。为遏制疫情,旅行限制是众多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措施之一。美国《大西洋月刊》评论说,各国政府在人员和物资流动上“竖起二战后从未见过的屏障”。这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疫情之后,全球化舞台将恢复如初,还是会产生后遗症?降低“二次暴发”风险中国外交部周四晚宣布,从本周六凌晨起,暂时停止外国人持目前有效来华签证和居留许可入境,过境免签、各地区的特别入境免签政策也暂停,新措施不包含外交人员等对象。《纽约时报》27日称,各国政府如今正在努力减缓新冠病毒传播,中国的声明是“世界上实施最全面的国际旅行禁令之一”。“德国之声”说,中方强调,这是“为应对当前疫情,参考多国做法,不得已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27日,中国通报了三天以来首例本土感染病例,现在该国绝大部分新增病例都来自境外。尽管新的入境管控措施看上去十分具“戏剧性”,但其实,很多航空公司已经停飞中国航线。香港《南华早报》说,外国人在中国入境者中占的比例较小。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26日表示,中国境外输入的确诊人群中90%持中国护照。 《纽约时报》等美媒在报道中提到,“国际旅行禁令的效果存在争议”,此前,特朗普对中国实施的入境限制措施遭到北京的强烈反对,如今中国改变了立场。对此,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助理教授陈希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全球“大流行”,与之前美国针对中国、欧洲国家实施旅行禁令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中国严格的措施有助于将新冠病毒挡在国门外。现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中国的人口密度又大,一旦多个中心同时暴发,疫情很难得到控制,因此只能采取这种办法遏制二次暴发的风险。”陈希说,另外,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在上海这样的主要入境机场的周边征用或搭建临时隔离设施,这减少了城市管理压力。不过德国《明镜》周刊27日说,限制外国人入境给中国经济恢复带来挑战。世界50多家航企停飞旅行限制是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为遏制新冠病毒传播采取的手段之一,相关措施包括禁止外国人入境、禁止本国居民出境、暂停国际航班、要求旅客隔离14天等。据《纽约时报》统计,世界上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旅行限制措施,而全面关闭边界的国家包括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波兰、新西兰等。欧盟上周开始禁止成员国人员进行非必要旅行,为期30天。美国近期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实施入境限制,并发布等级最高的全球四级旅行警告,要求美国人暂停国际旅行。在尚没有对外国人入境采取全面限制措施的韩国,一些专业人士呼吁政府管控疫情“逆流入”。据韩国《中央日报》27日报道,大韩感染学会理事长白景兰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在医疗人员治疗本国国民已经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有一些外国人为了治病而来到韩国,另外很多国家已经阻止韩国人入境,政府应该采取对等政策。在旅行受阻的情况下,大量旅客滞留在海外。俄罗斯旅行协会数据显示,有4万俄罗斯人正在等待国家派客机将他们接回。法国外交部27日表示,他们需要接回的本国居民还有3万人,上周他们已经将10万人接回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报道说,大约有1.3万美国人滞留海外,然而很多人联系美国政府寻求帮助时难以得到明确答复。美国卡托研究所日前刊文称,如今新冠病毒大范围扩散,一个国家采取的旅行禁令措施是否合适,取决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减缓病毒传播、降低健康甚至是生命“成本”。实施旅行禁令也是为了能让医疗人员、社会各界和政府有足够的时间应对疫情。陈希表示,多国采取不同程度的边界管控、断航举措,这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对出入境限制得越多,付出的经济成本越大”。德国新闻电视台27日援引多家行业协会的数据称,全球旅游行业5000万个就业岗位受到威胁;全球展会今年损失或达到263亿美元;国际航空业面临损失2500多亿美元收入的局面。据美国“商业内幕”网26日报道,全球已有50多家航空公司选择停飞,而不是空载,这其中既包括行业巨头,也包括小型区域性航企。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称,为减少损失,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将客舱用于运送货物,比如美联航、英航、汉莎、大韩航空等。26日宣布运货的阿联酋阿提哈德航空公司是最新一例,它将参与确保水果、蔬菜、肉类、医疗物资等重要物资的持续供应。全球化面临死亡还是新生?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化是否正在消亡”成为国际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美国《大西洋月刊》《外交政策》等媒体近日刊文称,尽管大家都强调相关措施是暂时的,然而其带来的是否只是短期影响有待观察,毕竟它们进一步“加固”了此前破坏全球化的种种举措。而且在新冠病毒扩散期间,许多国家优先选择“各自为政”。据瑞士《新苏黎世报》27日报道,一份报告显示,截至3月21日,有54个国家实施医疗物资出口限制令,涉及防护服、口罩、呼吸机等33种用品,这可能会让那些要应对疫情的落后国家面临“重大风险”。俄罗斯Regnum新闻社26日报道援引俄国家杜马议员朱拉夫列夫的话称,新冠病毒迫使各国将自己“隔离”起来,疫情之后,各国都将与其他国家“重建关系”,这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旅游等。也有声音认为,在疫情之下,“全球化其实并没有死亡,反而获得了新生”。香港《亚洲周刊》3月30日(提前出版)文章称,人流阻断,并没有完全阻止货流,汽车制造、高新科技等产业仍在维持全球供应链不断绝,尤其中国的疫情趋缓,复工率上升,世界工厂又再启动。阻断人流,并没有阻断信息流,反而网络世界“更加发达”,从远程办公到网络教学,都成为最新生活方式,也带来很多新的商机,同时,知识免费共享更普及。各国在疫情的“试炼”中,发现新的生存状态,全球化也展现出新的版本。对于世界多国实施旅行限制措施,陈希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全球正面临第二个机会窗口。根据目前的情况,大约有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确诊人数在200例以下,一些国家尚未发生社区传播,或处于社区传播早期。在这个时候采取一些较严格的干预措施,尽管会造成损失,但可以在初期阶段将病毒阻隔住。而且在这些国家中,不少是中小或发展中国家,医疗体系的应对能力比较弱。【环球时报驻外特约记者 青木 辛斌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王会聪 柳玉鹏 张静】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