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jRsb作者:范凌志world.huanqiu.comarticle被FBI约谈威逼利诱,五位中国学者披露美“签证封锁”背后细节/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范凌志 】遥想中美建交的1979年,两国人员往来仅几千人次,如今每天有超过1.4万人乘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两岸。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但《纽约时报》14日披露30名中国学者赴美签证被吊销或遭行政复议,震惊了很多人。据说这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发起的反情报行动的一部分,而这些学者多为推动中美交流的知名社会科学及中美关系专家。问题是,没有人拿出所谓进行情报搜集的证据,外界看到的只是美国“呯”的一声关上了门。《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5位签证被吊销或遭FBI约谈的中国学者,听他们讲述个人遭遇及对中美关系的认知。正准备登机,两名FBI特工走来去年10月,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突然接到美国大使馆的电话,电话里通知“你的签证被注销了”。问及缘由,对方仅称“只能告诉你,你不符合美国10年签证的审核标准”。这次通话距吕祥上一次访问美国不足15天。此前,吕祥拿着这本带有10年多次往返美国签证贴纸的公务护照已至少赴美五六次。去年9月,他结束访美准备回国,在登机口附近一个咖啡桌边休息时,一男一女突然走来并亮明FBI证件,要求吕祥跟他们去私密场所谈话。吕祥表示不会离开公共区域,对方没有再坚持。“谈了大概半个小时,起初气氛有点紧张,后来渐渐缓和了。” “他们主要是想了解我的工作:跟哪些人有关,是不是秘密见了什么人。他们似乎担心我们去‘渗透’他们。”吕祥说:“我对他们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可以把我与每一个人见面的过程都详详细细地说给你们听。没有任何事情是见不得光的。”前述经历是吕祥第一次接触FBI,他内心没有因此产生什么怨恨情绪,只是当时有点吃惊。“我们不掌握什么国家秘密,我们的工作都是公开的,所以对他们提的问题我都给了非常直率的回答。反过来说,自己作为一个专业研究者,这次经历也是了解美国的一个窗口,他们的提问方式以及问的问题,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角度。能够亲身体会FBI的工作做派,这是一个意外收获。”吕祥表示,自己此前访美都是很愉快的经历,“尽管美方的学者或一些前官员跟我们交流时经常会有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但总体来说是非常友好、非常坦率的。”之前听说过有人被吊销签证的事,但真正落到自己身上时还是挺意外的,这是吕祥从事美国研究工作十年来所未见的。《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中发现,中国学者赴美其实比美国人来华要小心谨慎得多。正如吕祥所说:“我们从来不会接触他们任何非主流的人物和组织。每次出访,都有公认主流、正规的智库或学术机构邀请,在美期间接触的人士也都是正规、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对于一些身份不太确切者的邀请,我们都是拒绝的,因为我们不希望在美国与任何敏感事件产生关联。”一些美国媒体提到,中国也在拒绝一些美方人士的签证。吕祥说,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不会去美国接触非主流或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人士,而一些美国人到中国来,恰恰是为了跟一些主流之外甚至有可能直接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人士接触。”对于有美媒称,FBI只要认定有关学者与中国情报机构有牵连就禁止其入境,吕祥说,“很荒谬,我宁愿认为这是某个特定时期突然刮来的一股妖风。”吕祥跟一些美国学者朋友谈过这件事,发现他们更震惊。“他们很不理解美国政府的做法,跟我说‘你永远是受我们尊敬的访问者’。”“对方威逼利诱,而我坚决拒绝”“我印象里,5年前,中美之间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当然也有个别中国人访美时遭对方刁难,要求把行李拿出来检查之类的情况,但直接取消签证比较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金灿荣说,这种情况在美苏冷战时很常见。为什么针对社科学者?因为他们的研究往往涉及政策,有可能跟政府部门有交流。“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很正常的情况。没有哪个正常国家会把做政策研究的学者当成间谍。”他说,“一些美国学者朋友也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这是在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据了解,金灿荣本人也曾被FBI约谈。“回中国去,你会收到通知。”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不愿再提他在洛杉矶机场的这段经历,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一些美国媒体把学者和间谍扯到一起,美国方面可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对于我,不是指责我当间谍,而是通过取消我的10年多次往返签证威胁我跟FBI合作。这是问题的关键。美国国家安全机器露出了狰狞面目。一些美国学者朋友也认为这样做很不合适,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接近于冷战时代反共意识形态主导的行动。”朱锋还对中美关系的演变做了些论断。“中美关系已经发生质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全局性的”,朱锋说,“阻挠正常学术交流只是一个方面而已。从2017年12月美国公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开始,一系列手段就出炉了。”一位同样遭遇过FBI询问并被取消签证的不具名中国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跟吕祥等人的情况很相似,“对方威逼利诱,而我坚决拒绝,然后对方说要把我的签证取消,我说‘如果要取消就取消吧’。他们可能比较恼火,结果真的废止了我的签证。作为一个中国学者,我不可能背叛自己的祖国。”“理论上我可以申请单次签证,但我发现,美方会设置各种障碍拖着,总说‘要审核’,其实就是设置了黑名单。”这名学者同样提到一些美国媒体拿“也有美国学者拿不到中国签证”说事。“两者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他说,“美国是大规模滋扰中国学者的正常交流活动,以取消签证来胁迫他们与其合作,达不到目的就采取报复行动,非常恶劣。我曾和一位在华工作多年的美国人交流,他听后非常震惊,表示自己在中国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所以这确实能体现出美方手段的侵略性和粗鲁。”这名学者认为,越是如此,越要团结更多的美方人士,让中美交流事业继续下去。“我相信美国社会的有识之士对此非常清楚。同时,我们必须要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复杂性做出足够充分的估计和应对。”互访讲故事,为何一方慌了“在这之前,我每年平均去美国三到五次。”今年1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卡特中心参加完会议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被取消了签证。王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去美国通常是举办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活动,比如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贸易对话会等,“这里面没有任何敏感活动”。去年底,美国胡佛研究所发布一份名为《中国影响与美国利益:提高建设性警惕》的报告。王文说,这份报告列举了很多中国学者的名字,其中就有他。“按理说,中美两国有正常的竞争和合作,大家按照规则办事就好。你到中国来讲美国故事,我到美国讲中国故事,看谁讲得好。但现在美国对中国学者的影响力开始感到焦虑甚至恐慌,于是采用非规则的方式,直接取消中国学者的签证。”不过,王文分析说,也不能排除这是美国某个政府部门为了揽权,扩大自身权力范围的举动。但从整体上看,这届美国政府显得比较缺乏自信,这种行为称得上是对华采取“切割政策”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共有280多名人文社科学者的美国签证被取消或受阻,或被FBI骚扰。在王文看来,对此须有平常心,因为美国能“切割”280名中国学者,但“切割”不了中美之间每年逾530万人次的人员交流。他认为,这也是中美未来长期“斗而不破”进程中正常的波动,影响不了中美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融合、交流的大势。“我觉得真的不必大惊小怪,过度在意反而会助长想要跟中国‘切割’的美国政客的气焰,让他们觉得这样做‘很有效果’,同时也会影响一些中国学者赴美交流的意愿。”王文说:“就我个人而言,签证取消影响有限,不去美国照样可以做中美关系研究,而且美国在中国对外和国际研究中的比重在下降。”“我对未来去美国还是充满信心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会更加坦然地接受。”王文补充说。至于有人担心中美关系,觉得“回不到从前了”,王文认为这与“平常心”看待中美关系并不冲突。他说,“从前”是美国绝对强、中国绝对弱,随着中国不断强大,中美关系会慢慢恢复,在新的阶段达到平衡。“打个比方,现在的中美关系有点像2007年前后的中日关系,那段时间,中国的经济总量即将超过日本,日本异常焦虑,屡屡在钓鱼岛问题上发难,中日关系空前恶化,而现在中国的GDP接近日本的3倍,中日关系相比那时更加和缓。”“目前美国整体上处于极其焦虑的状态,短期内还有可能出现更极端的手段,对此我们要有更长久的心理预期。”王文说:“同时,我们也要从中国战略利益的大局来看问题,有更大的包容力,以比美国更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中美交流,这样就不会落入少数人的‘圈套’。”15555434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魏少璞环球时报155554344000011["9CaKrnKjNUc","9CaKrnKjHWi","9CaKrnKjEFE","9CaKrnKjzk6","9CaKrnKjjCa"]{"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范凌志 】遥想中美建交的1979年,两国人员往来仅几千人次,如今每天有超过1.4万人乘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两岸。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但《纽约时报》14日披露30名中国学者赴美签证被吊销或遭行政复议,震惊了很多人。据说这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发起的反情报行动的一部分,而这些学者多为推动中美交流的知名社会科学及中美关系专家。问题是,没有人拿出所谓进行情报搜集的证据,外界看到的只是美国“呯”的一声关上了门。《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5位签证被吊销或遭FBI约谈的中国学者,听他们讲述个人遭遇及对中美关系的认知。正准备登机,两名FBI特工走来去年10月,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突然接到美国大使馆的电话,电话里通知“你的签证被注销了”。问及缘由,对方仅称“只能告诉你,你不符合美国10年签证的审核标准”。这次通话距吕祥上一次访问美国不足15天。此前,吕祥拿着这本带有10年多次往返美国签证贴纸的公务护照已至少赴美五六次。去年9月,他结束访美准备回国,在登机口附近一个咖啡桌边休息时,一男一女突然走来并亮明FBI证件,要求吕祥跟他们去私密场所谈话。吕祥表示不会离开公共区域,对方没有再坚持。“谈了大概半个小时,起初气氛有点紧张,后来渐渐缓和了。” “他们主要是想了解我的工作:跟哪些人有关,是不是秘密见了什么人。他们似乎担心我们去‘渗透’他们。”吕祥说:“我对他们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可以把我与每一个人见面的过程都详详细细地说给你们听。没有任何事情是见不得光的。”前述经历是吕祥第一次接触FBI,他内心没有因此产生什么怨恨情绪,只是当时有点吃惊。“我们不掌握什么国家秘密,我们的工作都是公开的,所以对他们提的问题我都给了非常直率的回答。反过来说,自己作为一个专业研究者,这次经历也是了解美国的一个窗口,他们的提问方式以及问的问题,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角度。能够亲身体会FBI的工作做派,这是一个意外收获。”吕祥表示,自己此前访美都是很愉快的经历,“尽管美方的学者或一些前官员跟我们交流时经常会有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但总体来说是非常友好、非常坦率的。”之前听说过有人被吊销签证的事,但真正落到自己身上时还是挺意外的,这是吕祥从事美国研究工作十年来所未见的。《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中发现,中国学者赴美其实比美国人来华要小心谨慎得多。正如吕祥所说:“我们从来不会接触他们任何非主流的人物和组织。每次出访,都有公认主流、正规的智库或学术机构邀请,在美期间接触的人士也都是正规、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对于一些身份不太确切者的邀请,我们都是拒绝的,因为我们不希望在美国与任何敏感事件产生关联。”一些美国媒体提到,中国也在拒绝一些美方人士的签证。吕祥说,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不会去美国接触非主流或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人士,而一些美国人到中国来,恰恰是为了跟一些主流之外甚至有可能直接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人士接触。”对于有美媒称,FBI只要认定有关学者与中国情报机构有牵连就禁止其入境,吕祥说,“很荒谬,我宁愿认为这是某个特定时期突然刮来的一股妖风。”吕祥跟一些美国学者朋友谈过这件事,发现他们更震惊。“他们很不理解美国政府的做法,跟我说‘你永远是受我们尊敬的访问者’。”“对方威逼利诱,而我坚决拒绝”“我印象里,5年前,中美之间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当然也有个别中国人访美时遭对方刁难,要求把行李拿出来检查之类的情况,但直接取消签证比较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金灿荣说,这种情况在美苏冷战时很常见。为什么针对社科学者?因为他们的研究往往涉及政策,有可能跟政府部门有交流。“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很正常的情况。没有哪个正常国家会把做政策研究的学者当成间谍。”他说,“一些美国学者朋友也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这是在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据了解,金灿荣本人也曾被FBI约谈。“回中国去,你会收到通知。”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不愿再提他在洛杉矶机场的这段经历,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一些美国媒体把学者和间谍扯到一起,美国方面可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对于我,不是指责我当间谍,而是通过取消我的10年多次往返签证威胁我跟FBI合作。这是问题的关键。美国国家安全机器露出了狰狞面目。一些美国学者朋友也认为这样做很不合适,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接近于冷战时代反共意识形态主导的行动。”朱锋还对中美关系的演变做了些论断。“中美关系已经发生质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全局性的”,朱锋说,“阻挠正常学术交流只是一个方面而已。从2017年12月美国公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开始,一系列手段就出炉了。”一位同样遭遇过FBI询问并被取消签证的不具名中国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跟吕祥等人的情况很相似,“对方威逼利诱,而我坚决拒绝,然后对方说要把我的签证取消,我说‘如果要取消就取消吧’。他们可能比较恼火,结果真的废止了我的签证。作为一个中国学者,我不可能背叛自己的祖国。”“理论上我可以申请单次签证,但我发现,美方会设置各种障碍拖着,总说‘要审核’,其实就是设置了黑名单。”这名学者同样提到一些美国媒体拿“也有美国学者拿不到中国签证”说事。“两者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他说,“美国是大规模滋扰中国学者的正常交流活动,以取消签证来胁迫他们与其合作,达不到目的就采取报复行动,非常恶劣。我曾和一位在华工作多年的美国人交流,他听后非常震惊,表示自己在中国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所以这确实能体现出美方手段的侵略性和粗鲁。”这名学者认为,越是如此,越要团结更多的美方人士,让中美交流事业继续下去。“我相信美国社会的有识之士对此非常清楚。同时,我们必须要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复杂性做出足够充分的估计和应对。”互访讲故事,为何一方慌了“在这之前,我每年平均去美国三到五次。”今年1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卡特中心参加完会议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被取消了签证。王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去美国通常是举办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活动,比如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贸易对话会等,“这里面没有任何敏感活动”。去年底,美国胡佛研究所发布一份名为《中国影响与美国利益:提高建设性警惕》的报告。王文说,这份报告列举了很多中国学者的名字,其中就有他。“按理说,中美两国有正常的竞争和合作,大家按照规则办事就好。你到中国来讲美国故事,我到美国讲中国故事,看谁讲得好。但现在美国对中国学者的影响力开始感到焦虑甚至恐慌,于是采用非规则的方式,直接取消中国学者的签证。”不过,王文分析说,也不能排除这是美国某个政府部门为了揽权,扩大自身权力范围的举动。但从整体上看,这届美国政府显得比较缺乏自信,这种行为称得上是对华采取“切割政策”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共有280多名人文社科学者的美国签证被取消或受阻,或被FBI骚扰。在王文看来,对此须有平常心,因为美国能“切割”280名中国学者,但“切割”不了中美之间每年逾530万人次的人员交流。他认为,这也是中美未来长期“斗而不破”进程中正常的波动,影响不了中美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融合、交流的大势。“我觉得真的不必大惊小怪,过度在意反而会助长想要跟中国‘切割’的美国政客的气焰,让他们觉得这样做‘很有效果’,同时也会影响一些中国学者赴美交流的意愿。”王文说:“就我个人而言,签证取消影响有限,不去美国照样可以做中美关系研究,而且美国在中国对外和国际研究中的比重在下降。”“我对未来去美国还是充满信心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会更加坦然地接受。”王文补充说。至于有人担心中美关系,觉得“回不到从前了”,王文认为这与“平常心”看待中美关系并不冲突。他说,“从前”是美国绝对强、中国绝对弱,随着中国不断强大,中美关系会慢慢恢复,在新的阶段达到平衡。“打个比方,现在的中美关系有点像2007年前后的中日关系,那段时间,中国的经济总量即将超过日本,日本异常焦虑,屡屡在钓鱼岛问题上发难,中日关系空前恶化,而现在中国的GDP接近日本的3倍,中日关系相比那时更加和缓。”“目前美国整体上处于极其焦虑的状态,短期内还有可能出现更极端的手段,对此我们要有更长久的心理预期。”王文说:“同时,我们也要从中国战略利益的大局来看问题,有更大的包容力,以比美国更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中美交流,这样就不会落入少数人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