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0sOu world.huanqiu.comarticle围观 | 中文名字被撕?他们告诉全世界:中国名字超美的!/e3pmh22ph/e3ps3jq61导读当标有中文拼音的名牌被撕去的那一刻,他们逐渐意识到,中文名字对自己是多么重要。中国留学生因为写中文名被“撕名牌”?想象有一天你开开心心地出门,却遭到别人的恶意歧视,仅仅是因为你有一个中文名字,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近日,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部分中国留学生们,就经历了“类似”的遭遇。一般在学生宿舍的门上,一般都会贴名牌,方便学生之间串门↓然而,在中国农历新年前后,这个本该欢欢喜喜的时刻,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发现,自己宿舍门上写有中文(拼音)名字的名牌被恶意撕毁了。而一些中国留学生却因为名牌上写的是英文名而“幸免于撕”。如此专门针对“中文名”的破坏行为,受到中国留学生的强烈谴责。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毕业生马丹宁表示:在哥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出现这样低级的种族歧视行为,让人觉得很寒心。中国留学生录制视频抗议“撕名牌”校方也迅速做出回应名牌是一个人的身份,这样专门针对“中文名”的破坏行为,显然在校园里引起了非常不良的影响。为了抗议这种恶性行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生最近录制了一段视频《说出我的名字》,纷纷介绍他们中文名字背后的含义。视频一出,立刻引起反响,迄今点击量已超过千万。而这次哥伦比亚校方的反应也相当迅速。当事件出现之后,哥大多文化事务办公室(Office of Multicultural Affairs)率先作出回应,向哥大相关学生组织发出慰问邮件并承诺进行调查。邮件发出几小时内,便在学生之间发酵开来,包括中国学生社和亚裔学生联盟在内的学生组织也发表了联署声明,谴责这一歧视行为。哥大多文化事务机构的副院长梅林达·阿基诺还在接受由哥伦比亚学生独立运营的校园新闻网站BWOG.com的采访时表示,她写这封邮件是为了让受此次事件影响的留学生们知道,多文化事务办公室愿意为他们提供一切尽可能的帮助。同时她还邀请留学生们通过邮件、电话或者提交投诉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有关这次事件的更多信息。亚裔美国人学生会发布一则声明称,本次损坏事件使我们再次意识到我们需要在更大范围内一同争取种族正义,反对针对少数族裔群体的恶意。包括“中国全球联接”组织(Global China Connection)、中国学生社和韩国学生会在内的七家学生组织也一并签署了该声明。哥大亚裔美国人联盟发表联合声明对该行为进行谴责中国是最大的留美学生输出国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16年门户开放报告》,中国学生占2015至2016学年所有留美国际学生总人数的31.5%,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最大的留美学生输出国。而号称包容性强的哥伦比亚大学每年要招收超过2000多名留学生。其中,中国学生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据统计,2015年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系就号称被中国学霸承包。231个毕业生中,中国内地学生约190人,占了总数的82%。另外还有港台学生6人,华裔学生3人。仅把“王”、 “李”、“张”这几大姓的学生单独拎出来,在数量上也完胜其他国家的毕业生。哥大统计系学生名单而这次的“撕名牌”事件,显然给不论是留学生还是号称包容性强的哥伦比亚大学,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撕名牌”缘何而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儿呢?目前,校方称该事件还在调查中。但是,关于“事件起因”的分析已经在Twitter、Facebook等国外社交媒体上“流传”了起来。一种说法认为,这事儿特朗普似乎“该背锅”:有人认为,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儿,是由于特朗普上台后发表的一系列针对移民的“排外”言论导致的。因为,除了中国留学生,这次被撕名牌的其实还有越南等其他亚裔留学生。而据媒体报道,梅林达·阿基诺也在对哥伦比亚大学的亚裔美国人联盟和其他亚洲文化学生组织的信件中表示,本次损坏事件发生在特朗普总统签署限制移民行政令之后的一周。阿基诺认为这项禁令已经影响到了在校的国际学生,特别是东亚学生,日趋扩散的排外氛围加深了本次事件的影响并造成了很多学生的不安。“仇外情绪的不断滋长进一步加大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很多学生出现了焦虑情绪”。还有说法认为,这是固有的“文化隔阂”惹的祸:也有很多人认为不能太早下结论。因为这类型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因为不同种族之间存在误解的可能性的确很大。早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类似事件便已经在不同种族之间时有发生。如果单纯地因为这件事让特朗普背锅显然很不理智。哥伦比亚大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徐洋认为:不同种族之间可能存在误解,但他愿意相信这不是出于绝对恶意。希望大家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尝试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和事。知乎答主@淋淋认为,这件事其实是由种族歧视、文化隔阂以及我们对自身文化传播的途经和方法等多种存在已久的问题导致的。种族歧视是被讨论的最多的,可能最近几年国人对此类问题敏感,而且撕中文拼音名牌也带有此种歧视的味道,网上也各种炸开锅。其实,文化隔阂一直都有,最近几年国家发展飞快,很多国内大学不能满足一些学生和学生家庭的需求所以留学生也就多了起来,让文化隔阂显现得越来越明显。不过,文化隔阂就一定要我们一味改变和迎合吗?答案是不!看到中国留学生对此抗议录了视频《说出我的名字》,让别人了解这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不得不说,这一步迈得无比正确,有隔阂差异才会多姿多彩,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隔阂差异不会引起矛盾,而了解也是第一步,此段视频在Facebook上发布后也有不少外国人了解到原来中文名的含义很深,此次事件也提醒了我们不是中国文化不行,而是我们传承的方式和传播的方式需要做出改变。飞跃鞋也是一个好例子,最后也希望国家越来越好。不过,不管事件的起因是什么,哥伦比亚大学的这种处理方式显然让很多学生感到安心。在哥大的中国留学生小雨表示,她对学校对撕名牌事件的重视程度感到很欣慰。“从特朗普上台,到这次的移民禁令,学校都会发邮件安抚学生情绪,定期举办演讲和学生沟通,这个事件一出,就马上有负责学校国际学生事务的人发表声明,组织活动,拍视频等等”。“撕名牌”引发留学生群体的文化思考这次哥大“撕名牌”风波中,一群中国学生因为在名牌上写了自己的英文名字而“幸免于撕”,然而他们并不因此感到高兴。相反,这件事情引发了他们,也引发了每个留学生的文化思考。在出国的留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会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或许原本大家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其他人读起来更方便(因为有些中文名称对于外国人来说发音的确很难),或者为了让自己更快融入陌生环境,又或是希望别人能够记住自己等种种原因。比如,哥大商科在读学生亢哲表示,“Zhe(哲)”的拼写在外国人眼里很难发音,因此经常出现被叫错的情况,“所以方便起见一般跟外国人交流我还是会用英文名字”。然而,这些英文名就像一块迷彩服上的布料,大家穿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久,便都以为这是必备之物,逐渐的,自己的中文名就被一步步尘封起来。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盛乐说:“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城乡结合部的翠花,狗蛋,进城后变身Sophia, Daniel。我们来到新的地方,为自己设定一个新的角色名,开始扮演新的生活,彻底将自己的过去埋藏”。但是,当标有中文拼音的名牌被撕去的那一刻,他们逐渐意识到,中文名字对自己是多么重要。同在哥大留学的中国学生海歌说:“我们中国人的名字多是爸妈或者重要的长辈起的,饱含着家人的冀望。不光讲究发音好听,还有深刻的含义。有的烙着家族的印记,有的引经据典,有的诗意朦胧”。盛悦说:“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深邃的内涵和多样的意象,每一个名字,只消一到两个字,就可以组合出一个美丽的意义。更何况这些名字,曾是亲人几十回合的激辩取出来的,曾是父母亲翻烂新华字典才找到的,寄托着家人们最美好的愿望。这么美的名字,我们为什么不曾向同学们好好介绍”?在各大的中国留学生论坛上,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名字有那么多美好的意义,可惜我们或为了“融入”,“为了合群”,“为了方便省事”,”为了少给别人造成困扰”,无奈的将这些名字藏了起来。我们都忽略了:没有人需要为自己名字叫什么、自己的身份是什么而感到抱歉。为了自己的名字而感到抱歉,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吗?说到底,我们为什么要遮掩自己的中文名字,换上好读的英文名伪装呢?是希望这样别人就看不出我们来自异乡?还是希望这样haters(种族歧视者们)就不会拿我们的当靶子?“哇,你的英文一点口音都没有诶”,“天哪我还以为你是ABC(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要为这样的评价沾沾自喜?中国人起英文名,本是为了“方便”外国友人,为了名字发音的方便来交换本来就有限的话语权。但似乎在隐匿了自己自我认同的一部分之后,我们只是助长了人们对我们和新身份的轻视。如果连名字都可以怎么方便怎么来了,我们再去谈其他的实在站不住脚。即使可能会遭遇刻板印象,遭遇误会,即使因此被撕下名牌,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姓名,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所以,我们选择不再遮掩。换上中文名牌我的名字,由我守护发生撕名牌事件后,那些因为写上英文名字而免于被撕的中国学生们重新换了名牌。这一次,他们把自己的中文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了上面:简译:大家好,我是苏格妮,我住在Mcbain5。抱歉,由于我之前的名牌写着"Elena Su",显然给你们撕名牌(种族歧视)造成了不便。 我的汉语拼音名牌马上就贴好了,欢迎你们来撕。简译:大家好,我是海歌,我住在Schapiro 10th。抱歉,由于我之前的名牌写着"Heidi",显然给你们撕名牌(种族歧视)造成了不便。 我的汉语拼音名牌马上就贴好了,欢迎你们来撕。简译:大家好,我是刘泽文,我住在42 Brownstone 542 W 114th St.。抱歉,由于我之前的名牌写着"Vincent Liu",显然给你们盯着亚裔学生骚扰造成了不便。 我的汉语拼音名牌马上就贴好了,欢迎你们来撕。 哦对了,如果你们找不到这个地方,欢迎发消息给我,我很乐意与你们进行“愉快”的交谈”。简译:……作为一个来美6年的中国公民,我个人经历了也一些这个世界的歧视...今天,我不想再保持沉默了。 请停止躲在暗中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撕名牌了,如果你对我们的名字有意见,Go**yourself。最后,本编想说:自己的名字,如果自己都不去维护,你还能指望谁去为你维护?自己的文化,如果自己都不感到骄傲,你还能指望谁给你尊重?我们,是中国5000年文化沉淀的结晶。这份底气、这份自豪只有我们才配拥有被撕名牌又怎样?遭遇刻板印象又如何?祖国和爸妈给的这个姓和名,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我们的骄傲。1486987583000责编:凡闻央广新闻1486987583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213/20170213081247815.jpg{"email":"fanwen@huanqiu.com","name":"凡闻"}
导读当标有中文拼音的名牌被撕去的那一刻,他们逐渐意识到,中文名字对自己是多么重要。中国留学生因为写中文名被“撕名牌”?想象有一天你开开心心地出门,却遭到别人的恶意歧视,仅仅是因为你有一个中文名字,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近日,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部分中国留学生们,就经历了“类似”的遭遇。一般在学生宿舍的门上,一般都会贴名牌,方便学生之间串门↓然而,在中国农历新年前后,这个本该欢欢喜喜的时刻,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发现,自己宿舍门上写有中文(拼音)名字的名牌被恶意撕毁了。而一些中国留学生却因为名牌上写的是英文名而“幸免于撕”。如此专门针对“中文名”的破坏行为,受到中国留学生的强烈谴责。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毕业生马丹宁表示:在哥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出现这样低级的种族歧视行为,让人觉得很寒心。中国留学生录制视频抗议“撕名牌”校方也迅速做出回应名牌是一个人的身份,这样专门针对“中文名”的破坏行为,显然在校园里引起了非常不良的影响。为了抗议这种恶性行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生最近录制了一段视频《说出我的名字》,纷纷介绍他们中文名字背后的含义。视频一出,立刻引起反响,迄今点击量已超过千万。而这次哥伦比亚校方的反应也相当迅速。当事件出现之后,哥大多文化事务办公室(Office of Multicultural Affairs)率先作出回应,向哥大相关学生组织发出慰问邮件并承诺进行调查。邮件发出几小时内,便在学生之间发酵开来,包括中国学生社和亚裔学生联盟在内的学生组织也发表了联署声明,谴责这一歧视行为。哥大多文化事务机构的副院长梅林达·阿基诺还在接受由哥伦比亚学生独立运营的校园新闻网站BWOG.com的采访时表示,她写这封邮件是为了让受此次事件影响的留学生们知道,多文化事务办公室愿意为他们提供一切尽可能的帮助。同时她还邀请留学生们通过邮件、电话或者提交投诉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有关这次事件的更多信息。亚裔美国人学生会发布一则声明称,本次损坏事件使我们再次意识到我们需要在更大范围内一同争取种族正义,反对针对少数族裔群体的恶意。包括“中国全球联接”组织(Global China Connection)、中国学生社和韩国学生会在内的七家学生组织也一并签署了该声明。哥大亚裔美国人联盟发表联合声明对该行为进行谴责中国是最大的留美学生输出国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16年门户开放报告》,中国学生占2015至2016学年所有留美国际学生总人数的31.5%,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最大的留美学生输出国。而号称包容性强的哥伦比亚大学每年要招收超过2000多名留学生。其中,中国学生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据统计,2015年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系就号称被中国学霸承包。231个毕业生中,中国内地学生约190人,占了总数的82%。另外还有港台学生6人,华裔学生3人。仅把“王”、 “李”、“张”这几大姓的学生单独拎出来,在数量上也完胜其他国家的毕业生。哥大统计系学生名单而这次的“撕名牌”事件,显然给不论是留学生还是号称包容性强的哥伦比亚大学,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撕名牌”缘何而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儿呢?目前,校方称该事件还在调查中。但是,关于“事件起因”的分析已经在Twitter、Facebook等国外社交媒体上“流传”了起来。一种说法认为,这事儿特朗普似乎“该背锅”:有人认为,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儿,是由于特朗普上台后发表的一系列针对移民的“排外”言论导致的。因为,除了中国留学生,这次被撕名牌的其实还有越南等其他亚裔留学生。而据媒体报道,梅林达·阿基诺也在对哥伦比亚大学的亚裔美国人联盟和其他亚洲文化学生组织的信件中表示,本次损坏事件发生在特朗普总统签署限制移民行政令之后的一周。阿基诺认为这项禁令已经影响到了在校的国际学生,特别是东亚学生,日趋扩散的排外氛围加深了本次事件的影响并造成了很多学生的不安。“仇外情绪的不断滋长进一步加大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很多学生出现了焦虑情绪”。还有说法认为,这是固有的“文化隔阂”惹的祸:也有很多人认为不能太早下结论。因为这类型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因为不同种族之间存在误解的可能性的确很大。早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类似事件便已经在不同种族之间时有发生。如果单纯地因为这件事让特朗普背锅显然很不理智。哥伦比亚大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徐洋认为:不同种族之间可能存在误解,但他愿意相信这不是出于绝对恶意。希望大家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尝试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和事。知乎答主@淋淋认为,这件事其实是由种族歧视、文化隔阂以及我们对自身文化传播的途经和方法等多种存在已久的问题导致的。种族歧视是被讨论的最多的,可能最近几年国人对此类问题敏感,而且撕中文拼音名牌也带有此种歧视的味道,网上也各种炸开锅。其实,文化隔阂一直都有,最近几年国家发展飞快,很多国内大学不能满足一些学生和学生家庭的需求所以留学生也就多了起来,让文化隔阂显现得越来越明显。不过,文化隔阂就一定要我们一味改变和迎合吗?答案是不!看到中国留学生对此抗议录了视频《说出我的名字》,让别人了解这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不得不说,这一步迈得无比正确,有隔阂差异才会多姿多彩,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隔阂差异不会引起矛盾,而了解也是第一步,此段视频在Facebook上发布后也有不少外国人了解到原来中文名的含义很深,此次事件也提醒了我们不是中国文化不行,而是我们传承的方式和传播的方式需要做出改变。飞跃鞋也是一个好例子,最后也希望国家越来越好。不过,不管事件的起因是什么,哥伦比亚大学的这种处理方式显然让很多学生感到安心。在哥大的中国留学生小雨表示,她对学校对撕名牌事件的重视程度感到很欣慰。“从特朗普上台,到这次的移民禁令,学校都会发邮件安抚学生情绪,定期举办演讲和学生沟通,这个事件一出,就马上有负责学校国际学生事务的人发表声明,组织活动,拍视频等等”。“撕名牌”引发留学生群体的文化思考这次哥大“撕名牌”风波中,一群中国学生因为在名牌上写了自己的英文名字而“幸免于撕”,然而他们并不因此感到高兴。相反,这件事情引发了他们,也引发了每个留学生的文化思考。在出国的留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会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或许原本大家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其他人读起来更方便(因为有些中文名称对于外国人来说发音的确很难),或者为了让自己更快融入陌生环境,又或是希望别人能够记住自己等种种原因。比如,哥大商科在读学生亢哲表示,“Zhe(哲)”的拼写在外国人眼里很难发音,因此经常出现被叫错的情况,“所以方便起见一般跟外国人交流我还是会用英文名字”。然而,这些英文名就像一块迷彩服上的布料,大家穿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久,便都以为这是必备之物,逐渐的,自己的中文名就被一步步尘封起来。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盛乐说:“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城乡结合部的翠花,狗蛋,进城后变身Sophia, Daniel。我们来到新的地方,为自己设定一个新的角色名,开始扮演新的生活,彻底将自己的过去埋藏”。但是,当标有中文拼音的名牌被撕去的那一刻,他们逐渐意识到,中文名字对自己是多么重要。同在哥大留学的中国学生海歌说:“我们中国人的名字多是爸妈或者重要的长辈起的,饱含着家人的冀望。不光讲究发音好听,还有深刻的含义。有的烙着家族的印记,有的引经据典,有的诗意朦胧”。盛悦说:“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深邃的内涵和多样的意象,每一个名字,只消一到两个字,就可以组合出一个美丽的意义。更何况这些名字,曾是亲人几十回合的激辩取出来的,曾是父母亲翻烂新华字典才找到的,寄托着家人们最美好的愿望。这么美的名字,我们为什么不曾向同学们好好介绍”?在各大的中国留学生论坛上,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名字有那么多美好的意义,可惜我们或为了“融入”,“为了合群”,“为了方便省事”,”为了少给别人造成困扰”,无奈的将这些名字藏了起来。我们都忽略了:没有人需要为自己名字叫什么、自己的身份是什么而感到抱歉。为了自己的名字而感到抱歉,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吗?说到底,我们为什么要遮掩自己的中文名字,换上好读的英文名伪装呢?是希望这样别人就看不出我们来自异乡?还是希望这样haters(种族歧视者们)就不会拿我们的当靶子?“哇,你的英文一点口音都没有诶”,“天哪我还以为你是ABC(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要为这样的评价沾沾自喜?中国人起英文名,本是为了“方便”外国友人,为了名字发音的方便来交换本来就有限的话语权。但似乎在隐匿了自己自我认同的一部分之后,我们只是助长了人们对我们和新身份的轻视。如果连名字都可以怎么方便怎么来了,我们再去谈其他的实在站不住脚。即使可能会遭遇刻板印象,遭遇误会,即使因此被撕下名牌,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姓名,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所以,我们选择不再遮掩。换上中文名牌我的名字,由我守护发生撕名牌事件后,那些因为写上英文名字而免于被撕的中国学生们重新换了名牌。这一次,他们把自己的中文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了上面:简译:大家好,我是苏格妮,我住在Mcbain5。抱歉,由于我之前的名牌写着"Elena Su",显然给你们撕名牌(种族歧视)造成了不便。 我的汉语拼音名牌马上就贴好了,欢迎你们来撕。简译:大家好,我是海歌,我住在Schapiro 10th。抱歉,由于我之前的名牌写着"Heidi",显然给你们撕名牌(种族歧视)造成了不便。 我的汉语拼音名牌马上就贴好了,欢迎你们来撕。简译:大家好,我是刘泽文,我住在42 Brownstone 542 W 114th St.。抱歉,由于我之前的名牌写着"Vincent Liu",显然给你们盯着亚裔学生骚扰造成了不便。 我的汉语拼音名牌马上就贴好了,欢迎你们来撕。 哦对了,如果你们找不到这个地方,欢迎发消息给我,我很乐意与你们进行“愉快”的交谈”。简译:……作为一个来美6年的中国公民,我个人经历了也一些这个世界的歧视...今天,我不想再保持沉默了。 请停止躲在暗中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撕名牌了,如果你对我们的名字有意见,Go**yourself。最后,本编想说:自己的名字,如果自己都不去维护,你还能指望谁去为你维护?自己的文化,如果自己都不感到骄傲,你还能指望谁给你尊重?我们,是中国5000年文化沉淀的结晶。这份底气、这份自豪只有我们才配拥有被撕名牌又怎样?遭遇刻板印象又如何?祖国和爸妈给的这个姓和名,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