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sliO作者:乌元春article蒙古,一个陌生的近邻/e3pmh22ph/e3pmt8os0<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em data-scene="strong">环球网记者乌元春综合报道</em>对于中国人来说,蒙古是一个特殊的国度,因为辛亥革命时,蒙古才从中国分离出去,它是近代中国积贫落后任人宰割历史的产物和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蒙古又是一个陌生的国度,中苏关系恶化后,它曾实行“一边倒”政策,长期紧跟苏联,成为中苏对峙的军事战略前沿。</p><p>苏东剧变后,蒙古实现政治转型,并被西方视为亚洲民主国家的典范。这20年来,蒙古的转型之路走得怎样?这个国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有着怎样的现状?随着中国的崛起,在与中国隔绝交往几十年后,蒙古与中国的交往开始迅速频繁起来,但近几年蒙古社会却传出反华排华的不和谐声音。为何会产生这些声音?对中蒙关系有何影响?以上这些,都是本专题想告诉读者的。</p><p><em data-scene="strong">融入和脱离中国版图</em></p><p>1989年苏联解体,蒙古获得选择权,选择了“多支点”的均衡外交。而20年来蒙古国内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也使得它有越来越多的资本与南北两大邻国抗衡。</p><p><em data-scene="strong">独立的外蒙古被全面“苏联化”</em></p><p>外蒙古,原属中国领土。1911年武昌起义后,中国陷入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当时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摆脱清政府的统治。外蒙古同中国其它各省一样,在沙俄策划支持下宣布独立。但当时的沙俄还来不及吞下这个到嘴的果实,一战爆发,接着又是十月革命。待内战结束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才腾出手来打理沙俄遗产。</p> <adv-loader __attr__inner="7004636" __attr__style="width: auto;position: relative;float: left;border: 1px solid #ebebeb; padding: 20px;overflow: hidden;margin: 10px 30px 40px 0;"></adv-loader> <p>1921年,苏俄在蒙古扶持蒙古人民革命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个政权当时并不被国际承认,但苏俄却对它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从政治经济模式的完全照搬到政治斗争模式的如出一辙。到二战结束时,是否加入苏联东欧体系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蒙古已经完成了全面的“苏联化”。</p><p>蒙古的全面“苏联化”,首先体现在执政党上:人民革命党的重要干部都必须在苏联学习培训;谁得到莫斯科青睐,谁就能在党内脱颖而出;谁有苏联背景或苏联妻子,谁就有了快速上升的重要资本。其次,蒙古社会完成了彻底的文化和社会改造:语言上大量吸收俄文词汇,文字上斯拉夫文代替了蒙古文,服饰上苏式服装替代了蒙古长袍,饮食上俄式西餐在城市推广,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也被抹掉。可以说,除了人们的长相和语言,蒙古与苏联似乎已无区别。</p><p><em data-scene="strong">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不愁吃喝</em></p><p>在苏联的援助下,从1960年代起,蒙古由单一的畜牧业国逐步建立起拥有矿业、动力、燃料等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比重由1940年的12.77%上升到1980年的42.5%。城市人口比重从1956年的21%上升到1989年的55.7%。</p><p>苏联对蒙古的援助主要是优惠贷款和直接援助,此外,由于“自家兄弟”贸易往来不必钱货两讫,蒙古逐渐欠下苏东阵营国家巨额债务,仅苏联解体时,蒙古对苏联就有117亿转账卢布的债务。但欠“大哥”的钱甚至是不必还的,2003年底俄罗斯宣布免除其中的98%。</p><p>虽然当时蒙古的商店里除了蜡烛和盐外,别无他物,但比起苏东阵营的其他国家,人们不必为肉蛋奶等食品去花时间排队或挖空心思走后门。像千百年前的祖先一样,蒙古人不缺肉吃不缺奶喝。</p><p><em data-scene="strong">在苏联“高压”政策下蒙古人遭到清洗</em></p><p>转型前的蒙古,就物质而言,不能说是人人富足却能基本满足。蒙古人最大的不满,或许是自由的匮乏和对苏联专政的恐惧。1921年苏联控制蒙古以后,没收佛教寺院的财产,摧毁庙宇,逮捕喇嘛,基本上毁灭了藏传佛教。1932年蒙古出现反抗苏联的行动后,苏联在蒙古进行了清洗迫害。从1933年至1953年,有36000人死亡或失踪,而当时的蒙古只有73万人。短短20年间,这个国家将近5%的人非正常死亡。</p><p>即使是1962年的“蒙苏政治小阳春时期”,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宣传部长铁木尔奥其尔在成吉思汗诞辰800周年时主张举办纪念活动,也惹得苏联大发雷霆,这位宣传部长后被解除一切职务。曾有蒙古作家因小说中记载苏联军车轧死人扬长而去,被扣上“侮辱俄罗斯人”的罪名开除公职。这些民族意识与文化上的压抑、政治不独立带来的个体不自由,使得变革思想在这个国家悄然涌动。</p></section></article>13155546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网131555460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