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nuaR world.huanqiu.comarticle王传福在争议中前行/e3pmh22ph/e3pmv9qtj“电池大王”造出新能源车《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郑祥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袁旻5月1日,王传福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一起,在洛杉矶市市政厅正式宣布,比亚迪将在洛杉矶市中心建立其北美总部,以便在北美设计和销售“新能源”汽车。从“电池大王”,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阵营中最大的黑马,再到发展电动汽车,比亚迪的每一步发展都颇受瞩目。王传福总结比亚迪的发展历程说:“一路走来,比亚迪一直在做证明题,证明我们是对的。”机器+人=机器人王传福1966年生于安徽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4年后又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院工作,专攻碱性镍镉镍氢二次充电电池的课题研究。在单位,王传福被称为“技术狂人”,由于业绩冒尖,26岁就被提拔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后来又担任中科院在深圳成立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5年,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看到:世界电池制造大国日本宣布放弃镍镉电池的生产制造。头脑机敏的王传福立即意识到,这必将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他决定抓住机会,下海经商。为筹措资金,王传福找做房地产生意的表哥借钱。表哥说:“我和你不一样,你是国家干部,职业稳定,前途无量,为什么要冒险下海呢?一个决定错了就全盘皆输,到时你怎么办?”王传福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研究电池出身的,也有电池企业的管理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做好。至于市场,你可以不相信我的眼光,但你一定要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王传福最终说服表哥,借来了250万元启动资金。1995年2月,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布吉镇的一幢厂房里成立,当时公司员工只有二十几个人。由于创业初期非常缺人,王传福经常一连几天住在公司,晚上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售价几千万元,王传福根本买不起。为了节约成本,王传福打起了“工艺创新”的主意。他采用了一种与机器人作业完全相反的生产方式,把电池生产工序分解为一个一个可以人工操作的步骤,然后再用一种特制的夹具,消除人工作业造成的误差。这样既解决了电池生产线成本高昂的问题,又利用了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低廉的优势,比亚迪生产的电池总体成本比日本对手低了40%。1997年,比亚迪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世界第四。2000年,王传福开始研发锂电池,困难还是买不起国外制造的锂电池生产设备。他又通过拆解、改造,组建了一条半自动的流水生产线。于是,在比亚迪的数百个车间里,每条流水线上都密密麻麻地坐着数十名工人。“机器+人=机器人”,比亚迪找到了独创的低成本生产模式。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1274942700000责编:佚名《环球人物》127494270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电池大王”造出新能源车《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郑祥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袁旻5月1日,王传福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一起,在洛杉矶市市政厅正式宣布,比亚迪将在洛杉矶市中心建立其北美总部,以便在北美设计和销售“新能源”汽车。从“电池大王”,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阵营中最大的黑马,再到发展电动汽车,比亚迪的每一步发展都颇受瞩目。王传福总结比亚迪的发展历程说:“一路走来,比亚迪一直在做证明题,证明我们是对的。”机器+人=机器人王传福1966年生于安徽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4年后又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院工作,专攻碱性镍镉镍氢二次充电电池的课题研究。在单位,王传福被称为“技术狂人”,由于业绩冒尖,26岁就被提拔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后来又担任中科院在深圳成立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5年,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看到:世界电池制造大国日本宣布放弃镍镉电池的生产制造。头脑机敏的王传福立即意识到,这必将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他决定抓住机会,下海经商。为筹措资金,王传福找做房地产生意的表哥借钱。表哥说:“我和你不一样,你是国家干部,职业稳定,前途无量,为什么要冒险下海呢?一个决定错了就全盘皆输,到时你怎么办?”王传福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研究电池出身的,也有电池企业的管理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做好。至于市场,你可以不相信我的眼光,但你一定要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王传福最终说服表哥,借来了250万元启动资金。1995年2月,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布吉镇的一幢厂房里成立,当时公司员工只有二十几个人。由于创业初期非常缺人,王传福经常一连几天住在公司,晚上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售价几千万元,王传福根本买不起。为了节约成本,王传福打起了“工艺创新”的主意。他采用了一种与机器人作业完全相反的生产方式,把电池生产工序分解为一个一个可以人工操作的步骤,然后再用一种特制的夹具,消除人工作业造成的误差。这样既解决了电池生产线成本高昂的问题,又利用了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低廉的优势,比亚迪生产的电池总体成本比日本对手低了40%。1997年,比亚迪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世界第四。2000年,王传福开始研发锂电池,困难还是买不起国外制造的锂电池生产设备。他又通过拆解、改造,组建了一条半自动的流水生产线。于是,在比亚迪的数百个车间里,每条流水线上都密密麻麻地坐着数十名工人。“机器+人=机器人”,比亚迪找到了独创的低成本生产模式。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