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VsIr作者:王梦恕world.huanqiu.comarticle“超级高铁”仍是幻想,创新不能盲目跟风/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报道】11日,特斯拉汽车公司创始人马斯克提出的“超级高铁”首次在户外测试推进系统,并达到其预定目标。一时间不少人误以为,真空磁悬浮技术已趋近成熟,“超级高铁”的梦想有望很快成为现实。但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吹牛。我到中国西南交大参观过他们搞的真空磁悬浮,基本处于室内概念性试验阶段。国家需要很好创新,但创新也需实事求是,要找到正确的方向。我们中国人尤其讲究实用,方向不对的创新也不能带来实际好处。一些人可能不太了解,美国也有很多伪科学,甚至比中国还多。美国人轮轨技术不如中国,就想搞真空,我们不能看到美国搞了就有失落感,盲目跟风而上。真空磁悬浮作为高速交通本身整体上是不可行的,更像是一种交通玩具,许多参数都是假想。我们一方面坚持轮轨技术,但对真空磁悬浮为什么不能应用进行研究也是有意义的。目前,中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并不落后,西南交大就在进行真空磁悬浮的可行性研究,这样就可以用自己研究的参数,拿出美国不科学的证据,防止美国不实事求是的忽悠。 交通的要求是安全、可靠、适用、经济。从安全上说,隧道抽成真空就很难做到,人来人往,双道门调压减压需花费大量时间。整个隧道的供电进出,牵引供电,高速下的制动技术,保证乘客的供氧、通风、安全及舒适更是关键问题。管道的直线和曲线如何形成交路,电器元件的绝缘可靠性,通讯信号控制系统如何在真空中实现等数十项技术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运营中也不能有任何问题,如果漏压断电,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么大的容器很难保证真空。真空管道一般是用于货物运输,不能拿人命关天的事情开玩笑。航空飞机宇航员要做超重减重试验,在超高速情况下,体力消耗很大,乘客能不能承受?因此真空磁悬浮在安全上不可行。更何况,磁场对人体是有伤害的,我坐了一次磁悬浮,几分钟下来就感觉不舒服。真空磁悬浮还处在幻想阶段,从幻想到设想、设计、室内和现场试验再到制造应用还差十多个步骤。从安全上说,中国研究人员对高铁的态度是很谨慎的。高铁发展经过了几十个阶段,一开始在室外试验场进行了上百次的安全可靠性试验,随后修建了北京到天津的高速列车和轨道技术、供电、牵引供电、信号、通风和自动闭塞装置、机车自动制动等系统的1:1运营试验段,接着又开展了中长路,长远路的网络运行试验。后来还是不敢大规模兴建,修建了从郑州到西安的线路,在加长情况下又出现了很多问题,之后再调整参数,修建了武汉到合肥的线路,等到隧道多了些,才相继开始了京沪1318km的设计、施工、制造直至半年之久的试运营,确保安全、可靠、使用、经济指标均达到后,最终才开通正式运营。这中间经过了多次反复的试验模拟,我们曾经试验过高铁瞬间加速到400km/h,可这只是个试验,在实际应用上是不敢喊口号的。而在运营中也要严格检测,修改各系统参数。整个过程是非常严格、精细的,不能有任何浮躁,这是责任,是对人民生命的责任和对科学的尊重。真空的高速列车基本不能用在日常交通上,因为交通牵扯人命,不能随便幻想。十二五时期,我们曾经考虑进一步利用太阳能发电,把6吨太阳能设备用真空磁悬浮传送到太空发电,这种设备3个月就能达到三峡的发电量。当时这个方案为了减少运输能耗,计划在喜马拉雅山搞700公里隧道并抽真空,利用磁悬浮原理达到20g的加速度从而克服地球引力,将运载物品的货舱送到天上。各领域专业人员都参加了讨论并认为方案是可行的,美国和德国也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那时都在研究怎么让隧道更短,怎么保证真空稳定,这个工程提案预算约需2万多亿人民币,负责部门考虑再三,最终没有立项。真空磁悬浮的确是无底洞,即使完成,考虑到用电量、维修费,哪个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票价?怎样形成路网?经济上成本太高,尤其是真空供电的过程,在这么高的速度下,对接入点要求非常严,需要非常快的触点,上海搞400多公里时速的磁悬浮触点坏的很快,而32公里长的线路更换一次花了3个亿。在更快的速度下,中间有很多接触点,不可靠的东西太多。对马斯克这个人我不太了解,但他研究的很多技术并不是他独创。现在我们很多年轻人在搞这个,跑来跟我说我们北京到台湾可以修真空磁悬浮隧道。我说做一段试验是有可能的,但仅就高速真空磁悬浮通道不允许有曲线的线位这一点来说该技术都不可行。300km/h的轨道高速,曲线半径>7000米;高速达到1500km/h时,从平面曲线和竖曲线的要求上看都无法实现。总之,技术上不可行,安全上不可行,可靠性不可行,经济上不可行,环境上更是不可行。靠兴趣去研究国家和人民不需要的东西,最后会一事无成,头破血流,毫无价值。现在很多媒体替美国人的创新进行宣传,但是光刺激神经的科研创新是没有用的。创新的方向非常重要,从磁悬浮转到轮轨,我们整整花了10年。从实验室到现实有太长的距离,科学家的思路只是思想专利,到实用阶段还要经过很多的验证分析。轮轨技术有100多年历史,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德国磁悬浮为什么放弃?就是满足不了安全、可靠、适用、经济八字方针,更因为没有财力支持。一套产业需要很多套人马,而现在中国一些人还在研究高速和低速磁悬浮,产生不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是有问题的,我希望这些有聪明才智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要学会站在前人经验和教训的肩上去创新,要找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项目去创新!(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梦恕)14631463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chuxiaohui环球时报146314638000011["9CaKrnJVsfA","9CaKrnJVrJd","9CaKrnJVrFc","9CaKrnJVrz3","9CaKrnJVrz2"]{"email":"chuxiaohui@huanqiu.com","name":"chuxiaohui"}
【环球时报报道】11日,特斯拉汽车公司创始人马斯克提出的“超级高铁”首次在户外测试推进系统,并达到其预定目标。一时间不少人误以为,真空磁悬浮技术已趋近成熟,“超级高铁”的梦想有望很快成为现实。但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吹牛。我到中国西南交大参观过他们搞的真空磁悬浮,基本处于室内概念性试验阶段。国家需要很好创新,但创新也需实事求是,要找到正确的方向。我们中国人尤其讲究实用,方向不对的创新也不能带来实际好处。一些人可能不太了解,美国也有很多伪科学,甚至比中国还多。美国人轮轨技术不如中国,就想搞真空,我们不能看到美国搞了就有失落感,盲目跟风而上。真空磁悬浮作为高速交通本身整体上是不可行的,更像是一种交通玩具,许多参数都是假想。我们一方面坚持轮轨技术,但对真空磁悬浮为什么不能应用进行研究也是有意义的。目前,中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并不落后,西南交大就在进行真空磁悬浮的可行性研究,这样就可以用自己研究的参数,拿出美国不科学的证据,防止美国不实事求是的忽悠。 交通的要求是安全、可靠、适用、经济。从安全上说,隧道抽成真空就很难做到,人来人往,双道门调压减压需花费大量时间。整个隧道的供电进出,牵引供电,高速下的制动技术,保证乘客的供氧、通风、安全及舒适更是关键问题。管道的直线和曲线如何形成交路,电器元件的绝缘可靠性,通讯信号控制系统如何在真空中实现等数十项技术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运营中也不能有任何问题,如果漏压断电,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么大的容器很难保证真空。真空管道一般是用于货物运输,不能拿人命关天的事情开玩笑。航空飞机宇航员要做超重减重试验,在超高速情况下,体力消耗很大,乘客能不能承受?因此真空磁悬浮在安全上不可行。更何况,磁场对人体是有伤害的,我坐了一次磁悬浮,几分钟下来就感觉不舒服。真空磁悬浮还处在幻想阶段,从幻想到设想、设计、室内和现场试验再到制造应用还差十多个步骤。从安全上说,中国研究人员对高铁的态度是很谨慎的。高铁发展经过了几十个阶段,一开始在室外试验场进行了上百次的安全可靠性试验,随后修建了北京到天津的高速列车和轨道技术、供电、牵引供电、信号、通风和自动闭塞装置、机车自动制动等系统的1:1运营试验段,接着又开展了中长路,长远路的网络运行试验。后来还是不敢大规模兴建,修建了从郑州到西安的线路,在加长情况下又出现了很多问题,之后再调整参数,修建了武汉到合肥的线路,等到隧道多了些,才相继开始了京沪1318km的设计、施工、制造直至半年之久的试运营,确保安全、可靠、使用、经济指标均达到后,最终才开通正式运营。这中间经过了多次反复的试验模拟,我们曾经试验过高铁瞬间加速到400km/h,可这只是个试验,在实际应用上是不敢喊口号的。而在运营中也要严格检测,修改各系统参数。整个过程是非常严格、精细的,不能有任何浮躁,这是责任,是对人民生命的责任和对科学的尊重。真空的高速列车基本不能用在日常交通上,因为交通牵扯人命,不能随便幻想。十二五时期,我们曾经考虑进一步利用太阳能发电,把6吨太阳能设备用真空磁悬浮传送到太空发电,这种设备3个月就能达到三峡的发电量。当时这个方案为了减少运输能耗,计划在喜马拉雅山搞700公里隧道并抽真空,利用磁悬浮原理达到20g的加速度从而克服地球引力,将运载物品的货舱送到天上。各领域专业人员都参加了讨论并认为方案是可行的,美国和德国也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那时都在研究怎么让隧道更短,怎么保证真空稳定,这个工程提案预算约需2万多亿人民币,负责部门考虑再三,最终没有立项。真空磁悬浮的确是无底洞,即使完成,考虑到用电量、维修费,哪个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票价?怎样形成路网?经济上成本太高,尤其是真空供电的过程,在这么高的速度下,对接入点要求非常严,需要非常快的触点,上海搞400多公里时速的磁悬浮触点坏的很快,而32公里长的线路更换一次花了3个亿。在更快的速度下,中间有很多接触点,不可靠的东西太多。对马斯克这个人我不太了解,但他研究的很多技术并不是他独创。现在我们很多年轻人在搞这个,跑来跟我说我们北京到台湾可以修真空磁悬浮隧道。我说做一段试验是有可能的,但仅就高速真空磁悬浮通道不允许有曲线的线位这一点来说该技术都不可行。300km/h的轨道高速,曲线半径>7000米;高速达到1500km/h时,从平面曲线和竖曲线的要求上看都无法实现。总之,技术上不可行,安全上不可行,可靠性不可行,经济上不可行,环境上更是不可行。靠兴趣去研究国家和人民不需要的东西,最后会一事无成,头破血流,毫无价值。现在很多媒体替美国人的创新进行宣传,但是光刺激神经的科研创新是没有用的。创新的方向非常重要,从磁悬浮转到轮轨,我们整整花了10年。从实验室到现实有太长的距离,科学家的思路只是思想专利,到实用阶段还要经过很多的验证分析。轮轨技术有100多年历史,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德国磁悬浮为什么放弃?就是满足不了安全、可靠、适用、经济八字方针,更因为没有财力支持。一套产业需要很多套人马,而现在中国一些人还在研究高速和低速磁悬浮,产生不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是有问题的,我希望这些有聪明才智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要学会站在前人经验和教训的肩上去创新,要找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项目去创新!(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