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QGA8 world.huanqiu.comarticle女性创业报道:小额贷款助力创业大梦想/e3pmh22ph/e3pn61ka0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谢意):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平均每天有1万多家公司创立,在中国总理李克强的号召下,一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前行的新动力。中国的女性也积极投身其中,在为自身争取更好生活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添砖加瓦。中国的女性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这些瓶颈通过哪些渠道能够得以解决?在里程碑式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二十周年之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分别走访了位于中国东西部的三座城市,为您讲述那里的女性创业的故事。一场小雨过后,在中国西南的贵州,山里的空气里透着秋初的微凉。铜仁市就坐落在这个内陆高原省份的东北部。女老板杨丽刚从市区一个印刷厂赶制完产品吊牌,便驱车十多公里来到市郊和平乡乡民聂淑珍家里。杨丽创办的公司刚刚申请下“黔绣”的产品品牌。她这次到和平乡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为这一品牌明年的规模化生产招募一批刺绣女工。而今年40岁的聂淑珍则是和平乡的种植大户,她所经营的350亩地在农忙时节能解决附近60多名妇女的就业问题,于是乡里干脆把妇女活动的基地“妇女之家”建在了她家里。 铜仁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全中国56个民族中的29个。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包括苗绣、土家绣在内的民族特色手工艺术品每年吸引的海内外游客数量高达2000多万人次。杨丽就出生在铜仁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大学毕业后,她曾在中国西部城市重庆打拼过一段时间。2009年,因为刚出生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杨丽不得不放弃了在高校任教的工作,回到家乡。面对孩子高昂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辞职在家的杨丽在省吃俭用的同时也做起了生意。但由于种种原因,她的第一次创业在2010年宣告失败,多年打拼的积蓄也付之东流。当时,她甚至都有轻生的念头。回想起5年前失败的创业经历,杨丽庆幸自己最终没有放弃希望,“女性创业比男性困难得多,而且要带着孩子,拖家带口的,有些事情是没办法规避,也没有办法两全,只有学会忍耐,学会坚强。有时候一扇门关上了,一定还有一扇窗是属于你的,所以还是要有美好的愿望和信心,这样才会越来越好。如果你觉得你被摧毁了,你就肯定被摧毁了,如果你还有一种生命力,说‘我不怕’,那么就一定还有希望的。”心存希望的杨丽在朋友和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慢慢开始重拾信心。杨丽自幼受到善于苗绣的祖母的熏陶,自己又有美术设计的专业背景。在专家的帮助下,她研究设计出了一种在经过烘干处理的完整叶脉上进行刺绣的方法,并凭借这种独特的“叶脉绣”获得了2011年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最高奖。这次成功,让杨丽再次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可是资金困难的问题却横在了她的前面。在了解到国家和当地的妇女小额贷款政策后,她便到当地妇联寻求帮助,“我们有妇联作为娘家,可以帮我们呼吁,还可以到妇联了解很多政策。还可以给我们很多帮助,创业辅导学习方面的帮助,还有国家贴息贷款政策,政策是必须要把握好的,这会助力创业。”“妇联”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简称,是中国最大的维护妇女权益的非政府组织,通过其遍布全国的各级基层组织来联络实现联络和团结妇女的纽带作用。在铜仁市妇联的的推荐下,杨丽获得了第一笔6万元(约合9450美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在当地开了一家手工小作坊,但订单量不大。为扩大规模,2012年,杨丽的公司又在当地妇联的推荐下申请到了2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从而消除了扩大生产的资金瓶颈,“这20万是救活我们的20万,(妇联)还给予我们招工培训的帮助。以前的市长,我们这么小的企业,给我们召开市长专题会,由妇联牵头,召集各部门来对我们进行帮助。”自2010年到今年6月,贵州省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达76亿元(约合11.95亿美元),近20万名城乡妇女获得贷款,这些贷款为她们的创业就业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贵州省妇联副主席周培芝介绍说:“(妇女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和项目。妇联在这(资金)方面主要是宣传(政策)发动(妇女),真的是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把政策宣传发动之后,妇联就是协助(金融部门)审核,积极向金融部门、人社部门推荐,一个是确实适合享受这个政策的人群,因为(政策)是扶贫扶弱,同时还要考察她(是否)能够有好的项目支撑,第三个(要考察)这个人在使用资金上(是否)有一定的经营头脑。”在和平乡,杨丽和聂淑珍的商讨还在继续。今年41岁的聂淑珍也是小贷政策的受益者。几年前,聂淑珍就靠两亩地维持1家6口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最初的时候,我只有自家的两亩地,家里面很穷,吃饭都吃不饱,穷到这个程度。”2011年,在当地发展规模化种养业的政策鼓励下,聂淑珍凭借着过硬的农业技能申请到一笔贷款,开始进行蔬菜规模化种植,短短几年种植规模便发展到如今的350亩。和平乡妇联负责人王慧英为了解决聂淑珍的资金问题,当时几乎天天在聂家和相关部门之间来回跑,“在农村,如果出现资金短缺,土地使用人可以把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也可以向扶贫部门申请补助或贴息贷款,还有一个‘妇惠家合’贴息贷款,妇女可以贷到8到10万。”根据中国今年9月份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中国为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实施鼓励妇女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2009年以来向城乡妇女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220.6亿元人民币(约合349.3亿美元),扶植和带动千万妇女创业就业。农村的夜幕似乎比城市降临得更快些,虫鸣鸟啼声中,山村的夜晚愈发寂静。聂淑珍家100多平米的院子只靠一支悬挂在二楼阳台外的白色节能灯泡照明。昏暗的灯光下,杨丽坐在院子中间的小板凳上,手拿一份用工合同与聂淑珍讨论着来年的项目。一边木屋的墙上挂着“妇女之家”的宣传海报,另外一边的田地已经按照当地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被规划为茄子田、白菜田和西红柿田等,让城里来的游客能够在此过把种菜和丰收的瘾,“咱们总理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的有这样一种好的氛围,全民创业。为什么要创业?就是带动身边更多人就业,再到发展。咱们国家现在政策好,比如在创业各方面的帮助,特别是女性创业这方面(的帮扶政策)。”1445231266000责编:千帆国际在线专稿1445231266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谢意):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平均每天有1万多家公司创立,在中国总理李克强的号召下,一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前行的新动力。中国的女性也积极投身其中,在为自身争取更好生活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添砖加瓦。中国的女性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这些瓶颈通过哪些渠道能够得以解决?在里程碑式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二十周年之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分别走访了位于中国东西部的三座城市,为您讲述那里的女性创业的故事。一场小雨过后,在中国西南的贵州,山里的空气里透着秋初的微凉。铜仁市就坐落在这个内陆高原省份的东北部。女老板杨丽刚从市区一个印刷厂赶制完产品吊牌,便驱车十多公里来到市郊和平乡乡民聂淑珍家里。杨丽创办的公司刚刚申请下“黔绣”的产品品牌。她这次到和平乡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为这一品牌明年的规模化生产招募一批刺绣女工。而今年40岁的聂淑珍则是和平乡的种植大户,她所经营的350亩地在农忙时节能解决附近60多名妇女的就业问题,于是乡里干脆把妇女活动的基地“妇女之家”建在了她家里。 铜仁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全中国56个民族中的29个。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包括苗绣、土家绣在内的民族特色手工艺术品每年吸引的海内外游客数量高达2000多万人次。杨丽就出生在铜仁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大学毕业后,她曾在中国西部城市重庆打拼过一段时间。2009年,因为刚出生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杨丽不得不放弃了在高校任教的工作,回到家乡。面对孩子高昂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辞职在家的杨丽在省吃俭用的同时也做起了生意。但由于种种原因,她的第一次创业在2010年宣告失败,多年打拼的积蓄也付之东流。当时,她甚至都有轻生的念头。回想起5年前失败的创业经历,杨丽庆幸自己最终没有放弃希望,“女性创业比男性困难得多,而且要带着孩子,拖家带口的,有些事情是没办法规避,也没有办法两全,只有学会忍耐,学会坚强。有时候一扇门关上了,一定还有一扇窗是属于你的,所以还是要有美好的愿望和信心,这样才会越来越好。如果你觉得你被摧毁了,你就肯定被摧毁了,如果你还有一种生命力,说‘我不怕’,那么就一定还有希望的。”心存希望的杨丽在朋友和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慢慢开始重拾信心。杨丽自幼受到善于苗绣的祖母的熏陶,自己又有美术设计的专业背景。在专家的帮助下,她研究设计出了一种在经过烘干处理的完整叶脉上进行刺绣的方法,并凭借这种独特的“叶脉绣”获得了2011年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最高奖。这次成功,让杨丽再次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可是资金困难的问题却横在了她的前面。在了解到国家和当地的妇女小额贷款政策后,她便到当地妇联寻求帮助,“我们有妇联作为娘家,可以帮我们呼吁,还可以到妇联了解很多政策。还可以给我们很多帮助,创业辅导学习方面的帮助,还有国家贴息贷款政策,政策是必须要把握好的,这会助力创业。”“妇联”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简称,是中国最大的维护妇女权益的非政府组织,通过其遍布全国的各级基层组织来联络实现联络和团结妇女的纽带作用。在铜仁市妇联的的推荐下,杨丽获得了第一笔6万元(约合9450美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在当地开了一家手工小作坊,但订单量不大。为扩大规模,2012年,杨丽的公司又在当地妇联的推荐下申请到了2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从而消除了扩大生产的资金瓶颈,“这20万是救活我们的20万,(妇联)还给予我们招工培训的帮助。以前的市长,我们这么小的企业,给我们召开市长专题会,由妇联牵头,召集各部门来对我们进行帮助。”自2010年到今年6月,贵州省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达76亿元(约合11.95亿美元),近20万名城乡妇女获得贷款,这些贷款为她们的创业就业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贵州省妇联副主席周培芝介绍说:“(妇女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和项目。妇联在这(资金)方面主要是宣传(政策)发动(妇女),真的是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把政策宣传发动之后,妇联就是协助(金融部门)审核,积极向金融部门、人社部门推荐,一个是确实适合享受这个政策的人群,因为(政策)是扶贫扶弱,同时还要考察她(是否)能够有好的项目支撑,第三个(要考察)这个人在使用资金上(是否)有一定的经营头脑。”在和平乡,杨丽和聂淑珍的商讨还在继续。今年41岁的聂淑珍也是小贷政策的受益者。几年前,聂淑珍就靠两亩地维持1家6口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最初的时候,我只有自家的两亩地,家里面很穷,吃饭都吃不饱,穷到这个程度。”2011年,在当地发展规模化种养业的政策鼓励下,聂淑珍凭借着过硬的农业技能申请到一笔贷款,开始进行蔬菜规模化种植,短短几年种植规模便发展到如今的350亩。和平乡妇联负责人王慧英为了解决聂淑珍的资金问题,当时几乎天天在聂家和相关部门之间来回跑,“在农村,如果出现资金短缺,土地使用人可以把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也可以向扶贫部门申请补助或贴息贷款,还有一个‘妇惠家合’贴息贷款,妇女可以贷到8到10万。”根据中国今年9月份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中国为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实施鼓励妇女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2009年以来向城乡妇女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220.6亿元人民币(约合349.3亿美元),扶植和带动千万妇女创业就业。农村的夜幕似乎比城市降临得更快些,虫鸣鸟啼声中,山村的夜晚愈发寂静。聂淑珍家100多平米的院子只靠一支悬挂在二楼阳台外的白色节能灯泡照明。昏暗的灯光下,杨丽坐在院子中间的小板凳上,手拿一份用工合同与聂淑珍讨论着来年的项目。一边木屋的墙上挂着“妇女之家”的宣传海报,另外一边的田地已经按照当地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被规划为茄子田、白菜田和西红柿田等,让城里来的游客能够在此过把种菜和丰收的瘾,“咱们总理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的有这样一种好的氛围,全民创业。为什么要创业?就是带动身边更多人就业,再到发展。咱们国家现在政策好,比如在创业各方面的帮助,特别是女性创业这方面(的帮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