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OY6A world.huanqiu.comarticle中企为吉尔吉斯斯坦打通“电力生命线” 海拔最高4000多米/e3pmh22ph/e3pmh2398本报记者 谢亚宏摄吉尔吉斯斯坦的巍峨群山中,云雾氤氲,阵阵山风带来秋天的寒意,但这丝毫抵挡不住人们如火的热情。8月28日上午,由中国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达特卡—克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仪式在吉东北部小镇克明举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史大刚以及20多国驻吉使节等出席。该工程是中吉两国迄今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施工线路长达400多千米,贯穿吉南北全境,是吉全国第一条电力大动脉,堪称吉国“电力生命线”。在竣工仪式上,阿坦巴耶夫特别感谢中国政府和新疆特变电工为吉电力建设和吉中友好所作的卓越贡献。他表示,这一工程在吉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项目建成后,该国实现了能源供应独立自主,源源不断的电力得以输送至北部电力短缺地区,未来甚至可以输送至国外创汇。 吉尔吉斯斯坦高山林立,水利资源丰富,但囿于基础设施落后,此前其南部水电站发的电需绕道邻国才能输送至吉其他地区。此外,在冬季,吉全国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极大制约了国家安全及经济发展。早在苏联解体前,吉就计划建立全境电网,但直到获得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提供的优惠贷款后,该项目才真正付诸实施,于2012年8月开工。为保证达特卡—克明输变电项目尽快落实,吉政府专门颁布政府令,对项目相关设备进口免征关税,并为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办理提供便利。阿坦巴耶夫此前已3次视察项目。新疆特变电工驻吉尔吉斯斯坦办事处主任助理吕轶谦告诉本报记者,总统4次莅临,充分说明了吉政府对输变电项目的重视。达特卡—克明输变电项目是世界上施工环境和条件最艰苦的电力工程之一,工程区域中的80%处于长年积雪的崇山峻岭和偏僻荒寂的无人区、无路区,最高海拔达4000多米。在项目进行招投标时,英美等国的企业也曾竞相咨询,但在实地考察后纷纷打了退堂鼓。新疆特变电工凭借丰富的高海拔作业经验,迎难而上,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如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在施工点配备氧气和医务人员等。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项目工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3年来,特变电工投入2000多人员和上百台大型机械设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世界一流的设计、技术和装备,提前半年完成项目建设。这项贯通吉国南北的电网工程,成为吉民众的“幸福工程”。83岁的克明老镇长埃明在竣工仪式上激动地说:“实现国家电网独立和满足各地电力供应,是全国人民的梦想,是百姓走向幸福生活的福音。今天亲眼看到了这项工程在家乡建成,高兴的心情难以形容。”即将在克明变电站工作的博罗特告诉本报记者,在与中方人员同甘共苦的建设过程中,他不仅学到了技术,更见识到了中国人的勤奋与敬业。“这个项目象征着吉中人民的友谊,相信它将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新疆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对本报记者表示,企业在吉采用了最节能环保、最安全稳定的先进技术,在实现吉电力、能源独立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用实际行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目前,特变电工正在加紧进行比什凯克热电厂改扩建工程,2017年底竣工后,将为100万吉首都人民送去温暖和光明。”张新信心满满地说。(本报比什凯克8月29日电)1440894060000责编:王一人民日报144089406000011["9CaKrnJNBma","9CaKrnJNybK","9CaKrnJNxRS","9CaKrnJNxAk","9CaKrnJMc0o"]//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0830/20150830082257226.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本报记者 谢亚宏摄吉尔吉斯斯坦的巍峨群山中,云雾氤氲,阵阵山风带来秋天的寒意,但这丝毫抵挡不住人们如火的热情。8月28日上午,由中国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达特卡—克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仪式在吉东北部小镇克明举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史大刚以及20多国驻吉使节等出席。该工程是中吉两国迄今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施工线路长达400多千米,贯穿吉南北全境,是吉全国第一条电力大动脉,堪称吉国“电力生命线”。在竣工仪式上,阿坦巴耶夫特别感谢中国政府和新疆特变电工为吉电力建设和吉中友好所作的卓越贡献。他表示,这一工程在吉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项目建成后,该国实现了能源供应独立自主,源源不断的电力得以输送至北部电力短缺地区,未来甚至可以输送至国外创汇。 吉尔吉斯斯坦高山林立,水利资源丰富,但囿于基础设施落后,此前其南部水电站发的电需绕道邻国才能输送至吉其他地区。此外,在冬季,吉全国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极大制约了国家安全及经济发展。早在苏联解体前,吉就计划建立全境电网,但直到获得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提供的优惠贷款后,该项目才真正付诸实施,于2012年8月开工。为保证达特卡—克明输变电项目尽快落实,吉政府专门颁布政府令,对项目相关设备进口免征关税,并为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办理提供便利。阿坦巴耶夫此前已3次视察项目。新疆特变电工驻吉尔吉斯斯坦办事处主任助理吕轶谦告诉本报记者,总统4次莅临,充分说明了吉政府对输变电项目的重视。达特卡—克明输变电项目是世界上施工环境和条件最艰苦的电力工程之一,工程区域中的80%处于长年积雪的崇山峻岭和偏僻荒寂的无人区、无路区,最高海拔达4000多米。在项目进行招投标时,英美等国的企业也曾竞相咨询,但在实地考察后纷纷打了退堂鼓。新疆特变电工凭借丰富的高海拔作业经验,迎难而上,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如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在施工点配备氧气和医务人员等。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项目工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3年来,特变电工投入2000多人员和上百台大型机械设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世界一流的设计、技术和装备,提前半年完成项目建设。这项贯通吉国南北的电网工程,成为吉民众的“幸福工程”。83岁的克明老镇长埃明在竣工仪式上激动地说:“实现国家电网独立和满足各地电力供应,是全国人民的梦想,是百姓走向幸福生活的福音。今天亲眼看到了这项工程在家乡建成,高兴的心情难以形容。”即将在克明变电站工作的博罗特告诉本报记者,在与中方人员同甘共苦的建设过程中,他不仅学到了技术,更见识到了中国人的勤奋与敬业。“这个项目象征着吉中人民的友谊,相信它将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新疆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对本报记者表示,企业在吉采用了最节能环保、最安全稳定的先进技术,在实现吉电力、能源独立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用实际行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目前,特变电工正在加紧进行比什凯克热电厂改扩建工程,2017年底竣工后,将为100万吉首都人民送去温暖和光明。”张新信心满满地说。(本报比什凯克8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