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Mw8R world.huanqiu.comarticle全景展示英阿马岛血战(组图)/e3pmh22ph/e3pn61ka0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英国人称福克兰群岛战争或福克兰海战,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长达七十四天的战争造成很大的伤亡,其中255名英军、649名阿军、三名福克兰居民付出生命。这组图集将向大家展示这一场战争。图为马岛战争后凯旋的英军无敌号航母。1981年底,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不久,阿军方制定了旨在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一行60人,根据同英方的协议,在商人达维多夫率领下,乘海军运输船来到南乔治亚岛利斯港,拆除一个旧鲸鱼加工厂。上岛工人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图为1982年4月13日,阿根廷军队占领马岛不久之后开始向岛上运送军用物资。1982年4月1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数万阿根廷人聚集在五月广场集会支持总统加尔铁里波尔多在马岛发动的战争。 3月22日,英国外交部就此事自阿根廷提出抗议照会。次日,阿根廷军人执政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应付事变问题,作出了将“罗萨里奥行动”计划付诸执行的决策。3月26日,阿根廷出动3支海军特混舰队,分别于4月2日和3日实施登陆突击行动,一举夺取了马岛等3个群岛。图为1982年4月13日,占领马岛后不久,阿根廷士兵在商店购买明信片。1982年4月在斯坦利港,阿根廷士兵读报纸。对阿根廷的行动英国作出了迅速反应。马岛被占当日下午,英国政府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作出了同阿根廷断交,并派出特混舰队收复失地的决定。4月3日,英国成立了以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战时内阁决定,成立联合作战司令部,并在其下建立第三一七特混舰队司令部、登陆部队司令部和第三二四潜艇特混部队司令部,具体负责收复马岛的作战行动。图为英军特混舰队无敌号航母水兵的轻松一刻,航母航向马岛。英国国防部和海军的计划是:出动各型海军舰船61艘,约49万吨。同时,为了满足从英国本土到马岛长途补给的需要,还制定了征用商船的计划。经过3天的紧张工作,特混舰队第一梯队于4月5日由英本土各港口和直布罗陀出航。国防部于同日发布了经英国女王签署的征用商船的命令。被征用各类商船达67艘,100余万吨。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英国于4月7日宣布,自4月12日格林威治时间4时起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域实行海上封锁。图为英军航母机库里的“海鹞”式战机。针对英国的反应,阿根廷也进入了占岛后的战略展开阶段。其总的意图是,以向岛上增兵的行动压制英国的强硬态度,迫使英国接受既成事实。为此,阿根廷完善了岛上的行政和作战指挥机构,成立了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从4月2日到12日,从海上和空中向马岛紧急空运人员和物资,使岛上兵力达到1.3万人。阿军还按照东重西轻,即重点防守地处马岛最东面的首府斯坦利港的原则,建立了防御部署。图为1982年,马岛上的阿根廷军人。从1982年4月下旬开始,英国军队就开始不断登陆马岛,开始向跟阿根廷军队作战。针对英国的意图,阿根廷总的指导思想则是通过战争动员和一系列备战措施,做好抗击英军的准备,以坚决的迎战姿态迫使英国放弃军事行动。图为英军。1982年5月4日,祭奠海战中丧生的阿根廷水兵。作为反击,阿出动海军航空兵寻击英舰。5月4日上午,阿海军航空兵3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以法制“飞鱼”式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图为被飞鱼导弹击中的谢菲尔德号.谢菲尔德号沉没后获救的船员。5月7日,英特混舰队指挥部最后通过了“萨顿”两栖登陆计划。5月12日,作为特混舰队后续部队的第五步兵旅乘“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从南安普敦启程,开赴战区。5月11至14日,英军特种部队“特别舟艇中队”的突击队员又摧毁了英选定登陆点附近的贝卜尔岛上的机场等目标。图为1982年5月21日,阿根廷军队丢弃的钢盔。英军选定的登陆点位于同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相反的马岛东岛的最西端。从此登陆,需先进入马岛东西两岛间的福克兰海峡,上岛后又需向东前进80多公里,才能抵近斯坦利港。图为斯坦利港遭受了战火的破坏,道路上是一对阿根廷俘虏。5月20日,英国登陆突击编队完成集结。21日凌晨,登陆行动全面展开,至上午10时许,第一批2800名官兵和大部分装备已上陆完毕。部队上陆后,立即构筑了防御阵地,并以舰炮及各种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组成了防空火力网。图为1982年05月25日,马岛上的英军和他的导弹。正在沉没的考文垂号。1982年5月,在马岛作战的阿根廷炮兵。英军在猛烈的空袭下,继续扩大登陆成果,至5月25日晚,第一梯队5000多人连同3.2万多吨作战物资全部上陆完毕,登陆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从这时起,激烈的战斗就从海上移到了陆地。图为1982年5月,一架被击落的英军军机残骸。英军行动开始后,南北两路分别于5月31日和29日到达斯坦利港外围指定地域。后续部队第五步兵旅则于5月30日在登陆点上陆,并于6月10日辗转进入总攻阵地。图为阿根廷战俘。6月11日黄昏,英军两个旅共8个营向阿军主阵地发起总攻。经3天激战,于14日晨突破了阿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图为1982年6月16日,阿根廷军队丢弃的武器,当天阿根廷军队首长向英军投降。14日下午,英军登陆部队司令官穆尔少将同阿根廷守岛部队司令官梅嫩德斯少将举行会晤,同意自格林威治时间当日19时起实行正式停火。6月19日,英特混舰队的一支特混小队又夺取了南桑德韦奇岛。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图为阿根廷守军投降。1982年6月17日在斯坦利港,一队阿根廷俘虏,整个战争期间超过11000阿根廷人被俘。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领土主权争夺战。这场战争在战争指导、战争动员等方面都给予人们以深刻启示,但最重要的是它展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给战争,主要是海战带来的变化。,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特混舰队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英国海军潜艇用“虎鱼”式鱼雷击沉了阿根廷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传统海战“大炮巨舰”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图为英军凯旋回家。1435549425000责编:千帆新华网1435549425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英国人称福克兰群岛战争或福克兰海战,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长达七十四天的战争造成很大的伤亡,其中255名英军、649名阿军、三名福克兰居民付出生命。这组图集将向大家展示这一场战争。图为马岛战争后凯旋的英军无敌号航母。1981年底,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不久,阿军方制定了旨在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一行60人,根据同英方的协议,在商人达维多夫率领下,乘海军运输船来到南乔治亚岛利斯港,拆除一个旧鲸鱼加工厂。上岛工人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图为1982年4月13日,阿根廷军队占领马岛不久之后开始向岛上运送军用物资。1982年4月1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数万阿根廷人聚集在五月广场集会支持总统加尔铁里波尔多在马岛发动的战争。 3月22日,英国外交部就此事自阿根廷提出抗议照会。次日,阿根廷军人执政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应付事变问题,作出了将“罗萨里奥行动”计划付诸执行的决策。3月26日,阿根廷出动3支海军特混舰队,分别于4月2日和3日实施登陆突击行动,一举夺取了马岛等3个群岛。图为1982年4月13日,占领马岛后不久,阿根廷士兵在商店购买明信片。1982年4月在斯坦利港,阿根廷士兵读报纸。对阿根廷的行动英国作出了迅速反应。马岛被占当日下午,英国政府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作出了同阿根廷断交,并派出特混舰队收复失地的决定。4月3日,英国成立了以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战时内阁决定,成立联合作战司令部,并在其下建立第三一七特混舰队司令部、登陆部队司令部和第三二四潜艇特混部队司令部,具体负责收复马岛的作战行动。图为英军特混舰队无敌号航母水兵的轻松一刻,航母航向马岛。英国国防部和海军的计划是:出动各型海军舰船61艘,约49万吨。同时,为了满足从英国本土到马岛长途补给的需要,还制定了征用商船的计划。经过3天的紧张工作,特混舰队第一梯队于4月5日由英本土各港口和直布罗陀出航。国防部于同日发布了经英国女王签署的征用商船的命令。被征用各类商船达67艘,100余万吨。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英国于4月7日宣布,自4月12日格林威治时间4时起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域实行海上封锁。图为英军航母机库里的“海鹞”式战机。针对英国的反应,阿根廷也进入了占岛后的战略展开阶段。其总的意图是,以向岛上增兵的行动压制英国的强硬态度,迫使英国接受既成事实。为此,阿根廷完善了岛上的行政和作战指挥机构,成立了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从4月2日到12日,从海上和空中向马岛紧急空运人员和物资,使岛上兵力达到1.3万人。阿军还按照东重西轻,即重点防守地处马岛最东面的首府斯坦利港的原则,建立了防御部署。图为1982年,马岛上的阿根廷军人。从1982年4月下旬开始,英国军队就开始不断登陆马岛,开始向跟阿根廷军队作战。针对英国的意图,阿根廷总的指导思想则是通过战争动员和一系列备战措施,做好抗击英军的准备,以坚决的迎战姿态迫使英国放弃军事行动。图为英军。1982年5月4日,祭奠海战中丧生的阿根廷水兵。作为反击,阿出动海军航空兵寻击英舰。5月4日上午,阿海军航空兵3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以法制“飞鱼”式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图为被飞鱼导弹击中的谢菲尔德号.谢菲尔德号沉没后获救的船员。5月7日,英特混舰队指挥部最后通过了“萨顿”两栖登陆计划。5月12日,作为特混舰队后续部队的第五步兵旅乘“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从南安普敦启程,开赴战区。5月11至14日,英军特种部队“特别舟艇中队”的突击队员又摧毁了英选定登陆点附近的贝卜尔岛上的机场等目标。图为1982年5月21日,阿根廷军队丢弃的钢盔。英军选定的登陆点位于同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相反的马岛东岛的最西端。从此登陆,需先进入马岛东西两岛间的福克兰海峡,上岛后又需向东前进80多公里,才能抵近斯坦利港。图为斯坦利港遭受了战火的破坏,道路上是一对阿根廷俘虏。5月20日,英国登陆突击编队完成集结。21日凌晨,登陆行动全面展开,至上午10时许,第一批2800名官兵和大部分装备已上陆完毕。部队上陆后,立即构筑了防御阵地,并以舰炮及各种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组成了防空火力网。图为1982年05月25日,马岛上的英军和他的导弹。正在沉没的考文垂号。1982年5月,在马岛作战的阿根廷炮兵。英军在猛烈的空袭下,继续扩大登陆成果,至5月25日晚,第一梯队5000多人连同3.2万多吨作战物资全部上陆完毕,登陆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从这时起,激烈的战斗就从海上移到了陆地。图为1982年5月,一架被击落的英军军机残骸。英军行动开始后,南北两路分别于5月31日和29日到达斯坦利港外围指定地域。后续部队第五步兵旅则于5月30日在登陆点上陆,并于6月10日辗转进入总攻阵地。图为阿根廷战俘。6月11日黄昏,英军两个旅共8个营向阿军主阵地发起总攻。经3天激战,于14日晨突破了阿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图为1982年6月16日,阿根廷军队丢弃的武器,当天阿根廷军队首长向英军投降。14日下午,英军登陆部队司令官穆尔少将同阿根廷守岛部队司令官梅嫩德斯少将举行会晤,同意自格林威治时间当日19时起实行正式停火。6月19日,英特混舰队的一支特混小队又夺取了南桑德韦奇岛。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图为阿根廷守军投降。1982年6月17日在斯坦利港,一队阿根廷俘虏,整个战争期间超过11000阿根廷人被俘。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领土主权争夺战。这场战争在战争指导、战争动员等方面都给予人们以深刻启示,但最重要的是它展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给战争,主要是海战带来的变化。,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特混舰队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英国海军潜艇用“虎鱼”式鱼雷击沉了阿根廷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传统海战“大炮巨舰”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图为英军凯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