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LiJ8 world.huanqiu.comarticle中秘友谊土豆牵 走进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e3pmh22ph/e3pn61ka0欢迎来到国际马铃薯中心原标题:中秘友谊土豆牵 走进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宇):作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马铃薯原产于秘鲁南部地区。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左右,秘鲁就开始了人工种植马铃薯的历史,至今这里仍保留着3000多种马铃薯,是世界上拥有马铃薯品种最多的国家。为了纪念马铃薯起源于此,1971年,国际马铃薯中心在秘鲁首都利马成立。那么,普普通通的马铃薯究竟有什么“能耐”需要专门成立一个专业机构进行科学研究呢?对此,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奥斯卡·奥尔蒂斯博士和记者解释说:如今世界上有10亿多居民食用马铃薯,这种粮食作物在发展中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种植,因此马铃薯成为了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马铃薯本身容易成活的特点让它可以在较为寒冷、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种植,并且能够在3、4个月内快速成熟。对于贫困地区的居民来说,这种粮食作物成为了解决他们温饱问题的最佳选择。据了解,马铃薯在秘鲁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安第斯山区,那里终年气候寒冷、平均温度15摄氏度,马铃薯也就渐渐成为了当年拉美地区,特别是山区居民的主要食物。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印加帝国时期,马铃薯已经成为拉美山地普遍种植的主要作物。直到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殖民者将这种作物带回欧洲,并被欧洲殖民者、探险家和商人们带到了世界各地。 上个世纪40年代,当时的南美洲出现了一系列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问题。从那时起,国际上就开始了合作交流,筹集资金,通过科研的方法来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状况。到了60年代初期,专门的农业科研机构应运而生。考虑到秘鲁与美国在马铃薯领域有着很好的合作,而且秘鲁又正好是马铃薯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这对科学研究培育新品种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原因,国际马铃薯中心在利马成立。正因如此,妥善保存各种马铃薯样本成为了国际马铃薯中心科研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点所在。在中心里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基因资源库,这里保存着4000多种马铃薯样本。记者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换上防护服进入到了这个不大的房间:一排排金属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满了不计其数的试管。每个试管外壁都贴有标签,上面标记着马铃薯品种,培养时间等信息,如果想查到更为详细的信息,还可以直接扫描上面的条形码,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幼苗就保存在其中。在终年恒定低温的控制下,这些幼苗要长大到充满试管的长度平均需要两年时间。两年后,这些长大的幼苗会被转移出基因资源库。在科研人员的细心筛选下,挑出其中的种子放入新试管中,重新开始又一轮培育。整个资源库就像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不间断培育着各个品种的马铃薯,保证每个品种都能完整、健康地保留下来。除了保存既有品种,开发新品种的马铃薯也是中心重要的一项工作,更抗旱、更防病虫害、更有营养、更高产等不同特性的新品种在这里应运而生。截至目前,经过专业人员研发出的100多个新品种马铃薯从这里出发前往全球各地,在相应地区进行种植。致力于马铃薯科学研究的国际马铃薯中心除了秘鲁总部外,在非洲、亚洲多国均设有地区办公室,在中国也不例外。据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介绍,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虽然当时中国的马铃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基础工作做得很好,吸引了秘鲁方面的关注,自此拉开了两国在马铃薯领域的交往与合作。1985年,国际马铃薯中心正式决定在北京设立联络处,两国之间开展了各类形式的合作,主要合作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品质资源的引进和品种的选育,国际马铃薯中心资源库中的许多品种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些品种为中国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两国共同培育出许多马铃薯的新品种,而这些新品种已经占到中国常用品种的三分之一;第二,引进和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大概有15、16个新技术和新技术的组合在中国得到应用和推广,在我国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技术人才的交流极大促进了国内专业人才的发展和成长。而经过马铃薯中心短期培训或学位培训的人才已经在中国马铃薯科研领域扮演起领军人物的角色。去年,国际马铃薯中心公布了2014年——2023年的十年规划,提出了六大战略目标,其中多项战略与亚洲、与中国的马铃薯发展密切相关。例如,国际马铃薯中心提出希望在亚洲、中国发展早熟型马铃薯来解决生产问题。据卢肖平博士介绍,发展早熟型的马铃薯可以增加我国南方冬闲田的使用率,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随着中秘两国三十多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2010年,中国与国际马铃薯中心正式签署了设立亚太中心的东道国协议。而2015年的7月,我国还将在北京承办世界马铃薯大会,这是每三年一次的国际马铃薯界的盛会,喜欢吃土豆的同学到时可别忘记来尝尝鲜啊。世界上有四千多种马铃薯到了秘鲁才知道,原来薯片可以有这么多种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基因资源库这里保存着四千多种马铃薯幼苗试管外壁标记着马铃薯品种、种植日期等信息,通过条形码还可以查到更多详细信息在恒定温度的控制下,这些幼苗平均需要两年时间才能长大到试管的长度两年后,幼苗会被转移出资源库科研人员会将试管中的种子取出,放入新试管继续培育整个基因资源库就像是一个不间断培育马铃薯的循环系统1432307361000责编:千帆国际在线专稿1432307361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欢迎来到国际马铃薯中心原标题:中秘友谊土豆牵 走进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宇):作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马铃薯原产于秘鲁南部地区。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左右,秘鲁就开始了人工种植马铃薯的历史,至今这里仍保留着3000多种马铃薯,是世界上拥有马铃薯品种最多的国家。为了纪念马铃薯起源于此,1971年,国际马铃薯中心在秘鲁首都利马成立。那么,普普通通的马铃薯究竟有什么“能耐”需要专门成立一个专业机构进行科学研究呢?对此,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奥斯卡·奥尔蒂斯博士和记者解释说:如今世界上有10亿多居民食用马铃薯,这种粮食作物在发展中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种植,因此马铃薯成为了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马铃薯本身容易成活的特点让它可以在较为寒冷、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种植,并且能够在3、4个月内快速成熟。对于贫困地区的居民来说,这种粮食作物成为了解决他们温饱问题的最佳选择。据了解,马铃薯在秘鲁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安第斯山区,那里终年气候寒冷、平均温度15摄氏度,马铃薯也就渐渐成为了当年拉美地区,特别是山区居民的主要食物。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印加帝国时期,马铃薯已经成为拉美山地普遍种植的主要作物。直到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殖民者将这种作物带回欧洲,并被欧洲殖民者、探险家和商人们带到了世界各地。 上个世纪40年代,当时的南美洲出现了一系列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问题。从那时起,国际上就开始了合作交流,筹集资金,通过科研的方法来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状况。到了60年代初期,专门的农业科研机构应运而生。考虑到秘鲁与美国在马铃薯领域有着很好的合作,而且秘鲁又正好是马铃薯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这对科学研究培育新品种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原因,国际马铃薯中心在利马成立。正因如此,妥善保存各种马铃薯样本成为了国际马铃薯中心科研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点所在。在中心里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基因资源库,这里保存着4000多种马铃薯样本。记者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换上防护服进入到了这个不大的房间:一排排金属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满了不计其数的试管。每个试管外壁都贴有标签,上面标记着马铃薯品种,培养时间等信息,如果想查到更为详细的信息,还可以直接扫描上面的条形码,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幼苗就保存在其中。在终年恒定低温的控制下,这些幼苗要长大到充满试管的长度平均需要两年时间。两年后,这些长大的幼苗会被转移出基因资源库。在科研人员的细心筛选下,挑出其中的种子放入新试管中,重新开始又一轮培育。整个资源库就像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不间断培育着各个品种的马铃薯,保证每个品种都能完整、健康地保留下来。除了保存既有品种,开发新品种的马铃薯也是中心重要的一项工作,更抗旱、更防病虫害、更有营养、更高产等不同特性的新品种在这里应运而生。截至目前,经过专业人员研发出的100多个新品种马铃薯从这里出发前往全球各地,在相应地区进行种植。致力于马铃薯科学研究的国际马铃薯中心除了秘鲁总部外,在非洲、亚洲多国均设有地区办公室,在中国也不例外。据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介绍,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虽然当时中国的马铃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基础工作做得很好,吸引了秘鲁方面的关注,自此拉开了两国在马铃薯领域的交往与合作。1985年,国际马铃薯中心正式决定在北京设立联络处,两国之间开展了各类形式的合作,主要合作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品质资源的引进和品种的选育,国际马铃薯中心资源库中的许多品种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些品种为中国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两国共同培育出许多马铃薯的新品种,而这些新品种已经占到中国常用品种的三分之一;第二,引进和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大概有15、16个新技术和新技术的组合在中国得到应用和推广,在我国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技术人才的交流极大促进了国内专业人才的发展和成长。而经过马铃薯中心短期培训或学位培训的人才已经在中国马铃薯科研领域扮演起领军人物的角色。去年,国际马铃薯中心公布了2014年——2023年的十年规划,提出了六大战略目标,其中多项战略与亚洲、与中国的马铃薯发展密切相关。例如,国际马铃薯中心提出希望在亚洲、中国发展早熟型马铃薯来解决生产问题。据卢肖平博士介绍,发展早熟型的马铃薯可以增加我国南方冬闲田的使用率,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随着中秘两国三十多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2010年,中国与国际马铃薯中心正式签署了设立亚太中心的东道国协议。而2015年的7月,我国还将在北京承办世界马铃薯大会,这是每三年一次的国际马铃薯界的盛会,喜欢吃土豆的同学到时可别忘记来尝尝鲜啊。世界上有四千多种马铃薯到了秘鲁才知道,原来薯片可以有这么多种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基因资源库这里保存着四千多种马铃薯幼苗试管外壁标记着马铃薯品种、种植日期等信息,通过条形码还可以查到更多详细信息在恒定温度的控制下,这些幼苗平均需要两年时间才能长大到试管的长度两年后,幼苗会被转移出资源库科研人员会将试管中的种子取出,放入新试管继续培育整个基因资源库就像是一个不间断培育马铃薯的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