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JyKU world.huanqiu.comarticle美国变“内向”,进入“韬光养晦”时代?/e3pmh22ph/e3pn61ka0=====美国变“内向”: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国内====美国总统奥巴马 (资料图)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奥巴马将经济振兴和社会变革计划置于首位,需要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国内,国防军费也要相应缩减。奥巴马最重要的外交调整,是将对外战略的主要关注点从以反恐、防扩散为中心的军事安全议题,转移到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为中心的经济安全议题。虽然从世界各大国硬实力消长和自身发展的角度看,美国并没有走上国力衰落的不归之路,但美国对全球政治事务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却是不争事实。究其原因,一是美国的欧洲盟友实力受损,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西方整体力量及影响力下跌。二是中国等新兴大国力量和国际影响快速上升。三是在网络化时代国家权力分散下移,全球治理问题日益复杂,美国在反恐、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问题上掌控国际规则的能力受到削弱。四是美国集中精力于国内事务,干预外部事务的信心和动力减弱。近来美国经济势头强劲,更多依靠的是内需而非国际市场,这更加强了美国的“内向”趋势。>>>点击详细徐长银(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奥巴马在最后这两年里任期内,会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上,而不是外交。奥巴马在今后两年如果不受干扰、坚定不移地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振兴美国经济上,无疑将会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很有可能获得好彩头,为自己的两届总统任期留下一些印记。>>>点击详细从外交动作看奥巴马的“遗产”美媒:奥巴马外交政策为何如此糟糕奥巴马的新国家安全战略:外交上“不做蠢事”=========美国会“韬光养晦”到何时?======不过,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必须遵守美国的“道统”。美国不会放弃它的全球霸权图谋,但其谋求霸权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既有力不从心的一面,也有自愿收缩的一面。奥巴马在执政的最后两年,在坚持美国“道统”的同时,也许还会继续“韬光养晦”下去。问题在于,美国全球战略的上述调整是奥巴马两个任期内的特殊行为方式,还是代表了一种长远趋势? 这个问题需要从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去分析。在国内,部分美国战略家和舆论不满于奥巴马政府“转向亚洲”的想法,认为欧洲同美国的政治文化联系远远重于亚洲;犹太裔和宗教色彩浓厚的美国人,也把大中东地区(尤其是以色列)视为核心关注。还有人指责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过于“宽容”,“养虎为患”。还有人批评奥巴马对俄罗斯过于软弱,在中东问题上进退失据,让“伊斯兰国”等激进势力坐大,等等。至少在现阶段,这些反对意见尚难动摇奥巴马的外交路线。但是两年之后,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入主白宫,肯定都要修正奥巴马主义。即使不是完全放弃“韬光养晦”,至少也需要显得更加积极,更加强硬,更加敢做敢为。不过,奥巴马的继任者不大可能否定他的中心理念,即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科技教育而非对外扩张上。过去六年来,全球经济在缓慢复苏,中东发生冲突动乱以及极端势力异军突起,还有乌克兰危机、南海领土争端、中日关系紧张等所谓“地缘政治回归”现象,都未从根本上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但是,当出现重大危机时,“韬光养晦”原则将受到严重考验。首先,美国要劝说其盟国为了它们的自身利益而冲锋陷阵(如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美国站在背后指挥,这是很难做到的。其次,不少国际观察家担心,由于美中实力此消彼长,多数东亚国家可能在美中之间“脚踩两只船”,甚至最终倒向中国一边。美国所谓的“大战略”谋划,只能根据世界这样一个不断变动的“大棋局”和自己手中掌握的一些“棋子”,设想行动的原则。它所做的战略决策,更像是“顺势而为”,甚至时而被国际事件推向有损于其长远利益的错误方向。奥巴马主义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以延续,主要取决于世界大势,也取决于突发事件和美国以外的行为体的所作所为。美国的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和战略目标,只决定了它想做什么,有能力做什么;而实际上它将要做什么,更多地决定于外部世界将如何发展,以及外部行为体将对美国做什么。也就是说,外部世界和美国本身共同决定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可塑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战略定位和对美政策可谓举足轻重。1428053339000责编:千帆新华网1428053339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美国变“内向”: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国内====美国总统奥巴马 (资料图)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奥巴马将经济振兴和社会变革计划置于首位,需要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国内,国防军费也要相应缩减。奥巴马最重要的外交调整,是将对外战略的主要关注点从以反恐、防扩散为中心的军事安全议题,转移到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为中心的经济安全议题。虽然从世界各大国硬实力消长和自身发展的角度看,美国并没有走上国力衰落的不归之路,但美国对全球政治事务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却是不争事实。究其原因,一是美国的欧洲盟友实力受损,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西方整体力量及影响力下跌。二是中国等新兴大国力量和国际影响快速上升。三是在网络化时代国家权力分散下移,全球治理问题日益复杂,美国在反恐、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问题上掌控国际规则的能力受到削弱。四是美国集中精力于国内事务,干预外部事务的信心和动力减弱。近来美国经济势头强劲,更多依靠的是内需而非国际市场,这更加强了美国的“内向”趋势。>>>点击详细徐长银(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奥巴马在最后这两年里任期内,会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上,而不是外交。奥巴马在今后两年如果不受干扰、坚定不移地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振兴美国经济上,无疑将会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很有可能获得好彩头,为自己的两届总统任期留下一些印记。>>>点击详细从外交动作看奥巴马的“遗产”美媒:奥巴马外交政策为何如此糟糕奥巴马的新国家安全战略:外交上“不做蠢事”=========美国会“韬光养晦”到何时?======不过,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必须遵守美国的“道统”。美国不会放弃它的全球霸权图谋,但其谋求霸权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既有力不从心的一面,也有自愿收缩的一面。奥巴马在执政的最后两年,在坚持美国“道统”的同时,也许还会继续“韬光养晦”下去。问题在于,美国全球战略的上述调整是奥巴马两个任期内的特殊行为方式,还是代表了一种长远趋势? 这个问题需要从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去分析。在国内,部分美国战略家和舆论不满于奥巴马政府“转向亚洲”的想法,认为欧洲同美国的政治文化联系远远重于亚洲;犹太裔和宗教色彩浓厚的美国人,也把大中东地区(尤其是以色列)视为核心关注。还有人指责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过于“宽容”,“养虎为患”。还有人批评奥巴马对俄罗斯过于软弱,在中东问题上进退失据,让“伊斯兰国”等激进势力坐大,等等。至少在现阶段,这些反对意见尚难动摇奥巴马的外交路线。但是两年之后,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入主白宫,肯定都要修正奥巴马主义。即使不是完全放弃“韬光养晦”,至少也需要显得更加积极,更加强硬,更加敢做敢为。不过,奥巴马的继任者不大可能否定他的中心理念,即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科技教育而非对外扩张上。过去六年来,全球经济在缓慢复苏,中东发生冲突动乱以及极端势力异军突起,还有乌克兰危机、南海领土争端、中日关系紧张等所谓“地缘政治回归”现象,都未从根本上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但是,当出现重大危机时,“韬光养晦”原则将受到严重考验。首先,美国要劝说其盟国为了它们的自身利益而冲锋陷阵(如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美国站在背后指挥,这是很难做到的。其次,不少国际观察家担心,由于美中实力此消彼长,多数东亚国家可能在美中之间“脚踩两只船”,甚至最终倒向中国一边。美国所谓的“大战略”谋划,只能根据世界这样一个不断变动的“大棋局”和自己手中掌握的一些“棋子”,设想行动的原则。它所做的战略决策,更像是“顺势而为”,甚至时而被国际事件推向有损于其长远利益的错误方向。奥巴马主义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以延续,主要取决于世界大势,也取决于突发事件和美国以外的行为体的所作所为。美国的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和战略目标,只决定了它想做什么,有能力做什么;而实际上它将要做什么,更多地决定于外部世界将如何发展,以及外部行为体将对美国做什么。也就是说,外部世界和美国本身共同决定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可塑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战略定位和对美政策可谓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