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JiRo world.huanqiu.comarticle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社科院专家介绍西藏发展成就/e3pmh22ph/e3pn61ka0原标题: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发展的50年--社科院专家介绍西藏发展成就专家向记者们介绍西藏发展情况 摄影:高宇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高宇):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过去半个世纪以来,西藏社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质的提高。2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两位专家,与外国驻京记者、驻华使馆新闻官和国内记者一起座谈,介绍了西藏50年来取得的发展和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扎洛通过几组简单的数据对比,让我们对西藏社会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1951年至2014年,西藏自治区人口从114万上升到300万;人均寿命从35.5岁上升到68岁;国民生产总值从1.7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925亿元;婴幼儿的死亡率则从430‰下降到19.97‰。解放之前,西藏地区只有寺庙教育,平民教育几乎为零。目前,西藏地区的教育实行“三包”政策,学生上学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统一由政府负责支付。截至2014年,西藏自治区对每名学生的补贴,达到了2900元,共有38万名学生享受到了这种补贴。全区学生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8.1年。旧西藏,只有3所官办医疗机构,医生数量非常有限。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仅为0.5人。而2008年的数据显示,西藏自治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为3.05人。西藏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病人看病只需支付非常少量的费用。2014年,政府对西藏农村的医疗补贴,已经达到人均380元。2014年,西藏自治区农牧民的人均收入为7471元,其中有约30%-40%的比例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以现金补贴方式直接发放至农牧民手中。 扎洛强调,西藏社会如此大跨步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援助,“西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国援助机制。根据西藏地区发展的需要,中央不定期地组织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政府充分协商,针对西藏地区发展的特殊需求,提出一个通盘的援助规划。”全国各地对西藏的援助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中央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和中央企业,均对西藏地区有专项扶持措施。扎洛说,“2010年召开的全国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对口支援西藏的省区,财政收入的0.5%的资金,要专项投入到对西藏的援助中。这一决定,为全国各省对西藏地区的投资援助提供了政策保障,对西藏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西藏90%的财政支出,都来自于中央的财政支持和各地方的对口援助资金。西藏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全国援助的有效机制。”除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也得到了极大的尊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院秦永章在回答现场记者的提问时说,“目前,西藏地区的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化。从西藏发展的历史看,宗教在西藏整个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得到了较好地贯彻和落实。而且,西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度正在逐步加大,宗教信仰已经完全成为西藏地区信教群众的个人私事。”目前,西藏社会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曾经在特殊历史时期损毁的宗教场所得到了修缮或重建。信教群众家庭中,普遍设有经堂佛龛,信教群众日常进行的转经、朝佛、请寺庙僧尼做法事等宗教活动,均受到政策法规的保护。秦永章说,“藏传佛教在西藏农牧区广大信教群众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已经民俗化、生活化,宗教信仰活动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427470382000责编:千帆国际在线专稿1427470382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原标题: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发展的50年--社科院专家介绍西藏发展成就专家向记者们介绍西藏发展情况 摄影:高宇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高宇):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过去半个世纪以来,西藏社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质的提高。2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两位专家,与外国驻京记者、驻华使馆新闻官和国内记者一起座谈,介绍了西藏50年来取得的发展和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扎洛通过几组简单的数据对比,让我们对西藏社会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1951年至2014年,西藏自治区人口从114万上升到300万;人均寿命从35.5岁上升到68岁;国民生产总值从1.7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925亿元;婴幼儿的死亡率则从430‰下降到19.97‰。解放之前,西藏地区只有寺庙教育,平民教育几乎为零。目前,西藏地区的教育实行“三包”政策,学生上学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统一由政府负责支付。截至2014年,西藏自治区对每名学生的补贴,达到了2900元,共有38万名学生享受到了这种补贴。全区学生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8.1年。旧西藏,只有3所官办医疗机构,医生数量非常有限。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仅为0.5人。而2008年的数据显示,西藏自治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为3.05人。西藏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病人看病只需支付非常少量的费用。2014年,政府对西藏农村的医疗补贴,已经达到人均380元。2014年,西藏自治区农牧民的人均收入为7471元,其中有约30%-40%的比例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以现金补贴方式直接发放至农牧民手中。 扎洛强调,西藏社会如此大跨步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援助,“西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国援助机制。根据西藏地区发展的需要,中央不定期地组织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政府充分协商,针对西藏地区发展的特殊需求,提出一个通盘的援助规划。”全国各地对西藏的援助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中央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和中央企业,均对西藏地区有专项扶持措施。扎洛说,“2010年召开的全国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对口支援西藏的省区,财政收入的0.5%的资金,要专项投入到对西藏的援助中。这一决定,为全国各省对西藏地区的投资援助提供了政策保障,对西藏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西藏90%的财政支出,都来自于中央的财政支持和各地方的对口援助资金。西藏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全国援助的有效机制。”除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也得到了极大的尊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院秦永章在回答现场记者的提问时说,“目前,西藏地区的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化。从西藏发展的历史看,宗教在西藏整个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得到了较好地贯彻和落实。而且,西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度正在逐步加大,宗教信仰已经完全成为西藏地区信教群众的个人私事。”目前,西藏社会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曾经在特殊历史时期损毁的宗教场所得到了修缮或重建。信教群众家庭中,普遍设有经堂佛龛,信教群众日常进行的转经、朝佛、请寺庙僧尼做法事等宗教活动,均受到政策法规的保护。秦永章说,“藏传佛教在西藏农牧区广大信教群众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已经民俗化、生活化,宗教信仰活动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