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IxXP world.huanqiu.comarticle俄方“闹乌龙”误把卤水片当冰毒/e3pmh22ph/e3pn61ka0被俄海关释放的中国公民走出谢列梅捷沃机场。新华社记者戴天放摄卤水结晶(左)和冰毒。选自新华网30多名中国公民因被怀疑携带毒品,5日在莫斯科机场被俄海关扣留。经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核实,被扣人员携带并非毒品,而是用于制作豆腐的卤水片。大使馆7日发布消息说,被扣留的中国公民已全部被释放。34名中国务工人员被扣“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等俄主流媒体6日发布消息称,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海关在对从北京飞抵莫斯科的航班乘客进行检查时截获230千克甲基苯丙胺(冰毒),34名涉嫌走私毒品的中国公民被扣留。俄方已对此事立案调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闻讯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应急小组当晚赴谢列梅捷沃机场向俄海关等执法部门了解事件详细情况并看望被扣人员。经核,被扣中国公民系黑龙江省某公司员工,乘航班于5日从北京抵达莫斯科,因携带大量用于制作豆腐的卤水原料卤水片(含氯化镁、氯化钠),而在机场被俄海关扣留。俄方对卤水片成分存疑。俄方陆续解除扣留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援引俄方官员的话向中国媒体透露,俄相关部门正在检测物品成分。使馆方面已向俄方表达了中方的高度关切,表示将继续同俄方保持联系,依法保障中国公民在俄合法权益,确保此事尽快妥善解决。 新华社记者赶到谢列梅捷沃机场时,俄方正在陆续解除扣留。中方员工三三两两走在一起,个别人情绪比较激动。由于被扣时间超过24小时,多数人显得很疲惫。他们聚在一起,等待务工企业安排车辆来机场接走他们。法律修改未能及时掌握被扣人员所属公司在俄施工项目代表宋先生对记者说,这件事始料不及,员工携带的只是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原料。虽然俄罗斯海关对他们进行长时间扣留,但在扣留过程中对他们的生活还是给予了很大便利,态度也能令人接受。宋先生说,作为中国在境外的施工企业,他们一直努力遵照所在国的法律来进行经营活动。但是,这次事件也暴露出了他们的一些疏漏,没有及时了解俄罗斯法律相关规定。像卤水片这样的东西以前是不被检查的,但是俄罗斯对相关法律条款进行了修改,他们并未及时掌握。他表示,今后将及时、全面了解俄罗斯相关法律规定,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新华社供本报特稿记者调查国人入境常给小费致俄海关查得更“严格”从网上流传的照片来看,装在透明塑料袋中的白色块状物体与冰毒确有几分相像。如果说,俄海关人员因为没吃过豆腐也没怎么见过做豆腐,所以摆了个大乌龙,似乎情有可原;那么,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卤水为何在俄媒援引的海关通告里成了“甲基苯丙胺”?整个事件让记者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并非偶然。谢列梅捷沃机场的出关安检是出了名的繁复拖延,同时,很多中国商人习惯乘飞机向俄罗斯运送货物。在到达厅出口处,一旦旅客所携的东西超过一定数量,海关人员大多会要求开箱检查,如果发现违规物品,轻则罚款没收,重则拘留起诉。长此以往,一方面俄海关人员对中国人额外留心,记者的很多同事都曾在过关时被无理刁难。另一方面,一些人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想法,习惯性地塞给海关人员十几、二十美元的好处费,这也让俄边检人员查得更起劲。再往深里思考一下,在跨国交流中,类似由于对对方国情、习惯、文化不够熟悉而空喊“狼来了”的事例并不少见。在中俄合作大跨步式发展的今天,民间交流需要克服这样的磕磕碰碰,多些互信,少些不必要的怀疑,多些对对方国家法律、习俗的尊重,少些由历史、环境助推形成的“恶习”。这样,两国民间优势互补的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据新华网新闻链接卤水有液有块成分与冰毒不同卤水学名为盐卤(亦被称为工业卤水),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镁、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有毒。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称为卤块。工业卤水经过提纯后可成为食用卤水,是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把水分析出来。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谚语云: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又因苯丙胺有其译音名安非他明或安非它命之称,故甲基苯丙胺也有甲基安非他明之称。此外,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又有去氧麻黄素之称。甲基苯丙胺药用为片剂,作为毒品用时多为粉末,也有液体与丸剂。本报资料1425756775000责编:千帆大连晚报1425756775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被俄海关释放的中国公民走出谢列梅捷沃机场。新华社记者戴天放摄卤水结晶(左)和冰毒。选自新华网30多名中国公民因被怀疑携带毒品,5日在莫斯科机场被俄海关扣留。经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核实,被扣人员携带并非毒品,而是用于制作豆腐的卤水片。大使馆7日发布消息说,被扣留的中国公民已全部被释放。34名中国务工人员被扣“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等俄主流媒体6日发布消息称,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海关在对从北京飞抵莫斯科的航班乘客进行检查时截获230千克甲基苯丙胺(冰毒),34名涉嫌走私毒品的中国公民被扣留。俄方已对此事立案调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闻讯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应急小组当晚赴谢列梅捷沃机场向俄海关等执法部门了解事件详细情况并看望被扣人员。经核,被扣中国公民系黑龙江省某公司员工,乘航班于5日从北京抵达莫斯科,因携带大量用于制作豆腐的卤水原料卤水片(含氯化镁、氯化钠),而在机场被俄海关扣留。俄方对卤水片成分存疑。俄方陆续解除扣留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援引俄方官员的话向中国媒体透露,俄相关部门正在检测物品成分。使馆方面已向俄方表达了中方的高度关切,表示将继续同俄方保持联系,依法保障中国公民在俄合法权益,确保此事尽快妥善解决。 新华社记者赶到谢列梅捷沃机场时,俄方正在陆续解除扣留。中方员工三三两两走在一起,个别人情绪比较激动。由于被扣时间超过24小时,多数人显得很疲惫。他们聚在一起,等待务工企业安排车辆来机场接走他们。法律修改未能及时掌握被扣人员所属公司在俄施工项目代表宋先生对记者说,这件事始料不及,员工携带的只是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原料。虽然俄罗斯海关对他们进行长时间扣留,但在扣留过程中对他们的生活还是给予了很大便利,态度也能令人接受。宋先生说,作为中国在境外的施工企业,他们一直努力遵照所在国的法律来进行经营活动。但是,这次事件也暴露出了他们的一些疏漏,没有及时了解俄罗斯法律相关规定。像卤水片这样的东西以前是不被检查的,但是俄罗斯对相关法律条款进行了修改,他们并未及时掌握。他表示,今后将及时、全面了解俄罗斯相关法律规定,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新华社供本报特稿记者调查国人入境常给小费致俄海关查得更“严格”从网上流传的照片来看,装在透明塑料袋中的白色块状物体与冰毒确有几分相像。如果说,俄海关人员因为没吃过豆腐也没怎么见过做豆腐,所以摆了个大乌龙,似乎情有可原;那么,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卤水为何在俄媒援引的海关通告里成了“甲基苯丙胺”?整个事件让记者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并非偶然。谢列梅捷沃机场的出关安检是出了名的繁复拖延,同时,很多中国商人习惯乘飞机向俄罗斯运送货物。在到达厅出口处,一旦旅客所携的东西超过一定数量,海关人员大多会要求开箱检查,如果发现违规物品,轻则罚款没收,重则拘留起诉。长此以往,一方面俄海关人员对中国人额外留心,记者的很多同事都曾在过关时被无理刁难。另一方面,一些人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想法,习惯性地塞给海关人员十几、二十美元的好处费,这也让俄边检人员查得更起劲。再往深里思考一下,在跨国交流中,类似由于对对方国情、习惯、文化不够熟悉而空喊“狼来了”的事例并不少见。在中俄合作大跨步式发展的今天,民间交流需要克服这样的磕磕碰碰,多些互信,少些不必要的怀疑,多些对对方国家法律、习俗的尊重,少些由历史、环境助推形成的“恶习”。这样,两国民间优势互补的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据新华网新闻链接卤水有液有块成分与冰毒不同卤水学名为盐卤(亦被称为工业卤水),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镁、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有毒。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称为卤块。工业卤水经过提纯后可成为食用卤水,是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把水分析出来。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谚语云: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又因苯丙胺有其译音名安非他明或安非它命之称,故甲基苯丙胺也有甲基安非他明之称。此外,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又有去氧麻黄素之称。甲基苯丙胺药用为片剂,作为毒品用时多为粉末,也有液体与丸剂。本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