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Gnx3作者:供图world.huanqiu.comarticle日本岚山瞻仰周恩来诗碑/e3pmh22ph/e3pn61ka021年前,在日本京都岚山瞻仰周恩来诗碑,那情景,那心情,至今还停留在眼前。今天,我写这篇短文,为的是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9周年。1993年11月,我随常州市文化交流代表团赴日本访问,是代表团成员兼团内临时党支部书记。出访前,我心中就盘算着一件事:一定要去京都岚山,瞻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诗碑。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一批有识之士,以及部分日中友好团体积极倡议:为缅怀周恩来总理为日中友好事业呕心沥血的伟绩,在京都岚山这渊源深远的地方,建立一座周恩来诗碑,以表达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心愿。诗碑从1978年10月发起并筹建,次年4月建成。当年4月16日,适逢樱花盛开时节,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邓颖超受邀专程前往日本,为周恩来诗碑落成揭幕。1917年秋,19岁时的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于1919年4月回国。诗碑上镌刻的诗文,就是周恩来在1919年4月5日回国途中,游览京都岚山风景后写下的诗篇《雨中岚山》。从周恩来的《雨中岚山》,到周恩来诗碑在岚山建立,恰好一个甲子周期,时隔整整60年! 这些信息,都一一储存在我的脑海里,无法删除,总希望有朝一日,能如愿以赏,亲临现场,一睹为快。我们此次访日,最主要的活动是参加我市的对口友好城市——所泽市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竣工落成系列庆典活动,还要参观考察东京、京都、奈良、大阪等城市的文化设施,了解学习文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和经验。当得知去京都有两天活动时间,我即向团长建议,一定要安排去岚山瞻仰周总理诗碑,并作为代表团活动的一项正式内容。时任副市长的陈三林团长完全赞同我的建议,当即与日方商量,对行程作了调整。1993年11月5日午餐后,在日本友人的陪同下,代表团全体成员一行5人,驱车前往京都西关北部岚山景区。这里原来仅是京都地区一般的旅游地,自从建成周恩来诗碑后,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很快成为当地最热门的一个旅游景点。京都岚山,风景秀丽。大堰川绕岚山脚下潺潺而过,河水碧绿,清澈见底;两岸苍松挺拔、翠竹婆娑、林木茂密,更有樱花枫叶,点缀着错落的村舍;如若一阵细雨过后,轻纱般的薄雾在岚山之顶飘绕,那真是人间仙境!时值深秋,色彩斑斓。一代伟人周恩来的诗碑,就建立在这美丽岚山景区的龟山公园内。周恩来诗碑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四周青松拱卫、樱树环抱。诗碑的碑石,据说精选于京都当地出产的一块整体马鞍石。这种马鞍石,外表赤褐,内瓤青蓝,质地坚硬,千年不化,是碑石佳品。碑石高1.3米、宽2.2米,底座用青色圆石浇灌混凝土筑成,从底到顶,通体高达2.4米。诗碑正面,镌刻着周恩来的诗篇《雨中岚山》,诗文由时为国家领导人、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的廖承志于1978年11月用毛笔书写: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诗碑背面,是建立周恩来诗碑发起人和单位的名单。诗碑左侧的副碑,则用日文记载着建立这座诗碑的缘由。设计者匠心独运,没有对碑石作任何雕琢修饰,保持了它的天然本色。它的朴实无华,令人感到一种伟大深含其中,就像诗的作者一样,虽平易近人,却让亿万人对他无限敬仰。我面对诗碑,久久凝视,默默吟诵诗文,一遍又一遍。在诗碑现场,日本友人还给我们讲了几则真实的小故事,很有意味。一则故事说:诗碑建设者,为了使诗文雕刻得精美无缺,挑选雕刻艺人十分重要,最终选定日本最著名的两位老石匠,一位是当年已78岁高龄的高城芳三郎,另一位是62岁的植村正二。两位老艺人,听说要为伟人周恩来雕刻诗文,感到无尚荣光,他俩接受任务后,认真琢磨,精益求精,每人每天只刻两个字,可以说刀刀精雕细刻,刀刀饱含真情,在80个碑文中留下了对周恩来的崇敬之情和日中人民的深情厚谊。另一则故事说:诗碑落成揭幕那天,日本全国各地有许多知名人士前来参加揭幕仪式,有的还带上自制小礼品来送给邓颖超。其中,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为了迎接邓颖超副委员长这次访日,他特意种植了两株樱花树,并取名为“周夫妇樱”,作为一份厚礼赠送给邓颖超,此举可谓创意高超。从此,日本又多了一种高贵的樱花品名,它就叫“周夫妇樱”。作者供图1420336386000责编:千帆常州日报1420336386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21年前,在日本京都岚山瞻仰周恩来诗碑,那情景,那心情,至今还停留在眼前。今天,我写这篇短文,为的是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9周年。1993年11月,我随常州市文化交流代表团赴日本访问,是代表团成员兼团内临时党支部书记。出访前,我心中就盘算着一件事:一定要去京都岚山,瞻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诗碑。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一批有识之士,以及部分日中友好团体积极倡议:为缅怀周恩来总理为日中友好事业呕心沥血的伟绩,在京都岚山这渊源深远的地方,建立一座周恩来诗碑,以表达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心愿。诗碑从1978年10月发起并筹建,次年4月建成。当年4月16日,适逢樱花盛开时节,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邓颖超受邀专程前往日本,为周恩来诗碑落成揭幕。1917年秋,19岁时的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于1919年4月回国。诗碑上镌刻的诗文,就是周恩来在1919年4月5日回国途中,游览京都岚山风景后写下的诗篇《雨中岚山》。从周恩来的《雨中岚山》,到周恩来诗碑在岚山建立,恰好一个甲子周期,时隔整整60年! 这些信息,都一一储存在我的脑海里,无法删除,总希望有朝一日,能如愿以赏,亲临现场,一睹为快。我们此次访日,最主要的活动是参加我市的对口友好城市——所泽市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竣工落成系列庆典活动,还要参观考察东京、京都、奈良、大阪等城市的文化设施,了解学习文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和经验。当得知去京都有两天活动时间,我即向团长建议,一定要安排去岚山瞻仰周总理诗碑,并作为代表团活动的一项正式内容。时任副市长的陈三林团长完全赞同我的建议,当即与日方商量,对行程作了调整。1993年11月5日午餐后,在日本友人的陪同下,代表团全体成员一行5人,驱车前往京都西关北部岚山景区。这里原来仅是京都地区一般的旅游地,自从建成周恩来诗碑后,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很快成为当地最热门的一个旅游景点。京都岚山,风景秀丽。大堰川绕岚山脚下潺潺而过,河水碧绿,清澈见底;两岸苍松挺拔、翠竹婆娑、林木茂密,更有樱花枫叶,点缀着错落的村舍;如若一阵细雨过后,轻纱般的薄雾在岚山之顶飘绕,那真是人间仙境!时值深秋,色彩斑斓。一代伟人周恩来的诗碑,就建立在这美丽岚山景区的龟山公园内。周恩来诗碑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四周青松拱卫、樱树环抱。诗碑的碑石,据说精选于京都当地出产的一块整体马鞍石。这种马鞍石,外表赤褐,内瓤青蓝,质地坚硬,千年不化,是碑石佳品。碑石高1.3米、宽2.2米,底座用青色圆石浇灌混凝土筑成,从底到顶,通体高达2.4米。诗碑正面,镌刻着周恩来的诗篇《雨中岚山》,诗文由时为国家领导人、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的廖承志于1978年11月用毛笔书写: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诗碑背面,是建立周恩来诗碑发起人和单位的名单。诗碑左侧的副碑,则用日文记载着建立这座诗碑的缘由。设计者匠心独运,没有对碑石作任何雕琢修饰,保持了它的天然本色。它的朴实无华,令人感到一种伟大深含其中,就像诗的作者一样,虽平易近人,却让亿万人对他无限敬仰。我面对诗碑,久久凝视,默默吟诵诗文,一遍又一遍。在诗碑现场,日本友人还给我们讲了几则真实的小故事,很有意味。一则故事说:诗碑建设者,为了使诗文雕刻得精美无缺,挑选雕刻艺人十分重要,最终选定日本最著名的两位老石匠,一位是当年已78岁高龄的高城芳三郎,另一位是62岁的植村正二。两位老艺人,听说要为伟人周恩来雕刻诗文,感到无尚荣光,他俩接受任务后,认真琢磨,精益求精,每人每天只刻两个字,可以说刀刀精雕细刻,刀刀饱含真情,在80个碑文中留下了对周恩来的崇敬之情和日中人民的深情厚谊。另一则故事说:诗碑落成揭幕那天,日本全国各地有许多知名人士前来参加揭幕仪式,有的还带上自制小礼品来送给邓颖超。其中,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为了迎接邓颖超副委员长这次访日,他特意种植了两株樱花树,并取名为“周夫妇樱”,作为一份厚礼赠送给邓颖超,此举可谓创意高超。从此,日本又多了一种高贵的樱花品名,它就叫“周夫妇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