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Ggd5 world.huanqiu.comarticle印度洋海啸十年祭(高清组图)/e3pmh22ph/e3pn61ka0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14年12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的海啸博物馆,一名男子注视着墙上印度洋海啸遇难者的名字。 新华社/路透(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4年12月31日,在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一名男子从海啸摧毁的家中搬出物品。 新华社/法新(李木子编辑)泰国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 12月26日,人们在泰国南部攀牙府参加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泰国26日在南部攀牙府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活动旨在缅怀遇难者,支援幸存者,对曾向泰国提供援助的国家和组织表示感谢,并唤起公众和国际社会对于海啸预警机制的重视。新华社发泰国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 12月26日,人们在泰国南部攀牙府参加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泰国26日在南部攀牙府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活动旨在缅怀遇难者,支援幸存者,对曾向泰国提供援助的国家和组织表示感谢,并唤起公众和国际社会对于海啸预警机制的重视。新华社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5年1月27日,在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一名男子将海啸遇难者的遗体运往墓地。 新华社/路透(李木子编辑)斯里兰卡举行印度洋海啸10周年纪念活动 12月26日,“海洋皇后”号列车停靠在斯里兰卡佩拉利亚站。 10年前,印度洋海啸造成停靠在佩拉利亚站的海上火车“海洋皇后”号和其所载的近2000名乘客被海水吞没。灾后,斯里兰卡政府对铁路轨道进行修复升级,并于今年11月向佩拉利亚村拨款230万美元,以助其打造成小型港口。斯里兰卡于当地时间26日上午9时25分,全岛默哀3分钟,以此纪念10年前印度洋海啸中的4万余名遇难者,并为斯里兰卡祈福。新华社发(加扬·萨米拉摄)泰国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 12月26日,人们在泰国南部攀牙府参加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泰国26日在南部攀牙府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活动旨在缅怀遇难者,支援幸存者,对曾向泰国提供援助的国家和组织表示感谢,并唤起公众和国际社会对于海啸预警机制的重视。新华社发斯里兰卡举行印度洋海啸10周年纪念活动 12月26日,人们在斯里兰卡佩拉利亚举行的印度洋海啸10周年纪念活动上献花。 10年前,印度洋海啸造成停靠在佩拉利亚站的海上火车“海洋皇后”号和其所载的近2000名乘客被海水吞没。灾后,斯里兰卡政府对铁路轨道进行修复升级,并于今年11月向佩拉利亚村拨款230万美元,以助其打造成小型港口。斯里兰卡于当地时间26日上午9时25分,全岛默哀3分钟,以此纪念10年前印度洋海啸中的4万余名遇难者,并为斯里兰卡祈福。新华社发(加扬·萨米拉摄)12月26日,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在科伦坡官邸举行的印度洋海啸10周年纪念活动上为遇难者默哀。斯里兰卡于当地时间26日上午9时25分,全岛默哀3分钟,以此纪念10年前印度洋海啸中的4万余名遇难者,并为斯里兰卡祈福。 新华社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8年11月11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技术人员在气象和地球物理局内工作。自2005年开始动工兴建、耗资1.33亿美元的印度尼西亚海啸预警系统当日正式启用。新华社/法新(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4年12月31日,在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一名男子从海啸摧毁的家中搬出物品。 新华社/法新(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4年12月28日,在印度南部城市马德拉斯,一名女子趴在海啸中遇难亲属的遗体前哭泣。 新华社/路透(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4年12月27日,在印度南部城市马德拉斯,一名男子握着自己海啸中遇难儿子的手哭泣。 新华社/路透(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2004年12月28日拍摄的海啸袭击后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的一座清真寺(左图);2014年11月27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的同一地点(右图)。新华社/法新(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2005年1月9日拍摄的海啸袭击后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的滨海公路(上图);2014年11月29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的同一地点(下图)。新华社/法新(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2005年1月9日拍摄的海啸袭击后的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米拉务的街道(上图);2014年11月29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米拉务的同一地点(下图)。新华社/路透(李木子编辑)1419736087000责编:千帆新华网1419736087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14年12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的海啸博物馆,一名男子注视着墙上印度洋海啸遇难者的名字。 新华社/路透(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4年12月31日,在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一名男子从海啸摧毁的家中搬出物品。 新华社/法新(李木子编辑)泰国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 12月26日,人们在泰国南部攀牙府参加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泰国26日在南部攀牙府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活动旨在缅怀遇难者,支援幸存者,对曾向泰国提供援助的国家和组织表示感谢,并唤起公众和国际社会对于海啸预警机制的重视。新华社发泰国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 12月26日,人们在泰国南部攀牙府参加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泰国26日在南部攀牙府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活动旨在缅怀遇难者,支援幸存者,对曾向泰国提供援助的国家和组织表示感谢,并唤起公众和国际社会对于海啸预警机制的重视。新华社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5年1月27日,在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一名男子将海啸遇难者的遗体运往墓地。 新华社/路透(李木子编辑)斯里兰卡举行印度洋海啸10周年纪念活动 12月26日,“海洋皇后”号列车停靠在斯里兰卡佩拉利亚站。 10年前,印度洋海啸造成停靠在佩拉利亚站的海上火车“海洋皇后”号和其所载的近2000名乘客被海水吞没。灾后,斯里兰卡政府对铁路轨道进行修复升级,并于今年11月向佩拉利亚村拨款230万美元,以助其打造成小型港口。斯里兰卡于当地时间26日上午9时25分,全岛默哀3分钟,以此纪念10年前印度洋海啸中的4万余名遇难者,并为斯里兰卡祈福。新华社发(加扬·萨米拉摄)泰国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 12月26日,人们在泰国南部攀牙府参加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泰国26日在南部攀牙府举行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活动旨在缅怀遇难者,支援幸存者,对曾向泰国提供援助的国家和组织表示感谢,并唤起公众和国际社会对于海啸预警机制的重视。新华社发斯里兰卡举行印度洋海啸10周年纪念活动 12月26日,人们在斯里兰卡佩拉利亚举行的印度洋海啸10周年纪念活动上献花。 10年前,印度洋海啸造成停靠在佩拉利亚站的海上火车“海洋皇后”号和其所载的近2000名乘客被海水吞没。灾后,斯里兰卡政府对铁路轨道进行修复升级,并于今年11月向佩拉利亚村拨款230万美元,以助其打造成小型港口。斯里兰卡于当地时间26日上午9时25分,全岛默哀3分钟,以此纪念10年前印度洋海啸中的4万余名遇难者,并为斯里兰卡祈福。新华社发(加扬·萨米拉摄)12月26日,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在科伦坡官邸举行的印度洋海啸10周年纪念活动上为遇难者默哀。斯里兰卡于当地时间26日上午9时25分,全岛默哀3分钟,以此纪念10年前印度洋海啸中的4万余名遇难者,并为斯里兰卡祈福。 新华社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8年11月11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技术人员在气象和地球物理局内工作。自2005年开始动工兴建、耗资1.33亿美元的印度尼西亚海啸预警系统当日正式启用。新华社/法新(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4年12月31日,在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一名男子从海啸摧毁的家中搬出物品。 新华社/法新(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4年12月28日,在印度南部城市马德拉斯,一名女子趴在海啸中遇难亲属的遗体前哭泣。 新华社/路透(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2004年12月27日,在印度南部城市马德拉斯,一名男子握着自己海啸中遇难儿子的手哭泣。 新华社/路透(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2004年12月28日拍摄的海啸袭击后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的一座清真寺(左图);2014年11月27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的同一地点(右图)。新华社/法新(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2005年1月9日拍摄的海啸袭击后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的滨海公路(上图);2014年11月29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的同一地点(下图)。新华社/法新(李木子编辑)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14个国家大约23万人罹难,受海啸影响国家的经济损失总额约99亿美元。十年过去了,除了各国民众怀着对海啸罹难者的无尽哀思,积极重建受灾家园,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加强防灾合作,提高海啸波探测技术,并且从无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2005年1月9日拍摄的海啸袭击后的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米拉务的街道(上图);2014年11月29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米拉务的同一地点(下图)。新华社/路透(李木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