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GVhM world.huanqiu.comarticle抗战中的中国将领薛岳/e3pmh22ph/e3pn61ka0□灏浣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薛岳前些日子曾遭到一些质疑,但尽管如此,他的战功仍是不争的史实。最近国内热播的电视剧也佐证了这一点。南昌惨败,让薛岳痛心疾首,长沙,不能再丢了。如果丢了长沙,国家危险,薛岳“老虎仔”的声望也将大受损害,薛岳决不能让南昌会战的结局在长沙重演。美国记者福尔门氏在报道中说:“中国第三次长沙大捷,证明了两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很轻易地击败日军。”英国《泰晤士报》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就历次中日战争中的战场成果与记录而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绩应是最为辉煌的,就兵力动员的规模以及日军死伤来看,中国军队在长沙大捷的表现,比在台儿庄、万家岭、昆仑关、上高会战所得的胜利,更为出色。而薛岳将军更是因此得到日军的“长沙之虎”的绰号。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汉族客家人。薛岳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电视剧《长沙保卫战》《血战万家岭》等均有表现薛岳个人人生经历的情节。1939年9月,薛岳指挥长沙会战。这时,他已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开始,蒋介石决定薛岳在长沙会战“不守”长沙。薛岳说:“长沙不守,军人之职何在?”日军频频调动,冈村故意做出日军准备进攻宜昌的假象以迷惑薛岳。但这一次,薛岳不会再上当了。经过详细侦察,冷静分析,薛岳最终作出了敌情判断,拟定了作战方针,并将敌情判断与作战方针上报军委会。有必要在这里全文引用薛岳上报给军委会的这份敌情判断和作战方针。这份文件不长,如果你有耐心仔细读完,会发现即使一个完全没有军事知识的人大概也能基本估计出这份文件的水准和分量。文件内容如下:敌情判断本战区基于最近所得关于敌行动及企图诸情报,有左之敌情判断。判决敌似在9月中开始南犯,将以主力由湘北南趋长沙,于赣北,鄂南施行策应作战。理由大要1.就敌情论:敌目前主力似集结湘北,攻击重点业已形成,乘势直下长沙甚便,且同时可得海空军之协助。 2.就地形论:赣北、鄂南系山岳地带,崇山峻岭,极碍行动,加之道路破坏,补给联络非常困难。而湘北方面,沿粤汉铁路及其以东地区均为起伏地,颇适于大兵团之运动战,且距离较近,可于短期中攻下长沙,完成战果。3.就政略论:敌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列强此时均忙于德,波战争之解决),应迅速攻下长沙,以炫耀于世界,并为汉奸汪逆张目。4.综检上述理由判断,敌在9月中进犯,以主力使用于湘北方面之公算确大。作战指导方案方针战区拟予敌以严重之打击而开第二期抗战胜利之先河,决诱敌深入于长沙以北地区,将敌主力包围歼灭之。赣北、鄂南方面,应击破敌策应作战之企图,以保障主力方面之成功。指导要领1.战区先于现在位置,以攻击手段消耗敌人战斗力。2.敌如挟优势兵力前进猛烈,则赣北、鄂南方面努力以围攻及夹击手段,摧破敌合围之企图,不灭不止。湘北方面利用逐次抵抗,引诱敌于长沙以北地区,捕捉而歼灭之。马后炮地说,从以后的战事进程看来,薛岳的这个敌情判断,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略上,准确度可以说达到百分之百,就像钻进日本人脑子里仔细考察过一番,将日本人那些弯弯绕绕整了个一清二楚。用料敌如神来形容,一点不夸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准确的敌情判断,使第一次长沙会战有了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就要看作战计划制定得如何了。日军在华作战有个特点,那就是推进速度极快,对日军而言,这既是优点,也是弱点。优点自不待言,弱点就是日本国小兵少,无法有效地占领所到之处,推进太快,则使身后留下大片真空地带,无论是整个的中日战争还是个别的战役,情形都是如此,但国军最不擅长的就是抓住日军这个弱点。从整个战争来看,日军在中国推进太快,致使身后的华北,华东留下大片的空白地带。薛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长沙会战中更注意打日军身后。在作战方针中,薛岳采取逐次抵抗的方式,不是企图将日军阻止在防线以外,而是经过逐次抵抗,逐步打掉日军的锋芒,一步步将日军放进来,趁日军师老兵疲之机,集结部队从日军的两翼和后方包围日军,将日军围歼在长沙城下。简单点说,这种打法就是不在正面和日军硬拼,而是更多地集中兵力打击日军的侧翼和后背。这种打法其实也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反八字阵式,将整个湘北装在了这个反八字里面。薛岳将这一战略部署的核心之点总结为八个字:后退决战,争取外翼。薛岳尽管倔强,却并不是莽撞轻率的人,他认定长沙能够守住,自然有他的理由。这正是薛岳的可贵之处,一旦认准了的事,不因为上峰的压力而屈服,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果万一长沙守不住,方案失败,那薛岳便是百死莫赎,后果可想而知。重庆的蒋介石听说薛岳一意孤行,急得直跺脚,连着打电话给薛岳,这个该死的薛岳却还他一个不接电话,让蒋介石抓狂得光头上热汗直冒。薛岳发电报给蒋介石,力陈坚守长沙的理由:一、九战区现有足够兵力,有把握将日军歼于长沙以北。二、我军若推至衡阳,日军在广州地区之安腾利吉之21军则可能沿粤汉铁路向北策应对我形成夹击,使战局不能把握。三、如按甲方案放日军南下,则长沙失守必会为敌之宣传机构所乘,在国内造成不良影响。薛岳发给蒋介石的电报抄件,现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薛岳再次打电话给蒋介石,要为长沙做最后一次努力。很幸运,这一次接电话的不是蒋,而是蒋夫人宋美龄女士。薛岳对宋女士痛陈长沙的重要性,他的作战部署以及华军能够守住长沙的理由。最后,薛岳在电话中又一次撂下狠话:如果我没有守住长沙,让委员长枪毙我,决无半句怨言。不知是薛岳的陈述说服了蒋夫人还是薛岳的赤诚感动了蒋夫人,美龄女士最后答应在蒋介石面前替薛岳说说,让他不要着急,等着好消息。可能部下的刚硬与强悍就是比不过夫人轻柔细软的枕头风吧,薛岳多次恳求打动不了的蒋,轻易被夫人几声甜蜜的“大令,大令”就给拿下了。蒋夫人对蒋介石说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总之第二天,蒋介石打电话给薛岳,决定长沙会战就在长沙打。当然,同时也给了许多只准成功,不准失败之类的叮嘱。这下薛岳终于松了口气,到这时,薛岳才算正式拿到了保卫长沙的作战“许可证”,现在可以痛痛快快地实施他的长沙会战了。可以说,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打响,是由于薛岳的坚持。这样说,并不是说薛岳仅凭一己之力就守住了长沙,只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薛岳,长沙会早于1939年冬天就已经陷入敌手。如果日军占据长沙,必定很快将触角南伸衡阳,西及常德,将湘中重要交通要道以及整个富庶的洞庭湖平原全部收入囊中。1939年冬,欧洲大战刚刚爆发,欧洲国家自顾不暇,美国则隔岸观火,以中立者自居,也无意帮助中国。此时据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还有两年之久。这两年,如果失去了湖南丰饶物产的支持,中国的抗战将全凭西南三省支撑,形势将会极为严峻,国民政府能否熬过这两年,都还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薛岳守住长沙,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上重要的一笔。为了保卫长沙,薛岳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命抗上,在这一点上,薛岳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偶像八百年前的抗金名将岳飞。不能想象那段时间薛岳是怎样熬过来的,既要操心前方的战事,又要应付上峰的压力,他其实是把自己置于一种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的绝境,背城借一,死而后生。可以肯定,那段时间,他一定经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1942年1月4日,各部先后攻至第二次攻击线,完成了对日军的反包围。随即,从东、西、南、北方向球心攻击,将敌击溃。薛岳见残敌突围北逃立即命令各部追击、侧击和截击。这次会战,历经半个多月,使南犯之敌伤亡五万多人。第三次长沙会战后,他获青天白日勋章一枚。日本投降后,薛岳任南浔线受降司令官,1946年9月14日,在南昌举行受降仪式。1946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给他颁发一枚自由勋章,表彰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1952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先后给了薛岳几个虚衔,如“总统府战略顾问”、“中国国民党改造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等。两蒋父子固然执礼甚恭,但并不授予实权。薛岳无兵可带,无仗可打,百无聊赖,多半闲居在台湾南部嘉义乡间,过着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半隐退日子。1998年薛岳后病逝于台湾,享年102岁。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直到今天,依然能体会到他那将身家性命全部豁出去抗击敌寇的亢奋与激越。1421842952000责编:千帆黄山日报1421842952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灏浣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薛岳前些日子曾遭到一些质疑,但尽管如此,他的战功仍是不争的史实。最近国内热播的电视剧也佐证了这一点。南昌惨败,让薛岳痛心疾首,长沙,不能再丢了。如果丢了长沙,国家危险,薛岳“老虎仔”的声望也将大受损害,薛岳决不能让南昌会战的结局在长沙重演。美国记者福尔门氏在报道中说:“中国第三次长沙大捷,证明了两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很轻易地击败日军。”英国《泰晤士报》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就历次中日战争中的战场成果与记录而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绩应是最为辉煌的,就兵力动员的规模以及日军死伤来看,中国军队在长沙大捷的表现,比在台儿庄、万家岭、昆仑关、上高会战所得的胜利,更为出色。而薛岳将军更是因此得到日军的“长沙之虎”的绰号。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汉族客家人。薛岳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电视剧《长沙保卫战》《血战万家岭》等均有表现薛岳个人人生经历的情节。1939年9月,薛岳指挥长沙会战。这时,他已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开始,蒋介石决定薛岳在长沙会战“不守”长沙。薛岳说:“长沙不守,军人之职何在?”日军频频调动,冈村故意做出日军准备进攻宜昌的假象以迷惑薛岳。但这一次,薛岳不会再上当了。经过详细侦察,冷静分析,薛岳最终作出了敌情判断,拟定了作战方针,并将敌情判断与作战方针上报军委会。有必要在这里全文引用薛岳上报给军委会的这份敌情判断和作战方针。这份文件不长,如果你有耐心仔细读完,会发现即使一个完全没有军事知识的人大概也能基本估计出这份文件的水准和分量。文件内容如下:敌情判断本战区基于最近所得关于敌行动及企图诸情报,有左之敌情判断。判决敌似在9月中开始南犯,将以主力由湘北南趋长沙,于赣北,鄂南施行策应作战。理由大要1.就敌情论:敌目前主力似集结湘北,攻击重点业已形成,乘势直下长沙甚便,且同时可得海空军之协助。 2.就地形论:赣北、鄂南系山岳地带,崇山峻岭,极碍行动,加之道路破坏,补给联络非常困难。而湘北方面,沿粤汉铁路及其以东地区均为起伏地,颇适于大兵团之运动战,且距离较近,可于短期中攻下长沙,完成战果。3.就政略论:敌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列强此时均忙于德,波战争之解决),应迅速攻下长沙,以炫耀于世界,并为汉奸汪逆张目。4.综检上述理由判断,敌在9月中进犯,以主力使用于湘北方面之公算确大。作战指导方案方针战区拟予敌以严重之打击而开第二期抗战胜利之先河,决诱敌深入于长沙以北地区,将敌主力包围歼灭之。赣北、鄂南方面,应击破敌策应作战之企图,以保障主力方面之成功。指导要领1.战区先于现在位置,以攻击手段消耗敌人战斗力。2.敌如挟优势兵力前进猛烈,则赣北、鄂南方面努力以围攻及夹击手段,摧破敌合围之企图,不灭不止。湘北方面利用逐次抵抗,引诱敌于长沙以北地区,捕捉而歼灭之。马后炮地说,从以后的战事进程看来,薛岳的这个敌情判断,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略上,准确度可以说达到百分之百,就像钻进日本人脑子里仔细考察过一番,将日本人那些弯弯绕绕整了个一清二楚。用料敌如神来形容,一点不夸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准确的敌情判断,使第一次长沙会战有了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就要看作战计划制定得如何了。日军在华作战有个特点,那就是推进速度极快,对日军而言,这既是优点,也是弱点。优点自不待言,弱点就是日本国小兵少,无法有效地占领所到之处,推进太快,则使身后留下大片真空地带,无论是整个的中日战争还是个别的战役,情形都是如此,但国军最不擅长的就是抓住日军这个弱点。从整个战争来看,日军在中国推进太快,致使身后的华北,华东留下大片的空白地带。薛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长沙会战中更注意打日军身后。在作战方针中,薛岳采取逐次抵抗的方式,不是企图将日军阻止在防线以外,而是经过逐次抵抗,逐步打掉日军的锋芒,一步步将日军放进来,趁日军师老兵疲之机,集结部队从日军的两翼和后方包围日军,将日军围歼在长沙城下。简单点说,这种打法就是不在正面和日军硬拼,而是更多地集中兵力打击日军的侧翼和后背。这种打法其实也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反八字阵式,将整个湘北装在了这个反八字里面。薛岳将这一战略部署的核心之点总结为八个字:后退决战,争取外翼。薛岳尽管倔强,却并不是莽撞轻率的人,他认定长沙能够守住,自然有他的理由。这正是薛岳的可贵之处,一旦认准了的事,不因为上峰的压力而屈服,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果万一长沙守不住,方案失败,那薛岳便是百死莫赎,后果可想而知。重庆的蒋介石听说薛岳一意孤行,急得直跺脚,连着打电话给薛岳,这个该死的薛岳却还他一个不接电话,让蒋介石抓狂得光头上热汗直冒。薛岳发电报给蒋介石,力陈坚守长沙的理由:一、九战区现有足够兵力,有把握将日军歼于长沙以北。二、我军若推至衡阳,日军在广州地区之安腾利吉之21军则可能沿粤汉铁路向北策应对我形成夹击,使战局不能把握。三、如按甲方案放日军南下,则长沙失守必会为敌之宣传机构所乘,在国内造成不良影响。薛岳发给蒋介石的电报抄件,现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薛岳再次打电话给蒋介石,要为长沙做最后一次努力。很幸运,这一次接电话的不是蒋,而是蒋夫人宋美龄女士。薛岳对宋女士痛陈长沙的重要性,他的作战部署以及华军能够守住长沙的理由。最后,薛岳在电话中又一次撂下狠话:如果我没有守住长沙,让委员长枪毙我,决无半句怨言。不知是薛岳的陈述说服了蒋夫人还是薛岳的赤诚感动了蒋夫人,美龄女士最后答应在蒋介石面前替薛岳说说,让他不要着急,等着好消息。可能部下的刚硬与强悍就是比不过夫人轻柔细软的枕头风吧,薛岳多次恳求打动不了的蒋,轻易被夫人几声甜蜜的“大令,大令”就给拿下了。蒋夫人对蒋介石说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总之第二天,蒋介石打电话给薛岳,决定长沙会战就在长沙打。当然,同时也给了许多只准成功,不准失败之类的叮嘱。这下薛岳终于松了口气,到这时,薛岳才算正式拿到了保卫长沙的作战“许可证”,现在可以痛痛快快地实施他的长沙会战了。可以说,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打响,是由于薛岳的坚持。这样说,并不是说薛岳仅凭一己之力就守住了长沙,只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薛岳,长沙会早于1939年冬天就已经陷入敌手。如果日军占据长沙,必定很快将触角南伸衡阳,西及常德,将湘中重要交通要道以及整个富庶的洞庭湖平原全部收入囊中。1939年冬,欧洲大战刚刚爆发,欧洲国家自顾不暇,美国则隔岸观火,以中立者自居,也无意帮助中国。此时据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还有两年之久。这两年,如果失去了湖南丰饶物产的支持,中国的抗战将全凭西南三省支撑,形势将会极为严峻,国民政府能否熬过这两年,都还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薛岳守住长沙,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上重要的一笔。为了保卫长沙,薛岳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命抗上,在这一点上,薛岳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偶像八百年前的抗金名将岳飞。不能想象那段时间薛岳是怎样熬过来的,既要操心前方的战事,又要应付上峰的压力,他其实是把自己置于一种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的绝境,背城借一,死而后生。可以肯定,那段时间,他一定经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1942年1月4日,各部先后攻至第二次攻击线,完成了对日军的反包围。随即,从东、西、南、北方向球心攻击,将敌击溃。薛岳见残敌突围北逃立即命令各部追击、侧击和截击。这次会战,历经半个多月,使南犯之敌伤亡五万多人。第三次长沙会战后,他获青天白日勋章一枚。日本投降后,薛岳任南浔线受降司令官,1946年9月14日,在南昌举行受降仪式。1946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给他颁发一枚自由勋章,表彰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1952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先后给了薛岳几个虚衔,如“总统府战略顾问”、“中国国民党改造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等。两蒋父子固然执礼甚恭,但并不授予实权。薛岳无兵可带,无仗可打,百无聊赖,多半闲居在台湾南部嘉义乡间,过着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半隐退日子。1998年薛岳后病逝于台湾,享年102岁。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直到今天,依然能体会到他那将身家性命全部豁出去抗击敌寇的亢奋与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