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GPX3 world.huanqiu.comarticle作家余华畅谈法国文学对他创作的影响/e3pmh22ph/e3pn61ka0原标题:作家余华畅谈法国文学对他创作的影响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张希焱):提到作家余华,首先被提起的通常是《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这些影响深远的作品让余华成为中国当代最盛名的作家之一,也让他成为中国当代作品被海外翻译最多的作家之一——英、法、德等国家的出版机构争相出版他的作品。然而,在余华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包括法国文学家在内的各国文学巨匠都曾经给予他创作的灵感和启示。日前,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行的一场公众讲座中,余华讲述了他与法国文学的渊源。“我和法国的渊源很深,我读的第一部外国小说是法国小说,欧洲国家中最欢迎我(的作品)的国家也是法国。” 文革期间,正在读中学的余华开始了他的外国文学发现历程。余华说,在那个没有书可读的年代,很多书籍被销毁,人们能够读到的文学作品通常也已被撕掉头尾或部分章节。他在那时阅读的第一部外国小说就是这样一本小说。余华笑谈,读一本书不知道开头似乎还能够读下去,但是不知道故事如何结束太难受了。文革结束后外国文学作品重新大批出版时,他才又意外地和这本“没头没尾”的小说再次相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这时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开始重新出版印刷。我当时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书,其中就包括法国作家的书。我就读了一部不是很厚的长篇小说,是莫泊桑的《一生》。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想起来(它)就是我当年读的那部没头没尾的外国小说,(这就是)我读的第一部外国小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是余华真正开始大量阅读法国文学作品的时期。他最早接触的法国作家中,大仲马是给他影响最深的作家。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让他一口气读完,其《基督山伯爵》则到今天依然是他印象深刻的小说:“《基督山伯爵》真的是一部巨作,里面有很多我们阅读其他小说所没有的感受,他全部给了我们。当我的儿子只有11岁的时候,他开始迷上《哈利·波特》。我向他推荐在《哈利·波特》之外也可以读一些其他小说,我首先给他推荐的就是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结果他读完后满脸惊讶地对我说‘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哈利·波特》更好的小说!’到现在为止,我依然推荐这位伟大的作家,真的非常非常了不起。我觉得他是阅读文学作品的入门书籍,因为他的书太吸引人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让余华一读再读,到今天他仍然认为巴尔扎克是一座高峰;读到《巨人传》时,余华正处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拉伯雷自由而不拘束的写作风格让他受益匪浅。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余华遇到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蒙田。著名翻译家梁宗岱的译本给他极大触动,让他不时重温蒙田亲切朴素的话语和书中引用的美妙古典诗句:“有好几年,蒙田的书一直是我的枕边书,我读完一遍时不时还是会拿出来再读。蒙田的智慧、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界的认识,不是用一种庞大的理论来吓唬你,也不是用小说来哄骗你,他好像很亲切地跟你聊天,你在听一个非常博学的人跟你谈道理,他说得都非常朴素,让人感觉被打动了。”余华说,对他写作帮助最大的法国作家是《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读到书中家庭教师于连·索海尔向德·雷纳那夫人示爱的片段时,司汤达的写法令他感到很吃惊。他说,作家通常选择安静的角落让人物悄悄进行表白,而司汤达却笔走偏锋,将表白安排在伯爵先生家花园的一张桌子上,在三人的交谈中人物表现出紧张的神态和不寻常举动,司汤达把一次示爱写得像一场战争一样激烈:“这非常了不起。从那天开始,我就知道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作家,在写作中不要遇到难写的地方就绕开。第二,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还要给自己制造麻烦。司汤达就是这样,他如果写于连在一个没有人知道的角落里边向伯爵夫人表达他的爱慕之心,这样的写法容易多了。司汤达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困难,当他把这个困难克服了,伟大的文学篇章就出来了。”1994年,余华的两本小说被翻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一年后,他前往法国出席在西北部滨海小镇圣马洛举行的书展。这是余华和他的作品与法国最初的缘分。到今天,余华说,法国作为一个拥有文学传统的国家,给予他的作品最大的热情和最多的好评:“法国是欧洲国家中对外国文化最有兴趣的一个国家,每年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数量非常惊人。出版中国作家作品最多的国家恐怕也是法国,很多中国作家都在法国出版书籍。法国的读者给我的印象是,他们的阅读很开放、不闭塞。”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1421687085000责编:千帆国际在线1421687085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原标题:作家余华畅谈法国文学对他创作的影响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张希焱):提到作家余华,首先被提起的通常是《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这些影响深远的作品让余华成为中国当代最盛名的作家之一,也让他成为中国当代作品被海外翻译最多的作家之一——英、法、德等国家的出版机构争相出版他的作品。然而,在余华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包括法国文学家在内的各国文学巨匠都曾经给予他创作的灵感和启示。日前,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行的一场公众讲座中,余华讲述了他与法国文学的渊源。“我和法国的渊源很深,我读的第一部外国小说是法国小说,欧洲国家中最欢迎我(的作品)的国家也是法国。” 文革期间,正在读中学的余华开始了他的外国文学发现历程。余华说,在那个没有书可读的年代,很多书籍被销毁,人们能够读到的文学作品通常也已被撕掉头尾或部分章节。他在那时阅读的第一部外国小说就是这样一本小说。余华笑谈,读一本书不知道开头似乎还能够读下去,但是不知道故事如何结束太难受了。文革结束后外国文学作品重新大批出版时,他才又意外地和这本“没头没尾”的小说再次相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这时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开始重新出版印刷。我当时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书,其中就包括法国作家的书。我就读了一部不是很厚的长篇小说,是莫泊桑的《一生》。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想起来(它)就是我当年读的那部没头没尾的外国小说,(这就是)我读的第一部外国小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是余华真正开始大量阅读法国文学作品的时期。他最早接触的法国作家中,大仲马是给他影响最深的作家。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让他一口气读完,其《基督山伯爵》则到今天依然是他印象深刻的小说:“《基督山伯爵》真的是一部巨作,里面有很多我们阅读其他小说所没有的感受,他全部给了我们。当我的儿子只有11岁的时候,他开始迷上《哈利·波特》。我向他推荐在《哈利·波特》之外也可以读一些其他小说,我首先给他推荐的就是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结果他读完后满脸惊讶地对我说‘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哈利·波特》更好的小说!’到现在为止,我依然推荐这位伟大的作家,真的非常非常了不起。我觉得他是阅读文学作品的入门书籍,因为他的书太吸引人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让余华一读再读,到今天他仍然认为巴尔扎克是一座高峰;读到《巨人传》时,余华正处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拉伯雷自由而不拘束的写作风格让他受益匪浅。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余华遇到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蒙田。著名翻译家梁宗岱的译本给他极大触动,让他不时重温蒙田亲切朴素的话语和书中引用的美妙古典诗句:“有好几年,蒙田的书一直是我的枕边书,我读完一遍时不时还是会拿出来再读。蒙田的智慧、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界的认识,不是用一种庞大的理论来吓唬你,也不是用小说来哄骗你,他好像很亲切地跟你聊天,你在听一个非常博学的人跟你谈道理,他说得都非常朴素,让人感觉被打动了。”余华说,对他写作帮助最大的法国作家是《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读到书中家庭教师于连·索海尔向德·雷纳那夫人示爱的片段时,司汤达的写法令他感到很吃惊。他说,作家通常选择安静的角落让人物悄悄进行表白,而司汤达却笔走偏锋,将表白安排在伯爵先生家花园的一张桌子上,在三人的交谈中人物表现出紧张的神态和不寻常举动,司汤达把一次示爱写得像一场战争一样激烈:“这非常了不起。从那天开始,我就知道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作家,在写作中不要遇到难写的地方就绕开。第二,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还要给自己制造麻烦。司汤达就是这样,他如果写于连在一个没有人知道的角落里边向伯爵夫人表达他的爱慕之心,这样的写法容易多了。司汤达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困难,当他把这个困难克服了,伟大的文学篇章就出来了。”1994年,余华的两本小说被翻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一年后,他前往法国出席在西北部滨海小镇圣马洛举行的书展。这是余华和他的作品与法国最初的缘分。到今天,余华说,法国作为一个拥有文学传统的国家,给予他的作品最大的热情和最多的好评:“法国是欧洲国家中对外国文化最有兴趣的一个国家,每年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数量非常惊人。出版中国作家作品最多的国家恐怕也是法国,很多中国作家都在法国出版书籍。法国的读者给我的印象是,他们的阅读很开放、不闭塞。”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