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GNHj world.huanqiu.comarticle中国为何要当塔利班“调停人”/e3pmh22ph/e3pn61ka0中国搭建起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组织的对话平台,与国土安全、经济贸易等一系列问题不无关系。第一,中国的国土安全需要塔利班的支持。第二,中国与阿富汗的经济合作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第三,中国建设的新丝绸之路,资源丰富的阿富汗也是关键部分之一“中国与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恐怖组织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2015年初,有关塔利班组织曾于2014年末访华的消息传出,引发多方猜测。不少外媒作出策略性解读。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在1月6日发表文章,称中国与塔利班组织接近“将为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和谈创造潜在的新途径”。换句话说,中国也许会承担起阿富汗内部和谈调解人这一角色。日本外交学者网站也随后发表文章,紧跟《华尔街日报》的论调,认为中国旨在“斡旋”塔利班和谈。虽然外界诸多猜测,当事双方依然谨慎。塔利班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称,“当前阶段,我们不愿谈论此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也并未证实塔利班代表是否曾经访华,但称:“中国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和平与和解进程,愿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接触有多频繁近日,巴基斯坦《国际新闻报》援引阿富汗伊斯兰新闻社的报道说,两名塔利班代表曾在2014年11月访问中国。塔利班一位官员说,那次访问的目的是“将伊斯兰酋长国的立场告知中国”。 根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报道,中国与塔利班的联络一直在悄悄进行中。然而,由于中国与塔利班双方态度低调,以上报道是否属实,难以得到论证。但中国与阿富汗政府着实保持着频率不低的联络。除了双边轨道,两国领导人经常在多边平台见面和交流,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但中外评论家都指出,中国一直谨慎避免军事介入阿富汗事务,拒绝参加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在新政府成立等问题上,中国既不想扮演西方小伙伴的角色,也没有对阿富汗的政务表现出过多关心。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一次阿富汗会议上曾指出:“中国是阿富汗战后和平重建的积极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因为中国的态度——与塔利班和阿政府均保持既远又近的关系,使得中国对塔利班而言成为值得接近的对象。一方面,中国是少数具有实力,能与巴基斯坦资助者抗衡的国际力量。另一方面,塔利班的敌人已经够多,而中国的外交策略也不会给塔利班带来威胁感。从近期的各类消息来看,中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政策有所改变——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孙玉玺表示,“我们准备做更多,发挥更大作用。”为何当调停人对中国来说,搭建起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组织的对话平台,与国土安全、经济贸易等一系列问题不无关系。其一,中国的国土安全需要塔利班的支持。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一度十分担忧塔利班政府会成为逃离中国的东突恐怖分子的避难所。2000年,塔利班的幕后领导穆罕默德·奥马尔对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陆树林保证说,塔利班不会“允许任何组织用其领土从事任何反对中国的活动”。他开出的条件是,中国对塔利班的政治支持。《外交政策》杂志称,中国的优先方向仍然是确保任何在塔利班控制下的领土都不会成为东突恐怖分子的基地。残留的小股维吾尔武装分子(约40人),主要位于巴基斯坦的瓦齐里斯坦地区,并且受与巴塔与阿塔联系的指挥人员的影响。如何切断他们与塔利班的关系,是中国政府的一大关注点。其二,中国与阿富汗的经济合作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到2010年间,中国向阿富汗提供了人民币10.3亿元的援助,同时免除了阿方1950万美元的到期债务。2011年,中国再次向阿富汗提供人民币1.5亿元无偿援助。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阿富汗投资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比如艾娜克铜矿项目和与中石油签订的、位于阿富汗东北部的石油天然气开采项目。据悉,后者是阿富汗政府首次以合同形式允许外国企业开采其油气资源。根据双方于2011年12月签订的协议,阿富汗政府可以获得70%的销售利润。中石油(CNPC)也将支付15%的专利税,还要支付公司税和地租。此外,中石油还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建立一座冶炼厂,这也将是阿富汗的第一座冶炼厂。另外,中国建设的新丝绸之路,资源丰富的阿富汗也是关键部分之一。为将海湾地区的石油运往中国境内,北京还期望建造途经巴基斯坦的南北经济走廊。“中国为此类庞大工程提供的巨额融资,将极具诱惑力。”孙玉玺表示。以上种种经济合作,如要顺利达成,除了阿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塔利班的庇护。比如,艾娜克铜矿项目正位于Haqqani组织活动频繁的区域,而Haqqani是一个与塔利班有紧密联系的叛乱组织。因此,维护阿富汗地区长期稳定和平,对中国政府意义重大。在阿富汗战争爆发时,中国就强调,任何安排或方案都应着眼于维护本地区的长期和平稳定,不能留下隐患。因此,调停塔阿关系对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虽有一定增值作用,但最根本的利益还是经济发展与国土安全。后两者影响至大,中国迈出这一步亦是大势所趋。(国际金融报)1421626981000责编:千帆人民网1421626981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中国搭建起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组织的对话平台,与国土安全、经济贸易等一系列问题不无关系。第一,中国的国土安全需要塔利班的支持。第二,中国与阿富汗的经济合作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第三,中国建设的新丝绸之路,资源丰富的阿富汗也是关键部分之一“中国与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恐怖组织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2015年初,有关塔利班组织曾于2014年末访华的消息传出,引发多方猜测。不少外媒作出策略性解读。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在1月6日发表文章,称中国与塔利班组织接近“将为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和谈创造潜在的新途径”。换句话说,中国也许会承担起阿富汗内部和谈调解人这一角色。日本外交学者网站也随后发表文章,紧跟《华尔街日报》的论调,认为中国旨在“斡旋”塔利班和谈。虽然外界诸多猜测,当事双方依然谨慎。塔利班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称,“当前阶段,我们不愿谈论此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也并未证实塔利班代表是否曾经访华,但称:“中国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和平与和解进程,愿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接触有多频繁近日,巴基斯坦《国际新闻报》援引阿富汗伊斯兰新闻社的报道说,两名塔利班代表曾在2014年11月访问中国。塔利班一位官员说,那次访问的目的是“将伊斯兰酋长国的立场告知中国”。 根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报道,中国与塔利班的联络一直在悄悄进行中。然而,由于中国与塔利班双方态度低调,以上报道是否属实,难以得到论证。但中国与阿富汗政府着实保持着频率不低的联络。除了双边轨道,两国领导人经常在多边平台见面和交流,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但中外评论家都指出,中国一直谨慎避免军事介入阿富汗事务,拒绝参加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在新政府成立等问题上,中国既不想扮演西方小伙伴的角色,也没有对阿富汗的政务表现出过多关心。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一次阿富汗会议上曾指出:“中国是阿富汗战后和平重建的积极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因为中国的态度——与塔利班和阿政府均保持既远又近的关系,使得中国对塔利班而言成为值得接近的对象。一方面,中国是少数具有实力,能与巴基斯坦资助者抗衡的国际力量。另一方面,塔利班的敌人已经够多,而中国的外交策略也不会给塔利班带来威胁感。从近期的各类消息来看,中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政策有所改变——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孙玉玺表示,“我们准备做更多,发挥更大作用。”为何当调停人对中国来说,搭建起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组织的对话平台,与国土安全、经济贸易等一系列问题不无关系。其一,中国的国土安全需要塔利班的支持。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一度十分担忧塔利班政府会成为逃离中国的东突恐怖分子的避难所。2000年,塔利班的幕后领导穆罕默德·奥马尔对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陆树林保证说,塔利班不会“允许任何组织用其领土从事任何反对中国的活动”。他开出的条件是,中国对塔利班的政治支持。《外交政策》杂志称,中国的优先方向仍然是确保任何在塔利班控制下的领土都不会成为东突恐怖分子的基地。残留的小股维吾尔武装分子(约40人),主要位于巴基斯坦的瓦齐里斯坦地区,并且受与巴塔与阿塔联系的指挥人员的影响。如何切断他们与塔利班的关系,是中国政府的一大关注点。其二,中国与阿富汗的经济合作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到2010年间,中国向阿富汗提供了人民币10.3亿元的援助,同时免除了阿方1950万美元的到期债务。2011年,中国再次向阿富汗提供人民币1.5亿元无偿援助。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阿富汗投资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比如艾娜克铜矿项目和与中石油签订的、位于阿富汗东北部的石油天然气开采项目。据悉,后者是阿富汗政府首次以合同形式允许外国企业开采其油气资源。根据双方于2011年12月签订的协议,阿富汗政府可以获得70%的销售利润。中石油(CNPC)也将支付15%的专利税,还要支付公司税和地租。此外,中石油还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建立一座冶炼厂,这也将是阿富汗的第一座冶炼厂。另外,中国建设的新丝绸之路,资源丰富的阿富汗也是关键部分之一。为将海湾地区的石油运往中国境内,北京还期望建造途经巴基斯坦的南北经济走廊。“中国为此类庞大工程提供的巨额融资,将极具诱惑力。”孙玉玺表示。以上种种经济合作,如要顺利达成,除了阿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塔利班的庇护。比如,艾娜克铜矿项目正位于Haqqani组织活动频繁的区域,而Haqqani是一个与塔利班有紧密联系的叛乱组织。因此,维护阿富汗地区长期稳定和平,对中国政府意义重大。在阿富汗战争爆发时,中国就强调,任何安排或方案都应着眼于维护本地区的长期和平稳定,不能留下隐患。因此,调停塔阿关系对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虽有一定增值作用,但最根本的利益还是经济发展与国土安全。后两者影响至大,中国迈出这一步亦是大势所趋。(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