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EZQRmz0PL world.huanqiu.comarticle【解局】“中日不存在‘政冷经热’可能性”,日本将因高市早苗言论损失多少真金白银?我们算了一笔账……/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陈子帅 白云怡 李萌 张依依】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就日本安保法中的“存亡危机事态”悍然发表涉台挑衅言论。分析普遍认为,高市恶劣言论导致的中日关系恶化,或将进一步冲击本已面临下行压力的日本经济,甚至导致四季度经济再现负增长。高市早苗 资料图如果中日政治关系持续恶化,日本哪些产业或将面临最大冲击?又会让日本损失多少真金白银?《环球时报》采访多名行业人士并查阅大量数据,给日本算了一笔账:——如果中日政治关系持续恶化,旅游业因中国游客减少,预计一年的损失可达到约2.2万亿日元(约合1000亿元人民币);——水产出口继续暂停,对内地和香港的出口合计损失有可能超过1100多亿日元(约50亿元人民币);——半导体、家电等制造业领域,如果其在华订单和投资受挫,加上资本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造成的损失或可达上万亿日元。——更严重的是,日本在华汽车产业很可能会面临更为艰难的处境,一些品牌不排除会加速退出中国市场。综合来看,高市早苗的言论可能让日本流失数万亿日元的真金白银,对日本经济形成显著的下行压力。每5日元入境消费,就有1日元来自中国游客——日本旅游业损失或达2.2万亿日元14日,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发布出行提醒,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16日,教育部和文旅部又分别发出赴日留学预警和旅行提醒。《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上述信息发布后,国内多家大型旅行社已下架赴日旅游产品,不少原计划出行的旅客也主动联系旅行社退订行程。“客户不想去了,担心不安全。”一家国内大型旅行社的销售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过去几天,不少原本预订日本团的客人主动选择退单,旅行社也提供免费退订服务。他表示,自己和同事“每人手里都有不少退单”。另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则透露,受当前中日关系紧张影响,公司已暂停推荐赴日旅游,相关产品和服务目前均处于暂停状态。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总部位于东京、专为中国游客提供定制服务的东日本国际旅行社称,其约70%的团队游已被取消,新咨询量也下降了约90%。该公司的高管表示:“通常12月下旬至春节期间是企业奖励旅游的旺季,但今年,预计这些团队几乎都不会赴日。”多名受访者认为,高市早苗引发的风波可能对日本旅游业造成持续冲击。国内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业内普遍预期这场争议短期内难以平息,元旦、春节期间的赴日旅游或将继续受影响。目前,该旅行社收到的国内南方游和东南亚游咨询量已上升约20%,有望分走部分原本流向日本的客源。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数据,旅游业占日本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约7%,近年来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旅行警告发布后的几天内,日本旅游相关股票也持续下滑。据“日本在线”报道,日本国家旅游局公布数字显示,2024年日本共接待国际游客近3690万人。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游客近700万人,占日本全部入境游客的19%左右,是其排名第二的国际游客来源地。另据共同社报道,2024年日本入境游客总消费约为8.1万亿日元,其中,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额约为1.73万亿日元,占日本总入境游客消费额的约21.3%,是单一国家中消费额最大的客群。换句话说,每5日元的入境消费,就有1日元来自中国游客。共同社援引野村综合研究所高级经济师木内登英的分析称,2012年9月钓鱼岛“国有化”事件后,中日关系紧张,该年9月至隔年8月,访日中国游客同比减少了25.1%。如果这次访日中国游客也出现同等规模减幅,木内登英估算,日本未来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0.36%,经济损失高达2.2万亿日元。与此同时,在国际留学市场上,一些原本计划赴日深造、但尚未正式启程的中国学生,开始将目标转向新加坡、香港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据日经新闻网援引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5月,日本约有12.3万名中国留学生,比上年增加7%,占全体留学生的约37%,中国是日本国际学生群体的最大来源国之一。新航道前程留学日本项目部副总经理焦珊对《环球时报》介绍称,今秋日本留学入境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但正在准备来年留学申请的学生和家长,已有不少开始担心这次风波会不会影响孩子的留学规划,前来咨询的家长提到该话题的频率明显上升。高市早苗事件正在影响未来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的信心。另有留学中介机构告诉记者,对于那些原本同时考虑多个留学目的地的学生而言,日本正在被排除在备选名单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朱清秀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地方高校对中国留学生的依赖尤为明显。在少子化的持续冲击下,许多大学和语言学校本就面临生源不足的压力。如果中国发布的留学预警导致赴日人数下降,不仅会使地方高校的招生更为困难,也会直接影响相关地区的教育产业和地方经济,对日本社会的长期发展造成压力。内地和香港曾占日本海产品出口总量四成,被高市一句话断绝进入中国大门的希望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相关人士19日透露,中国政府已向日方通报将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中方当天早晨通过正式外交渠道联络日方。共同社分析,此举或旨在针对首相高市早苗围绕“台湾有事”国会答辩的反制措施。据日媒报道,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图为19日东京一家店内,商贩在整理海鲜。(图源:IC photo)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表示,日方此前承诺履行输华水产品的监管责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这是日本水产品输华的先决条件。但是日方目前未能提供所承诺的技术材料。“我还想强调的是,近期由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倒行逆施,在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错误言论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公愤。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在中方2023年因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暂停日本水产输华前,中国是日本海鲜最大出口地,占日本海产品出口总量的22.5%。若加上香港的19.5%,输出量可达42%。其中,出口量最高的是日本扇贝,占总体的51.3%。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自2023年至今,日本各界一直希望恢复水产品对华出口。今年6月,中方一度宣布允许恢复北海道和青森县等37个地区的海鲜产品进口。然而,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让这一进程戛然而止。“水产输华禁令的重新实施,将对许多希望重返中国市场的企业造成沉重打击。”路透社援引日本北海道一家曾向中国出口扇贝的水产公司的负责人的话形容称,当前的局面“十分令人沮丧”。中国水产禁令对日本水产出口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据美国行业媒体“海鲜资讯源”援引日本农林水产省(MAFF)统计数据称,2024年,日本渔业产品出口总额为3609亿日元,较上年的3900亿日元下降7.5%,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华海鲜出口的大幅减少。报道称,2024年,日本对中国内地出口的农林水产品同比下降689亿日元,降幅约29%。对香港地区出口也下降155亿日元,降幅6.6%。海参成为日本所有农林水产品中损失最大的单一品类。2024年,日本海参出口同比下降64亿日元,降幅38%,报道认为,这主要是对华出口受限造成。在此背景下,本月20日,日本在野党就此对日本政府提出质询,要求评估中方此举对日本水产品行业造成的影响。北海道当地政府在同一天召开紧急对策会议,讨论当地水产从业者的关切。一名日本问题专家在估算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算上运输水产品的物流、冷冻仓库及加工业,日本水产相关行业一年的损失或将超过1100亿日元。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水产品输华禁令将对日本水产相关行业和日本整体经济产生较大影响。高市早苗的言论触碰了中国的底线,侵犯了中国主权,损人不利己,应该反省。汽车、家电、半导体……“相关损失或达万亿日元级别”“如果中国对日本商品关闭市场大门,日本或将难以找到替代市场。”21日,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据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2024年,中国从日本进口了约1250亿美元商品,主要涵盖工业设备、半导体和汽车等品类。相较而言,作为日本第三大出口目的地的韩国,去年仅吸纳了460亿美元的日本商品。另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308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1520.1亿美元,进口额1562.5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贸易体量和涉及行业意味着,任何波动都可能造成可观的经济损失。上述日本问题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相关损失至少是万亿日元级别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引发的中日关系紧张,正成为日本复苏的重大“外部风险”。“中日关系恶化可能削弱中国市场对日本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影响出口和在华企业业务,同时放缓双向投资,冲击双边贸易,并加剧日本经济内需疲软等结构性问题。”项昊宇表示,除农林水产业外,日本的汽车、半导体、电子、机械设备等出口导向型产业接下来都可能面临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中日经贸“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高端制造业领域。据媒体公开报道,2024年东京电子44%的收入来自中国。分析认为,如此高的市场依存度意味着,如果对华订单减少就会直接影响日本企业的营收,进而对日本本土的研发投入与就业稳定产生连锁反应。在家电领域,2024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家电金额为7.08亿美元。一家知名家电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曾多次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表示失去中国市场,日本企业将在全球失去竞争力。而作为日本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则更为显著。据媒体公开报道,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汽车出口达8.3万辆,占中国同期进口总量的37%。除整车出口外,日本汽车企业的在华生产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朱清秀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日关系紧张加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将给日资汽车企业在华销售带来压力。近年来,日产和本田在华销量已明显下滑,而当前局势可能进一步影响其在华市场表现,使接下来的销售面临更大挑战。“东京和北京之间的外交争端正在威胁日本已经脆弱的经济,后者同时还在遭受美国关税和房地产投资下降的打击。”CNBC报道称。日本内阁府17日发表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日本今年第三季度实际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8%,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再次出现负增长。据路透社报道,日本内阁21日批准了一项13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一巨额刺激计划更加引发外界对日本财政状况恶化的担忧加剧,日元汇率已跌至10个月来低点,超长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历史新高。而彭博社日前表示,“抛售日本”的交易可能才刚刚开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军红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日贸易、企业合作以及中国资金对日本股市和不动产的投资,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日本虽拥有美国市场,但受特朗普关税影响,三季度经济增速已下滑,如果再失去中国市场,其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中日经济依赖政治氛围支撑,不存在‘政冷经热’的可能性。”他这样表示。1763728212280责编:王怡环球时报-环球网176372821228011[]{"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陈子帅 白云怡 李萌 张依依】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就日本安保法中的“存亡危机事态”悍然发表涉台挑衅言论。分析普遍认为,高市恶劣言论导致的中日关系恶化,或将进一步冲击本已面临下行压力的日本经济,甚至导致四季度经济再现负增长。高市早苗 资料图如果中日政治关系持续恶化,日本哪些产业或将面临最大冲击?又会让日本损失多少真金白银?《环球时报》采访多名行业人士并查阅大量数据,给日本算了一笔账:——如果中日政治关系持续恶化,旅游业因中国游客减少,预计一年的损失可达到约2.2万亿日元(约合1000亿元人民币);——水产出口继续暂停,对内地和香港的出口合计损失有可能超过1100多亿日元(约50亿元人民币);——半导体、家电等制造业领域,如果其在华订单和投资受挫,加上资本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造成的损失或可达上万亿日元。——更严重的是,日本在华汽车产业很可能会面临更为艰难的处境,一些品牌不排除会加速退出中国市场。综合来看,高市早苗的言论可能让日本流失数万亿日元的真金白银,对日本经济形成显著的下行压力。每5日元入境消费,就有1日元来自中国游客——日本旅游业损失或达2.2万亿日元14日,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发布出行提醒,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16日,教育部和文旅部又分别发出赴日留学预警和旅行提醒。《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上述信息发布后,国内多家大型旅行社已下架赴日旅游产品,不少原计划出行的旅客也主动联系旅行社退订行程。“客户不想去了,担心不安全。”一家国内大型旅行社的销售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过去几天,不少原本预订日本团的客人主动选择退单,旅行社也提供免费退订服务。他表示,自己和同事“每人手里都有不少退单”。另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则透露,受当前中日关系紧张影响,公司已暂停推荐赴日旅游,相关产品和服务目前均处于暂停状态。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总部位于东京、专为中国游客提供定制服务的东日本国际旅行社称,其约70%的团队游已被取消,新咨询量也下降了约90%。该公司的高管表示:“通常12月下旬至春节期间是企业奖励旅游的旺季,但今年,预计这些团队几乎都不会赴日。”多名受访者认为,高市早苗引发的风波可能对日本旅游业造成持续冲击。国内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业内普遍预期这场争议短期内难以平息,元旦、春节期间的赴日旅游或将继续受影响。目前,该旅行社收到的国内南方游和东南亚游咨询量已上升约20%,有望分走部分原本流向日本的客源。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数据,旅游业占日本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约7%,近年来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旅行警告发布后的几天内,日本旅游相关股票也持续下滑。据“日本在线”报道,日本国家旅游局公布数字显示,2024年日本共接待国际游客近3690万人。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游客近700万人,占日本全部入境游客的19%左右,是其排名第二的国际游客来源地。另据共同社报道,2024年日本入境游客总消费约为8.1万亿日元,其中,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额约为1.73万亿日元,占日本总入境游客消费额的约21.3%,是单一国家中消费额最大的客群。换句话说,每5日元的入境消费,就有1日元来自中国游客。共同社援引野村综合研究所高级经济师木内登英的分析称,2012年9月钓鱼岛“国有化”事件后,中日关系紧张,该年9月至隔年8月,访日中国游客同比减少了25.1%。如果这次访日中国游客也出现同等规模减幅,木内登英估算,日本未来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0.36%,经济损失高达2.2万亿日元。与此同时,在国际留学市场上,一些原本计划赴日深造、但尚未正式启程的中国学生,开始将目标转向新加坡、香港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据日经新闻网援引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5月,日本约有12.3万名中国留学生,比上年增加7%,占全体留学生的约37%,中国是日本国际学生群体的最大来源国之一。新航道前程留学日本项目部副总经理焦珊对《环球时报》介绍称,今秋日本留学入境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但正在准备来年留学申请的学生和家长,已有不少开始担心这次风波会不会影响孩子的留学规划,前来咨询的家长提到该话题的频率明显上升。高市早苗事件正在影响未来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的信心。另有留学中介机构告诉记者,对于那些原本同时考虑多个留学目的地的学生而言,日本正在被排除在备选名单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朱清秀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地方高校对中国留学生的依赖尤为明显。在少子化的持续冲击下,许多大学和语言学校本就面临生源不足的压力。如果中国发布的留学预警导致赴日人数下降,不仅会使地方高校的招生更为困难,也会直接影响相关地区的教育产业和地方经济,对日本社会的长期发展造成压力。内地和香港曾占日本海产品出口总量四成,被高市一句话断绝进入中国大门的希望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相关人士19日透露,中国政府已向日方通报将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中方当天早晨通过正式外交渠道联络日方。共同社分析,此举或旨在针对首相高市早苗围绕“台湾有事”国会答辩的反制措施。据日媒报道,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图为19日东京一家店内,商贩在整理海鲜。(图源:IC photo)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表示,日方此前承诺履行输华水产品的监管责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这是日本水产品输华的先决条件。但是日方目前未能提供所承诺的技术材料。“我还想强调的是,近期由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倒行逆施,在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错误言论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公愤。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在中方2023年因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暂停日本水产输华前,中国是日本海鲜最大出口地,占日本海产品出口总量的22.5%。若加上香港的19.5%,输出量可达42%。其中,出口量最高的是日本扇贝,占总体的51.3%。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自2023年至今,日本各界一直希望恢复水产品对华出口。今年6月,中方一度宣布允许恢复北海道和青森县等37个地区的海鲜产品进口。然而,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让这一进程戛然而止。“水产输华禁令的重新实施,将对许多希望重返中国市场的企业造成沉重打击。”路透社援引日本北海道一家曾向中国出口扇贝的水产公司的负责人的话形容称,当前的局面“十分令人沮丧”。中国水产禁令对日本水产出口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据美国行业媒体“海鲜资讯源”援引日本农林水产省(MAFF)统计数据称,2024年,日本渔业产品出口总额为3609亿日元,较上年的3900亿日元下降7.5%,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华海鲜出口的大幅减少。报道称,2024年,日本对中国内地出口的农林水产品同比下降689亿日元,降幅约29%。对香港地区出口也下降155亿日元,降幅6.6%。海参成为日本所有农林水产品中损失最大的单一品类。2024年,日本海参出口同比下降64亿日元,降幅38%,报道认为,这主要是对华出口受限造成。在此背景下,本月20日,日本在野党就此对日本政府提出质询,要求评估中方此举对日本水产品行业造成的影响。北海道当地政府在同一天召开紧急对策会议,讨论当地水产从业者的关切。一名日本问题专家在估算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算上运输水产品的物流、冷冻仓库及加工业,日本水产相关行业一年的损失或将超过1100亿日元。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水产品输华禁令将对日本水产相关行业和日本整体经济产生较大影响。高市早苗的言论触碰了中国的底线,侵犯了中国主权,损人不利己,应该反省。汽车、家电、半导体……“相关损失或达万亿日元级别”“如果中国对日本商品关闭市场大门,日本或将难以找到替代市场。”21日,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据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2024年,中国从日本进口了约1250亿美元商品,主要涵盖工业设备、半导体和汽车等品类。相较而言,作为日本第三大出口目的地的韩国,去年仅吸纳了460亿美元的日本商品。另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308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1520.1亿美元,进口额1562.5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贸易体量和涉及行业意味着,任何波动都可能造成可观的经济损失。上述日本问题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相关损失至少是万亿日元级别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引发的中日关系紧张,正成为日本复苏的重大“外部风险”。“中日关系恶化可能削弱中国市场对日本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影响出口和在华企业业务,同时放缓双向投资,冲击双边贸易,并加剧日本经济内需疲软等结构性问题。”项昊宇表示,除农林水产业外,日本的汽车、半导体、电子、机械设备等出口导向型产业接下来都可能面临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中日经贸“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高端制造业领域。据媒体公开报道,2024年东京电子44%的收入来自中国。分析认为,如此高的市场依存度意味着,如果对华订单减少就会直接影响日本企业的营收,进而对日本本土的研发投入与就业稳定产生连锁反应。在家电领域,2024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家电金额为7.08亿美元。一家知名家电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曾多次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表示失去中国市场,日本企业将在全球失去竞争力。而作为日本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则更为显著。据媒体公开报道,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汽车出口达8.3万辆,占中国同期进口总量的37%。除整车出口外,日本汽车企业的在华生产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朱清秀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日关系紧张加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将给日资汽车企业在华销售带来压力。近年来,日产和本田在华销量已明显下滑,而当前局势可能进一步影响其在华市场表现,使接下来的销售面临更大挑战。“东京和北京之间的外交争端正在威胁日本已经脆弱的经济,后者同时还在遭受美国关税和房地产投资下降的打击。”CNBC报道称。日本内阁府17日发表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日本今年第三季度实际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8%,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再次出现负增长。据路透社报道,日本内阁21日批准了一项13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一巨额刺激计划更加引发外界对日本财政状况恶化的担忧加剧,日元汇率已跌至10个月来低点,超长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历史新高。而彭博社日前表示,“抛售日本”的交易可能才刚刚开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军红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日贸易、企业合作以及中国资金对日本股市和不动产的投资,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日本虽拥有美国市场,但受特朗普关税影响,三季度经济增速已下滑,如果再失去中国市场,其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中日经济依赖政治氛围支撑,不存在‘政冷经热’的可能性。”他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