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jF21XkcCZ作者:特里什娜·萨卡尔,王建国译world.huanqiu.comarticle印媒:印度社会正与心理健康问题作斗争/e3pmh22ph/e3pmh26vv《印度快报》10月10日文章,原题:印度社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再也无法视而不见 印度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8%,很多人正在与心理健康的病魔作斗争。我们必须意识到,心理健康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不再是个人的事情。《印度时报》日前报道称,精神病学家贾纳尼发现,最近有4名年龄在9岁至15岁的儿童因自杀倾向去就诊,其中几名儿童甚至试图偷服祖父母的药自杀。不少印度孩子的童年被焦虑、抑郁的阴霾笼罩。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印度每1万人就累计出现2443个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编者注),这些冰冷的数字显示很多人在默默承受苦楚。公民的精神健康问题也会给印度社会带来发展损失,据统计,在2012年至2030年间,印度会因精神健康问题损失约1.03万亿美元。 据统计,印度很多成年人需要某种形式的心理治疗或精神干预。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人,他们遇到了更多的精神问题——城市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率(13.5%)几乎是农村(6.9%)的两倍。笔者自己在当教师的过程中观察到,城市快节奏的环境、不太够用的基础设施、不断恶化的空气质量以及明显缺乏的社会关怀,都与来城市上学学生的内心期待相背离。高昂的生活成本、思乡之情以及难以融入环境的被排斥感,变成了他们内心的重压。高压之下,一些学生选择通过吃药、吸烟和沉迷社交网络来逃避痛苦,但这些行为只能暂时缓解,后面可能还会带来更多问题。最终,很多孩子的求学热情和积极性下降、成绩下降。城市里竞争激烈,许多孩子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因此孩子们还会进一步陷入自我怀疑。社会经济压力和生活情绪上的压力也是让印度人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之一。在印度,我们被各种负面新闻淹没,如自然灾害、疾病暴发、暴力事件等,这些新闻冲击着我们的社会安全感,加剧了沮丧和焦虑的氛围。让印度人觉得自己生活的地方危机四伏、动荡不安。此外,不断上涨的教育、医疗和食品成本让心理问题雪上加霜。父母常常牺牲自己的物质体验来投资孩子的教育,年轻人则因为这些牺牲产生更多情感负罪。为应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需要来自家庭、社区以及政府的积极支持,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专业的精神护理。家庭通过日常疏解,可以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防止压力水平上升。社会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寻求帮助的人不必受歧视。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治疗、找到解决高昂生活成本和失业等结构性压力的措施,都是政府的关键任务。(作者特里什娜·萨卡尔,王建国译)176046647308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60482452271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印度快报》10月10日文章,原题:印度社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再也无法视而不见 印度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8%,很多人正在与心理健康的病魔作斗争。我们必须意识到,心理健康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不再是个人的事情。《印度时报》日前报道称,精神病学家贾纳尼发现,最近有4名年龄在9岁至15岁的儿童因自杀倾向去就诊,其中几名儿童甚至试图偷服祖父母的药自杀。不少印度孩子的童年被焦虑、抑郁的阴霾笼罩。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印度每1万人就累计出现2443个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编者注),这些冰冷的数字显示很多人在默默承受苦楚。公民的精神健康问题也会给印度社会带来发展损失,据统计,在2012年至2030年间,印度会因精神健康问题损失约1.03万亿美元。 据统计,印度很多成年人需要某种形式的心理治疗或精神干预。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人,他们遇到了更多的精神问题——城市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率(13.5%)几乎是农村(6.9%)的两倍。笔者自己在当教师的过程中观察到,城市快节奏的环境、不太够用的基础设施、不断恶化的空气质量以及明显缺乏的社会关怀,都与来城市上学学生的内心期待相背离。高昂的生活成本、思乡之情以及难以融入环境的被排斥感,变成了他们内心的重压。高压之下,一些学生选择通过吃药、吸烟和沉迷社交网络来逃避痛苦,但这些行为只能暂时缓解,后面可能还会带来更多问题。最终,很多孩子的求学热情和积极性下降、成绩下降。城市里竞争激烈,许多孩子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因此孩子们还会进一步陷入自我怀疑。社会经济压力和生活情绪上的压力也是让印度人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之一。在印度,我们被各种负面新闻淹没,如自然灾害、疾病暴发、暴力事件等,这些新闻冲击着我们的社会安全感,加剧了沮丧和焦虑的氛围。让印度人觉得自己生活的地方危机四伏、动荡不安。此外,不断上涨的教育、医疗和食品成本让心理问题雪上加霜。父母常常牺牲自己的物质体验来投资孩子的教育,年轻人则因为这些牺牲产生更多情感负罪。为应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需要来自家庭、社区以及政府的积极支持,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专业的精神护理。家庭通过日常疏解,可以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防止压力水平上升。社会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寻求帮助的人不必受歧视。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治疗、找到解决高昂生活成本和失业等结构性压力的措施,都是政府的关键任务。(作者特里什娜·萨卡尔,王建国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