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hXYrbCTws作者:刘皓然 邹松world.huanqiu.comarticle南非知名国家公园陷“更名争议”,反对者称“草率更名只会重创该国旅游业”/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 环球时报驻南非特派记者 邹松】南非“新闻24小时”网站报道称,在9月“南非遗产月”期间,该国左翼反对党经济自由斗士(EFF)在姆普马兰加省议会提出了一项涉及多处公共资产的更名提案,其中包括对克鲁格国家公园的更名。克鲁格国家公园是南非最著名的野生动物园,为该公园更名的提案迅速成为南非社会关注的焦点。更名提案的反对者强调,将南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改名势必会影响到它的辨识度,甚至败光国际游客积累几十年的好感。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2日报道,作为全非洲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克鲁格国家公园早在1926年就已获命名,这一名称旨在纪念前南非共和国(又名“德兰士瓦共和国”,政权存在于1852年至1902年间,后沦为英国殖民地,与今天的“南非共和国”意义有别)总统保罗·克鲁格。这座公园占地约1.9万平方公里,部分区域坐落在南非东部的姆普马兰加省。 报道称,克鲁格虽因抵抗英国殖民统治而被奉为英雄,但这位拥有白人血统的领导人同时也因禁止黑人从政、强占黑人土地等举措而被视为种族隔离制度的推动者。EFF在声明中批评他是一名“殖民种族主义者”。除要求为国家公园更名外,该党派还要求移除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前总理路易斯·博塔的雕像。EFF提出的新名称“斯库库扎国家公园”取自该园区首位护林人——史蒂文森·汉密尔顿的绰号,在非洲聪加语中是“清扫者”的意思。尴尬的是,这位护林人早年既驱赶过偷猎者,也强制迁移过原本定居于此的黑人。就连EFF在姆普马兰加省的负责人事后都承认这个新名称“不合适”。为克鲁格公园改名的提案一经提出便遭到强烈反对。据南非“商业技术”网站报道,该国保守组织“非洲论坛”抨击EFF“无力建设,只会拆除”,“EFF至今没有建成其承诺的哪怕一所学校,却将重点放在推倒雕像和更名上”。南非政党民主联盟批评称,国家公园更名须遵循严格的行政程序,该公园属于国有资产,地方省议会无权启动或决定此类事项。尽管更名一事被迅速叫停,该事件在南非仍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南非民主联盟强调,对知名国家公园草率更名只会重创该国的旅游业。旅游业约占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的9%,提供的就业岗位高达170万个。南非经济专家接受采访时称,在国家经济整体低迷、劳动人口失业率高达30%的环境下,该国难以承受更名带来的市场干扰。这一举动还会大幅增加各级政府和商家的运营成本,因为更名后凡涉及国家公园的每一个路标、地图标识,以及工作人员的制服和交通工具的外观都要随之变更,这是当下南非“承担不起的花销”。南非《邮卫报》称,该国自结束种族隔离制度以来曾多次陷入“更名风波”。比如2010年足球世界杯期间,时任政府考虑将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改成更具本土化特色的名称“特什韦内”,此举险些导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反对党讥嘲时任政府“手段卑劣又天真”。2021年,南非将原伊丽莎白港更名为“吉科巴哈”,此举引发广泛反对,逾4万人请愿要求政府收回成命。地方官员痛斥政府此举破坏经济和社区团结,浪费纳税人钱财。时至今日,南非仍有政党建议将“南非共和国”更名为“阿扎尼亚共和国”。BBC称,这场风波表明南非在权衡特殊时期历史以及当权者政治遗产的敏感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176028936338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60308872286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c4af41610628af6a0a832988f619cf8u1.png{"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 环球时报驻南非特派记者 邹松】南非“新闻24小时”网站报道称,在9月“南非遗产月”期间,该国左翼反对党经济自由斗士(EFF)在姆普马兰加省议会提出了一项涉及多处公共资产的更名提案,其中包括对克鲁格国家公园的更名。克鲁格国家公园是南非最著名的野生动物园,为该公园更名的提案迅速成为南非社会关注的焦点。更名提案的反对者强调,将南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改名势必会影响到它的辨识度,甚至败光国际游客积累几十年的好感。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2日报道,作为全非洲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克鲁格国家公园早在1926年就已获命名,这一名称旨在纪念前南非共和国(又名“德兰士瓦共和国”,政权存在于1852年至1902年间,后沦为英国殖民地,与今天的“南非共和国”意义有别)总统保罗·克鲁格。这座公园占地约1.9万平方公里,部分区域坐落在南非东部的姆普马兰加省。 报道称,克鲁格虽因抵抗英国殖民统治而被奉为英雄,但这位拥有白人血统的领导人同时也因禁止黑人从政、强占黑人土地等举措而被视为种族隔离制度的推动者。EFF在声明中批评他是一名“殖民种族主义者”。除要求为国家公园更名外,该党派还要求移除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前总理路易斯·博塔的雕像。EFF提出的新名称“斯库库扎国家公园”取自该园区首位护林人——史蒂文森·汉密尔顿的绰号,在非洲聪加语中是“清扫者”的意思。尴尬的是,这位护林人早年既驱赶过偷猎者,也强制迁移过原本定居于此的黑人。就连EFF在姆普马兰加省的负责人事后都承认这个新名称“不合适”。为克鲁格公园改名的提案一经提出便遭到强烈反对。据南非“商业技术”网站报道,该国保守组织“非洲论坛”抨击EFF“无力建设,只会拆除”,“EFF至今没有建成其承诺的哪怕一所学校,却将重点放在推倒雕像和更名上”。南非政党民主联盟批评称,国家公园更名须遵循严格的行政程序,该公园属于国有资产,地方省议会无权启动或决定此类事项。尽管更名一事被迅速叫停,该事件在南非仍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南非民主联盟强调,对知名国家公园草率更名只会重创该国的旅游业。旅游业约占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的9%,提供的就业岗位高达170万个。南非经济专家接受采访时称,在国家经济整体低迷、劳动人口失业率高达30%的环境下,该国难以承受更名带来的市场干扰。这一举动还会大幅增加各级政府和商家的运营成本,因为更名后凡涉及国家公园的每一个路标、地图标识,以及工作人员的制服和交通工具的外观都要随之变更,这是当下南非“承担不起的花销”。南非《邮卫报》称,该国自结束种族隔离制度以来曾多次陷入“更名风波”。比如2010年足球世界杯期间,时任政府考虑将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改成更具本土化特色的名称“特什韦内”,此举险些导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反对党讥嘲时任政府“手段卑劣又天真”。2021年,南非将原伊丽莎白港更名为“吉科巴哈”,此举引发广泛反对,逾4万人请愿要求政府收回成命。地方官员痛斥政府此举破坏经济和社区团结,浪费纳税人钱财。时至今日,南非仍有政党建议将“南非共和国”更名为“阿扎尼亚共和国”。BBC称,这场风波表明南非在权衡特殊时期历史以及当权者政治遗产的敏感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