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dgFysjZ3v作者:黄培昭world.huanqiu.comarticle“有中国朋友的地方,就有希望的田野”(新时代中非合作)——中国企业助力埃及乡村脱贫与畜牧业振兴/e3pmh22ph/e3pmh2398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乡村田野上,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优质的农业饲料,更带来先进技术、就业机会与发展希望。10余年来,中国企业用行动不断书写着跨越国界的合作故事,为埃及农业振兴注入持续动力:从村庄里的妇女培训,到现代化工厂落成,再到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让妇女获得一门靠得住的谋生技巧,将大大助力埃及的脱贫事业”埃及曼努菲亚省,阳光下的田野散发着青草的气息。在苏巴克·阿哈德村“家庭与农业发展中心”的二层小楼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课程正在进行。这是由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新希望六和埃及公司与当地多家社会组织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让百名妇女获得鸡苗、饲料和工具,并接受完整养殖周期的培训。项目旨在帮助贫困家庭掌握技能,真正依靠双手获得持续收益,逐步掌握脱贫致富的方法。院子里摆放着新发放的饲料袋、饮水器和阿拉伯文版的养殖手册。“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能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45岁的村民阿米娜告诉本报记者。以前,她家庭的收入全靠丈夫外出打零工。如今她通过学到的技能,可以养鸡创收,改善生活水平。 “每天都要细心观察鸡群的活动情况、进食规律等,遇到问题随时联系我们。”新希望六和埃及公司养殖服务部副经理阿斯玛,一边用阿拉伯语讲解,一边演示操作要领。阿斯玛经过中国师傅的言传身教,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带领团队奔走于各个村庄之间。埃及社会团结部农村事务负责人叶哈亚说:“这不是简单的培训,而是‘授人以渔’的善举。让妇女获得一门靠得住的谋生技巧,将大大助力埃及的脱贫事业。中方把真正的希望带进了埃及的村庄。”“车轮滚动的是养殖业的未来,也是我幸福生活的明天”曾经,埃及家禽养殖业发展滞后,饲料品质参差不齐、料肉比高,家禽成活率只有八成左右。养殖户普遍反映成本高、收益低。2011年,中国新希望集团(以下简称“新希望”)走进埃及,并于2013年在当地投产首家工厂。其后,企业扎根本地、稳步拓展,在多地相继建厂,现有4家饲料工厂、1家种禽公司。2024年,新希望在埃及销售饲料70万吨、鸡苗2500万只。依靠中方带来的生物饲料与科学管理技术,当地料肉比从1.8下降至1.5甚至1.4,每吨饲料能养出更多肉鸡;家禽成活率也提高到95%。“成本降低、收益提升,意味着整个行业标准的升级。”埃及开罗大学农学系教授伊赫桑说。新希望在埃及的员工超过千人,本土化比例超过九成,管理人员一半以上是埃及人。30岁的拉马丹原本是一名仓库管理员,如今已成为生产部经理。他说:“我们不仅有了稳定的生活,还学会了如何管理、如何创新。这是中国朋友教会我们的。”在位于贝赫拉省的胡什·埃西村,货运卡车司机易卜拉欣每天往返300公里,为300万羽鸡配送饲料。“2/3的饲料来自新希望。”他说,“车轮滚动的是养殖业的未来,也是我幸福生活的明天。”统计数字显示,新希望带动埃及当地员工直接就业1200余人。如今,一些员工的月收入已增长到4万埃镑左右(1元人民币约合6.68埃镑)。当地媒体《金字塔报》评论:“中国企业不仅帮助我们提升了养殖业产量,更有力提振了埃及养殖户的信心。”报道说,一些养殖户由最开始3000只规模的养殖量,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万只的规模化养殖,并由此致富。埃及投资和外贸部部长哈提卜表示:“我们欢迎这样的投资,中国企业为埃及创造了财富和价值。”“成功实现脱贫的中国是值得埃及借鉴和学习的榜样”走在苏巴克·阿哈德村的田埂上,夕阳西下,牛群悠然漫步,羊儿啃食青草,小鸡扑扇着翅膀,笑声从村落深处传来。对许多妇女来说,这是她们第一次有机会学习改变家庭命运的技能。对更多养殖户来说,来自中国的技术和帮扶,让他们第一次体会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力量,对生活充满希望。埃及地方发展部部长马纳尔·阿瓦德说:“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了投资和产能,更为埃及的农业现代化注入了生机活力。成功实现脱贫的中国是值得埃及借鉴和学习的榜样。”新希望六和埃及公司技术经理阿娅·阿卜丁说,新希望不仅在产业上深耕,还把技术培训、公益项目延伸到最基层,“除了妇女培训项目,公司每年还为成百上千家农户提供免费课程和上门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家禽饲养、疫病防控和市场对接的知识”。10多年来,从第一家工厂到覆盖全国各地的网络,从一名员工的成长到数千人的就业,从提升一袋饲料的价值到点亮一个家庭的生活,中国企业在埃及播下的“新希望”,正在悄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中国朋友的地方,就有希望的田野。”当地媒体评论,这是一项跨越国界的合作,更是一条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1759887514495责编:樊羽玮人民日报175988751449511[]{"email":"fanyuwei@huanqiu.com","name":"樊羽玮"}
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乡村田野上,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优质的农业饲料,更带来先进技术、就业机会与发展希望。10余年来,中国企业用行动不断书写着跨越国界的合作故事,为埃及农业振兴注入持续动力:从村庄里的妇女培训,到现代化工厂落成,再到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让妇女获得一门靠得住的谋生技巧,将大大助力埃及的脱贫事业”埃及曼努菲亚省,阳光下的田野散发着青草的气息。在苏巴克·阿哈德村“家庭与农业发展中心”的二层小楼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课程正在进行。这是由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新希望六和埃及公司与当地多家社会组织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让百名妇女获得鸡苗、饲料和工具,并接受完整养殖周期的培训。项目旨在帮助贫困家庭掌握技能,真正依靠双手获得持续收益,逐步掌握脱贫致富的方法。院子里摆放着新发放的饲料袋、饮水器和阿拉伯文版的养殖手册。“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能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45岁的村民阿米娜告诉本报记者。以前,她家庭的收入全靠丈夫外出打零工。如今她通过学到的技能,可以养鸡创收,改善生活水平。 “每天都要细心观察鸡群的活动情况、进食规律等,遇到问题随时联系我们。”新希望六和埃及公司养殖服务部副经理阿斯玛,一边用阿拉伯语讲解,一边演示操作要领。阿斯玛经过中国师傅的言传身教,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带领团队奔走于各个村庄之间。埃及社会团结部农村事务负责人叶哈亚说:“这不是简单的培训,而是‘授人以渔’的善举。让妇女获得一门靠得住的谋生技巧,将大大助力埃及的脱贫事业。中方把真正的希望带进了埃及的村庄。”“车轮滚动的是养殖业的未来,也是我幸福生活的明天”曾经,埃及家禽养殖业发展滞后,饲料品质参差不齐、料肉比高,家禽成活率只有八成左右。养殖户普遍反映成本高、收益低。2011年,中国新希望集团(以下简称“新希望”)走进埃及,并于2013年在当地投产首家工厂。其后,企业扎根本地、稳步拓展,在多地相继建厂,现有4家饲料工厂、1家种禽公司。2024年,新希望在埃及销售饲料70万吨、鸡苗2500万只。依靠中方带来的生物饲料与科学管理技术,当地料肉比从1.8下降至1.5甚至1.4,每吨饲料能养出更多肉鸡;家禽成活率也提高到95%。“成本降低、收益提升,意味着整个行业标准的升级。”埃及开罗大学农学系教授伊赫桑说。新希望在埃及的员工超过千人,本土化比例超过九成,管理人员一半以上是埃及人。30岁的拉马丹原本是一名仓库管理员,如今已成为生产部经理。他说:“我们不仅有了稳定的生活,还学会了如何管理、如何创新。这是中国朋友教会我们的。”在位于贝赫拉省的胡什·埃西村,货运卡车司机易卜拉欣每天往返300公里,为300万羽鸡配送饲料。“2/3的饲料来自新希望。”他说,“车轮滚动的是养殖业的未来,也是我幸福生活的明天。”统计数字显示,新希望带动埃及当地员工直接就业1200余人。如今,一些员工的月收入已增长到4万埃镑左右(1元人民币约合6.68埃镑)。当地媒体《金字塔报》评论:“中国企业不仅帮助我们提升了养殖业产量,更有力提振了埃及养殖户的信心。”报道说,一些养殖户由最开始3000只规模的养殖量,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万只的规模化养殖,并由此致富。埃及投资和外贸部部长哈提卜表示:“我们欢迎这样的投资,中国企业为埃及创造了财富和价值。”“成功实现脱贫的中国是值得埃及借鉴和学习的榜样”走在苏巴克·阿哈德村的田埂上,夕阳西下,牛群悠然漫步,羊儿啃食青草,小鸡扑扇着翅膀,笑声从村落深处传来。对许多妇女来说,这是她们第一次有机会学习改变家庭命运的技能。对更多养殖户来说,来自中国的技术和帮扶,让他们第一次体会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力量,对生活充满希望。埃及地方发展部部长马纳尔·阿瓦德说:“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了投资和产能,更为埃及的农业现代化注入了生机活力。成功实现脱贫的中国是值得埃及借鉴和学习的榜样。”新希望六和埃及公司技术经理阿娅·阿卜丁说,新希望不仅在产业上深耕,还把技术培训、公益项目延伸到最基层,“除了妇女培训项目,公司每年还为成百上千家农户提供免费课程和上门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家禽饲养、疫病防控和市场对接的知识”。10多年来,从第一家工厂到覆盖全国各地的网络,从一名员工的成长到数千人的就业,从提升一袋饲料的价值到点亮一个家庭的生活,中国企业在埃及播下的“新希望”,正在悄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中国朋友的地方,就有希望的田野。”当地媒体评论,这是一项跨越国界的合作,更是一条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