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MneuEfdLC作者:佟云翀 陈茜 李国正world.huanqiu.comarticle听他们讲述侵华日军细菌战历史真相/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佟云翀 陈茜 李国正】编者的话:9月18日,聚焦侵华日军731部队对华发动细菌战罪行的影片《731》在全球多地公映。94年前的这一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打响抗日战争的枪声,也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近日,《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馆长吴建平、“细菌战烂脚病”医疗救助小组负责人万少华、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郑伟勇及电影《731》导演赵林山。四人分别从口述历史、医疗救助、学术考证、影像创作维度,还原侵华日军细菌战给中国军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捍卫无数英雄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宝贵和平。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馆长吴建平:他们哄骗老人孩子吃带霍乱菌的馒头我是日军侵华受害者的遗属。1942年7月浙江衢州被日军攻占后,两个日本兵抓住我爷爷,要他带路去隔壁村子搜刮财物,没有得逞,就捅了几刀将爷爷杀害。1940年、1942年、1944年,侵华日军先后三次对衢州实施了大规模的细菌战。1940年10月4日,是衢州人民首次遭受侵华日军细菌武器攻击的日子。记录显示,一架日军飞机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上午9时许到了衢州上空,在城内人口最为密集的水亭门街区一带,按日军所谓的“雨下法”,播撒下大量带有鼠疫杆菌的小米、麦粒、棉絮、床单以及8公斤的跳蚤,用心十分险恶。1940年年底,时任衢县警察局局长向县长汇报死亡状况的调查报告,里面详细记载了当时多人感染等信息,记录了那段血淋淋的历史。1942年8月20日,156人的日军细菌战远征队到达衢州;8月25日,石井四郎亲自指挥地面远征队行动。当时,日军在城区和郊区大肆播撒细菌武器,还化装成中国军人,挑着带霍乱菌的烧饼、馒头、米果,到常山、江山两个县,哄骗没来得及逃难出去的老人孩子吃。身体抵抗力差的很快就死亡了,好一点的也成了传播源。在银行的营业厅里,日军活体解剖了许多被感染的平民,观察细菌武器的效果;他们还抓捕了3000多名中国被俘军人与平民,强迫他们吃各种带毒的烧饼、馒头。不吃的当场砍头,吃完后就把他们全部放出去,扩散瘟疫。1942年9月日军撤离后,江山县的一份战损统计表显示,当地有1230多户人家,“烂脚病”(炭疽)病人数量达2130人,还有人全身溃烂。从1940年年底到1948年年底,衢州地区30多万人染病,据曾任衢州市卫生防疫站站长的邱明轩20年来的调查,有名有据的死亡人数就达51407人。这么多年来,多数染上“烂脚病”的人都去世了,而活着可能更痛苦。周文清9岁开始烂脚,一直烂了整整60年;涂茂江4岁开始烂脚,我三次上门做他思想工作,2016年他的腿都快烂得看到骨头了,我终于把他硬拽到了医院。治愈后,涂老爷子专程跑来看我,说您看我可以穿袜子穿皮鞋了。一下子我眼泪就下来了,一直以来,他们不是买不起,是没法穿。后来日本NHK记者采访我时,我对他说,看看这段血泪史,你想要所谓的日中友好,只有你们的政府承认这段历史、向中国人民谢罪才有可能。我们从2019年开始,在各个时间节点组织中小学学生进馆参观。我跟这些孩子们说,我们讲述这段历史绝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警示今天的人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杜绝悲惨的历史重演。2014年10月4日,当时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受害者协会会长杨大方得了中风,刚恢复就找到我,希望我接班。我问,为什么是我?他说,因为你是受害者的遗属。这句话让我感觉沉甸甸的。传承这段历史,我们义不容辞,绝对不能让这段历史被埋没掉,被冲淡掉。只要有人依然想粉饰、想掩盖这些战争罪行,我们就要揭露它,才能让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细菌战烂脚病”医疗救助小组负责人、柯医集团党委副书记万少华:“身病”不好治,“心病”更难医我们是从2009年开始组建“日军细菌战烂脚病”治疗小组的。当时浙江省决定对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实施医疗救助,从衢州地区率先试点。多年下来,排查确定了39位受日军细菌战伤害的“烂脚病”老人,为他们分级建立病历档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烂脚病”病情时常反复,需要长期治疗,所以对于居家的病人我们每个月上门一次。开始时我们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想帮帮他们。但当我们真正下乡,看到患者已经溃烂了几十年的伤口时,我才对这种病症的严重性有了直观的认识。有时候离患者家十几米就能闻到伤口溃烂发脓的恶臭,烂脚的脓水、皮屑会掉在地上、床上,所以患者睡觉的地方常年垫着塑料布,不打扫、不换洗。有时候我们甚至要戴着5层口罩,才能完成诊疗工作。“身病”已经够不好治了,但患者的“心病”更是难医。许多老人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烂脚”是细菌战引起的,忍痛下地干农活,眼泪都要疼出来,不少人为此自杀或截肢,还有人担心脚治好了,其他地方又会有毛病。因为腿脚不便和臭味扑鼻,许多烂脚病人离群索居,多年下来异常自卑,对我们的治疗也很排斥。有位老人曾对我们喊:“我的脚烂了几十年,天上怎么可能掉馅饼给我免费治疗呢?你们肯定是骗子!”把我们赶了出去。后来随着沟通与治疗的深入,患者们的态度有了180度转变,从最初的拒绝、不欢迎,到之后的信任,我身为医生也很欣慰。2009年,这些村子还没有水泥路,车都开不上去。到今年,这条路我已经走了16年。一开始只是本着身为医生的初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这件事已经成了我们的责任与习惯,不只是为了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也是想抚平战争留给患者们的创伤。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伟勇:衢州是杜立特行动的“关键开端”衢州之所以成为日军几次进攻的焦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衢州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当年不仅有浙赣铁路、水路、公路,还建有机场,是中国东西部之间重要的交通节点。此外,杭州沦陷、笕桥机场失守后,衢州成为华东地区重要机场所在地。这里起飞的飞机向东可打击日本本土;向东南能够控制台湾海峡,扼守日军进出东南亚的关键海上通道;向北则能覆盖中国华北,进可攻退可守,是周围机场群的指挥中枢。因此,衢州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942年4月18日,美军航空队实施轰炸日本东京等地的行动,史称“杜立特行动”。在行动前,中美双方约定衢州为降落与汇合地点。为保障行动顺利进行,衢州军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按时完成了衢州机场扩建任务,为杜立特行动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因联络不畅、燃料耗尽等原因,美军战机未能按计划降落衢州机场。其中,3号机、5号机的6名飞行员迫降于衢州江山县,得到当地民众救援。“江山县营救友机降落飞行员出力人员事实清册”,就记录了当时江山民众在美军飞行员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营救事实。如果说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始于杜立特行动,那么衢州军民的奋斗正是杜立特行动的开端。在中国战场,被浙赣战役拖住的日军无法从湖北、西安等方向进攻重庆。衢州军民在抗战中的付出与牺牲,对中国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有着巨大贡献。电影《731》导演赵林山:让全球看清反人类罪行真相“找到当年731部队的‘少年兵’时,他们已到暮年,每一次采访都是在和时间赛跑。”谈及电影《731》筹备阶段的跨国取证,导演赵林山语气凝重。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为还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罪行的全貌,团队曾尝试获取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却困难重重。无奈之下,团队转而深耕日本的“活档案”,即那些曾参与731部队行动的日本老人,他们的亲历成为揭开历史真相的关键。在位于东京千叶县731部队指挥官石井四郎的墓前,石井四郎家属说的一句话让赵林山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石井四郎的亲人说:“挨打的人都已经忘记了,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赵林山告诉记者,这是在取证过程中最令他扎心的一次经历。更令人震撼的发现,来自对“特别移送名单”的挖掘。赵林山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731部队侵略罪行的受害者范围远超外界想象,名单里不只有中国人,还有蒙古人、朝鲜人、苏联人和马来西亚人。他强调,这一发现彻底打破了“731部队仅针对中国人”的认知误区,这不是单一国家的苦难,而是全人类共同的创伤。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受害者遍布多个国家,这份血泪史需要全球共同铭记。在这场耗时多年的“取证战役”中,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36年的坚守让赵林山尤为动容。“金馆长说,他用36年时间‘破了一个案子’。从早年骑自行车跋山涉水寻访证人,到后来跨国奔走搜集证据,他把一辈子都投入到历史真相的挖掘中。”赵林山坦言,自己近11年的影片筹备工作,在金馆长的坚守面前“不值一提”,“他让我彻底明白,我们不是在拍一部普通电影,而是在为历史立碑,为受害者发声”。谈及影片中冻伤实验、活体解剖等残酷场景的呈现,赵林山态度坚定:“整个讲述过程当中,我无法避免一些残忍的镜头……我觉得要把这段历史揭露出来,那么也一定要把这个伤疤撕开。”他始终对“消费苦难”的争议保持高度警惕,“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个伤疤撕开后看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洞察,只是无谓地一遍遍把这样的伤疤、伤口呈现给大家看,我觉得这才是消费苦难。”赵林山介绍,影片的创作逻辑十分清晰:通过完整呈现731部队的“实验体系”,包括1945年二战末期制定的“夜樱作战计划”,即利用气球装置传播细菌的阴谋,让观众直观看到这些罪行的系统性与反人类本质。谈及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日本原子弹氢弹受害者团体协议会,赵林山直言:“日本方面以‘原子能破坏对人类的影响’为由申请奖项,却绝口不提自己为何会遭到原子弹轰炸。他们只反复强调自己的‘受害经历’,对当年侵略亚洲国家的罪行、对731部队的反人类行径,却连一丝忏悔都没有。”更让他气愤的是,日本借获奖之机大肆宣扬“受害叙事”,甚至将这种扭曲的历史观传播到中小学。“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关键节点,他们一边拼命粉饰侵略历史,一边刻意打造‘和平受害者’的虚假形象,这种双重标准的‘双重逻辑’,本质上就是精心包装的伪善。”“最近我们看到日本的很多表现,《防卫白皮书》的发布,以及近期他们上映的一些本土电影,都是从日本人的角度粉饰其在二战中的侵略历史。”面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行径,赵林山选择用作品反击:“我们要让国际社会看清楚,有些人口中的‘和平’,是回避罪行、美化侵略的虚假和平;而真正的和平,必须建立在正视历史、敬畏生命的基础上。”赵林山尤其期待年轻观众能与影片产生共鸣。他希望年轻人看完电影后,能主动去了解这段被有些人刻意掩盖的历史。他坚信,当全球更多人看清731部队罪行的真相,当更多人站出来捍卫历史正义,那些试图掩盖罪行、美化侵略的人,终将无处遁形。175813003008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813003008012[]//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7cb34bae00a1cbefc76630199304786u5.jpg{"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佟云翀 陈茜 李国正】编者的话:9月18日,聚焦侵华日军731部队对华发动细菌战罪行的影片《731》在全球多地公映。94年前的这一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打响抗日战争的枪声,也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近日,《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馆长吴建平、“细菌战烂脚病”医疗救助小组负责人万少华、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郑伟勇及电影《731》导演赵林山。四人分别从口述历史、医疗救助、学术考证、影像创作维度,还原侵华日军细菌战给中国军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捍卫无数英雄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宝贵和平。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馆长吴建平:他们哄骗老人孩子吃带霍乱菌的馒头我是日军侵华受害者的遗属。1942年7月浙江衢州被日军攻占后,两个日本兵抓住我爷爷,要他带路去隔壁村子搜刮财物,没有得逞,就捅了几刀将爷爷杀害。1940年、1942年、1944年,侵华日军先后三次对衢州实施了大规模的细菌战。1940年10月4日,是衢州人民首次遭受侵华日军细菌武器攻击的日子。记录显示,一架日军飞机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上午9时许到了衢州上空,在城内人口最为密集的水亭门街区一带,按日军所谓的“雨下法”,播撒下大量带有鼠疫杆菌的小米、麦粒、棉絮、床单以及8公斤的跳蚤,用心十分险恶。1940年年底,时任衢县警察局局长向县长汇报死亡状况的调查报告,里面详细记载了当时多人感染等信息,记录了那段血淋淋的历史。1942年8月20日,156人的日军细菌战远征队到达衢州;8月25日,石井四郎亲自指挥地面远征队行动。当时,日军在城区和郊区大肆播撒细菌武器,还化装成中国军人,挑着带霍乱菌的烧饼、馒头、米果,到常山、江山两个县,哄骗没来得及逃难出去的老人孩子吃。身体抵抗力差的很快就死亡了,好一点的也成了传播源。在银行的营业厅里,日军活体解剖了许多被感染的平民,观察细菌武器的效果;他们还抓捕了3000多名中国被俘军人与平民,强迫他们吃各种带毒的烧饼、馒头。不吃的当场砍头,吃完后就把他们全部放出去,扩散瘟疫。1942年9月日军撤离后,江山县的一份战损统计表显示,当地有1230多户人家,“烂脚病”(炭疽)病人数量达2130人,还有人全身溃烂。从1940年年底到1948年年底,衢州地区30多万人染病,据曾任衢州市卫生防疫站站长的邱明轩20年来的调查,有名有据的死亡人数就达51407人。这么多年来,多数染上“烂脚病”的人都去世了,而活着可能更痛苦。周文清9岁开始烂脚,一直烂了整整60年;涂茂江4岁开始烂脚,我三次上门做他思想工作,2016年他的腿都快烂得看到骨头了,我终于把他硬拽到了医院。治愈后,涂老爷子专程跑来看我,说您看我可以穿袜子穿皮鞋了。一下子我眼泪就下来了,一直以来,他们不是买不起,是没法穿。后来日本NHK记者采访我时,我对他说,看看这段血泪史,你想要所谓的日中友好,只有你们的政府承认这段历史、向中国人民谢罪才有可能。我们从2019年开始,在各个时间节点组织中小学学生进馆参观。我跟这些孩子们说,我们讲述这段历史绝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警示今天的人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杜绝悲惨的历史重演。2014年10月4日,当时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受害者协会会长杨大方得了中风,刚恢复就找到我,希望我接班。我问,为什么是我?他说,因为你是受害者的遗属。这句话让我感觉沉甸甸的。传承这段历史,我们义不容辞,绝对不能让这段历史被埋没掉,被冲淡掉。只要有人依然想粉饰、想掩盖这些战争罪行,我们就要揭露它,才能让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细菌战烂脚病”医疗救助小组负责人、柯医集团党委副书记万少华:“身病”不好治,“心病”更难医我们是从2009年开始组建“日军细菌战烂脚病”治疗小组的。当时浙江省决定对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实施医疗救助,从衢州地区率先试点。多年下来,排查确定了39位受日军细菌战伤害的“烂脚病”老人,为他们分级建立病历档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烂脚病”病情时常反复,需要长期治疗,所以对于居家的病人我们每个月上门一次。开始时我们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想帮帮他们。但当我们真正下乡,看到患者已经溃烂了几十年的伤口时,我才对这种病症的严重性有了直观的认识。有时候离患者家十几米就能闻到伤口溃烂发脓的恶臭,烂脚的脓水、皮屑会掉在地上、床上,所以患者睡觉的地方常年垫着塑料布,不打扫、不换洗。有时候我们甚至要戴着5层口罩,才能完成诊疗工作。“身病”已经够不好治了,但患者的“心病”更是难医。许多老人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烂脚”是细菌战引起的,忍痛下地干农活,眼泪都要疼出来,不少人为此自杀或截肢,还有人担心脚治好了,其他地方又会有毛病。因为腿脚不便和臭味扑鼻,许多烂脚病人离群索居,多年下来异常自卑,对我们的治疗也很排斥。有位老人曾对我们喊:“我的脚烂了几十年,天上怎么可能掉馅饼给我免费治疗呢?你们肯定是骗子!”把我们赶了出去。后来随着沟通与治疗的深入,患者们的态度有了180度转变,从最初的拒绝、不欢迎,到之后的信任,我身为医生也很欣慰。2009年,这些村子还没有水泥路,车都开不上去。到今年,这条路我已经走了16年。一开始只是本着身为医生的初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这件事已经成了我们的责任与习惯,不只是为了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也是想抚平战争留给患者们的创伤。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伟勇:衢州是杜立特行动的“关键开端”衢州之所以成为日军几次进攻的焦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衢州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当年不仅有浙赣铁路、水路、公路,还建有机场,是中国东西部之间重要的交通节点。此外,杭州沦陷、笕桥机场失守后,衢州成为华东地区重要机场所在地。这里起飞的飞机向东可打击日本本土;向东南能够控制台湾海峡,扼守日军进出东南亚的关键海上通道;向北则能覆盖中国华北,进可攻退可守,是周围机场群的指挥中枢。因此,衢州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942年4月18日,美军航空队实施轰炸日本东京等地的行动,史称“杜立特行动”。在行动前,中美双方约定衢州为降落与汇合地点。为保障行动顺利进行,衢州军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按时完成了衢州机场扩建任务,为杜立特行动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因联络不畅、燃料耗尽等原因,美军战机未能按计划降落衢州机场。其中,3号机、5号机的6名飞行员迫降于衢州江山县,得到当地民众救援。“江山县营救友机降落飞行员出力人员事实清册”,就记录了当时江山民众在美军飞行员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营救事实。如果说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始于杜立特行动,那么衢州军民的奋斗正是杜立特行动的开端。在中国战场,被浙赣战役拖住的日军无法从湖北、西安等方向进攻重庆。衢州军民在抗战中的付出与牺牲,对中国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有着巨大贡献。电影《731》导演赵林山:让全球看清反人类罪行真相“找到当年731部队的‘少年兵’时,他们已到暮年,每一次采访都是在和时间赛跑。”谈及电影《731》筹备阶段的跨国取证,导演赵林山语气凝重。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为还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罪行的全貌,团队曾尝试获取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却困难重重。无奈之下,团队转而深耕日本的“活档案”,即那些曾参与731部队行动的日本老人,他们的亲历成为揭开历史真相的关键。在位于东京千叶县731部队指挥官石井四郎的墓前,石井四郎家属说的一句话让赵林山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石井四郎的亲人说:“挨打的人都已经忘记了,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赵林山告诉记者,这是在取证过程中最令他扎心的一次经历。更令人震撼的发现,来自对“特别移送名单”的挖掘。赵林山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731部队侵略罪行的受害者范围远超外界想象,名单里不只有中国人,还有蒙古人、朝鲜人、苏联人和马来西亚人。他强调,这一发现彻底打破了“731部队仅针对中国人”的认知误区,这不是单一国家的苦难,而是全人类共同的创伤。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受害者遍布多个国家,这份血泪史需要全球共同铭记。在这场耗时多年的“取证战役”中,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36年的坚守让赵林山尤为动容。“金馆长说,他用36年时间‘破了一个案子’。从早年骑自行车跋山涉水寻访证人,到后来跨国奔走搜集证据,他把一辈子都投入到历史真相的挖掘中。”赵林山坦言,自己近11年的影片筹备工作,在金馆长的坚守面前“不值一提”,“他让我彻底明白,我们不是在拍一部普通电影,而是在为历史立碑,为受害者发声”。谈及影片中冻伤实验、活体解剖等残酷场景的呈现,赵林山态度坚定:“整个讲述过程当中,我无法避免一些残忍的镜头……我觉得要把这段历史揭露出来,那么也一定要把这个伤疤撕开。”他始终对“消费苦难”的争议保持高度警惕,“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个伤疤撕开后看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洞察,只是无谓地一遍遍把这样的伤疤、伤口呈现给大家看,我觉得这才是消费苦难。”赵林山介绍,影片的创作逻辑十分清晰:通过完整呈现731部队的“实验体系”,包括1945年二战末期制定的“夜樱作战计划”,即利用气球装置传播细菌的阴谋,让观众直观看到这些罪行的系统性与反人类本质。谈及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日本原子弹氢弹受害者团体协议会,赵林山直言:“日本方面以‘原子能破坏对人类的影响’为由申请奖项,却绝口不提自己为何会遭到原子弹轰炸。他们只反复强调自己的‘受害经历’,对当年侵略亚洲国家的罪行、对731部队的反人类行径,却连一丝忏悔都没有。”更让他气愤的是,日本借获奖之机大肆宣扬“受害叙事”,甚至将这种扭曲的历史观传播到中小学。“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关键节点,他们一边拼命粉饰侵略历史,一边刻意打造‘和平受害者’的虚假形象,这种双重标准的‘双重逻辑’,本质上就是精心包装的伪善。”“最近我们看到日本的很多表现,《防卫白皮书》的发布,以及近期他们上映的一些本土电影,都是从日本人的角度粉饰其在二战中的侵略历史。”面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行径,赵林山选择用作品反击:“我们要让国际社会看清楚,有些人口中的‘和平’,是回避罪行、美化侵略的虚假和平;而真正的和平,必须建立在正视历史、敬畏生命的基础上。”赵林山尤其期待年轻观众能与影片产生共鸣。他希望年轻人看完电影后,能主动去了解这段被有些人刻意掩盖的历史。他坚信,当全球更多人看清731部队罪行的真相,当更多人站出来捍卫历史正义,那些试图掩盖罪行、美化侵略的人,终将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