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HabxBuaq7 world.huanqiu.comarticle法国政局动荡升级 高债务压力引爆治理危机/e3pmh22ph/e3pmh2398当地时间9月9日晚,法国总统府发布公告说,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为新总理,接替因未能通过国民议会信任投票而辞职的前总理贝鲁。当天下午,马克龙已接受贝鲁提交的辞呈。这是马克龙自2017年就任总统以来下台的第六位总理,也是一年多来第三位辞职的总理。法国政坛再度陷入剧烈震荡,引发欧洲乃至国际社会对其政治稳定性和经济前景的广泛忧虑。政府再次更迭 总理贝鲁辞职贝鲁8日下午在国民议会发表关于法国公共债务情况的政策演说,并就此向国民议会寻求信任投票,最终获194票支持、364票反对,未能通过信任投票。按照相关法律,贝鲁必须辞职,执政不到九个月的政府宣告结束。频繁的政府更迭给法国政坛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这场风波源于贝鲁政府7月提出的2026年预算草案。草案计划在2026年冻结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的年度涨幅、取消两个公共假日,以及撤销部分公共机构或减少人员编制等,从而防范公共债务风险加剧。这些方案引发较大争议。贝鲁表示,这些措施旨在防止法国陷入债务危机。但计划一经提出,就遭到法国反对党派的激烈批评。贝鲁8月下旬宣布,为摆脱政府面临的困境,他要求国民议会9月8日对其领导的政府进行信任投票,目的是争取在国民议会获得“最低限度的共识”,为推动预算草案通过做最后努力,但很显然最后的努力也以失败告终。削减支出 平衡预算政治平衡木并不好走贝鲁为何坚持要紧缩开支?分析认为,在高福利体系难以维系的困境下,贝鲁也是迫不得已。在公共财政吃紧的背景下,政府如何维持预算平衡与保证公共预算所支撑的民生支出,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据估计,法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预计为0.3%,但是法国政府近年的财政赤字却不断走高,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规定。该公约规定,欧盟成员国年度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法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攀升至114%左右。按照贝鲁本人的说法,到2026年时,政府预算的最大开支项目将不是教育,而是支付公共债务的利息。有分析担心法国会像十年前的希腊那样陷入债务危机。为应对这一局面,贝鲁政府在今年7月推出了一项预算草案,目标是在2026年将政府的预算赤字降低到4.6%,以便打破公共债务不断攀升的恶性循环。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政府必须节省公共开支将近440亿欧元。这就意味着依靠公共开支支撑的行业,如教育、医疗等都必须节衣缩食。与此同时,在当前新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欧洲各国也面对着不得不保证和提高军费开支的局面。法国前财政部长蒂埃里·布雷东在接受法国电视台联合采访时表示,贝鲁政府倒台对法国来说是“一场悲剧”。“贝鲁下台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法国将没有明年的预算。我们目前是欧元区所有国家中财政状况最糟糕的,财政赤字超过6%,今年债务将再增加1700亿欧元。债务滚雪球式扩大,将危及法国的国际地位。”面对这种深层次的经济问题,无论哪个政府上台,腾挪的空间都非常有限,这也是前总理贝鲁明知不可为而执意为之的直接原因。冰山一角法国政坛动荡或许才刚刚开始接受贝鲁辞呈后,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勒科尔尼为新总理。然而,法国政局的动荡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刻。由于执政党联盟在国民议会不占优势,所以无论任命谁为总理,都时刻面临着遭到反对党派弹劾的风险。如果财政预算是这次政治风波的导火索,那么悄悄变化的民意就是法国目前陷入政治困境背后的原因。如今法国民意的钟摆继续向右翼偏转。8月,法国一家调查机构就“如果立刻解散国民议会并举行新的立法选举,将投票给哪一党派”展开民调。结果显示,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及其盟友以33%的投票意向遥遥领先;其次是左翼联盟,为26%;而总统阵营仅能获得15%至16%的选票。由于民众对现总统和执政党联盟的不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导致无论如今由谁出任总理和组织政府,都面临着民众的挑战和怀疑。《世界报》评论称,法国已陷入“结构性政治瘫痪”,政府缺乏有效执政的民意基础和制度支持。《费加罗报》则警告,国家正面临“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制度性危机”。不少法国政治学者指出,持续的政治内耗不仅阻碍国内改革进程,也削弱了法国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也表示,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大国,其政治不稳定必然向外辐射,影响欧洲整体战略自主性与经济政策的协调。“欧洲病人”康复之路漫长作为欧元区的基石之一,法国长期与德国共同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引擎。20多年前,英国商业杂志《经济学人》曾戏称当时陷入萎靡经济状态的德国为“欧洲病人”。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的病患依然缠绕着这两个国家。今年第二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3%。法国同样也罹患了常见的“欧洲病症”,包括高福利、高税收、低增长,以及未来缺乏强劲的经济引擎。一方面,高福利拖累社会,积重难返。法国政府报告显示,2022年,法国的社会福利支出为8489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2%。与此同时,法国税负水平仍然是全球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法国税收和社保缴款占GDP的比例高达48.0%,居欧盟榜首。此次贝鲁政府倒台的其中一个直接原因是,计划取消两个公共假日,以增加生产活动,这遭到了民众的强烈反对。高福利和高税收让法国经济背上沉重负担,也是备受指责的“欧洲病症”之一。另一方面,传统经济转型缓慢,新经济发展动能不足。随着世界经济已从重工业向数字化经济转型,AI、半导体等领域带来的收入已远超传统制造业。面对这一转型,欧洲主要国家似乎陷入了“能力陷阱”。虽然其竭力摆脱对传统工业的依赖,向数字产业转型,但是严格的监管、风险资本的缺乏、过高的税负让科技初创企业更多地选择他国,而不是这片“旧大陆”。与此同时,欧洲擅长的传统行业,如汽车、奢侈品、葡萄酒等,在关税战的背景下面临重重困难。当地时间10日,就在新任总理勒科尔尼宣誓就职的同一天,巴黎、马赛等多座城市发生大规模示威。数以万计的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削减财政支出。媒体和分析人士认为,这场骚乱的背后,是贝鲁政府因信任投票失败倒台的政治余震,更是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政治和治理困境的缩影。记者 | 陈明磊1757587555212责编:赵钰阳央视新闻客户端175758942490111[]{"email":"zhaoyuyang@huanqiu.com","name":"赵钰阳"}
当地时间9月9日晚,法国总统府发布公告说,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为新总理,接替因未能通过国民议会信任投票而辞职的前总理贝鲁。当天下午,马克龙已接受贝鲁提交的辞呈。这是马克龙自2017年就任总统以来下台的第六位总理,也是一年多来第三位辞职的总理。法国政坛再度陷入剧烈震荡,引发欧洲乃至国际社会对其政治稳定性和经济前景的广泛忧虑。政府再次更迭 总理贝鲁辞职贝鲁8日下午在国民议会发表关于法国公共债务情况的政策演说,并就此向国民议会寻求信任投票,最终获194票支持、364票反对,未能通过信任投票。按照相关法律,贝鲁必须辞职,执政不到九个月的政府宣告结束。频繁的政府更迭给法国政坛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这场风波源于贝鲁政府7月提出的2026年预算草案。草案计划在2026年冻结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的年度涨幅、取消两个公共假日,以及撤销部分公共机构或减少人员编制等,从而防范公共债务风险加剧。这些方案引发较大争议。贝鲁表示,这些措施旨在防止法国陷入债务危机。但计划一经提出,就遭到法国反对党派的激烈批评。贝鲁8月下旬宣布,为摆脱政府面临的困境,他要求国民议会9月8日对其领导的政府进行信任投票,目的是争取在国民议会获得“最低限度的共识”,为推动预算草案通过做最后努力,但很显然最后的努力也以失败告终。削减支出 平衡预算政治平衡木并不好走贝鲁为何坚持要紧缩开支?分析认为,在高福利体系难以维系的困境下,贝鲁也是迫不得已。在公共财政吃紧的背景下,政府如何维持预算平衡与保证公共预算所支撑的民生支出,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据估计,法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预计为0.3%,但是法国政府近年的财政赤字却不断走高,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规定。该公约规定,欧盟成员国年度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法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攀升至114%左右。按照贝鲁本人的说法,到2026年时,政府预算的最大开支项目将不是教育,而是支付公共债务的利息。有分析担心法国会像十年前的希腊那样陷入债务危机。为应对这一局面,贝鲁政府在今年7月推出了一项预算草案,目标是在2026年将政府的预算赤字降低到4.6%,以便打破公共债务不断攀升的恶性循环。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政府必须节省公共开支将近440亿欧元。这就意味着依靠公共开支支撑的行业,如教育、医疗等都必须节衣缩食。与此同时,在当前新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欧洲各国也面对着不得不保证和提高军费开支的局面。法国前财政部长蒂埃里·布雷东在接受法国电视台联合采访时表示,贝鲁政府倒台对法国来说是“一场悲剧”。“贝鲁下台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法国将没有明年的预算。我们目前是欧元区所有国家中财政状况最糟糕的,财政赤字超过6%,今年债务将再增加1700亿欧元。债务滚雪球式扩大,将危及法国的国际地位。”面对这种深层次的经济问题,无论哪个政府上台,腾挪的空间都非常有限,这也是前总理贝鲁明知不可为而执意为之的直接原因。冰山一角法国政坛动荡或许才刚刚开始接受贝鲁辞呈后,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勒科尔尼为新总理。然而,法国政局的动荡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刻。由于执政党联盟在国民议会不占优势,所以无论任命谁为总理,都时刻面临着遭到反对党派弹劾的风险。如果财政预算是这次政治风波的导火索,那么悄悄变化的民意就是法国目前陷入政治困境背后的原因。如今法国民意的钟摆继续向右翼偏转。8月,法国一家调查机构就“如果立刻解散国民议会并举行新的立法选举,将投票给哪一党派”展开民调。结果显示,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及其盟友以33%的投票意向遥遥领先;其次是左翼联盟,为26%;而总统阵营仅能获得15%至16%的选票。由于民众对现总统和执政党联盟的不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导致无论如今由谁出任总理和组织政府,都面临着民众的挑战和怀疑。《世界报》评论称,法国已陷入“结构性政治瘫痪”,政府缺乏有效执政的民意基础和制度支持。《费加罗报》则警告,国家正面临“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制度性危机”。不少法国政治学者指出,持续的政治内耗不仅阻碍国内改革进程,也削弱了法国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也表示,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大国,其政治不稳定必然向外辐射,影响欧洲整体战略自主性与经济政策的协调。“欧洲病人”康复之路漫长作为欧元区的基石之一,法国长期与德国共同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引擎。20多年前,英国商业杂志《经济学人》曾戏称当时陷入萎靡经济状态的德国为“欧洲病人”。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的病患依然缠绕着这两个国家。今年第二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3%。法国同样也罹患了常见的“欧洲病症”,包括高福利、高税收、低增长,以及未来缺乏强劲的经济引擎。一方面,高福利拖累社会,积重难返。法国政府报告显示,2022年,法国的社会福利支出为8489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2%。与此同时,法国税负水平仍然是全球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法国税收和社保缴款占GDP的比例高达48.0%,居欧盟榜首。此次贝鲁政府倒台的其中一个直接原因是,计划取消两个公共假日,以增加生产活动,这遭到了民众的强烈反对。高福利和高税收让法国经济背上沉重负担,也是备受指责的“欧洲病症”之一。另一方面,传统经济转型缓慢,新经济发展动能不足。随着世界经济已从重工业向数字化经济转型,AI、半导体等领域带来的收入已远超传统制造业。面对这一转型,欧洲主要国家似乎陷入了“能力陷阱”。虽然其竭力摆脱对传统工业的依赖,向数字产业转型,但是严格的监管、风险资本的缺乏、过高的税负让科技初创企业更多地选择他国,而不是这片“旧大陆”。与此同时,欧洲擅长的传统行业,如汽车、奢侈品、葡萄酒等,在关税战的背景下面临重重困难。当地时间10日,就在新任总理勒科尔尼宣誓就职的同一天,巴黎、马赛等多座城市发生大规模示威。数以万计的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削减财政支出。媒体和分析人士认为,这场骚乱的背后,是贝鲁政府因信任投票失败倒台的政治余震,更是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政治和治理困境的缩影。记者 | 陈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