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G9iKISldj作者:米歇尔·斯特拉,伍绍翔译world.huanqiu.comarticle法媒:网上旁观虐待是种什么心理?/e3pmh22ph/e3pmh26vv法国《解放报》9月7日文章,原题:让·波尔马努夫之死:我们为何在网上旁观虐待? 法国知名网红让·波尔马努夫于8月18日在直播时离世。此前几个月间,一群网络看客持续对他进行侮辱、骚扰,甚至发出虐待暗示,仿佛一场集体狂欢。政客们纷纷承诺会整治类似的网络暴力现象。然而,更根本的问题是,是什么让看似“正常”的人沉迷这类视频? 嘲讽他人的差异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憎恨的“外化”。他人的差异或脆弱往往会引发人们一种本能的排斥,来抵御因接近这类差异而引起的恐惧或焦虑。嘲弄由此成为某种本能的宣泄。通常来说,自恋而脆弱的人需要通过“摧毁差异”来支撑自己脆弱的自尊心。除了波尔马努夫的悲剧外,人们常常会浏览一些难以理解的视频,视频里通常充斥着恶作剧、仇恨言论或虚假新闻等极端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为平台带来流量,而病毒式传播则有利可图。极端内容生产者深知这背后的心理机制,这印证了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在噩梦中和感到脆弱时,“本我”的力量会增强。除非寻求专业帮助,不然内心深处的“本我”会持续困扰我们。 此外,仍有其他因素驱使我们在网上旁观暴力。屏幕意味着距离感,这与在剧院观看演员表演的“真实”旁观截然不同,后者常常带来真实可感的心理创伤。手机屏幕强化了另一种负面冲动:窥视欲和虚拟虐待的快感。因为有了触摸屏和直播功能,具有攻击性的网民可以在匿名状态下完全控制和反复操控受害者的形象,从而获得心理满足。在屏幕前,日常的社交体面连同“超我”被消灭,内心的恶由此释放。由社交受限或生活、工作困境带来的负面情绪驱使“正常人”观看网络暴力。现实中无法表达的想法和压抑转移到了网络世界。 然而,这种情绪宣泄仍只是短暂的自我回避,如同现实生活中的戏剧和马戏。戏剧通过演员和剧本,让我们强烈地体验到被回避的情感:欲望、爱和悲伤;马戏则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得以释放内心的暴力。如今,同理心成了一种需要努力才能拥有的心理,破坏性却似乎成了新的网络乐趣。(作者米歇尔·斯特拉,伍绍翔译) 175743827578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57438275784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法国《解放报》9月7日文章,原题:让·波尔马努夫之死:我们为何在网上旁观虐待? 法国知名网红让·波尔马努夫于8月18日在直播时离世。此前几个月间,一群网络看客持续对他进行侮辱、骚扰,甚至发出虐待暗示,仿佛一场集体狂欢。政客们纷纷承诺会整治类似的网络暴力现象。然而,更根本的问题是,是什么让看似“正常”的人沉迷这类视频? 嘲讽他人的差异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憎恨的“外化”。他人的差异或脆弱往往会引发人们一种本能的排斥,来抵御因接近这类差异而引起的恐惧或焦虑。嘲弄由此成为某种本能的宣泄。通常来说,自恋而脆弱的人需要通过“摧毁差异”来支撑自己脆弱的自尊心。除了波尔马努夫的悲剧外,人们常常会浏览一些难以理解的视频,视频里通常充斥着恶作剧、仇恨言论或虚假新闻等极端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为平台带来流量,而病毒式传播则有利可图。极端内容生产者深知这背后的心理机制,这印证了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在噩梦中和感到脆弱时,“本我”的力量会增强。除非寻求专业帮助,不然内心深处的“本我”会持续困扰我们。 此外,仍有其他因素驱使我们在网上旁观暴力。屏幕意味着距离感,这与在剧院观看演员表演的“真实”旁观截然不同,后者常常带来真实可感的心理创伤。手机屏幕强化了另一种负面冲动:窥视欲和虚拟虐待的快感。因为有了触摸屏和直播功能,具有攻击性的网民可以在匿名状态下完全控制和反复操控受害者的形象,从而获得心理满足。在屏幕前,日常的社交体面连同“超我”被消灭,内心的恶由此释放。由社交受限或生活、工作困境带来的负面情绪驱使“正常人”观看网络暴力。现实中无法表达的想法和压抑转移到了网络世界。 然而,这种情绪宣泄仍只是短暂的自我回避,如同现实生活中的戏剧和马戏。戏剧通过演员和剧本,让我们强烈地体验到被回避的情感:欲望、爱和悲伤;马戏则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得以释放内心的暴力。如今,同理心成了一种需要努力才能拥有的心理,破坏性却似乎成了新的网络乐趣。(作者米歇尔·斯特拉,伍绍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