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FLW532EYL作者:王雯雯world.huanqiu.comarticle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接受《环球时报》专访:退出应对气变行动损害美国全球形象/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王雯雯】美国环境保护署7月底公布一项提案,拟撤销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的科学认定,即温室气体排放危害公众健康和福祉。该认定被视为美国政府监管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法律基础。美国能源部还发表了一份长达150页、题为《温室气体排放对美国气候影响的批判性评估》的报告,为上述提案辩护,声称科学界对气候危机的担忧被夸大了。这些举措引发了美国气候学界的强烈反对和担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萨宾气候变化法律中心主任杰拉德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宫的气候政策是国内经济和政治因素影响下的结果,不仅损害华盛顿的国际形象,还会阻碍美中之间的绿色合作。环球时报:这份报告如何挑战了公认的气候科学?杰拉德:气候学界的共识是,气候变化已然发生并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且未来几十年这些影响将更加凸显。美国政府委托撰写的上述报告由5位以淡化气候变化影响著称的科学家执笔。他们并非否认气候变化的存在,也不否认化石燃料燃烧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诱因,但明确表示气候变化没有那么严重,不值得投入如此巨大的能源转型努力。不出所料,报告仅呈现了这些观点。因此这份报告描绘的气候危机图景,与主流科学界公认的气候变化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偏差。环球时报:您曾经说,美国政府的相关举措是政治和经济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能详细说说吗? 杰拉德:本届美国政府的目标,正如我们在其诸多政策及举措中所见,就是要扩大化石燃料的供应和需求。在需求端,他们试图打压电动汽车、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供应端,则力推石油钻探、煤炭开采等项目。若实施严格的气候监管措施,那么所有这些计划都将受阻。他们显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发生。为此,他们采取的策略之一就是刻意淡化气候变化的影响,试图削弱对化石燃料使用和生产实施严格管控的正当性。环球时报:是什么促使本届美国政府一再在气候政策上倒退?这将如何损害美国在全球的形象?杰拉德:他们相信自己的很多支持者并不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如此严重的问题。他们的许多支持者与化石燃料行业有关联,该行业及其相关人员向共和党议员提供了大量捐款。这里可能还存在文化层面的问题。他们认为美国的实力建立在化石燃料生产之上,而不是可再生能源。他们认为,那种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是一种“觉醒”意识形态,即主张多元化发展的左翼思想,而这种意识形态是本届美国政府不喜欢的。本届美国政府的种种举措已经让华盛顿在全球的形象遭受损害,最典型的就是那些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众所周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首个任期内就退出了《巴黎协定》,因此其第二任期再次退出也就不足为奇。当前美国政府的国际形象确实并不好——既不是可靠的谈判伙伴,也不愿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行动。 环球时报:据美国媒体报道,白宫准备对主流气候科学发起更多抨击。一些气候科学家已经联合起来反对这些举措。您认为他们的反对活动会产生什么实际影响吗?杰拉德:我认为这不会改变白宫的想法。美国联邦政府目前正逐步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但这并不代表整个国家都持相同立场。许多州仍在持续推进气候治理工作,民间组织和各界力量也在持续发力。不过未来之路将更加艰难。毫无疑问,当前形势充满挑战,令人深感忧虑。环球时报:您认为美国政府的观念和行动会阻碍中美之间的绿色合作吗?杰拉德:确实如此。我认为,如果美国认定某些清洁技术会损害化石燃料行业的利益,那么它在清洁能源开发合作中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以电动汽车为例,它们已成为油车的主要威胁。我必须承认,当前美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确实阻碍了美中之间的双边合作,至少在这些技术上是如此。环球时报:随着美国政府放弃全球气候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应该如何进行绿色合作?杰拉德:交通运输是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原本美国计划在未来十年左右实现全面电动化转型,但本届美国政府正试图阻挠这一进程。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正以低成本制造高质量的电动汽车,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已敞开大门。我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完全有机会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风电、太阳能和核能领域的建设速度远超其他国家,这些技术发展正有效降低其成本,欧洲及其他地区的技术革新也层出不穷。175735398230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737140172311[]{"email":"zhaoyuyang@huanqiu.com","name":"赵钰阳"}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王雯雯】美国环境保护署7月底公布一项提案,拟撤销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的科学认定,即温室气体排放危害公众健康和福祉。该认定被视为美国政府监管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法律基础。美国能源部还发表了一份长达150页、题为《温室气体排放对美国气候影响的批判性评估》的报告,为上述提案辩护,声称科学界对气候危机的担忧被夸大了。这些举措引发了美国气候学界的强烈反对和担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萨宾气候变化法律中心主任杰拉德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宫的气候政策是国内经济和政治因素影响下的结果,不仅损害华盛顿的国际形象,还会阻碍美中之间的绿色合作。环球时报:这份报告如何挑战了公认的气候科学?杰拉德:气候学界的共识是,气候变化已然发生并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且未来几十年这些影响将更加凸显。美国政府委托撰写的上述报告由5位以淡化气候变化影响著称的科学家执笔。他们并非否认气候变化的存在,也不否认化石燃料燃烧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诱因,但明确表示气候变化没有那么严重,不值得投入如此巨大的能源转型努力。不出所料,报告仅呈现了这些观点。因此这份报告描绘的气候危机图景,与主流科学界公认的气候变化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偏差。环球时报:您曾经说,美国政府的相关举措是政治和经济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能详细说说吗? 杰拉德:本届美国政府的目标,正如我们在其诸多政策及举措中所见,就是要扩大化石燃料的供应和需求。在需求端,他们试图打压电动汽车、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供应端,则力推石油钻探、煤炭开采等项目。若实施严格的气候监管措施,那么所有这些计划都将受阻。他们显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发生。为此,他们采取的策略之一就是刻意淡化气候变化的影响,试图削弱对化石燃料使用和生产实施严格管控的正当性。环球时报:是什么促使本届美国政府一再在气候政策上倒退?这将如何损害美国在全球的形象?杰拉德:他们相信自己的很多支持者并不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如此严重的问题。他们的许多支持者与化石燃料行业有关联,该行业及其相关人员向共和党议员提供了大量捐款。这里可能还存在文化层面的问题。他们认为美国的实力建立在化石燃料生产之上,而不是可再生能源。他们认为,那种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是一种“觉醒”意识形态,即主张多元化发展的左翼思想,而这种意识形态是本届美国政府不喜欢的。本届美国政府的种种举措已经让华盛顿在全球的形象遭受损害,最典型的就是那些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众所周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首个任期内就退出了《巴黎协定》,因此其第二任期再次退出也就不足为奇。当前美国政府的国际形象确实并不好——既不是可靠的谈判伙伴,也不愿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行动。 环球时报:据美国媒体报道,白宫准备对主流气候科学发起更多抨击。一些气候科学家已经联合起来反对这些举措。您认为他们的反对活动会产生什么实际影响吗?杰拉德:我认为这不会改变白宫的想法。美国联邦政府目前正逐步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但这并不代表整个国家都持相同立场。许多州仍在持续推进气候治理工作,民间组织和各界力量也在持续发力。不过未来之路将更加艰难。毫无疑问,当前形势充满挑战,令人深感忧虑。环球时报:您认为美国政府的观念和行动会阻碍中美之间的绿色合作吗?杰拉德:确实如此。我认为,如果美国认定某些清洁技术会损害化石燃料行业的利益,那么它在清洁能源开发合作中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以电动汽车为例,它们已成为油车的主要威胁。我必须承认,当前美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确实阻碍了美中之间的双边合作,至少在这些技术上是如此。环球时报:随着美国政府放弃全球气候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应该如何进行绿色合作?杰拉德:交通运输是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原本美国计划在未来十年左右实现全面电动化转型,但本届美国政府正试图阻挠这一进程。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正以低成本制造高质量的电动汽车,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已敞开大门。我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完全有机会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风电、太阳能和核能领域的建设速度远超其他国家,这些技术发展正有效降低其成本,欧洲及其他地区的技术革新也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