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3oNr3AxAy作者:苑基荣 杨舒宇world.huanqiu.comarticle制造经验难以弥补,苹果扩张已然受阻,富士康被爆从印度召回数百中国大陆工程师/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苑基荣 杨舒宇】就在即将为 iPhone 17 提产之际,苹果公司在印度大规模扩张生产的计划再一次受阻。据彭博社日前报道,富士康科技集团从印度一家工厂再次召回了约300名中国大陆工程师,或将再次让印度制造业的韧性与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将如何影响苹果iPhone的生产?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富士康从旗下零部件子公司裕展科技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撤出中国大陆工程师,是该公司近几个月来第二次撤出。7月2日,有报道称,富士康已从其印度的iPhone工厂召回了类似数量的中国大陆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据报道,裕展科技工厂为老款iPhone机型生产金属外壳和显示屏模块,目前尚未为最新的iPhone 17系列生产手机。这个厂房几个月前刚投产,在这里组装的手机屏幕仍依靠大量进口。 目前尚不清楚上述富士康工程师被撤走的原因,但消息人士警告称,尽管大部分设备安装和初期培训已经完成,但将这些专家送回国可能会降低工厂的生产效率。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已开始空运台湾工程师填补空缺。 多家媒体分析认为,目前,苹果可以加大显示屏进口力度,并依靠其他本地供应商提供外壳。但经验丰富的中国大陆员工的流失可能会削弱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在印度快速实现供应链本地化的努力。“Tech in Asia”称,中国大陆资深技术人员的撤离恐将再度延缓苹果本土化进程,因为替代数十年积累的制造经验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即便是苹果这种规模的企业也难以快速弥补。 苹果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此前已预警,2025年第三财季将因关税增加9亿美元成本。尽管公司强劲的现金流提供了缓冲,但印度业务的持续中断可能进一步侵蚀毛利率。 供应链多元化被证明比预期更复杂 苹果公司近年来不断扩大在印度当地的组装、工程、开发和测试业务,以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布局战略。据路透社4月报道,苹果计划将所有销往美国的 iPhone 转由印度生产,以减轻与关税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相关的风险。 然而,供应链的转移远比想象复杂。《华尔街日报》本月初刊文称,苹果在印度的扩张不仅涉及转移现有产能,还需与多家供应商共同构建全新的制造生态系统、新的基础设施、新的劳动力培训和政策支持,才能达到中国大陆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的产业协调水平。 近期的事态也暴露出印度供应商在扩张初期面临的“摩擦”。“AInvest”的分析报告称,富士康从印度召回中国大陆工程师的事件暴露了印度苹果供应链的脆弱性,本地工程师培训或新制造工艺整合的延迟可能导致生产瓶颈,最终影响苹果在关键市场需求的能力,也警示了过度低估供应链脱钩难度的风险。 劳动力问题持续构成担忧。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曾称赞中国大陆组装工人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强调这才是公司在华设立大部分生产线的关键原因,而不仅仅是更有利的成本。印度《商业标准报》称,为了扩张产能,富士康公司派遣了许多经验丰富的中国大陆工程师,以加快生产并培训印度工人。彭博社称,中国大陆管理人才在培训本地员工并迅速使生产线投入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在4年前才开始大规模组装 iPhone。 另据外媒报道,行业观察者指出,虽然印度手机出口额激增,但生产过程过度依赖从越南等地引进外籍劳工的现象,引发了关于劳工标准与剥削等问题的担忧。 “印度正奋起直追,”《华尔街日报》称,印度已经升级基础设施,并推出一项制造业补贴计划,成功促进了智能手机制造业的发展。各邦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激励措施,以吸引苹果公司的供应商和其他科技制造商。但距离在印度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同水平密集的零部件供应商与物流体系)仍有较长距离。报道援引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克里斯·米勒等对苹果公司供应商披露信息的研究,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公司在精密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23财政年度,在苹果公司的187家顶级供应商中,超150家在中国大陆设有工厂,而在印度设厂的仅14家。 还面临“美国制造”计划的阻力 除了自身的经济因素,印度还需要考虑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地缘政治因素。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2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印关系缓和,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另外,果链向印度转移中暴露的问题,均是投资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如供应链波动、工人技术水平问题、出勤问题、劳工权益要求、工人“世袭”、征地难题等,印度供应商需要提前做好预案。 刘宗义补充称,在印度生产的苹果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美国总统特朗普明确表示,他希望苹果公司在美国生产 iPhone。因此,印度果链的扩张还将面临来自特朗普的“美国制造”计划的阻力。因此,如何在地缘政治洪流中保持供应链的韧性和生产效率,将是印度供应商和印度需要思考的问题。175615310668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616224779711[]{"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苑基荣 杨舒宇】就在即将为 iPhone 17 提产之际,苹果公司在印度大规模扩张生产的计划再一次受阻。据彭博社日前报道,富士康科技集团从印度一家工厂再次召回了约300名中国大陆工程师,或将再次让印度制造业的韧性与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将如何影响苹果iPhone的生产?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富士康从旗下零部件子公司裕展科技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撤出中国大陆工程师,是该公司近几个月来第二次撤出。7月2日,有报道称,富士康已从其印度的iPhone工厂召回了类似数量的中国大陆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据报道,裕展科技工厂为老款iPhone机型生产金属外壳和显示屏模块,目前尚未为最新的iPhone 17系列生产手机。这个厂房几个月前刚投产,在这里组装的手机屏幕仍依靠大量进口。 目前尚不清楚上述富士康工程师被撤走的原因,但消息人士警告称,尽管大部分设备安装和初期培训已经完成,但将这些专家送回国可能会降低工厂的生产效率。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已开始空运台湾工程师填补空缺。 多家媒体分析认为,目前,苹果可以加大显示屏进口力度,并依靠其他本地供应商提供外壳。但经验丰富的中国大陆员工的流失可能会削弱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在印度快速实现供应链本地化的努力。“Tech in Asia”称,中国大陆资深技术人员的撤离恐将再度延缓苹果本土化进程,因为替代数十年积累的制造经验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即便是苹果这种规模的企业也难以快速弥补。 苹果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此前已预警,2025年第三财季将因关税增加9亿美元成本。尽管公司强劲的现金流提供了缓冲,但印度业务的持续中断可能进一步侵蚀毛利率。 供应链多元化被证明比预期更复杂 苹果公司近年来不断扩大在印度当地的组装、工程、开发和测试业务,以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布局战略。据路透社4月报道,苹果计划将所有销往美国的 iPhone 转由印度生产,以减轻与关税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相关的风险。 然而,供应链的转移远比想象复杂。《华尔街日报》本月初刊文称,苹果在印度的扩张不仅涉及转移现有产能,还需与多家供应商共同构建全新的制造生态系统、新的基础设施、新的劳动力培训和政策支持,才能达到中国大陆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的产业协调水平。 近期的事态也暴露出印度供应商在扩张初期面临的“摩擦”。“AInvest”的分析报告称,富士康从印度召回中国大陆工程师的事件暴露了印度苹果供应链的脆弱性,本地工程师培训或新制造工艺整合的延迟可能导致生产瓶颈,最终影响苹果在关键市场需求的能力,也警示了过度低估供应链脱钩难度的风险。 劳动力问题持续构成担忧。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曾称赞中国大陆组装工人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强调这才是公司在华设立大部分生产线的关键原因,而不仅仅是更有利的成本。印度《商业标准报》称,为了扩张产能,富士康公司派遣了许多经验丰富的中国大陆工程师,以加快生产并培训印度工人。彭博社称,中国大陆管理人才在培训本地员工并迅速使生产线投入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在4年前才开始大规模组装 iPhone。 另据外媒报道,行业观察者指出,虽然印度手机出口额激增,但生产过程过度依赖从越南等地引进外籍劳工的现象,引发了关于劳工标准与剥削等问题的担忧。 “印度正奋起直追,”《华尔街日报》称,印度已经升级基础设施,并推出一项制造业补贴计划,成功促进了智能手机制造业的发展。各邦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激励措施,以吸引苹果公司的供应商和其他科技制造商。但距离在印度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同水平密集的零部件供应商与物流体系)仍有较长距离。报道援引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克里斯·米勒等对苹果公司供应商披露信息的研究,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公司在精密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23财政年度,在苹果公司的187家顶级供应商中,超150家在中国大陆设有工厂,而在印度设厂的仅14家。 还面临“美国制造”计划的阻力 除了自身的经济因素,印度还需要考虑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地缘政治因素。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2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印关系缓和,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另外,果链向印度转移中暴露的问题,均是投资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如供应链波动、工人技术水平问题、出勤问题、劳工权益要求、工人“世袭”、征地难题等,印度供应商需要提前做好预案。 刘宗义补充称,在印度生产的苹果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美国总统特朗普明确表示,他希望苹果公司在美国生产 iPhone。因此,印度果链的扩张还将面临来自特朗普的“美国制造”计划的阻力。因此,如何在地缘政治洪流中保持供应链的韧性和生产效率,将是印度供应商和印度需要思考的问题。